![民事诉讼中的自认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f58514eb5d51e9a42bb700937a6a62/24f58514eb5d51e9a42bb700937a6a621.gif)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f58514eb5d51e9a42bb700937a6a62/24f58514eb5d51e9a42bb700937a6a622.gif)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4f58514eb5d51e9a42bb700937a6a62/24f58514eb5d51e9a42bb700937a6a62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事诉讼中的自认
众所周知,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法官对事件事实的判断和最终判决的基础。因此,围绕证据的一系列诉讼活动无疑是整个诉讼过程的核心,也决定了民事纠纷证据法对民事诉讼的重要重要性。然而,通观我国现行民诉证据立法,【注文1】其粗陋之处却显而易见,这不仅表现在证据规则体系的残缺、举证责任制度的含糊、当事人举证与法院查证的适用畛域混沌不清以及证人作证制度缺乏相应保障等方面,而且,在自认制度方面的明显疏漏,也是其重要表现之一。为此,笔者拟就自认制度的确立与完善谈谈个人的浅见。民事诉讼中的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不利于己的事实承认其为真实的意思表示。从广义上来说,它还包括被告对原告所提诉讼请求的承认,但一般均是指对事实的承认。由于自认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因而大多数国家对其皆有较为详细而完善的规定,在证据立法中及诉讼理论上对明示的自认与默示的自认、完全的自认与附加限制的自认、本人的自认与代理人的自认、后行自认与先行自认、主动自认与应对方要求而为之自认等各种表现形式作出明确的区分。从性质上来说,无论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还是在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诉讼上的自认都具有证据法则的性质,也即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作用,其法定之效力,体现为可以限制争执及举证的范围。易言之,诉讼上的自认不仅具有免除对方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意义,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亦具有约束法院的法律效力,即法院应以该项自认作为裁判的基础。之所以赋予自认以证据法则的性质,这不仅是民事案件的性质使然,而且也是程序公正与诉讼经济的必然要求。就自认与程序公正的关系而言,承认自认具有证据法则的性质,无疑可以使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得到更加充分的尊重,并可以防止法院对当事人的突袭性裁判,同时亦可以减少法院偏向于一方当事人的倾向。就自认与诉讼经济的关系而言,承认自认具有证据法则的性质,显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证明的环节和对象,缩短诉讼的周期,降低当事人和法院在时间、人力、物力等方面的综合成本支出,达到诉讼经济之目的。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自认制度未作正面规定,为弥补这一缺憾,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5条中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提出的诉讼请求明确表示承认的,当事人无需举证。从而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自认制度作出确认,这对弥补我国民诉证据制度的缺漏无疑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一规定却过于粗陋,难以涵盖自认制度的丰富内容,不能满足诉讼实践的客观需要,因而有必要在民诉证据立法中适时确立、完善自认制度。依笔者之见,这种确立、完善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立法上应当明确区分对事实的承认与对诉讼请求的承认。由于受苏联民事诉讼理论及立法的影响,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未对这二者加以区分,而是统一称之为“承认”。【注文2】然而,依据传统理论,对事实的承认与对诉讼请求的承认实际上存在着一系列的区别:(1)对事实之承认的客体是有关的事实,而对诉讼请求之承认的客体则是当事人的诉讼请求;(2)对事实之承认的主体可以是当事人双方,而对诉讼请求的承认则仅限于被告;【注文3】(3)对事实之承认并非一定会受到败诉的判决,而对诉讼请求之承认一般均会导致败诉的判决;(4)对于事实有所谓拟制自认的问题,而对于诉讼请求则不存在拟制承认的问题;(5)对事实之承认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辩论主义,而对诉讼请求之承认的理论基础则主要是处分权主义。鉴于上述区别,笔者认为,为避免概念上的混淆,便于实践中的掌握和运用,将二者加以区分并赋予其不同的称谓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可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例,将对事实的承认称为“自认”,而将对诉讼请求的承认称为“认诺”或“承诺”。2.应在立法上明确规定拟制自认与附加限制的自认。所谓拟制自认,又称为默示的自认或准自认,它是指当事人一方对他方所主张的事实,既未明确表示承认,也未作否认的表示,而法律规定应视为自认的情形。对于拟制自认问题,我国有学者主张,虽然其可以加快审理速度,但受双方当事人诉讼水平不一的影响,很容易违背案件的客观真实,因而我国《民事诉讼法》不应确立拟制自认制度。笔者认为,这种担心大可不必。首先,拟制自认只适用于事实问题,而对于事实的提出和判断,并不要求当事人有多高的文化水平和法律知识。当事人只需将案件事实陈述出来即可,并不需要其对事实作出法律上的判断。其次,当事人由于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着最为直接的利害关系,所以通常总会竭尽全力地提出有利于己的事实,并对他方提出的不利于己的事实加以反驳。如果对他方主张的事实不为争执,即足以证明对该事实的默认。最后,为保证对客观真实的最大发现,可规定相应的追复程序,即对于拟制自认,允许当事人在事实审言词辩论终结之前随时提出有争执的陈述,如果该当事人不为追复,则发生明示自认的效果;如果进行追复,则拟制自认不发生效力。这种追复程序已足以为当事人提供充分的程序保障。基于上述理由,笔者认为我国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应该对拟制自认加以规定,这样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并弱化法院的超职权倾向。附加限制的自认,是指当事人一方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事实时附有一定的限制条件。例如,被告依原告之主张,自认有借款的事实,但同时又主张业已清偿。对于附加限制的自认问题,其实在我国民事诉讼实践中是大量存在的,因而对此加以明确规定确有必要。这样一来,在当事人双方之陈述相一致的范围内赋予其诉讼上自认的效力,可以使诉讼围绕少数几个争点予以展开,从而可以加速诉讼进程,提高诉讼效率。3.自认的法律效力须在立法中加以明确规范。前述司法解释虽然规定诉讼上的自认可免除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但是对于自认是否对受诉法院和当事人发生拘束力的问题,却未作任何正面规定。事实上,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事人的自认对人民法院没有任何拘束力。因为,依照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自认乃是当事人陈述的一部分,对受诉法院来说,它仅是一种证据材料,与当事人的其他陈述没有什么区别。而对当事人的陈述,受诉法院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其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注文4】如此一来,人民法院完全可以抛开当事人的自认,而以其他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另外,依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第64条第2款的规定,受诉法院也完全可以不予考虑当事人的自认而自行进行证据调查和收集,并以其所调查收集的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来对案件作出裁判。可见,在这种强职权主义的诉讼结构之下,自认制度的作用和功能不能不说是大打折扣,但这和民事诉讼的本质以及程序公正、诉讼经济等价值目标是不协调的。所以,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应当确立、完善有关自认效力的规定,使受诉法院的裁判受当事人自认的严格约束,同时也应对有关的例外情形作出相应规定。另一方面,诉讼上的自认在一般情况下应当具有不可撤销性,当事人应受其拘束。对此,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也未加以规定,从而致使司法实践中当事人可以时而自认、时而撤销,这不仅有损法律的严肃性并给对方当事人造成讼累,而且增加了法院认定事实的负担,导致了诉讼的迟延。因此,应对允许撤销自认的特殊情形尽可能加以列举式的明确规定,除此之外,则不允许当事人随意撤销。4.应明确规定调解、和解中的让步不具有自认的效力。当事人在调解或和解程序中所作的让步主要是为了尽快解决他们之间的争执,但这种让步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一方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事实或诉讼请求,故不能把当事人在调解、和解中的让步看作自认。对此,未来的《民事诉讼法》同样应当作出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在我国现行的法院调解制度之下,更有必要对此加以明确规范。因为,我国现行立法规制下的法院调解被认为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国际贸易担保贷款合同
- 医疗器械进出口代理合同典范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测试与分析服务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供暖锅炉设备供应安装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大数据分析与解决方案合作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合同履约监督与保障措施
- 2025年度建筑工程环境保护合同范本住建部版
- 2025年度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施工图纸与技术规范
- 2025年度酒店会务服务与VIP专属接待合同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股权投资转让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大型自动化设备买卖合同模板2篇
- 2024版金矿居间合同协议书
-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英语试题(含解析无听力音频有听力原文)
- GA/T 2145-2024法庭科学涉火案件物证检验实验室建设技术规范
- 2025内蒙古汇能煤化工限公司招聘30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限公司春季招聘(511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宠物护理行业客户回访制度构建
- 电厂检修管理
- 《SPIN销售法课件》课件
- 机动车属性鉴定申请书
- 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