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干栏式建筑及其相关问题
居住区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一种体现。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象征。从穴居野处到高楼大厦的人类建筑史上,存在着一种原始的住宅建筑形式——“干栏”式建筑。这种“干栏”式建筑及其相关的“干栏文化”在我省的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想就此谈一点看法。一、“干墙”式建筑的由来“干栏”式建筑的“干栏”一词,相当于英语中的Pile-dwdlling,在汉文中,“由于这个名称是译音来的,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译者的方言又有不同,所以写成汉字不免小有差异”。见于史书记载,有“干兰”、“干阑”、“干栏”、“杆栏”、“阁阑”、“高栏”、“栏”、“麻栏”、“寮房”、“缭房”、“楼居”、“马郎房”、“羊楼”等称。这些不同名称,均指建于木桩上面高离地面的房屋——“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的一般特征是:在高出地面的密集木桩上建起平面为长方形或椭园形的屋架,覆以正脊长于正檐、呈梯形的“长脊短檐”屋顶;一般是房屋上层为人居,下层作畜圈,如宋代《岭外代答》卷四中所谈“结栅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凡是具如上特征的房屋,在各个民族中,称呼虽有不同,均可称为“干栏”式建筑。由于“干栏”式建筑分布极广,在不同社会进程和风俗习惯的各民族地区,“干栏”式建筑又各具特色。干栏式建筑,至今仍为我国傣、侗、僮、崩龙、佤、景颇、布依、水、毛难、基诺、高山及一些苗、瑶族人民普遍采用。因各地区自然、经济条件不同,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又形成了多种风格。如:1.水上建筑基础搭合水居是建在湖泊和河流边缘的,用木桩直打入水中,在木桩上搭地梁,形成水上房屋基座,再在基座上构屋架,然后用横木搭成通道通往陆地。陆居即建在沼泽、湖泊、河流附近的桩上建筑。2.干笼式建筑是具有普遍性的民族性及地域性的建筑高干栏是房屋底架桩柱较长,房屋基座离地面较高。低干栏是房屋底架桩柱较短,房屋基座离地面较近。现代仍有“高楼”及“低楼”之称。古代的干栏式建筑又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是把削好的木桩直接打入地下,其上构屋架。后期有两种:一种是先挖柱洞,柱洞里垫木板,木板上再立柱;另一种是挖出柱洞后,往柱洞里填入沙土、石块等物,经过人工夯实后作为石础,其上再立柱。干栏式建筑形成演化的历史,也就是“巢居”向“栅居”演变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和改进,形成了现代的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除分布在中国外,在欧洲、大洋洲、南美洲、澳洲、东南亚、日本、印度、西伯利亚等地区也有,目前仍可在东南亚、大洋洲一些地区找到实例。这充分说明干栏式建筑是世界原始居民的一种主要建筑形式。考古学及民族学上常见的“干栏文化”一词,从广义来说,就是指采用干栏式建筑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相近似的物质文明;从狭义来说,就是指属于这种文化的特定、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用干栏式建筑的各民族,都具有自身的民族性及地区性。所谓地区性,就是指居住在一个地区的居民,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相同,虽族属不同,但同时采用干栏式建筑;所谓民族性,就是指一个民族或民族系统,在它的各个文化发展阶段,都以干栏式建筑沟通其文化特点。这种以民族为特征的“干栏文化”具有普遍性,而对于不同系统的民族来说,又有各自的特殊性。对“干栏”式建筑的研究,不但能使我们了解到使用这种建筑的民族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文化,并能使我们进而探索这些民族间的源流关系,丰富我们对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认识。二、“干笼文化”的出现云南省气候温和,河流众多,很早就有原始居民生息、繁衍,其中一部分居民创造了悠久而古老的“干栏文化”。根据文献资料、考古学资料及民族学资料,我省“干栏文化”的出现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至今犹存在于很多民族之中。从出土遗址看,云南古代的“干栏”式建筑,可分类如下:1.桩柱的分布和分布1957年,在剑川海门口的挖河工程中,发现一处铜石并用时期的文化遗址,其中有丰富的建筑遗存。发掘中出土了大批木桩。原报告称:“其中建筑桩柱已大部分露头,横梁已有四根被移动了地点,决在工地上面。有一根长1.5,园径0.2米,表面无凿孔,有四根枝杈,在横梁的两端接近处,枝权的尖端大部分砍去,只余枝根四节,横梁及枝权的头部极不平齐,横梁的一面较好平滑,当是架梁时向上一面,因为这样架梁时,梁上所有的枝杈都在下面,不妨碍梁上平铺木檐或木条。又有一根长度和园径与有杈枝的一根大致相同,但附近两端均有凿孔一对,孔深0.34,园径0.67厘米,两孔中间留一木隔,上下互通。两对凿孔架置时当向下面,斗在桩柱的尖头下面,梁的向上一面也平滑,似乎是只去了树皮未加刮削。……桩柱共有224根。沿水流的一面桩柱排列略成一字平,顺河岸的一面,因河岸未挖掘,不知桩柱如何分布。大体说来,桩柱的分布极不规则,粗细也相差甚大,粗的到两人围抱,细的只有大碗口园径。有的地方三四根栽在一处,有的地方只栽一根。……由桩柱头和河岸等高的情况看,他们的房屋是一头搭在河里的桩柱上,一头搭在河岸的陆地上,房屋的五分之四在水上,五分之一在陆地上,开门在陆地的一面……”。原报告还附有木桩的照片和分布图,从木桩的使用性质及其分布看,此建筑当是一处供原始民族或大家族集体住的大型干栏式建筑。这和浙江杭州湾河姆渡人的大型房屋很相似,两者似乎都是同一种类型及用途的大型干栏式长房。B.近年在昆明西山滇池北岸王家屯发现有木桩排列的建筑遗址。据专家推断,应属干栏式房屋遗址。2.《蛇状》第5页,“桩柱上围以墙,下拱周下,下本设车桥,第2号,第4号解放后,在云南发掘了许多古遗址,出土了大量随葬器物,其中一部分随葬青铜器上饰有若干干栏式建筑模型。A.云南晋宁石寨山青铜器上的干栏式建筑模型1956—1957年在石寨山发掘的随葬青铜器上,铸有若干干栏式建筑模型,有一件被称为“人物屋宇镂花铜饰物”。原报告称,“(m3:64)一件为上,下两层,上层正中靠后方一长方形屋子,屋顶以细长棍形物交叉排列,前面及左、右有墙,后面没有,前面偏右一窗,窗内露出一人头,屋子左、右两端各立一园柱,柱头斜出一支柱,承于檐下,柱上挂一头牛,屋子周围三面有栏板,正面栏上置有牛或猪等食物,栏内形成一道较宽的走廊,……下层正面有一梯,梯右一人可踏此梯爬到上层,……通高9厘米,广12厘米,深7厘米”。根据报告及图片看,整个房屋由直插入土、离地面较高的桩柱支撑,桩柱上架地梁,为房屋居住地面,地梁上又立两根长柱以承上接下,围以板墙,形成一间房屋。四周各有一小窗,屋顶用檐梁等物构成,上铺以木棍、木条。在顶上端形成交叉之状,屋顶两面坡度相等,屋顶为“长脊短檐”式,房屋和地面之间,置一梯子以供上下、整个建筑系干栏式构造。又有一件“人物屋宇镂花铜饰物”。原报告称:“(m6:22)此件屋宇结构以上一件基本相同,惟栏板及柱上铸有极细的菱格形和三角形花纹,正面梯上也有这样的细花,屋子左右两方也多有一小窗牖,上窗正面内高露出一人头,下层正面中央长梯,梯上爬着一条蛇,……通高11.5厘米,广12.5厘米,深7.5厘米。”此模型与(m3:64)极其相似,房屋由桩柱支撑而高出地面,地梁之上围以栏板,中间由两柱支撑一个“长脊短檐”式的屋顶,房屋三面围以板墙,各面墙上有一小窗,屋顶两面坡度相似,上铺以木板,竹条等,房屋正中从地面竖起一块如扇形木板,接于屋顶,板上刻有蛇纹,可能属宗教用物。还在一件被称为“杀人祭铜柱场面盖虎身细腰贮贝器”的盖上,有干栏模型。原报告称:“(m12:26盖上有一长方形楼房,高17.5厘米四面无壁。以两园柱撑之,前端置二梯,可以上下,屋顶作细条木棍拼成之状,屋脊稍呈弧形。”据图片观察,此结构构架较简单,整个建筑由几根桩柱底架,房屋屋架,立柱和房顶组形。屋顶脊长于檐,上铺竹、木条,顶端成交叉之状,似燕形,屋顶两面坡度相等,房屋四周无栏板,属较简便的干栏式房屋。有一件被称为“人物屋宇镂花铜饰物。”原报告称:“(m13:259-件已残破,上层屋顶脱落,人物多数毁坏,从残存部分看,屋宇结构与前两件大体相同,亦为一楼一底的建筑物,惟四面栏板较矮,屋檐右端及左前方各延伸出一个平台,通高约8厘米、广15厘米,深10.5厘米。”据模型图片看,此建筑是云南出土的干栏式房屋模型中结构较为复杂的一幢。整个建筑由不同房屋组成,颇似一幢三合院。房屋设计为一楼一底,由桩柱底架支撑,此建筑的主要房屋用两根立柱承接一个屋顶,屋顶上交叉排有长条形树枝,屋檐山尖高翘突出,屋顶两面坡度相等。两端柱头使用斜出一支柱,屋脊长于屋檐,房屋四周无栏板,两山又各接出一层屋顶构成出厦,厦下两侧用双柱支撑。在主要屋顶的左右前方,又分别延伸出二组干栏式建筑。右前方房屋底架稍高,上有四根柱子,以承屋顶,房屋两侧不见山面屋檐,四周无板墙,仅有矮栏,矮栏形成一道回廊,其房屋的右端又筑一间小房屋,左右立两柱,用来支撑屋顶。在主要房屋的左前方,又横置一间“长脊短檐”式的屋顶的地面建筑,屋顶设有楼,用四根立柱直置于地,也无栏板板墙。此模型表明,当时人们已能建造形制结构较复杂的建筑,而且已具备了一定的建筑水平。B.1975年在李家山发掘的随葬装饰品中,出土一件青铜浮雕扣饰。原报告称:“(m21:17)房屋型扣饰,房屋为干栏式构造。高10.5,最宽9.5厘米,这种房屋模型曾见于晋宁石寨山3号墓和6号墓文化……。”从模型图像看,房屋上具备有“长脊短檐”式屋顶,下具有桩柱底架,系干栏式建筑。C.在祥云大波那发现有铜制房屋模型,房屋顶部两角高翘,为“马鞍形”状。下端有木桩支撑,应属干栏式建筑。墓葬中铜棺的盖也是仿房屋形状制作的。可见当时干栏式房屋很流行。D.1978年在楚雄万家坝发现一口铜棺,棺盖似干栏式房屋形状。原报告称:“(m21)的棺上,用枋檐搭成屋顶的形状,也使人联想起大波那铜棺,棺盖作两面坡状,全棺似一干栏式房屋”。以铜棺实物看,棺盖干栏式房屋之状,表明当时楚雄地区也流行着干栏式房屋形式。综述以上所举数例,可以看出,古代的干栏式建筑均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即其上有“长脊短檐”式的屋顶,其下有桩柱底架,房屋的营造方式一般设计为一楼一底,其营造方法系先把一些桩柱下端削尖,按房屋规模的大小及进深程度排列桩柱,直接打入地下,使之形成一个房屋基座,基座高出地面,又在地梁之上立二——四根柱子支撑屋顶,中间形成一间房屋,以枋、檐、梁、柱等构成屋架。柱上架梁,以至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干栏式房屋构架。这种以木构架为基础的桩柱底架,以枋,檐、梁、柱的结构特征的房屋屋架,及其脊长于檐的屋顶构造方式和东南沿海干栏式建筑同为一种建筑类型,确系干栏式建筑。这种干栏式建筑早在新石器时代以前就已经过了一段发展和逐渐完善的漫长时期。其在云南分布极广,应是云南远古居民中一种较普遍的建筑形式。云南近现代使用干栏式建筑的民族尚有傣、壮、佤、崩龙、基诺,苗、瑶等族。云南现存的干栏式建筑,在长期发展中,具有相当浓厚的地区色彩及民族特点。在形制上虽然已有了很大变化,但仍保留着古代干栏式建筑的一些基本特征,即都使用桩柱作为房屋底架,用枋、梁、檐、柱等材料构成房屋屋架;房屋屋架高出于地面,形成“楼居”形式;楼上住人,楼下关牲畜,堆放杂物等;房屋屋顶的结构特征大多数仍为“长脊短檐”的形式,一些结构次要部分的扎结,仍同古代一样,使用竹篾捆绑方式。也出现了一些局部变化,表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歇山屋面,房屋使用铁皮顶为瓦顶,桩柱下均垫有石柱础,筑房屋外墙时也使用土基,但一般不到上层,只用于上层重檐之下;木结构一般用榫结合,也有使用铁件的;房屋结构的一大特点是“厦”的设置,近似汉族房屋的阳台。比较云南古今干栏式建筑,可知云南现代干栏式建筑乃是古代干栏式建筑的继续和发展,应是出自同一系统民族的创造。三、关于云南的“干墙文化”如上所述,关于干栏式建筑的族属问题,目前史学界已有较为一致的看法即认为此种建筑是为我国境内“百越”先民所创造,“干栏文化”乃是“百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百越”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族群,其活动面甚广,《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粤杂处,各有种姓。”秦汉之际,见于记载的百越种姓就有“东越”、“闽越”、“南越”、“骆越”、“瓯越”、“山越”、“滇越”等。这些各有种姓的百越集团,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化。上述浙江杭州湾河姆渡浙江吴兴钱山漾,江苏吴梅堰、香草河,江西清江营盘里等遗址的原始先民,就是“干栏”文化”的创造者。汉晋以后,百越族群继续发展其社会经济,逐渐形成了现代考古学及民族学上称之为的“百越文化”。这种文化又以干栏为其特征。云南自古被称为“夷越之地”,很早就分布有百越族群。百越族群在云南的最早活动,已得到考古材料的证明。近年的白羊村,小河洞,忙怀、滇池周围及阐心场等遗址中出土了一些有肩石斧、有段石锛,在剑川海门口出土的干栏式建筑遗址,都是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存的文化,具有较明显的越人文化特征,应属越人系统的文化。当然、现代干栏式建筑的使用者,除了出自越人后裔的壮傣语支各族外,也还有非百越系民族使用。但总的说来,云南古代的干栏式建筑应是早在新石器时代分布在云南的越人先民创造的土著建房形式。云南的“干栏文化”应属于百越系统的文化,是“百越文化”中的一个主要内涵。除此以外,“百越文化”各族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文化特征。1.云南中国东南区有段石锛,有肩石斧是我国“百越文化”中最富于典型的器物。正如林惠祥教授所指出那样:“有段石锛是中国东南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中国东南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他地有同有异,其明显的差异之一,是有一种特殊的石器即有段石锛”。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不仅浙江、福建、台湾、江西、广西、香港等地有发现,在云南许多地区,如滇池区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西双版纳等地都有发现。这种出自不同地区的同种类型生产工具,均属百越民族所特有。2.民族团结的种类铜鼓也是“百越文化”的典型器物。目前在云南、广东、广西、湖南等地都发现大量铜鼓,据《广州记》说:“俚,僚铸铜为鼓,”俚,僚均属百越系民族,使用这些铜鼓的亦属百越民族。3.印纹陶在东南沿海和云南地区均有印纹陶发现,在云南主要发现在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及青铜器时代的遗址中,印纹陶文化亦和越人有密切联系。4.越人生产水平较高种植水稻是百越人从事农业的最大特点。《史记·货殖列传》说:“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越人生产水平较高,很多遗址发现有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云南滇池地区、元谋大墩子,宾川白羊村都发现有稻谷痕迹。可见,经营稻谷,也是属于百越民族的文化特征。5.石墩山青铜像东南沿海越人和云南越人有着极其相似的风俗习惯及共同的意识信仰。“断发,纹身”是越人的共同习俗。越人认为“剪发”便于入水,“纹身”取其形似蛟龙,以避水中毒蛇伤害。《史记·吴越世家》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组织行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扬州中学2025届高考压轴卷英语试题含解析
- 周口市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古代文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慈溪市达标名校2025届初三第二次联考自选模块试题含解析
-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2025年初三省重点高中三校联考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理工学院《英语视听说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中医药大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习作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资源加工学》课后习题答案x-
- 坐标纸(A4纸直接打印就可用)
- 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
- 中国移动客户满意度
- 石油工业电焊焊接作业安全规程
- GB/Z 42624-2023真空技术真空计放气率的测试和报告程序
- DB32∕T 3841-2020 水利工程建筑信息模型设计规范
- 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落实例谈课件(新)
- 建造师聘用协议书(四篇)
- 2023上海市医疗器械化妆品审评核查中心招聘6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3年地质勘查安全生产考试真题模拟汇编(共435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