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1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2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3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4页
宏观经济学第十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际级规划教材

21世纪经济学系列教材西方经济学组编教育部高教司主编高鸿业编写者刘文忻(北京大学)冯金华(前武汉大学现上海财经大学)尹伯成(复旦大学)吴汉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十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五节乘数论第六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七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八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第一节

均衡产出第一节均衡产出一、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假设所分析的经济中不存在政府和对外贸易,只有家庭部门(居民户)和企业部门(厂商)且仅考虑商品与服务市场。(两部门、单一市场)假设不论需求量为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的价格提供相应的供给量(凯恩斯定律,适用于短期分析)。假设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在上述假设下,GDP、NDP、NI、PI均相等。第一节均衡产出二、均衡产出的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公式:Y=E=C+I式中,Y为均衡的实际产出,E为计划支出,I为意愿投资,C为意愿消费;均衡实际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整个经济的实际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的意愿支出。第一节均衡产出IU为非意愿存货投资=Y-E第一节均衡产出三、投资等于储蓄计划支出(总需求):E=C+I实际总产出(总供给):Y=C+S故均衡产出的条件:I=S这里的投资等于储蓄,指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意愿)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注意与国民收入核算时确定的投资与储蓄恒等关系式的区别。而:E=Y分为计划消费和计划储蓄两部分第二节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问题也就是分析总需求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决定问题。而总需求也就是宏观经济主体对所获得的财富的各项支出,总支出的四个组成部分是C、I、G和NX。其中的消费支出(需求)占总产出量的70%左右,所以,分析总需求,消费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同时,要想实现宏观经济的均衡发展,也就是总供求均衡,必须满足I=S,即意愿投资等于实际储蓄,而经济中的实际储蓄额决定于既定收入水平下的消费水平,因为:Y=C+S。所以,能够准确把握消费者的消费规律成为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重要假设1、边际消费倾向假设(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根据基本的心理规律可以相信,当收入增加时,人们会增加他们的消费,但消费增加的数量一定小于收入增加的数量,即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和1之间,且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

此规律的作用使得增加的产量在除去消费增量后留下一个缺口,如果没有相应的储蓄转化为投资来加以弥补,总产出就会有一部分无法实现购买,必然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生产紧缩和失业。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是由人类天性具有谨慎、远虑、贪婪、计算、独立等特性所决定的。在经济的高涨时期,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消费倾向随之下降,有效消费需求不足日趋严重,由此就引起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凯恩斯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视为就业不足及周期性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2、平均消费倾向假设由于人们总是不把所增加的收入全部消费掉,而要留下一部分作为储蓄,这样人们的收入越多,消费支出占全部收入的比例越小。凯恩斯认为消费对收入的比率,即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上升而下降。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3、决定消费因素的假设凯恩斯认为,决定储蓄的基本力量是收入而不是利率,利率在影响储蓄方面的作用不大。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根据经验得到结论是,在一个给定收入水平下,利率对个人支出只是一种短期影响,是第二位的或相对不重要的。影响消费行为的决定因素收入水平商品价格水平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消费者偏好家庭财产状况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季节与气候社会制度及风俗习惯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二、消费函数根据上述三个假设,凯恩斯消费函数常写为:更严格地说,公式里的Y应该是Yd。在凯恩斯提出消费函数不久,经济学家开始搜集并考察数据以验证他的猜想。最早的研究表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十分接近于消费者行为。C=C(Y)C=a+bY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ption,MPC):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比,也就是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consumption,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注意:APC>b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收入(2)消费(3)边际消费倾向(4)平均消费倾向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0.890.850.750.640.590.531.011.000.990.970.940.920.89某家庭消费函数(单位:美元)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线性消费函数CY450C=a+bYa1ba的含义是什么?b是什么含义?bY的含义又是什么?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储蓄函数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Y=C+S)。因为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所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储蓄和收入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凯恩斯的储蓄函数:S=S(Y)S=-a+(1-b)Y如何得出的?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saving,MPS):是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储蓄的部分。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propensitytosaving,APS):是指一定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注意:APS<MPS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收入(y)(2)消费(c)(3)储蓄(s)(4)边际储蓄倾向(MPS)(5)平均储蓄倾向(APS)ABCDEFG9000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9110100001085011600122401283013360-110015040076011701640-0.110.150.250.360.410.47-0.1100.010.030.060.080.11某家庭(居民户)储蓄表(单位:美元)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储蓄曲线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线性储蓄曲线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四、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的关系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表明:APC和MPC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表现在图形上,消费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大于消费曲线上该点切线斜率。

APS和MPS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该点切线斜率。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五、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一般认为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庭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从家庭消费函数到社会消费函数,还要考虑一些影响因素,如:国民收入分配社会分配越不平等,社会消费函数曲线越是向下移动;政府税收政策实行累进个人所得税,社会消费函数曲线向上移动;公司未分配利润所占的比例未分配利润占的比例越高,社会消费函数曲线向下移动。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六、凯恩斯消费函数之谜

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所作的早期横断面统计实证研究证明,凯恩斯的理论与人们的消费行为基本是符合的。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如果是这样的话,低消费必将引起商品和服务需求的不足。经济学家根据凯恩斯消费函数得出的结论是:除非用财政政策扩大总需求,否则经济将经历长期停滞,也就是无限期的长期衰退。随时间推移,人们发现凯恩斯关于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的假设存在问题。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对历史上相当长时期内美国人消费与收入比率实际数据的研究发现,长期中平均消费倾向相当稳定,并不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后续学者的研究也的出了类似结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这些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消费问题的疑问,即:为什么凯恩斯的理论在有些情况下是符合实际的,而在另一些情况下却又与现实明显不符?也就是说,为什么凯恩斯的猜测在家庭消费统计数据的短期时间序列中能够成立,而在此数据的长期时间序列中却不能成立?这就是所谓的凯恩斯消费之谜。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20世纪50年代莫迪利亚尼和弗里德曼各自提出“生命周期假说”和“永久收入假说”以及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此谜团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实证研究表明存在两种消费函数,即短期的和长期的消费函数。短期消费函数存在下降的平均消费倾向,而长期的消费函数有不变的平均消费倾向。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cy短期消费函数长期消费函数O凯恩斯平均消费假设之谜

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的棘轮效应)1949年由杜森贝利提出。包含以下三方面含义:消费与所得在长时期维持一固定比率,所以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一条直线,具有平均消费倾向不变的特征。但短期消费函数则为有正截距的曲线,平均消费倾向递减。消费支出不仅受自身收入影响,也受别人消费和收入的影响;(相对于周边环境的其他人,攀比现象的示范效应存在)消费支出不仅受目前收入影响,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习惯的影响。(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消费习惯)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棘轮效应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二、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亚尼)1954年由莫迪利亚尼提出。莫迪利亚尼利用费雪的跨期选择消费行为模型研究消费函数,根据费雪模型,消费取决于一个人一生的收入。莫迪利亚尼强调了在人的一生中收入系统的变动,而储蓄使消费者可以把一生中收入高时的资源转移到收入低时使用。这种对消费行为的解释形成了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的基础。1、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模型人的一生中会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收入水平发生变化,有些情况导致收入水平上升(工作状态),有些情况导致收入水平下降(退休状态)。考虑一个消费者还要再生活T年,已积累有财富W,而且预期从现在到其退休时的R年中每年收入Y。如果这个消费者希望一生中保持平衡的消费水平,他如何做出选择?消费者把他所拥有的全部资源分配到他仍然要生活的T年中(为简单起见,假设利率水平为0,如果利率不为0,则应该考虑储蓄赚到的利息)。假设他希望实现一生中最可能平稳的消费路径,则每年消费水平为:可以写成如下形式的消费函数:消费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消费者已经拥有的财富。则经济中总消费函数为:

C=αW+βY上式中,参数α是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为1/T,β是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为R/T。下图画出了生命周期模型所表示的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该模型得出了与凯恩斯消费函数相似的图形,但其含义不同,特别应注意的是生命周期模型纵轴的截距为αW。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生命周期消费函数2、生命周期模型对消费之谜的解释由消费函数,平均消费倾向为:短期中,人们已有财产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视W为常数,平均消费倾向是Y的减函数,随Y的增大而减小;长期中,财富和收入同时增长,通常Y越大,W越大,两者之间存在某种正向的比例关系,会引起不变的W/Y

,从而可能实现平均消费倾向不变。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之谜的解释长期中财产W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反映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短期消费函数会发生平移,当收入从Y1水平增加到Y2时,财富总值由W1增加到W2,短期消费函数由C1向上平移到C2。把两条短期消费函数上在不同收入水平形成的A、B点与原点相连,就形成一条长期消费函数,该曲线的斜率即平均消费倾向为一常数。也就是说,图中在任何一个既定的财富水平时,生命周期消费函数与凯恩斯消费函数一致,但这个函数只在短期中财富不变时成立;在长期中,随着财富的增加,消费函数上移,这种向上移动阻止了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下降。莫迪利亚尼正是用这种方法揭开了库兹涅茨的数据所提出的凯恩斯消费函数之谜。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三、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弗里德曼在1957年提出以解释消费者行为。持久收入假说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假说是互相补充的,两者的基础都是阿尔文·费雪的跨期消费理论。生命周期假说强调人一生中收入遵循一个有规律的形式(工作时收入多、退休后收入减少);而持久收入假说强调人一生中经历是随机的,不同年份的收入存在暂时性变动。1、模型弗里德曼提出,把现期收入Y分成两部分:持久收入YP与暂时收入YT之和,即:Y=YP+

YT持久收入是在收入中人们预期持续到未来的部分,即预期到的长期收入;暂时收入是在收入中人们并不预期可以持续的部分。持久收入是平均收入,而暂时收入是与平均量的暂时背离。弗里德曼的推理是,消费主要取决于持久收入,消费者对收入暂时性变动的反应是由储蓄或借贷来稳定消费。例如,某人每年得到的持久收入水平增加了一万元,则它的消费会增加一定比重,并且持续这种消费而形成惯例;但如果某人赢得彩票奖一万元,他不会把此一万元的收入形成持久消费习惯,可能一次消费掉,也可能储蓄起来进行平均消费。所以,消费者支出他的永久收入,而把暂时收入或消费或储蓄起来。根据弗里德曼的思想,可以把消费函数近似表示为:

C=αYP参数α不变,代表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说明消费与持久收入是同比例的。2、模型对消费之谜的解释根据持久收入假说的消费函数得到:上式说明了短期中消费者平均消费倾向取决于永久收入与现期收入的比值。若现期收入比永久收入高,则消费者平均消费倾向会下降,相反则会上升。这种平均消费倾向的短期波动,正是凯恩斯消费理论所描述的情况。长期中或者从所有消费者的总体水平上看,现时收入与人们的长期收入或总体平均收入必然基本一致,因此平均消费倾向必然趋于一个稳定的数值。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永久收入假说对消费之谜的解释图中,C=αYP是由原点出发的长期消费函数,具有平均消费倾向不变的性质。假设某时间段消费者失业致收入意外下降,现期收入为Y1,小于永久收入Y1P,而消费行为由永久性收入决定,与暂时收入的变动无关,因此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仍然为C1,消费者的储蓄减少;而某时消费者得到一笔意外收入,现期收入Y2大于永久收入Y2P,此种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仍然为C2,消费者储蓄增加。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把上述两种情况下与不同现期收入对应的消费点A、B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具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曲线;这条短期消费曲线具有平均消费倾向下降的特点。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四、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利率:利率变动对储蓄和消费的影响,要根据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而定。利率提高使储蓄增加是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储蓄替代消费);利率提高使消费者认为自己的收入会增加从而增加目前消费而使储蓄减少,这种储蓄的减少是利率对储蓄的收入效应(消费替代储蓄)。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它理论价格水平:工资不变,物价上升,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若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平均消费倾向增高;反之则反是。当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同比例上升时,有时会存在货币幻觉。消费者仅仅注意到工资的上升而忽视了物价水平的上升,误以为实际收入上升,从而增加消费,导致平均消费倾向增加。收入分配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均衡收入为了使分析简化,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1)收入(实际产出)(2)消费(意愿消费)(3)储蓄(4)投资(意愿投资)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000034004200500058006600740082009000-400-20002004006008001000600600600600600600600600均衡收入的决定单位:亿美元设:C=1000+0.8Y,I=600,E=C+I,均衡时:Y=E需求大于供给供给大于需求均衡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凯恩斯交叉图计划支出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支出倾向),这种计划支出函数被称为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模型的第一部分。凯恩斯主义交叉图的第二部分是假设当实际经济支出(实际产出)等于计划支出时(图形上表现为45°线及线上的点),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的模型。(当人们的计划实现时,他们没有理由改变他们所作的决策)均衡条件为:实际支出(总产出,GDP)=计划支出,也就是:Y=E凯恩斯主义交叉图说明了在计划投资水平、财政政策为既定时,收入是如何决定的。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消费加投资曲线和45度线相交决定收入凯恩斯交叉图计划支出线:E=C+I=1600+0.8Y计划支出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二、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由:Y=C+S、C=a+bY,推出:S=-a+(1-b)Y,均衡时:I=S,则:Y=(a+I)/(1-b)储蓄曲线和投资曲线相交决定收入S=-a+(1-b)Y=-1000+0.2Y第五节

乘数论乘数的概念最初由俄罗斯经济学家图甘·巴拉诺夫斯基提出。凯恩斯在《通论》中把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联系起来,说明总支出变动与国民收入变动之间的关系。乘数理论在凯恩斯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说明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以后,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把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结合起来,建立乘数—加速数模型,用以解释经济周期现象。一、计划支出①、两个概念实际支出:家庭、企业、政府(实际)支出于物品与服务的数量,等于经济中的GDP(国民收入恒等式)。计划支出:家庭、企业、政府想要支出于物品与服务的数量。应该注意的是,实际支出往往不等于计划支出。实际支出既可以高于计划支出也可以低于计划支出。由于企业会因为它们的销售与预期不一致而进行非计划存货投资,使得实际支出和计划支出不等。当企业售出的产品少于他们的计划时,则存货投资自动增加,反之则反。②、计划支出的决定设封闭经济情况,并令计划支出为E,则:E=C(消费)+I(计划投资)+G(政府购买)引入消费函数:C=C(Yd),Yd=Y-T为可支配收入,并设计划投资、政府购买、税收为外生变量。即:,则:上式说明,计划支出是收入、计划投资水平、财政政策的函数,由几个变量决定。③、计划支出线的形状设消费函数的形式为线性,即:上式中:b——MPC,边际消费倾向。计划支出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其斜率为边际消费倾向b,在这里又称为边际支出倾向,构成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模型的第一部分。第五节乘数论计划支出线二、自生支出的变动对总支出的影响模型中构成自生支出的因素有,这些因素的变动会导致自生支出的变动,从而引起计划支出线的平移,最终引起收入变动。例如,当政府购买增加∆G时,则计划支出线E向上平移∆G单位,显示了政府购买增加后对于总需求扩大的效应。第五节乘数论自生支出变动总产出的影响注意:实现新的均衡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Y)大于自生支出的增加(∆G)(或者说,均衡总产出的增加大于自生支出的增加),为什么?自生支出的增加引起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又引起派生支出的增加,即均衡总支出或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量为最初的自生支出增加量与派生支出增加量之和,故存在此种现象。第五节乘数论三、边际支出倾向(派生支出的变动)与总支出边际支出倾向变动引起总支出曲线斜率(b)的变动,进而引起派生支出变动,亦会导致均衡总产出变动。前述讨论中,计划支出线的斜率(边际支出倾向)仅等于边际消费倾向b,这是未考虑比例税率、进出口影响的特例情况。如果放宽条件,则影响边际支出倾向的因素有三个,即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税率。考虑四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式:

E=C(Yd)+I+G+NX设:Yd=Y-T,而:T=tY,为比例税收,0<t<1,为边际税率,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所增加的税收;NX=EX-IM,EX为出口,设为不变常数;另外设IM=σY为进口,是与Y有正向关系的函数式,σ为边际进口倾向,即每增加一个单位收入所增加的进口量,0<σ<1。则:E=C(Yd)+I+G+EX-σY又设消费函数形式为线性,即:C=a+bYd而:Yd=Y-T=Y-tY=(1-t)Y则:C(Yd)=a+b(1-t)Y所以:E=a+b(1-t)Y

+I+G+EX-σY设投资和政府购买作为外生变量不变,则:故边际支出倾向为:由上式知,边际支出倾向(计划支出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边际税率t(比例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σ。第五节乘数论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越高,边际支出倾向越高,总支出曲线越陡,斜率越大,当计划支出线平移时,导致均衡总产出变化越大。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越高,边际支出倾向越低(对国内商品和服务而言),总支出曲线越平坦,斜率越小,当计划支出线平移时,导致均衡总产出变化越小。第五节乘数论边际税率(比例税率):边际税率为所增加的收入中向政府缴纳的税收比例。在国民收入水平(GDP)的增量为既定时,边际税率越高,可支配收入的增量越少,消费越低,总支出曲线越平坦,曲线的斜率越小,当计划支出线平移时,导致均衡总产出变化越小。第五节乘数论政府降低边际税率,使边际支出增大,则计划支出线的表现为右图所示。第五节乘数论节约的悖论从以上模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节约的增加,引起计划支出的减小,从而最终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减少。此现象被称为节约的悖论,如何解释?储蓄是投资的源泉,储蓄可以实现财富(资本)的积累,而人均财富(人均资本量)是衡量一个经济发展潜力的标志,储蓄来源的重要部分是节约。第五节乘数论之所以产生悖论是由于出现了储蓄的增加未形成投资的增加的现象而造成的。如果储蓄增加的同时投资也增加,收入就不会减少。储蓄增加,消费减少使总支出曲线下移,但如果减少的消费成为储蓄且转化为投资,则会使投资增加,从而使总支出曲线上移,结果可以不影响产出。所以:在短期中如果储蓄未转化为投资,则存在悖论;在长期中,储蓄通过金融中介机构转化为投资,则节约的悖论不显著。第五节乘数论四、对乘数的感性认识1)C=1000+0.8Y,I=600,均衡收入为Y=(1000+I)/(1-0.8)当I=600时,Y=8000

I=700时,Y=85002)投资增加了100,而收入增加了500,这个结果实现的过程怎样?第五节乘数论3)解释:增加的100投资购买要素时,形成要素的收入为100;若MPC是0.8,则要素收入的100中有80用于购买;80购买形成新收入,其中有80×0.8=64用于再次购买;如此,循环往复,总收入Y=100+1000.8+1000.80.8+....=1001/(1-0.8)=5004)结论:乘数

k=1/(1-b)=1/(1-MPC)=5,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正相关。例子:破窗经济第五节乘数论投资乘数(multiplie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