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2.理解儒家关于“学习”与“修身”的专题内容。3.感知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感悟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巴黎盛会尊儒家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那么,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有什么智慧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十二章》。二、花开两朵表一枝1.研习“学习”专题(1)提问:孔子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他会告诉我们应当该如何“学习”?“学习”要注意什么呢?(提示:为了更方便地找到相关内容,请同学们先给各章标上序号。)(2)依次学习第5、4、7、9、11、12章学习第5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提问:这一章告诉我们,学习要注意什么呢?(学生解释“罔”“殆”的意义)明确:“罔”是“迷惑”的意思;“殆”有两个意义,一个是“疑惑”,一个是“危险”,这里解释成“危险”似乎更好。这一章告诉我们,学习是要思考的。思考是学习的孪生兄弟,如果没有思考,就不是真正意义的学习。学习第4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提问:这一章从哪个角度讲学习的?(学生解释“故”“新”的意义)明确:“故”是指旧的知识,“新”是指新的理解、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这一章是从学习方法(温习)的角度讲学习的。追问:温故知新就可以当老师,当老师哪有那么容易啊?【投影】温习过去,以知道未来,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李泽厚《论语今读》)小结:从小的方面讲,我们每天做到温故知新,就可以当学习的主人,也就是当小老师了;从大的方面讲,温习历史,从过去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3)学习第7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提问:这一章主要讲学习哪三个层次?明确:第一层是“知之”,第二层是“好之”,第三层是“乐之”。追问:“知之”“好之”“乐之”有什么区别?【投影】尹氏曰:知之者,知有此道也;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朱熹《论语集注》)教师翻译后小结:只有到了“乐之”这个层次,学习才变得轻松有趣、欲罢不能。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第9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学生补出“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的“择”字)提问:这一章是从哪个角度讲学习的?明确:学习的态度。追问:不善者哪有可学之处?【投影】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老子》)明确:即便是不善之人,也是一面镜子,我们要看出他身上的缺点而加以改正。学习第11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提问:这是从哪个方面说学习?明确:志向。追问:这一章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了对比手法,一方面说明匹夫之志比三军之帅还要重要,另一方面说明学习也要一个统帅,那就是志向。学习第12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提问:你觉得子夏是孔子的好学生吗?(学生解释“笃”“切”的意义)明确:从内容看,子夏是孔子的好学生。因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内容,孔子都讲过了。“博学”对应于第4章的“温故而知新”,“笃志”对应于第11章的“匹夫不可夺志也”,“切问”大体对应于第9章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近思”对应于第5章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内容简直是对前面四章内容的总括。当然,也可以说是子夏跟随孔子学习的心得体会。提问:为什么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就在其中了?【投影】苏氏曰:博学而志不笃,则大而无成;泛问远思,则劳而无功。(朱熹《论语集注》)明确:苏东坡说如果一个人博学而志向不笃定,就会大而无成;如果一个人泛泛而问,思想玄远,就会劳而无功。这从反面说明了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的重要。仁者爱人,如果做到了知识的广博、志向的笃定、态度的诚恳、思考的切近,那么“仁”就在其中了。2.总结“学习”专题通过以上六章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学习的关键、方法、动力、态度、统帅,最后都归于“仁”。而“仁”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教师板书:三、儒学精华照五洲孔子很重视学习,这种崇尚学习的风气,经历两千多年而未衰。不仅中国如此,同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也是如此。如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和地区,基本都是儒家社会,难怪有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第二课时一、道冠古今垂百世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近代学者辜鸿铭说得更夸张:“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论语》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二、话分两头说一方1.研习“修身”专题(1)提问:孔子是圣人,《论语》告诉我们许多“修身"之道,那么修身要注意什么呢?(2)依次学习第1、2、10、6、8、3章学习第1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提问:“说”“乐”的意思一样吗?“有朋自远方来”是来喝酒聊天吗?你能从“愠”的结构猜出它的意思吗?朋友不了解自己也不生气的人算君子吗?(学生解释“说”“乐”“愠”的意思,积累文言句式“不亦……乎?”)【投影】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刘宝楠《论语正义》)明确:“说”是高兴的意思,心里高兴,而“乐”是快乐的意思,笑容洋溢在脸上。“乐”的程度比“说”更高。“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有朋自远方来”为的是切磋学问。从心从昷,“昷”意为“热”“暖”,本义是“心燥,不冷静”,引申为“含怒,生气”。“人”是指当权者,“知”是指赏识。那些不受当权者重用却不生气的饱学之士,当然算得上君子。追问:这三个问句揭示了修身的哪三个境界?明确: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这里的三个问句揭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道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启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孜孜以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学习第2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提问:“传不习乎?”有两种不同的翻译,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甲: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

(杨伯峻)乙:所传授给别人的东西,自己实践过吗?

(李泽厚)【投影】曾子三省,皆指施于人者言。传亦我传乎人。传而不习,则是以未尝躬试之事而误后学。(郭翼《雪履斋笔记》)明确:答案不求唯一,学生自圆其说即可。譬如:李泽厚的翻译更合理一些。因为三省的对象是“吾身”,如果自省的内容都是指施加于别人的行为,指向就更加清楚。追问:曾子是从哪三个方面进行反省的?明确:工作(忠)、交友(信)、学习(习)。这三个方面真是反思到家了,难怪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名字、暨南大学的校训“忠信笃敬”均出自此处。学习第10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提问:这一章写河水流逝,与修身有什么关系呢?【投影】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明确:同样面对河水,孔子和老子的态度是不同的。老子认为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消极无为。而孔子认为消逝的光阴就像河水一样永不复返,因此要自强不息,积极进取。这一章讲的是修身的积极态度。(4)学习第6章与第8章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提问:如果分别给这两章取一个小标题,可以取什么?明确:颜回之乐、孔子之乐。追问:古语云“咬得菜根香,寻出孔颜乐”,“孔颜乐”有什么共性,又有什么个性?明确:孔颜乐的共性是安贫乐道。区别在于,颜回之乐更多的是强调箪食瓢饮,慎于治身,而孔子之乐更多的是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5)学习第3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提问:我们可以给这一章冠一个什么名字?明确:孔子小传。追问:这一章是孔子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你对哪一句不太理解?明确:学生可能对以下两处不太理解:

①三十而立:按照教育家徐特立先生的理解,是指三十岁的时候,所读的书(当时是竹简)堆起来大约有人站起来那么高了,极言读书之多。②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按照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理解,孔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可见并非易事。因为“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两个方面同时做到了,就是道德家的极境。追问:这里的“矩”究竟是指什么?明确:法度、标准、准则。儒家以君子作为修身的目标,“矩”可以理解成君子的行为准则。2.总结“修身”专题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包括修身的境界、手段、态度、高标、底线,以及“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极境。不管哪一章,都是围绕第1章的“君子”来展开的。教师板书:三、双江汇流润九州(1)提问:通过“学习”“修身”专题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明确:在儒家看来,学习的过程就是修身的过程。(2)追问:从哪几章可以看出这一点?明确:每一章几乎都是重叠的。典型的如第1章,“学而时习之”是关于学习的内容,“人不知而不愠”是关于修身的内容。第2章里反思修身的三个方面,其实也是反思学习的三个方面。第3章孔子概括自己为学一生,与年俱进,其实就是自道修养经验。第9章中,“我”师法别人的东西既可以是学问方面,也可以是修身方面,所谓“转益多师是汝师”。第10章,学习和修身都要保持积极进取的姿态。第11章,学习要立志,修身也要立志。第12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不管是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