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几点认识_第1页
关于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几点认识_第2页
关于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几点认识_第3页
关于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几点认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的几点认识

2011年7月,国家版权部根据国务院的立法计划,开展了第三次版权法的修订工作。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修订后的起草工作已经完成,并于2012年12月提交给国务院。本人作为国家版权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参与了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第一阶段的起草工作。在此,结合一年多的修法工作实践,就科学立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围绕社会主体参与修法实践,探索构建起事工作权法修订建议著作权法作为特殊的民事法律规范,重点调整创作者、传播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涉及众多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以及社会公众。因此,著作权法的修改与完善,既不能是精英立法,由少数人决定多数人的事,也不能是部门立法,以部门意识代表社会意识,更不是闭门造车、关门立法,以抽象的理论概念替代具体的社会实践、以纯粹的经验教条替代现实的科学论证。而应该秉承“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凝聚共识”的科学态度,坚持公开、透明的立法思路,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和讨论来形成共识,通过理性、必要的争论和碰撞来认识真理,使整个修法工作在阳光下进行。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国家版权局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起草阶段力求做到三个公开,即:组织形式公开为保证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起草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版权局成立了由立法、司法、行政等有关主管业务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权利人组织的代表等参加的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法领导小组,构建了跨领域、多部门共同参与修法的组织领导形式,形成了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组织保障机制;同时邀请权利人组织、产业界、法律界、教学科研界和相关利益方的30名代表组成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专家委员会,让其代表带着不同利益主体、以及社会各界的意见诉求和立法建议参与修法工作,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不同利益主体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立法,最大限度地提高著作权法修改的社会参与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充分论证修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修订过程公开国家版权局在为期一年多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起草工作中,比较好地坚持了修法过程的公开性。一是,修法初期公开对外征集修法意见,包括本次著作权法修订修什么、怎么修、具体修改意见及其理由和依据。在两个月时间里,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200多份意见和建议,我们将其归纳梳理为七大类47个问题。这些问题反映了社会各界的修法主张,增强了修订草案起草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委托三家在全国知识产权领域有代表性的教学科研机构起草著作权法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深入了解教学科研单位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关注方向和基本思路。国家版权局在委托三家教学科研单位起草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时,既没有预定前提、也没有设置禁区,并希望三家教学科研单位背靠背独立完成。三家教学科研单位在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起草过程中,基本云集了国内著作权法律、学术界和产业界的精英,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分别形成了六章六十条、六章六十三条、八章七十七条的三个修订草案专家建议稿,为国家版权局起草修订草案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学术支撑和社会实践支持。三是,召开了两次修法领导小组和四次修法专家委员会会议,对修法工作进行了全程指导、跟踪,研究讨论了修订草案起草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和主要问题,并对重大问题提出了咨询和决策指导意见。修订内容公开国家版权局在修订草案起草过程中,保持了相当大的内容公开性和透明度。修订草案形成后,两次以书面形式征求有关部门和团体的意见,两次通过公共互联网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一次定向征求特定利益主体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并召开了十余次定向征求意见座谈会。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先后收到国内外政府组织、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等一千八百多份意见和建议。国家版权局对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对凡是各不同利益主体能形成基本共识的意见和建议,基本采纳;对不同利益主体虽有不同主张,但理论有据、实践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采纳;对不同利益主体存在重大分歧,一时难以形成共识的意见和建议,不以单一利益方诉求作取舍,而是在说明相关情况的前提下,交由下一个立法环节进一步论证解决。为了充分尊重在著作权法修订草案起草过程中没被采纳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让国务院法制办能够全面了解社会各界对著作权法修订草案的不同反应,国家版权局在报送《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的同时,原汁原味地提供了在修订草案征求意见过程中,所收集到的社会各界全部的意见和建议,供国务院法制办在修改完善、并审核《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时参考。正是坚持了公开透明的科学态度,国家版权局所承担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修订草案的起草任务。著作权的无形性本质,其重点在于维护受保护的知识产权制度我个人认为,把握本质、尊重规律,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就著作权而言,谈一般,就是要承认其属于民事法律范畴,具有一般民事权利“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共同属性,应当遵循民事法律保护的一般原则;谈特殊,就是要区别著作权与一般有形财产权的独特属性,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有形财产保护的一般方法,而应当根据著作权的特性,坚持运用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解决著作权保护社会实践遇到的现实问题。著作权相对于一般有形财产权的特殊性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在于其权利客体的“无形性”。这种无形性在实践中表现为,著作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其行使不必依托任何有形载体。即权利人在不直接控制权利客体“作品”的有形载体情况下,也能行使其权利;而其他有形财产权的行使,则必须依赖于特定的载体,离开了具体的载体形式,权利就无法行使。因此,客体的无形性是著作权与其他有形财产权的本质区别。著作权的无形性与一般有形财产权相比较,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有形财产权在同一时间,只能在同一空间由特定的市场主体以单一的方式使用,权利主体通过对有形载体控制,就能对其权利有绝对的控制能力;而著作权,则在同一时间,可以在不同空间、由不同的市场主体、以不同的方式使用,权利的客体(即作品)一旦公之于众,权利人对它就无法控制,任何市场主体都能轻而易举拿到,并且可能在不经授权情况下被使用。因此,权利的不可控,是著作权区别于其他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点。著作权的不可控特性,在现实中必然产生法律赋予著作权人众多的财产权项在行使过程中的不完整性。这种不完整性主要表现为,著作权人拥有的相当部分财产权,使用者要使用这些权项相对应的客体(即作品),在找不到作者授权,或找到作者,其使用授权请求遭拒绝,但仍然坚持使用相关权利对应的作品,而且这种使用广泛、大量、重复的存在着,权利人对这些广泛、大量、重复的使用,绝大多数情况下毫不知情,也无法控制。著作权行使的不完整性的社会现实表明,仅靠权利人的个人能力,是维护不了法律赋予他的全部财产权利的。著作权人有能力维护的仅是法律赋予他们的财产权中的大权利,而不能维护其小权利。所谓大权利一般指专有使用权,即有特定使用对象、并能以一定的物质形态反映出来的权利,比如复制权、摄制权。小权利一般指非专有使用权,即没有特定使用对象,可以广泛、大量、重复使用,并不以一定物理形态表现出来的权利,比如表演权、广播权等。因此,要确保法律赋予著作权人的全部财产权利在现实中得到切实有效的维护,就必须借助有别于其他有形财产权保护的特殊制度,即有条件的权利集中授权和集中维护制度。我认为,这种由著作权的无形性本质,及其权利的不可控特点,再到由此导致的财产权利行使的不完整性,以及建立弥补全部财产权利行使不完整性的集中维护制度,就是著作权保护的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不尊重这种规律,简单排斥相应的制度设计,以有形财产权保护的一般方式替代著作权保护的特殊方式,将权利人个体行使权利绝对化,从表面上看,体现了权利人行使权利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但实际上将使法律赋予权利人的多数财产权利成为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这样,不仅将使绝大多数权利人的财产权利无法得到保护,同时还会将数量众多的愿意遵纪守法的市场主体置于违法侵权的状态;不仅造成著作权人与作品使用者之间的严重对立,还将影响作品的正常传播,阻碍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唯有把握本质、尊重规律,著作权法修订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国家版权局在起草著作权法修订草案过程中,力求把握著作权的本质、尊重著作权保护的基本规律,使修法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著作权第三次修改的实际背景法律是调整利益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的强制性行为准则。民事法律的立改废,无不是围绕结合社会实际,调整社会权利义务关系,解决社会突出矛盾展开的,著作权的立法也不例外。讲到修订著作权法“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话题,就有必要对我国著作权法的制定和完善过程作一简要回顾。我国著作权法是1990年9月7日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的,该部法律比较好地反映了当时我国著作权保护的现状和时代特征,在新中国著作权保护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但是,这部法律是在我国没有系统的著作权保护理论、没有著作权法律保护社会实践、没有著作权立法经验的条件产生的。这部法律产生,立足了中国国情、也借鉴世界各国著作权保护的经验的,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和国际不同法律体系的混合型产物,重点是解决了我国著作权法律制度立起来的问题。这部法律实施二十多年以来,已经修改过两次,而这两次修改都与世界贸易组织有关。一次是2001年10月,为加入世贸组织、满足入世的基本条件而修法,第二次是2010年2月,因履行世贸组织中美著作权争端裁定而修法。这两次修法都具有被动性和局部性的特点,不是针对我国著作权保护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实际,主动而全面地修改。而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三次修法,是在没有外部压力,针对著作权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国的发展变化实际主动全面开展的。那么,著作权法实施二十多年来,我国著作权保护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从大环境看,一是我国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建立了市场经济制度,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个人的私有财产得到充分尊重;二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我国面临的知识产权保护外部环境更加复杂,知识产权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三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使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著作权保护传统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从保护实践看,一是著作权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对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显现,产业界利用著作权资源的意识逐渐增强,但著作权的授权机制和交易规则不健全,著作权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二是著作权人的维权意识和全社会的著作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但著作司法和行政救济能力不能适应著作权保护的现实要求,著作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侵权盗版行为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等等。客观讲,虽然在二十多年间现行著作权法进行了两次修改,但是与我国面临的著作权发展形势相比较,还不能完全相适应,著作权保护的突出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应该结合实际,根据我国著作权保护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展开,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国家版权局完成的《著作权法》(修订草案送审稿),相对现行著作权法作了较大修订,由现行法的六章六十一条修改为八章九十条。这次修订主要体现在整合权利体系、调整授权机制、完善体例结构、强化保护措施四个方面。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