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朗读者读后感
我没想很快地读完《朗读者》。对于这样的名著,我是想慢慢品味的,可是为什么,不经意,就读完了呢?
很想品评一下,可似乎总是感觉自己没有一定的高度,无法诠释它的文学价值。即使是刻骨铭心的感受,恐怕也是肤浅的心灵感应而已!不过,既然读了,就把自己的一点感受暂且书写出来吧,权当一位读者对作者倾情写作的一种敬重吧!
这本书,情节很简单,就写了一个十五岁的大男孩和一个中年女性之间的身体与灵魂的欢愉。虽然这种欢爱超越了道德标准,读来却没有什么邪恶,也没有什么肮脏之感。反而让我们感觉浪漫的是,在他们作爱之前或者之后,少年都要向女人朗读那些精彩华章。我们因此感动着他们的超越年龄界限的真挚的感情。其实这可能就是人性的本真吧!
故事的女主人汉娜为了守住自己是文盲的隐秘,竟然做了18年的牢。十八年里,米夏不停地给狱中的汉娜邮寄朗读磁带,用此来和自己曾经心爱的女人进行沟通。十八年后,白发苍苍的汉娜,终于学会了阅读、写字,从而弥补了自己一生的缺憾。可是就在要出狱的早上,上吊死了。
这两天里,我总是琢磨,十八年里,对于爱,那是怎样的一种折磨,每体会一点,内心就疼痛地揪一下。
米夏爱汉娜。曾经为自己没有在同学面前袒露这一秘密,看做是对汉娜的最大背叛,当汉娜为了隐藏秘密而不辞而别后,他是多么自责,认为是自己把汉娜气走了!
爱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坦然相对、倾心爱护。如果掺杂了丝毫的自私,都是对爱的一种玷污。
米夏在深深的愧疚般的忏悔中,与汉娜在法庭相遇。汉娜被作为纳粹者告上法庭。米夏的感情,一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希望汉娜永远沉于深牢大狱中,永远沉于他的记忆中,自己不用再去面对她。不是恨,不是怕,只是想掩埋记忆。但是内心的爱,仍然在一点点地被唤醒。当他终于悟到汉娜的一切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个掩饰自己是文盲的秘密时,他的爱再一次复活了。但他终究没有去帮汉娜说明真相,因为舆论,因为现实,他要洁身自好,他要站在正义之流里,但是内心那种真纯的爱让他终究无法无动于衷,于是那爱转化成了一种朗读。也于是,狱中汉娜接到了米夏的一本本朗读的磁带,爱如流水,在两颗心中悄然流淌。
狱中的汉娜借助这些磁带学会了读写。对自己所爱的人,承认自己的缺点。那是怎样的艰难!汉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表示她不再逃避,她要学会阅读,接受米夏的感情。可是米夏深藏的纠结的躲闪的犹豫的感情,让汉娜最后将要出狱的时候,彻底丧失了爱的信心,选择了死亡。
爱了,不能做到坦然,爱了,不能做到倾心!是什么在其中左右着爱呢?也许是尊严!
汉娜为了尊严,掩藏了自己是文盲的事实,毅然决然地抛下爱,她痛,但是耻辱战胜了失去爱的痛苦。米夏呢,为了尊严,作为一个律师,不去澄清真相,顺应社会现实,让汉娜冤在狱中。他也痛,但是尊严战胜了疼痛。
尊严和爱痛苦地挣扎较量着,米夏终究是抵不过内心的爱地拷问。他在尊严的掩盖下,悄悄地去爱汉娜。让汉娜终于能放下尊严,接纳他的感情。可最后却发现米夏不是那么倾心,尊严让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最后,尊严胜利了!爱则永远悲凄着!留给我们一个值得久久回味的问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2
小说前半部作者以回忆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汉娜相识,相爱,又分开的一段过往。比较吸引我的是,作者对当时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作了非常细腻的描述和分析。特别是有这么一段话,我反复看了很多遍。
“我不知道那儿来的那么大的勇气,会又一次去看施密茨太太。……这些就是我当时的冷静思考,从我的欲念出发,从道德上说我从没有这样深思熟虑过,终于找到了一条途径,从而使我的作孽之感也沉默下来,但是,这还不足以给我带来勇气。我于是又编造种种借口。”
可见米夏当时是知道他对汉娜是怀有欲念的,他也明确知道这是罪恶的,不道德的,但是是道德并没能阻止他的行为,通过费心的思考,他反而在道德中找到了他必须要去见汉娜的理由。
“如果不去,倒反而是危险的,……所以,我去看她才是正理。她会举止正常,我也会正常举动,一切都会重新正常起来。”
名义上他是抱着想恢复正常的理由去见汉娜的,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渴望着相反的东西。如果去见了可能不会发生什么也可能会发生什么,如果不去见当然肯定什么都不会发生,所以必须要去见,抱着不会发生什么的侥幸的理由,内心实际渴望的是发生点什么。
所以作者又写到“思想和行动要么一致,要么分离。我是这么想的,……在我生命的流程当中,有的事情不做决定,却去这么做了;有的事情做过决定,却不去那么做,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多了。如果真出了事情的话,不管是什么事情,都会牵扯到行动。……我并不是说思考问题和做出决定对于行为没有影响。但是,行为所实施的,却并不简单地就是事先所想到的和决定的。行为有自己的来历”。
那么行为的来历是什么?心理学给出的答案是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内部原因,是动机的力量推动着有机体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
理论上任何的行为都是有其动机的,“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动机是行为的真正原因,去做一个行为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但只有真正的原因才能叫做动机,其他的理由都是为动机服务让行动得以实施的借口。
然而,真正的动机大都是被隐藏的,人们出于种种原因,或高尚,或卑鄙,对自己内心深处的动机守口如瓶。有限而肤浅的表面和行为就好比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动机则隐藏在海面之下。所以了解人类内心世界的精华在于“动机”,在于知道“做什么”背后的“为什么”。
当米夏坐在法庭聆听汉娜被审判的过程时,汉娜的种种奇怪举动,勾起了他的疑问,他心中突然得到了一个答案,一刹那往事涌现,汉娜和他在一起时的种种奇怪行为都得了合理的解释。她为什么让他为她朗读,为什么让他一个人去安排旅行的行程,为什么没看到他留的字条而与他争吵等等。这么多复杂的行为背后,其实只有一个简单的动机,那就是汉娜不会认字,并且她在极力掩饰这个秘密。时至今日,汉娜依然在守口如瓶,甚至为了这个秘密,拒绝法庭查验笔迹的要求,承认自己没做过的事,即使为此她将会被判处比别人重的多的刑罚。
在明白了汉娜的秘密之后,米夏的行为就显得十分的耐人寻味。他完全可以公布这个秘密,去拯救汉娜。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当然他也在内心挣扎过,他不去的理由是认为不公布秘密是汉娜自己的选择,他要尊重汉娜的选择。但这明显是个愚蠢的选择,他可以救她,即使不是为了救她,还原事实的真相,让判决能够公正,也是最基本的道德考量。米夏依然犹豫不决,为此他去求助了他的父亲(电影中是他的老师),长者告诉他,尊重当事人的选择是不错,但当事人可能并不完全明白这个选择的重要性,你可以当面告之厉害,并让她在再做决定,如果当事人依然如此选择,你当尊重内心的选择。
米夏预约了和汉娜会面,在看守所外,米夏焦灼不安,或许是不敢面对曾经深爱的女人如今憔悴苍老的容颜,或许是害怕如果汉娜改变主意,那样他和汉娜曾在一起的秘密也将被公布,或许是不想为了帮汉娜洗脱罪名而被舆论和大众谴责,被同学们看不起,或许……哪个是米夏的真正动机,我们无从知晓。但是米夏最终选择了不去。如果不去肯定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去了肯定就会发生什么。
“有的事情不做决定,却去这么做了;有的事情做过决定,却不去那么做,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多了。”从小说中我们看出,米夏是个非常优柔寡断的人,内心总是在彷徨挣扎,天人交战。他的所行和他的所想经常是不一致的。米夏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什么是法律,什么是道德他都非常清楚,所以他的行为也都受这些因素牵制,但是当他真正欲行或不行某事的时候,即使和道德良知有冲突,他依然会在道德中寻些借口去行欲行之事。在这里道德反而成了其掩饰隐秘动机的遮羞布。这让我想起了所谓的伪君子,伪君子们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然而仁义道德只是他们的工具,让他们打着光明正大的旗帜,行的却是内心肮脏龌蹉之事。
汉娜的性格与米夏恰好相反,汉娜做起事来干脆果断,经常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去做了,内心很少会纠结和徘徊。米夏当初为汉娜所吸引,也许就是因为喜欢汉娜的这种气质。
“我至今还记得,要说起她的身段、姿态和举止,……那情景更像是她在向自己身体内部收敛进去,任其独自行事,以一种安详稳重的韵律行事,并且不受她头脑中任何命令的干扰,也就完全忘却了这纷扰的外部世界。这是一种物我两忘的风格,原来就蕴涵在她的姿态和举止当中。”
汉娜的行为都是非常果敢的。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她可以不断的更换工作,可以不告而别的离开米夏,可以在法庭上承认不属于自己的罪行,即使被判了无期徒刑也无怨无悔,甚至连她最后的自杀也那么的毅然决然。无疑汉娜是个真性情的人,也许是因为不识字,没受过太多的教化,她不会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会控制它,她不管不顾的从背后抱住小她十多岁的米夏,她听米夏为她朗读时的嬉笑怒骂,她和米夏单车郊游时的幸福表情以及她在法庭上与法官的对答等等,都是汉娜诚实自然的流露。我想如果汉娜没有心中的哪个秘密,汉娜一定是个内心坦荡,光明磊落之人。这让我想起了伊甸园的故事,亚当和夏娃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在伊甸园中,因为蛇的诱惑,吃了智慧树的果实,有了羞耻之心,而被上帝赶出了伊甸园,从此在世间吃苦受难。
在法庭上,汉娜可以说是最诚实的人,法官对她的提问,当时她是怎么想的,她就怎么回答了。她唯一隐瞒的是自己不识字这个秘密。而其他看守为了能减罪都在为自己辩解,找理由。他们都是识字的,受过教育。甚至是法官大人,当汉娜反问他“如果是你,当时在哪,你会怎么做?”时,他也沉默了,不敢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思虑至此,我不深思所谓教化对于人的意义,我们会识字读书,我们受过教育,我们知道礼义廉耻,然而当我们的隐秘动机与道德良知发生冲突的时侯,我们会如何选择?然后又付诸于怎样的行动?是妥协掩饰还是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要做到真正的身心一致真的很难。
小说名叫《朗读者》,除了对应米夏为汉娜朗读这个核心情节之外,我认为还蕴含另一层象征意味,朗读和阅读不同,人在朗读时,口中所念即是心中所想,朗读是一件身心一致的行为。作者也许是想告诉我们,人心如一本书,一本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书,只是自己默念是没用的,请把它大声朗读出来。因为怎么想不重要,怎么感觉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行动。
3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挣扎,昨天半夜我终于看完了小说《朗读者》。
我得说,小说的难度比之电影有过之而无不及。作者是个典型的,严谨的,学者型的德国人。他的遣词造句非常精确,有时精确到了难懂的地步。德语小说多是以过去时叙述的,所以在小说中如果涉及到回忆,就要用过去完成时。作者很喜欢用虚拟语气,‘假设’,‘如果’,‘要是……就……’,现在时的虚拟也就罢了,这过去完成时的虚拟语气……
唉!同志们啊,让我抱怨一下吧。德语和英语一样,过去式,过去分词和动词原形不一样,而德语中不规则的变化更多。过去时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应用,不是常常复习着,基本上过目就会忘记。而更变态的是,德语的虚拟语气居然还分第一虚拟和第二虚拟。第一虚拟又有着与第二虚拟完全不一样的词形变化。加上作者的博学以及那个时代用词的习惯问题,这本小说看得我很痛苦。看不懂倒是小事,重要的是,这本小说时时刻刻在提醒我,我的德语程度究竟有多差。
可就这样,我也看完了。最后一部分相对于前面写得轻松一点,所以,昨晚一口气看完了。现在就来总结一下我看书的心得吧。和电影一样,这个心得也是基于我的半懂不懂,纯属个人见解哈。
果然,书上男主角的身形和我们设想的差不多,开始的时候是和女主人公差不多的身高,没有DavidKrosse那么健美。男人对女人的爱开始就是情窦初开时的一见钟情。书上写,这个男孩子在看过她穿丝袜以后,作了一个礼拜的春梦。而且,他将他认识的,看过的所有女人,包括泳装的,都拿出来和这个女人对比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这个女人漂亮,打动他的心弦。这其实算是一个感情发展的铺垫,电影好像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在之后的耳鬓厮磨中,这个男孩子对这个女人的气味,身体,神态,动作有着细致的观察,并且深深地热爱着她的一切。所以他是那么死心塌地地爱着这个女人。女人为什么接受这个男孩子,书中没有描述,但是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很美好的。而在这个阶段里,在女主人公的鞭策下,小伙子居然没有因为病休三个月儿留级,他家人都觉得是个奇迹。那一段时间,这两个人爱情,学习,工作,生活四不误。应该是这两个人一生当中最最美好的时光。书中写道,在女人突然搬家前,也就是男孩子的生日那天,男孩子离开她那里后去游泳了,女人后来也到了河边,远远的凝视了这个男孩子很久。从这一描述中,我想,女人在这时候也是很爱这个男孩子的吧。
书中其实有很多细节暗示了这个女人不识字,电影中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看得我有一点迷糊。书中男孩子也是在庭审到了差不多最后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个女人不识字。所以不可能做出法庭指控的事情。这个男孩子当然可以挺身而出,说出真相,但经过他痛苦的思考和挣扎,他终究没有站出来,为什么?作者说:是出于对这个女人的尊重。这个女人在法庭上一败涂地,输得什么都没有了,但她还是想保守住这个不识字的秘密,不想因此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监禁但一辈子要遭人嘲笑。所以他最终决定尊重她仅剩的尊严。
女人坐牢期间,这个男人多年如一日,从没有间断过给她寄自己录制的磁带。女人在四年后开始自己认字,开始给男人写信。女人其实很盼望男人去探视,或是回信,但是男人没有,只是寄磁带,没有片言只字。
到最后,女人要出狱了,收到通知,这个男人有一点茫然不知所措,因为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个可能性,不知该如何面对。但他还是很尽心地帮女人打点了一切,租房子,找工作,去各种机构登记。但是最后一次见面,却是毁了这个女人。
出狱前一周,男人去探视了女人,是第一次,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女人头发灰白,身形微胖,满脸皱纹,可对男人来说,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女人身体气味的改变。他花了大量的篇幅,回忆她年轻时清新的气味以及种种的性感,美丽。而如今,她身上散发的就是一个老妇人的气味。强烈的反差使得他虽然也很激动,高兴,但是却表现得拘谨而疏远。他问这个女人对于判决和狱中生活的感受,女人淡淡地说,活着的人没有权力裁定她的过往,只有那些死去的人才够格判决她。
女人自尽了。男人开始心痛,自责。女狱警带着这个男人一起回味了女人在监狱中生活。女人是带着一颗忏悔的心,自觉自愿的服刑的。女人恐怕是对男人最终深深的失望了,或者说是对爱情。她死了,没有遗言给男人,却让男人完成她最后的遗愿:把她的7000马克存款以及一个小茶叶罐子和里面的一点现金送给在那场教堂大火里唯一生还的一对母女中的女儿。
到最后,作者都没有明确表示这个女人对于自己犯下的罪行的认识,但是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却是这个女人发自内心的认罪。她一辈子在狱中努力工作存下的积蓄不多,但她全都给了受过她迫害的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试图弥补了自己的罪过。还是非常感人的。
最后想再说说的是这两个人的感情。从开始到女人入狱之初,我想男人还是深深爱着她的。后来,他给她寄磁带,陪伴她的监狱生活的时候,他已经不是爱她,而是垂怜了。对,就是这个词,自上而下的,施舍性质的。这也是女人为什么见过他一次之后就自尽的缘故吧。女人死了以后,男人以为已经死去的爱又再次抬头,泛滥成灾。到那时,他才知道,其实对这个女人的爱,一辈子也没有停止过,这个女人一直生活在他的生活中。他的婚姻很短命;他不断地用她和他身边的其他女人进行比较;他不断地回忆他们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他的爱其实和女人本身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他爱的是他们共同经历过得那一个夏天以及夏天时候的那个女人。
Anyhow,书读完了,虽然没有全看明白,但还是觉得这是一本好书。明天回非洲就有得忙了,今天赶紧写一篇读后感,以此结束我这近两个月的美好的生活吧!
4
读到一本好书的感受,有一个词简练而准确,就是“掩卷沉思”。就像看完一场好电影,走出影院,心仍停留在银幕上的某个场景;又或者听完一张唱片,关掉机器,依然余音缭绕一样。合上《朗读者》就是这种感受。
对于《朗读者》,权威的《纽约时报书评》评价说,“感人至深,幽婉隽永,小说跨越国与国之间的樊篱,而直接同人类的心房对话。”
作者本哈德·施林克文风不华丽、不卖弄,笔触冷静、结构简单,这使《朗读者》庄重却毫不晦涩,严肃又直指人心。《朗读者》的三部分其实分别是三个谜:都是关于那个女主人公、纳粹女看守汉娜的——她的身份之谜、她的认罪之谜、她的自杀之谜,这无疑吸引我们这些异国读者能走进情节去。写侦探小说出生的作者将这些谜一个一个解开,但带给读者并非“恍然大悟”、却是“掩卷沉思”。
它诉说了这样一个故事:少年伯格15岁那年得了黄疸,在路边呕吐的时候遇到36岁的公共汽车售票员汉娜,汉娜把他带回家。这以后,他们开始交往,读书。
汉娜经常会有一些令伯格不解的举动,直到有一天,她突然从汉堡消失了。伯格再次见到汉娜时,是作为法律系大学生参加法庭实习,而面对面站着的汉娜,是接受审判的纳粹战犯。原来,汉娜曾当过集中营的女看守。伯格渐渐明白了一个秘密:汉娜不识字,所以她要伯格读书给她听,所以她有那些奇怪的举动。更重要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尊严,掩盖这个她认为是羞耻的秘密,汉娜放弃了提升职位的机会,去做女看守——这是不需要识字的。她甚至为了避免遭遇辨认笔迹这样可能使秘密暴露的事情,而承认罪行都是自己干的。伯格在揭示真相以解救汉娜和维护汉娜尊严间挣扎了很久,汉娜最终入狱了。
一段时间以后,伯格继续给她寄读书的磁带,汉娜竟然渐渐在狱中学会写字,经常写些字条给伯格。伯格从未回过只言片语。这期间他结了婚,又离了婚。有一天,女监狱长打电话给伯格,说汉娜刑期将满,他们注意到伯格是唯一与她联系的人,请伯格接她出狱。伯格去见了汉娜,原先健壮美丽的妇人已老,伯格瞬间流露的惊诧和失望被汉娜捕捉到了。在汉娜出狱前一天,伯格决定去接她出狱。然而他见到的只是情人苍老的尸体。就在出狱的那天清晨,汉娜自杀了。
《朗读者》是本复杂的小说,我相信读完它的每个人对它的“沉思”也是复杂的,这起码包含理性与感性两面。这是一部关于历史与个人、情欲与道德、爱与罪的小说,这些东西统统被压在小说叙述者、主人公米夏的身上,当这些东西无法抛弃、无法剥离、无法逃避的时候,它带来的感动无疑也是相当沉重的。现在有一个词常被引用,叫“历史的人质”。而《朗读者》告诉我们,这个词汇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的多。虽然我说这本书的两个层面和我这个“异国读者”有些“隔”,但是类似的历史、类似的境遇,在我们这个“异国”绝非没有,然而我们这里似乎缺乏这样“直面历史”的作品,甚至在近来的影视和图书里,仅仅剩下一些“怀恋”了。如果这本书仍能关乎我们自己的话,大概就是这点感慨和惋惜。
在《朗读者》的谜中,无疑汉娜的认罪之谜最令人费解。一个女人在战争期间放弃自己安定的生活、入伍做了集中营女看守;继而又在审判期间放弃自己辩护的权益、宁愿认罪被判无期徒刑,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要掩盖自己是文盲,不认识字而已!施林克用这个多少有些奇崛的故事文本,告诉我们虽然罪行是无可争辩的、但是对于犯罪者是无法简单判定的。对于个人与历史的关系,《朗读者》做出了这样一种值得警醒的反思。而在这部小说的后两部分,我们接触到最多的词汇,是“麻木”二字,在汉娜一案中:审判者是麻木的;旁听者是麻木的;甚至证人——集中营的幸存者也是麻木的。反而倒只有汉娜这个站在被告席上的人表现出丰富的性格:时而倔犟、时而骄傲、甚至有些天真——尤其是她反问法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不锈钢制品生产设备租赁合同
- 二零二四年体育场馆建设爆破安全合同
- 2024版游戏制作与授权合同(游戏开发与渠道发行)
- 2024年度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合同法律意见书
- 2024版标准二手房买卖合同条件
- 2024年度工程款支付特许权协议
- 2024年证件打印一体机项目提案报告模板
- 2024年日本旅游项目提案报告范文
- 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与绿色环保考核试卷
- 搪瓷制品的设计与创意交流考核试卷
- 六年级上册书法《走之底》课件
- 中小学反恐风险评估报告
- 基础管理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双体系)
- 年产xxx套棉花种植机械化设备项目投资计划书
- 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规范2023版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网络游戏利与弊》课件
- 4.与食品经营相适应的主要设备设施布局操作流程等文件
- 法律文书校对规定
- 小学食堂结算统计表(午餐、晚餐都吃的学校适用)
- 海水的性质 说课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