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新教材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第八单元第16课教学设计第16课《六国论》目录一、素养目标二、教学素养三、作者背景常识四、鉴赏活动五、文本研读六、文本联读2/2第16课《六国论》一、素养目标1.梳理、积累两文中的重要文言基础知识;背诵两文。2.把握两文的思想观点、理解作者借古讽今的写作意图。3.赏析两文不同的说理风格、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4.学习文中体现的责任与担当以及以史为鉴、针砭现实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素养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要想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的目的。宏伟瑰丽的阿房宫何以焚化为一片焦土,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杜牧、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三、作者背景常识苏洵(1009—1066),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且三人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据说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苏洵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今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深得欧阳修的赏识与力荐,一时朝野争相传诵,文名大振。[名家评说]“其文言当世之要,颇喜言兵。”“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曾巩北宋建国以后,统治者鉴于前朝藩镇割据、五代军人乱政的教训,采用中央专制集权的政策,集军权、财权、人权于中央,将帅无权且经常轮换,军队十分虚弱。此时,北宋统治者屡屡屈服于北部辽和西北部西夏的侵略势力,一味议和妥协,以每年送给侵略者银、绢、茶等财物为条件,求得暂时的和平。苏洵正是针对北宋统治者屈辱于辽和西夏,赂敌求安的行为,借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故事,写下《六国论》,批评北宋对外政策的不当,希望当政者改弦更张,重用人才,维护自己的政权。[情境活动]“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苏洵引用此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把六国用土地贿赂秦国的事实和导致其灭亡的道理形象地表达了出来。请你也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简单论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25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社会好比一个人的身体,而我们每个人就好比它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发挥了作用,整个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会存在。一个人比之社会是小的,但一个人的作用却是不能忽视的;个人力量是小的,但个人的精神却往往能在社会中折射出夺目的光彩。许多工人、农民、战士……也许历史上并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更没有记下他们的功勋,但他们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正如无名的小星星聚成了浩瀚灿烂的星空,没有它们,夜空将是何等暗淡。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颗无名小星星,如果大家都存在因个人力量太小,而不愿献出光和热的思想,我们伟大的祖国还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吗?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是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四、鉴赏活动(一)文意理解(第1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以财物赠予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赂,赠送财物)。赂秦而力亏(亏损),破灭之道(原因)也。或(有人)曰:六国互丧(相继灭亡),率(全都,一概)赂秦耶?曰:不赂者以(因为)赂者丧。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失强援,不能独完(保全)。故曰:弊在赂秦也。请概括层意: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中心论点,并从“赂”与“不赂”两方面加以简要论证,为全篇论述举纲张目。(第2层)秦以攻取之外,小(小的方面)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它的实际数目)百倍;诸侯之所亡(丧失的土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最想要的),诸侯之所大患(最担心的),固(本来)不在战矣。思厥(相当于“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泛指祖辈、父辈),暴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和下文的“斩荆棘”连起来,形容创业的艰苦。“暴”,同“曝”),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既然这样,那么)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满足),奉(奉送)之弥(更加)繁(多),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决定,确定)矣。至于(以至,以至于)颠覆(灭亡),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侍奉)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适宜、得当)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灭亡),何哉?与嬴(亲附秦国。与,亲附、亲近)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起初)有远略,能守其土,义(坚持正义)不赂秦。是故(因此,所以)燕虽小国而后亡,斯(这)用兵之效(功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策略),始(才)速(招致)祸焉。赵尝(曾经)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两次),李牧连却(使……退却)之。洎(及,等到)牧以(因为)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坚持到底)也。且(况且)燕赵处秦革(改变,除去)灭殆(几乎,将要)尽之际,可谓智力(智谋和力量)孤危,战败而亡,诚(实在)不得已。向使(假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亲附)于秦,刺客不行(不去行刺),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指天数、命运),存亡之理(指天数、命运),当(假如、倘使)与秦相较(较量),或未易量(轻易判定)。请概括层意:把“赂者”和“不赂者”的失败结合起来,从正反两方面论说,全面深入地论述中心论点。(第3层)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封赏)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礼遇)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向下吞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之所劫(胁迫,挟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如果)以天下之大,下(降低身份)而从(追随)六国破亡之故事(旧事),是(这)又在六国下矣。请概括层意:归纳全文,既批评六国的“为国者”,又告诫北宋的“为国者”切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点明文章主旨。(二)基础梳理(A)请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暴霜露 ()[答案]“暴”同“曝”(B)请解释下列加点(红色)的实词、虚词的含义。(1)兵非(2)亡诸侯之所(3)暴暴(4)犹以地事秦,(5)始燕赵之君,(6)与与(7)率率(8)以不赂者(9)于赵尝五战(10)或或[答案](1)名词,兵器,武器名词,武力名词,军队(2)动词,丧失,丢失动词,灭亡(3)动词,暴露,冒着形容词,凶暴,凶恶(4)动词,像,好像副词,还(5)副词,起初副词,才(6)动词,亲附、亲近连词,和,同,表示并列介词,跟,同,表示比较(7)副词,全都,一概动词,率领,带领(8)介词,因为介词,用,凭副词,才介词,用(9)介词,和,同介词,向,对介词,比(10)代词,有的人副词,或许(C)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1)李牧连却之 ()(2)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3)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5)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6)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答案](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2)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一月月地(3)名词作动词,礼遇(4)名词作状语,按道理(5)名词作动词,坚持正义(6)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D)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至于颠覆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介词,表示另提一事。(2)其实百倍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3)思厥先祖父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父亲的父亲。(4)可谓智力孤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5)刺客不行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不可以,不被允许;②不中用;③接近于死亡;④不好;⑤表示程度极深,不得了。(6)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①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②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答案](1)以至,以至于。(2)它的实际数目。(3)泛指祖辈、父辈。(4)智谋和力量。(5)不去行刺。(6)旧事。(E)请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苟以天下之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洎牧以谗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其势弱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赵尝五战于秦。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断句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2)判断句所以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后灭亡,这就是使用武力的功效。(3)定语后置句如果凭借偌大的天下。(4)被动句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5)被动句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害。(6)判断句贿赂秦国,自己的实力就亏损,这是灭亡的途径。(7)状语后置句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8)状语后置句赵国曾经与秦国交战五次。(三)文白对译不善,弊在赂秦。这里指向秦割地求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交互、相继。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有“因为”的意思。完: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方法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厥先祖父:他们的祖辈父辈。厥,相当于“其”。先,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送给强弱胜负已判矣。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至于:以至,以至于。理:按道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嬴,秦王的姓。这里指秦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刺记载,荆轲刺秦王未成,秦王大怒,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洎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力量单薄。诚:副词,实在。向使:假使。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威之所劫哉!犹有可以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五、文本研读(一)整体感知1.依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补充空缺部分。本文着重论述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弊在赂秦”。但作者并非为论史而论史,而是以此作为立论的依据,借古讽今,批评北宋王朝对辽、西夏的军事袭扰采取以赂求和、苟且偷安的退让政策,劝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为“积威之所劫”,奋起御侮以维护统治。2.找出文本中对应部分,将图示中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答案]①赂秦而力亏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一)任务活动任务一把握文本内容[学习情境]清人评论《六国论》:“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本文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依据史实,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立论,针砭时弊,切中要害,表明了作者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文末巧妙地联系北宋现实,点出全文的主旨,语意深切,发人深省。学习时要注意把握文本内容。1.第3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齐国、燕国和赵国三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三国灭亡的原因:齐,与嬴而不助五国;燕,荆轲刺秦王;赵,诛杀良将。2.第5段作者为什么将六国的情况和北宋的情况作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卒章显志,点明写作目的。不直接指出当朝统治者的问题所在,而是采用委婉的方式暗示,在此基础上劝谏,更易于为人接受。任务二赏析文本说理艺术[学习情境]唐德宜《古文翼》卷七中评论《六国论》:“至其气雄笔健,段落紧密,尤自出人头地。”本文是一篇史论,围绕中心选材,观点鲜明、逻辑严密,综合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不仅如此,作者在语言方面也颇有造诣,语言畅达,生动形象,说理透彻,可以说是“理定”“辞畅”的好文章。学习时要注意赏析文本的说理艺术。3.《六国论》一文,作者围绕中心论点是如何展开论证的?这种论证方式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不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申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②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络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4.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课文分析运用这些论证方法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例证法:(示例)“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效果分析:举出具体史实,充分论证了“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这一分论点,用铁的事实说话,使论证更有说服力。②引证法:(示例)“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效果分析:引用这一形象的比喻,强有力地证明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③对比法:(示例)作者将六国与秦的关系同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做对比,从实力的强弱、地盘的大小、胜负的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效果分析:说明北宋王朝如果因贿赂敌人而亡国,实在是最愚蠢的做法;使观点非常鲜明。5.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议论性的句子简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电机产品广告宣传与媒体投放合同3篇
- 2024年度美甲店装修设计合同
- 2024年度广告发布及赞助合同
- 《铅酸蓄电池维护》课件
- 《复地西安项目提案》课件
- 2024中国移动江西公司社会招聘24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青海海东分公司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电信杭州分公司招聘20人(浙江)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江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限公司所属企业职业经理人公开选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安能集团第二工程局限公司厦门分公司校园招聘9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18项医疗核心规章制度
- 5《对韵歌》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四川省通信网络建设招标文件
- gps抵押车合同范例
-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试卷及答案-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版-2024-2025学年
- 大油画课件教学课件
- 新能源汽车技术职业生涯规划
- 日间化疗中心管理制度范文
- GB/T 13098-2006工业用环氧乙烷
- 《ISO 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内审员培训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排队问题》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