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oo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课程名称(英文):Botany课程编码:__-__开课学期:第1或2学期学时数、学分数:64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园艺、生物技术、生物科学、植物保护、动物科学、中药学等专业后续课程:树木学、种子植物分类学、观赏树木学、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森林生态学、花卉学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界和植物体的生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认识和揭示植物界所存在的各种层次的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包括结构、功能、生长发育、进化、分布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等各种规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掌握植物形态建成和植物界系统演化的规律,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为从事相关行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植物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必要的基础。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与难点)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学定义及重要性、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植物与人类关系以及植物学发展概况。第一节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植物的分布极为广泛,自然界几乎处处都有植物,而且形态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一般可以分为六个大类群;我国植物资源丰富,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第二节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植物是自然界的第一生产力;植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与生产力平衡中的作用(碳素循环、氮素循环);植物界是植物种质保存的天然基因库;植物对环境的保护作用。第三节植物学的发展概况及分支学科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植物学发展简史;植物学研究内容及分科;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及与林业、园林等科学的关系。重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难点:植物界的类群及多样性。第二章植物的细胞3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细胞的有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和分裂方式。第一节关于植物细胞的认识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及发展;细胞的多样性;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非细胞结构的生命。第二节植物细胞的构造与功能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原生质体,细胞质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器(质体、线粒体、核蛋白体、高尔基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微管微液泡及细胞内含物:液泡的形成,细胞内含物一贮藏的营养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及其它物质(糖类、有机酸、单宁、精油、花青素、植物碱、无机盐和结晶体)。细胞壁:细胞壁的结构(胞间层、初生壁、次生壁、纹孔、胞间连丝);细胞壁的超微结构(微纤丝、基本纤丝、大纤丝);细胞壁的生长和特化(内填生长、附着生长、木化、角化、栓化、矿化)。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细胞周期;染色质和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重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分裂方式。难点:植物细胞壁的结构。第三章植物组织2学时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基本要求:了解细胞分化及细胞全能性,掌握植物组织的结构、类型及维管束的构成和类型。第一节植物细胞的生长、分化和组织形成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细胞生长,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植物组织的概念。第二节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薄壁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保护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输导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机械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分泌组织(种类、细胞形态特征、功能、分布)。第三节植物体内的维管系统维管组织、维管束、维管系统;维管束的组成和类型(周木、周韧、外韧、双韧、辐射)。重点:植物组织的概念及分生组织、薄壁组织、输导组织与保护组织的结构与功能。难点:维管束的构成及类型。第四章种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0学时基本要求:了解种子的结构及类型,掌握根、茎、叶的基本构造与功能。第一节种子萌发与营养器官的发生种子的组成(种皮、胚、胚乳);种子的类型(无胚乳种子、有胚乳种子);种子萌发与幼苗的形成(种子的休眠和后熟、种子的萌发条件);幼苗的形态和类型(子叶留土、子叶出土、幼苗形态的意义)。第二节根根的来源和种类(定根、不定根、主根、侧根);根系的类型(直根系、须根系、根系的概念);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决定于植物的遗传本性,也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深根性、浅根性);根的伸长生长与初生构造(根尖的分区、根的初生构造、侧根的形成);根的增粗生长与次生构造(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及次生构造的形成);根瘤和菌根的形成及其在生产上的作用。第三节茎茎的基本功能和基本形态;芽的类型与分枝关系(芽的类型、分枝类型);茎尖的构造和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发育(介绍茎的顶端学说、茎尖的分区与生长动态);茎的解剖构造(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叶迹和枝迹、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木材的构造、裸子植物茎及木材构造的特点、单子叶植物茎构造的特点);根与茎过渡区的变化。第四节叶叶的功能和形态(完全叶、不完全叶、网状脉、平行脉、异形叶性);叶的发生与发展(叶原基的形成、叶的生长、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裸子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叶的构造与生态条件的关系(旱生、湿生、水生植物叶的形态结构特征);叶的寿命和落叶(离层、叶痕、叶迹、叶隙)。第五节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变态的概念;营养器官变态的特征;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的概念。第六节种子植物的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在林业和园林生产中的意义(保护优良的品质特性、提早开花结实、扩大种源、选育优良无性系的作用);常用的营养繁殖及解剖学基础(根插和根蘖、枝插、嫁接);组织培养技术在种子植物营养繁殖方面的应用。重点: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初生构造及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及裸子植物叶的基本构造与功能。难点:形成层细胞的结构、类型;根、茎次生构造的形成;根与茎过渡区的变化。第五章种子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构造及生殖过程7学时基本要求:掌握被子植物繁殖器官(花)、裸子植物繁殖器官(孢子叶球)的构造和发育过程,掌握种子和果实的发育过程。第一节被子植物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花的概念、花的形态构造及发育;雄蕊的发育和构造(花药的发育、构造和花药粒的形成,花粉粒的发育,花粉粒的形态与构造、花粉生活力);雌蕊的发育和构造(柱头、花柱、胚珠的发育与构造,胚囊的发育与构造);开花、传粉、受精(花粉粒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被子植物的双受精现象、受精的选择性、受精的生物学和实践意义);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二节裸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及生殖过程大、小孢子叶球的形态、构造与发育(小孢子叶球的形态构造和小孢子的形成,大孢子叶球的形态构造和大孢子的形成);雌雄配子体的构造和发育;传粉与受精;胚与胚乳的发育和种子的形成。重点:被子植物繁殖器官的构造及生殖过程;裸子植物繁殖器官的构造及生殖过程。难点:雄蕊的发育与构造;雌蕊的发育与构造;胚乳发育过程;裸子植物种子的形成。第六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4学时基本要求:了解植物的分类单位及植物的命名方法;掌握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征;掌握植物发育的进化规律。第一节概述植物的分类单位;植物的命名;生物界的划分;植物界的类群与分类。第二节低等植物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和地衣类植物的共同特征及代表种属特征。第三节高等植物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共同特征、代表种属特征及生活史特点;种子植物门的共同特征和生活史特点。第四节植物界基本类群的进化植物的系统发育;植物系统发育的进化规律。重点:植物的分类单位及植物的命名方法;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特征;植物系统发育的进化规律。难点:植物的双命名法;植物系统发育的进化规律。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七章被子植物的分类基础8学时基本要求: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掌握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第一节被子植物的分类方法分类学及其发展;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被子植物的原始与进化性状的概念。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茎、叶、花、花序、果实的形态术语。重点: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术语;植物的鉴定方法。难点:花序和果实形态术语。第八章课堂大讨论4学时(安排在相关章节后面穿插进行)基本要求:通过对指定题目或观赏内容进行讨论,拓宽和丰富植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资料查询、归纳总结和口头表达能力。在全面查阅资料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由学生采用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自由讨论,教师作适当点评。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语言表达能力。难点:资料整理、分析问题和语言表达。三、实验(践)教学环节(24学时0.5学分)1、实验目的与要求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来源于科学实验(主要是观察)。植物学实验的教学目的是验证、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独立操作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增强其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实验以小班为单位进行,验证性实验1人1组,综合性实验6人1组。每次实验报告应按植物学实验指导书的相应规范与要求,独立操作观察,按时完成上交。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质量综合评定,按5分制打分,无故不参加实验的以零分计,实验成绩不到3分的需重做。2、实验项目的设置与要求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四、教学进度与学时分配表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采用闭卷形式进行考核;课程总评成绩=30%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平时成绩由实验成绩(占70%)、课外作业和大讨论成绩(占20%)和考勤(占10%)组成。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植物学.方炎明.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22年.教学参考书:植物学(第2版).曹慧娟.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植物学(第2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