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初期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晚清至民国初期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晚清至民国初期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晚清至民国初期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晚清至民国初期时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综合训练 新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单选题1、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A.民众的民族意识较为缺失 B.清政府失去了民众的支持C.战争没有触及普通的民众 D.国人对世界形势茫然无知2、下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局部),表中清军兵力配置情况反映了()对外对内1857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清廷未派援军收复广州大批军队集结于南京周围1858年5月,英法舰队列阵于大沽口外,相对峙的清军约1万人,援军不过6000人大量军队驻扎于江南、江北大营。曾国藩军营、胡林翼军营等处兵勇更多1860年4月,英法联军次第占领舟山、芝罘、大连湾,清军未做任何抵抗,福山、金州相峙的清军仅以千计对付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捻军的兵数以万计1860年8月起,英法联军猖獗于大沽、天津,直犯北京,此处清军总兵力20万,真正机动作战的不过5万余人太平天国战场上,除被打垮的江南大营6万兵勇外,能机动作战的兵力达10万之巨A.清廷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 B.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C.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 D.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3、晚清报纸曾经报道:“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这反映出()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 B.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最早发行股票C.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有所发展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时方兴未艾4、187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放弃塞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 B.体现出清廷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C.致使新疆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 D.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5、有学者指出,由于地租、高利贷、商业资本的剥削是封建地主阶级货币财富的主要来源,因而土地、典当、银号商铺等仍是地主、官僚和商人等财富所有者的主要投资对象,在他们有稳妥的或更好的投资场所时,就不肯轻易向新式工矿企业投资。这现象说明近代中国()A.传统生产关系未遭破坏 B.生产的商品化程度较低C.近代化的内生动力不足 D.民族工业发展阻力减小6、据记载,1891年1月,福建福州建宁有人购买机器,建立了一个机器制茶厂,其机器“租与建宁府种茶之家”,受到茶农欢迎,制茶厂“头一年对前来求焙制的人无收费,以后收费亦将远比手工收费为低”。该做法()A.推动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 B.顺应了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潮流C.增强了中国制茶业的国际竞争力 D.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7、学者王先明指出,百日维新时期新政诏书连篇频发,然其在实践中却常常被化为无形,很多内容只是流于表面粉饰而无实效。各部堂官、各省督抚都持观望、延宕、抵制态度,拒不奉诏……光绪皇帝严资守旧大臣的诏令也达十多次,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力求有所推动。王先明旨在说明百日维新时期()A.官僚集团思想较僵化 B.改革内容背离了国情且无实效C.改革的举措急躁冒进 D.政治变革缺乏深入开展的条件8、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表明()A.中央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 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 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9、1890年至1894年,清政府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1.4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亿多海关两。而1895年至1900年,平均每年进口总值为2.1亿多海关两,出口总值为1.5亿多海关两。这种变化()A.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突出了西方资本输出的需求C.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D.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10、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沿岸C.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 D.使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利11、1901年到1907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翻译域外文学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游侠风录》《美国独立记演义》《多少头颅》和《苏格兰独立记》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A.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C.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D.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12、1911年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唯有“坐旁听席”。但在1912年8月,中华民国出台的《国会组织法》和《选举法》中,就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这种变化反映出()A.中国革命的包容性增强 B.国民党内部组织日趋完善C.政党政治成为各方共识 D.资产阶级力量得到了充实13、1912年1月2日,北洋将领联名电请内阁代奏的电文写道:“我北方将士十余万人均主君宪。现奉懿旨,将君主民主付诸公决。然革党强横,断不容有正式选举,则必循少数人私见,偏主共和。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北洋将领的真正意图在于()。A.督促清政府加快立宪步伐 B.向清政府表示效忠决心C.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 D.使袁世凯获取清政府实权14、二次革命失败后,为反对袁世凯,孙中山建立了中华革命党。该党入党誓词为“立誓人某某,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该材料反映出()A.孙中山更加重视革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B.中华革命党成为孙中山的私人组织C.中华革命党专制色彩浓厚 D.孙中山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15、就新文化运动后的情况来看,不民主或反民主、不科学或反科学的现象依然存在,政治上的专制独裁、思想上的封建迷信现象还较为严重。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A.对民主的推动具有循序渐进性 B.忽视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C.并未对中国民众产生切实影响 D.在抨击专制上存在明显失误二、材料题1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诉为代表的朝廷势力和地方实力派的汉族士绅都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逐渐改变了对西方的政策,采取了现实的“承认主义”,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清朝的传统政治结构存在着对社会变革的容纳能力不足和不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化领导力量,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启动方面存在问题,导致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起步缓慢,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很难走上真正的现代化之路;清朝取消“策问”考试,严重阻碍了知识分子知识的增长、精神的独立。“中国吃大亏的重要原因是固有文化有很强的排他性,它也吸收外来文化……但是已经固化为社会制度的三纲六纪,外来文化只能融化在这个大框架下,成为添绿加彩的枝叶”。——摘编自余海翔《浅谈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材料二:通过“拿来主义”美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更有殖民时期形成的一定的工业基础。独立战争后,政治上的独立只是在束缚其发展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英国不允许殖民地拥有自己的经济,于是经济独立的革命呼之欲出。美国是在不断探寻合群生活的道路上成长起来的,形成勇于探索乐于接受一般事实的平实态度。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一生从事一种工作,当人不可能被专业化时,机器的专业化就成为时代所需,这就是惠特尼“通用制”通过“拿来主义”取得成功的原因。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抓住时机大量“拿来”移民和资本,经济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法律的调节,新的法律体制取材于英国的传统法律,并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之与新社会相适应。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发展,不妨学学美国的“拿来主义”。——摘编自王莹《美国的“拿来主义”与早期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承认主义”的特点和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的“承认主义”相比,指出美国“拿来主义”所具备的优势,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形成“三年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元璋为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郑和七下西洋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清康熙皇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用西方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绘成了《皇舆全览图》。——摘编自马晨燕等《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材料二近代中国绘制地图(部分)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海国图志魏源1842年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年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中外舆地全图邹代钧主编1903年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地图集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清政府1903年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周世棠、孙海环1906年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东三省铁路图商务印书馆1905年时务专题地图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年——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地图绘制的特点。(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绘制新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图绘制发展的意义。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60至70年代,随着阿古柏入侵以及沙俄强占伊犁,西北边疆告急。面对边疆危机,朝廷出现两种争论意见。在李鸿章看来,西征即或成功,亦不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数千百年之卮漏,已为不值刑部尚书崇实也唱着同一腔调道:新疆“纵能暂时收复”“万里穷荒,何益于事?”左宗棠认为,“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他还反复重申:国家领土寸尺不能让人。——摘编自王淼《清末新疆兵制改革析论》材料二为加强西北边防,清廷在收复新疆后于光绪十年(1884年)正式建省,军制随之有了较大调整。先后对原军府制下军政合一的兵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收复新疆的湘军等关内地方勇营为基础建立标营制度;同时裁撤冗官、冗兵,统一号令。其后,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继任巡抚陶模、饶应祺又对新疆的标营制度做了进一步改革,按西式操法组建了“练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清军战斗力。——摘编自王淼《清末新疆兵制改革析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出现“边防”之争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李鸿章和左宗棠关于“塞防”的观点。(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收复新疆后清朝经略新疆的措施及意义。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政治时期,而非常态政治时期。制宪政治要解决的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参与制宪的各个党派虽然有各自的价值、信念和利益,但要求他们在制宪的时候,暂时放下党派之私见和私利,从国家的长远和整体利益出发,制定超越党派的永久宪法。……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曾出现过私人利益泛滥、普遍出现腐败、派系与党争等一系列问题。……面对人性中的幽暗,联邦党人非常具有政治智慧,他们不是像法国大革命那样以公共的善的名义去压抑私利的恶,而是通过建立分权的宪政制度,以恶制恶,相互平衡,将恶转化为善,将私人利益转化为公共利益。在费城制宪会议的过程之中,虽然各州、派系之间有利益冲突,但为了实现共同的国家未来和长远的政治秩序,大家一方面相互承认对方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寻求利益整合和政治妥协的可能性。美国人坚信,只要有适当的制度性安排,各种分散的私人利益可以“共和”为民族的整体利益。——许纪霖《辛亥后民初的制度转型为何失败?》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根据材料一,民国初期和美国独立初期面临的相同政治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在解决该问题时所体现出的“政治智慧”。(2)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立宪政体在中国不能真正建立的原因。20、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文化自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开拓进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这一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称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杜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这个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走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他们认为,国民性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他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中国文化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民众的民族意识的缺失。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山区的居民向英国军官和记者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且并未向地方政府举报敌人潜入,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民众缺乏民族意识,不能深刻认识到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的民族意识的缺失,并未体现民众对清政府政权的不认同,排除B项;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很多普通民众遭受战火摧残,排除;材料并未强调中国人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排除D项。2、答案:A解析:选择A:结合材料可知,清政府在对外战争中的军事力量投入远远小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力量投入,反映出清廷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本质决定其战争政策。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洋务派奉行“剿抚并用”的方针。排除C:“中外势力联合镇压人民起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东南地区成为中外争夺焦点”的说法与材料提到大连湾、大沽、天津、北京等北方地区不符。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人见轮船招商局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鹜,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可知,受到洋务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国人效仿新型商业模式并抢购股票,这反映出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有所发展,C项正确;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等新兴企业对当时经济发展的影响,不能体现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最早发行股票,排除B项;材料反映出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在中国有所发展,未涉及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形势严峻。陆上,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海上,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内部围绕国防问题发生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故D项正确;“海防与塞防之争”不能说明清廷统治是否腐败,故排除A项;“海防与塞防之争”体现的是国防战略方面的争议,不能简单地认为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就是“维护国家主权”,李鸿章力主海防就是“妥协投降”,且材料未提及清廷支持哪一方观点,故排除B项;在海防与塞防之争出现之前清朝就已经重视新疆问题,排除C项。故选:D。5、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而土地、典当、银号商铺等仍是地主、官僚和商人等财富所有者的主要投资对象,在他们有稳妥的或更好的投资场所时,就不肯轻易向新式工矿企业投资”可以看出近代民族资本的经济发展的内在资本不足,动力有限,C符合题干的意思;ABD选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排除。故选:C。6、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制茶厂引进机器,低价甚至无偿加工茶叶的做法顺应了经济近代化的发展潮流,故B项正确。7、答案:D解析:考查维新变法。材料主要揭示了光绪皇帝颁布的变法诏书无法执行,在政府内部缺乏响应,加上变法损害了某些官员的利益,没有获得各级官员的呼应,这说明光绪帝的政治威信不足,无法推动改革深入有效开展,即政治变革缺乏深入开展的有利条件,故D项正确。材料关注的是官僚集团对变法的抵制态度,并非僵化,故排除A项;改革内容并非都脱离国情无实效,故排除B项;C项只体现了材料部分信息,故排除。8、答案:A解析:由材料“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可见中央的影响力下降而地方势力增大,故选A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没有明确反对中央政权的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已经完全没有影响力,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并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排除C项;“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表面上看有利于中国,但由于这些地方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的势力范围,本质上讲也是在维护殖民者自身的利益,排除D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895年至1900年和1890年至1894年相比清政府进口和出口差额更大了,可知进口的更多了,本国的商品市场更小了,所以加速了城乡手工业者的破产,D项正确;甲午战争清政府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和材料1895年至1900年和1890年至1894年相比清政府进口和出口差额更大了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1895年至1900年和1890年至1894年相比清政府进口和出口差额更大了和西方资本输出无关,排除B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这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列强获得了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利,D项正确。《辛丑条约》以政治控制为主,并未割地,排除A项;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沿岸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危害,排除B项;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此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排除A项;维新派不主张推翻清政府,排除B项;“把政治小说作为翻译域外文学的首选”“《未来战国志》……《美国独立记演义》……《苏格兰独立记》”体现了较强的民族精神与社会改革精神,这有利于启迪民智,激发民族主义意识,C项正确;D项非主要目的。12、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1年至1912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并无华侨代表之规定,所以华侨并无选举权”“明确规定了华侨的参议员的名额和选举办法”可知,中国民主革命由刚开始不重视华侨选举权到明确华侨名额,说明中国革命重视海外群体的革命参与度,这增强了革命的包容性,A项正确;国民党内部组织指的是其结构或系统,华侨不一定就是国民党成员,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人们对政党政治的态度,排除C项;不能将华侨直接等同于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然革党强横,断不容有正式选举……我将士往返电征意见,均主死战”,再结合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启用袁世凯,袁世凯一边炮轰汉口、汉阳,一边要求与革命党人议和可知,此电文的真实意图是向南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促进议和,故选C项。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探索。据材料“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说明孙中山通过建立严密的革命政党组织及誓词来推动革命的进程,强调革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故选A项;中华革命党是革命组织,排除B项;材料“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说明依从孙中山的前提是为革命,因此不能说明中华革命党专制,排除C项;孙中山没有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排除D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新文化运动后反民主、反科学、迷信等现象依旧严重,这说明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有限,民主之路任重而道远,故选A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忽视无法说明反科学、迷信等思想问题,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错误;新文化运动对专制进行了猛烈抨击,提倡民主,促进了思想解放,D项错误。16、答案:(1)特点:外源性近代化(被动产生);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中央和地方改革派势力结合,领导能力弱;内部阻力因素多;中体西川(局限于器物层次)。背景:内忧外患;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大;西学东渐的推动和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封建专制体制根深蒂固。(2)优势;历史原因:英国在北美的统治为其提供了借鉴和客观有利条件;政治;实现政治独立,没有封建制度的阻碍;人文因素;勇于探索和开放的心态;经济因素;外来移民和资本的大量流入。影响:有利于美国彻底摆脱英国的控制,实现完全独立;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为其它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随着美国的强大,开始了对外殖民侵略和扩张。解析:(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承认主义”是指洋务派承认西方军事的强大,进而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想法。故其特点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都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逐渐改变了对西方的政策”、“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得出外源性近代化(被动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代表有恭亲王奕沂和部分地方督抚,得出中央和地方改革势力相结合,缺乏统一领导核心与系统方案;根据“传统政治结构……不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化领导力量,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严重阻碍了知识分子知识的增长和精神的独立”得出内部阻力因素众多:结合洋务运动的具体活动以及“中体西用”洋务思想得出局限于器物层次(中体西用)。结合其特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拿来主义”的优势:根据“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更由殖民时期形成的一定的工业基础”得出英国在北美的统治为其提供了借鉴和客观有利条件;根据“独立战争后,政治上的独立”及所学知识得出实现政治独立,没有封建制度的阻碍;根据“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一生从事一种工作”及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在美国的传播,得出勇于探索和开放的心态:根据“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抓住时机大量‘拿来’移民和资本”得出外来移民和资本的大量流入。根据“政治上的独立只是在束缚其发展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英国不允许殖民地拥有自己的经济,于是经济独立的革命呼之欲出”、“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发展,不妨学学美国的‘拿来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其影响有;有利于美国彻底摆脱英国的控制,实现完全独立;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为其它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随着美国的强大,开始了对外殖民侵略和扩张等。17、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类型多样;数量众多;成果显著;技术先进,且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2)表现: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功能的不断拓展(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有识之士的推动。(3)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增强了国家认同意识。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形成‘三年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可得出政府重视;根据材料一“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可得出类型多样,数量众多;根据材料一“绘制了举世闻名的《郑和航海图》”“绘成了《皇舆全览图》”可得出成果显著;根据材料一“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用西方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可得出技术先进,且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根据材料一“用西方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可得出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2)表现:根据材料一“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清康熙皇帝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地图主要由政府主持绘制,根据材料二表格“出版、编著者”一列可以看出,近代地图绘制的组织者既有政府,也有个人、出版社、报社等,由此可分析得出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根据材料一“朱元璋为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的地图绘制主要为专制政治服务,根据材料二中地图的名称及其“备注”信息可以看出,近代地图绘制不仅为政治服务,还服务于邮政、铁路修建、矿产开采、民众求知等,由此可分析得出功能的不断拓展,即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于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根据材料二“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可得出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根据材料二“并绘制了应用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可得出采用了最新的技术;根据材料二“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可得出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原因:结合所学晚清至民国初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可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发展、西方文化传入、有识之士推动等方面分析作答。(3)意义:材料二中《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东三省铁路图》《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的绘制分别有助于邮政、铁路、采矿事业的发展,由此可分析得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一中明清海防图、江防图等军事防务地图的绘制有助于防御外敌侵略,清康熙时《皇舆全览图》的绘制明确了当时的领土范围,材料二中《钦定大清会典图》的绘制更是彰显了疆域与领土,是对当时列强侵略的抗争,由此可分析得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材料中明清和近代区域性地图、专题地图的绘制,有助于明确各地的地形、物产等信息,对地方治理有较大的帮助,由此可分析得出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材料二中《海国图志》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观,民间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有助于民众了解世界地理知识,由此可分析得出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材料二中民间出版的全国地图、地图集以及专题地图等,有助于增进民众对祖国的了解,树立领土、主权意识,进而促进国家认同的构建,由此可分析得出增强了国家认同意识。18、答案:(1)背景:西方入侵,民族危机加重,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西学东渐,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2)观点:李鸿章:新疆的“塞防”不重要,新疆过于偏远,即便收复,对朝廷也没有多大意义。评析:李鸿章想想保守,忽视国家领土主权。

左宗棠:新疆“边防”意义重大,关系朝廷安危,更涉及国家领主主权。

评析:左宗棠想想开明,注重维护国家主权。(3)措施:在新疆设省:对兵制进行改革,建立标营制度;精简人员;按西式操法编练军队。意义:强化对新疆的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新疆地区军队近代化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国家领土主权意识的增强。解析:(1)根据材料“19世纪60至70年代”可知,背景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晚清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西方入侵,民族危机加重,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洋务运动展开,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思想文化上西学东渐,有识之士主张向西方学习。(2)根据材料,先归纳李鸿章和左宗棠的“塞防”观点。从材料“西征即或成功,亦不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数千百年之卮漏,已为不值’”可知,李鸿章对“边防”持不赞同态度。从材料“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可知,左宗棠对“边防”持赞成态度。然后针对观点进行评价和论述即可。(3)根据材料“于光绪十年(1884年)正式建省”,从政治制度方面归纳出在新疆设省;根据材料“对……标营制度做了进一步改革.按西式操法组建了‘练军’”,从军队建设等方面归纳出对兵制进行改革,建立标营制度;精简人员;按西式操法编练军队;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等角度分析其意义即可。

19、(1)答案:相同问题: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制定宪法,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政治智慧:各种利益群体相互妥协;分权制衡;利益兼顾;确立共和政体和联邦制度。解析:问题:根据材料一中“民国初年是一个非常的时代,处于制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