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儿童发展同伴与儿童发展目录第1节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第3节同伴群体与同伴接纳第2节友谊与儿童发展第1节儿童同伴交往的发展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一)哈洛对恒河猴的研究哈洛及其同事选取了一批恒河猴,在出生到6个月的时间里,切断其与同伴的交往,只将这些猴子与母亲放在一起饲养。研究发现,6个月之后,这些“只有母亲”的猴子出现了明显的行为问题,如强迫性摇摆、拒绝探索等。接下来,研究者让其中的几只猴子与正常的猴子在一起玩耍。经过几个月之后,这些猴子的异常行为迅速消失,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的环境,并参与社会互动。这一现象表明,同伴提供了个体正常发展所必需的某些情感和社会性经验。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二)安娜·弗洛伊德对战争孤儿的观察1945年的夏天,在纳粹集中营里发现了6个3岁大的德籍犹太孤儿。他们出生之后不久,父母就被杀害了。6—12个月期间,他们辗转于一个又一个的难民营,直至被安置在一个集中营里。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从一些狱友那里得到了一些照料。但这些照料是微不足道的,同时又极不稳定的。孤儿们在到达治疗中心的第一天就几乎毁掉了中心里所有的玩具和家具。此外,他们对中心的工作人员非常的冷淡,充满敌意。愤怒的时候,他们会朝着成人大喊大叫,甚至撕咬或踢打成人。然而,他们彼此之间却建立了很深的依恋。二、同伴交往的发展(一)婴幼儿的同伴交往6个月之前,他们就会对同伴表现出注视和触摸的行为,并对同伴的哭声表现出反应性的忧伤和哭泣。大约6个月大的时候,婴儿会经常对着同伴微笑、咿呀学语、递玩具、打手势。这种单向的社会行为在6个月至1岁间持续增长。到了1岁左右,婴儿甚至能够模仿同伴简单的行为。二、同伴交往的发展(一)婴幼儿的同伴交往1岁至1岁半间,同伴之间协调的双向交流更为普遍,而且大多是相互之间的模仿,如跳跃、追逐、摔打玩具等。大约18个月时,几乎所有的学步儿童都可以与同龄伙伴进行协调的互动,这种互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特征。大约2岁时,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的同伴交往加入了很多语言的成分。二、同伴交往的发展(二)学前儿童的同伴交往2—3岁的儿童比年长的儿童更多地待在成人身边寻求身体接触,而4—5岁的儿童则更多地向同伴发出邀请,寻求同伴的注意或认同,而不再依附成人。帕腾把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分为四类:(1)非社会性活动(2)平行游戏(3)联合游戏(4)合作游戏斯米兰斯基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将儿童的游戏分为以下四大类别:(1)功能性游戏(2)建构性游戏(3)角色扮演游戏(4)有规则的游戏二、同伴交往的发展二、同伴交往的发展(三)童年中期和青少年的同伴交往调查显示,2岁儿童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占其日常时间的10%;4岁儿童占到20%;在7—11岁期间,儿童与同伴的交往时间超过了40%。在7岁之前,儿童还会选择异性的玩伴,但在此之后,男孩开始更多地与男孩玩,女孩则更多地跟女孩玩。到了青春期,跨性别的友谊开始大量出现。从积极行为来看,学龄阶段的儿童逐渐意识到他人观点与自己的差异,并能够更为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情绪体验和意图。另外一种贯穿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互动模式是欺负和受欺负行为。三、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一)父母的影响(二)依恋安全性的影响(三)年龄差距的影响(四)文化的影响第2节友谊与儿童发展一、儿童对友谊的认识年幼的儿童更有可能将朋友描述成玩伴,认为朋友就是在一起玩的人。而到了小学的时候,他们开始明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相互依赖。青少年阶段更有可能将朋友描述成可以与之分享内心秘密的人。一、儿童对友谊的认识塞尔曼认为儿童的友谊认知经历了五个阶段:阶段0:短暂的游戏伙伴阶段(3—7岁)。阶段1:单向帮助阶段(4—9岁)。阶段2:双向帮助阶段(6—12岁)。阶段3:亲密的共享阶段(9—15岁)。阶段4:自主的共存阶段(12岁以后)。一、儿童对友谊的认识比奇洛认为儿童的友谊预期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阶段1:得失阶段(2—3年级)阶段2:规范阶段(4—5年级)阶段3:移情阶段(6—7年级)二、友谊的形成最终成为朋友的儿童,刚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在玩什么这一问题上达成一致,但他们在解决冲突和设立共同活动方面比没有成为朋友的儿童好得多。最终成为朋友的儿童还能够进行清晰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其中一些信息是非常私人化的,也就是说最终成为朋友的儿童比没有成为朋友的儿童有着更多的自我暴露。二、友谊的形成三、友谊的发展(一)童年早期(2—6岁)的友谊(二)童年中期(6—10岁)的友谊(三)童年后期(10—18岁)的友谊四、友谊的功能(一)友谊提供安全感和社会支持(二)友谊有助于认知和社会技能提升(三)友谊为成人恋爱关系做准备第3节同伴群体与同伴接纳一、同伴群体与儿童发展(一)同伴群体的定义与测量所谓群体,指的是由多个具有共同特点且互有联系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儿童的同伴群体可以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大类。非正式群体可以分为以互动为基础的群体和以声誉为基础的群体两大类。同伴群体具有双向关系层面所没有的一些特征。首先,群体具有凝聚力。其次,群体具有等级结构。第三,群体具有一定的规范。目前,研究者主要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认知地图两种方法考察儿童同伴群体的结构。一、同伴群体与儿童发展(二)同伴群体的发展研究发现,学步期儿童的群体互动中就已经存在主导等级。到11岁左右时,儿童的同伴交往大多发生在群体的情境中,而且几乎所有的儿童都成了某一群体的成员。儿童中期同伴群体的稳定性并不是很高,成员的构成经常会发生变化。在儿童早期,同伴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个体往往会比较强势。进入到青春期之后,同伴群体的成员人数开始下降,而从属于多个同伴群体的青少年开始增多。一、同伴群体与儿童发展(三)同伴群体的影响每一个同伴群体都会发展出一套群体的规范。这种规范一方面为群体成员提供归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则规范和约束着群体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念,从而影响和改变着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轨迹。幸运的是,很多儿童同伴群体都崇尚积极或建设性的行为和价值观念,比如诚实、公平、合作、好成绩等。然而也有一些同伴群体鼓励一些消极或破坏性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如攻击、暴力、欺骗、违纪、逃课等。迫于群体的压力,儿童很有可能表现出类似消极的行为。二、同伴接纳与儿童发展(一)同伴接纳的测量方法发展心理学研究者普遍采用社会测量技术来评定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这一方法最早由莫雷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其后科伊等人对程序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成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同伴接纳测量方法。社会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同伴提名和同伴评定两种方法。二、同伴接纳与儿童发展(二)同伴接纳程度的分类及稳定性通过对社会测量数据的分析,通常可以把儿童划分成五种类型:受欢迎儿童被很多同伴喜欢,不喜欢他们的人很少。被拒绝儿童,很多同伴都不喜欢他们,喜欢他们的人很少。被忽视的儿童被提名为喜欢和不喜欢的次数都很少,整体而言这类儿童在同伴中的影响非常小,同伴往往对其视若无睹。矛盾型的儿童,很多同伴喜欢他们,但同时也有很多同伴不喜欢他们。一般的儿童,喜欢和不喜欢他们的同伴都有一些,但都不是很多。二、同伴接纳与儿童发展(三)同伴接纳与适应的关系同伴接纳程度低与一系列短期或长期的适应问题相联系,包括学习适应不良、更多的外化问题行为和内化问题行为等。研究表明,在世界很多地方,同伴拒绝都与学习适应不良相联系。他们逃学的比率更高,学习成绩也比一般的儿童要差。小学阶段被同伴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期货交易委托代理合同
- 大型游艺设施搬运吊车租赁合同
- 机场接送服务:汽车租赁合同
- 无担保贷款合同范本
- 2024年能源企业员工工资及节能减排合同3篇
- 水电站建设合同变更指南
- 2025版车辆质押担保经营租赁合同3篇
- 2025版高速公路合同制收费员薪酬体系调整与激励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hse安全文化建设及宣传合同2篇
- 城市商业街店铺租赁合同
- ICD-10疾病编码完整版
- 中国旅游地理(第七版)第11章石林洞乡-西南少数民族农业文化旅游区
- 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数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医疗器械的检查与包装讲解课件
- 高频焊接操作技术规范
- GB_T4897-2015刨花板(高清版)
-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 毕业设计(论文)安徽汽车产业的现状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
- 帆软BIFineBI技术白皮书
- 绞车斜巷提升能力计算及绞车选型核算方法
- 6_背景调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