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数字叙事是数字技术进入叙事领域的产物,是一种在线叙事,它须与互联网共存,出开了网络就无法叙事,与网络小说相比,数字叙事具有更为突出的交互性,由制作者读者和计算机共同完成。目前主要有超文本小说、互动影视作品等类型。数字时代的叙事文本已经很难用经典叙事学加以阐释和分析了。尽管数字叙事中“讲故事”这一核心因素仍然存在,但故事的结构形式和文本的呈现方式已经改变,这对经典叙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构成了挑战。视角是经典叙事学中的关键要素,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直接决定作品的面貌和风格。英国小说理论家卢伯克在《小说技巧》中提到,视角在叙事文本中处于支配地位,是理解叙事作品的入口。而在数字叙事中,视角常常游移不定。如在超文本小说中,制作者提供了故事的各类材料和节点链接,不同节点的链接使视角的不定性成为必然。随着读者将界面的一个个链接打开,故事的焦点不断转移,从一个人物跳到另一个人物,从眼下事件转向另一事件,观察角度始终处于变换之中。在这个过程中,视角的承担者除人物和叙述者外,作为操作者的读者也加入其中。与视角相关联的叙述者也面临同样的命运。在经典叙事学中,叙述者作为叙述主体,是故事的讲述者和组织者。而在数字叙事中,叙述者的叙述功能受到读者制约,叙述者须根据读者的指令展开叙事进程,也就是说,叙述者需要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才能完成事件的组织和故事的进展。如在超文本小说中,节点的设置往往造成叙述的搁置,只有通过读者的点击才能延续故事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与叙述者共同承担着叙事功能。时间是经典叙事学的又一基本特征。尽管在常规纸质叙事文本中,叙述时间也会出现闪前、闪回、交错的现象,或多条线索并行发展,但这些并不影响读者对故事情节的把握,读者仍然可以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叙述中辨认出明晰的时间脉络,并获得重建的快乐。数字技术完全颠覆了这一秩序,数字叙事呈现的是叙述时间的空间化。如在布满节点的超文本小说中,时间被割裂,呈播散态势,情节发展主要不是依据时间而是通过链接把各种叙事片段随机组合在一起,不同的链接纵横交错,叙述时间成为一座来回缠绕的迷宫。在互动影视作品中,时间轨迹也因读者的介入和选择而朝不同方向发展,形成不同的故事结局。叙述时间的空间化也表现在数字叙事呈现的方式中。如今的数字叙事主要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除文字外,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媒体形式也作为文本的重要因素存在于叙事文本中。在这样一个多媒体异质共存的空间中,叙述时间被淡化甚或被遮蔽,数字叙事从时间走向了空间。在数字叙事中,文本没有主轴结构,是一个开放系统,其内在结构呈“块茎”分布,具有非延续性和扩张性的特征。就文本而言,数字叙事由多个节点组成,这些节点不仅造成了叙事的间断,而且标示了多条路径,故事由此不断分叉、延伸。这些节点之间既没有等级之分,也没有先后顺序,因此不存在某个固定中心。读者在阅读中可以随时定位,自由选择某个瞬间作为中心,并在操作中不断转移关注点。简言之,数字技术进入叙事,已不仅仅是媒体变迁所出现的“换笔”,也不是跨界所造成的某种叙事扩张,而是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根本性冲击和改造,具有某种革命性的意义。数字叙事的成果还有待时间检验,但这些文本所充盈的对常规的反抗,激发了对叙事学的更多的探索和思考。(摘编自胡亚敏《数字时代的叙事学重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数字叙事是一种依赖于网络,由制作者、读者和计算机共同完成的具有突出交互性的在线叙事。B.虽然数字叙事仍保留了经典叙事中“讲故事”这一核心因素,但其故事的结构形式和文本的呈现方式却有了很大变化。C.数字叙事中叙述者的叙述功能受到读者制约,叙述者须根据读者的指令展开叙事进程,叙述者的主体地位被读者取代了。D.数字叙事完全颠覆了经典叙事的时间秩序,其情节发展主要不是依据时间而是通过链接把各种叙事片段随机组合在一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对数字叙事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它给经典叙事学带来了挑战,具有统领全文的作用。B.文章第五段运用例证法,以超文本小说和互动影视作品为例,论证了数字叙事具有叙述时间空间化这一观点。C.文章多从比较的角度出发,将数字叙事与经典叙事进行对比,从而阐明数字叙事对经典叙事学的冲击。D.文章从视角、叙述者、时间、结构四个方面纵向深入,论述了数字叙事对经典叙事学构成的挑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超文本小说中,读者与叙述者共同承担叙事功能,共同完成事件的组织、故事的进展和节点的设置。B.在经典叙事中,读者从令人眼花缭乱的叙述中梳理出明晰的时间脉络,因参与叙事和改变叙事方向而获得重建作品的快乐。C.在数字叙事中,文本没有主轴结构,故事又因节点而不断分叉、延伸,这意味着读者在阅读中具有更大的自由。D.数字叙事是对经典叙事学理论的革命性改造,它不是媒体变迁所出现的“换笔”,也不是跨界所造成的叙事扩张。(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想象一下没有光合作用的世界。首先,地球不会是绿色的。我们的星球呈绿色,要归功于植物与藻类包含的绿色素,可以吸收光进行光合作用。再来,地球大概也不会是蓝色的,因为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海洋都要靠氧气的清洁力来扫除阴霾与灰尘。而没有光合作用,地球可能根本不会有海洋。氧气是行星生命的关键。氧气虽然只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废料,但却是创造世界的分子。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速度飞快,很快就超出地球吸收的极限。最终所有的灰尘和岩石中的铁、所有海洋里的硫和空气中的甲烷,全部被氧化了,然后多出来的氧气才开始填满大气层。直到此时,氧气才开始保护地球,不让水分继续流失到太空中去。同时从水中冒出来的氢气,才有机会在逃到外太空之前碰到更多的氧气,很快氢气和氧气开始反应生成水,再以雨的形式从天而降,回到海中补充流失的水分。当氧气开始在大气层中积聚,才能形成一层臭氧保护膜阻挡紫外线的烧炙,让地球成为适宜居住的地方。氧气不只拯救了地球上的生命,它提供的能量还使得生命繁茂。细菌可以在没有氧气的地方快乐生活,因为它们有举世无双的电化学技术,可以引发绝大多数的分子反应,从中攫取点滴能量。但是从发酵反应中得到的能量,或者从甲烷和硫酸盐反应得到的能量,和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有氧呼吸就像直接用氧气燃烧食物,将它们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再也没有别种反应可以提供如此多的能量来支持多细胞的生命了。所有的植物、所有的动物,在其整个或者至少部分生活周期中,都要依赖氧气。我所知道的唯一一个例外,是一种微小的线虫(虽然微小却是多细胞生物,须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可以生活在死寂缺氧的黑海海底。因此没有氧气,生命会极其微小,至少在单个生物体的水平上是如此。氧气也从其他方面为大型的生命提供支持。想想食物链,最上层的猎食者吃小动物,小动物吃昆虫,昆虫吃小昆虫,小昆虫吃菌菇或树叶。五六层的食物链在自然界并不罕见。每一层都会损失一些能量,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呼吸作用的效率是百分之百。事实上,有氧呼吸对能量的使用效率大约是40%,而其他形式的呼吸作用(比如用铁或用硫来代替氧气)的效率则少于10%。也就是说,如果不使用氧气的话,只消经过两层食物链,能量就会减少到初始能量的1%,而使用氧气的话,要经过六层食物链才会达到相同的损耗。换句话说,唯有有氧呼吸才能支撑多层食物链。食物链经济学带给我们的教训是,猎食者只可以生活在有氧的世界,而没有氧气的话它们根本负担不起猎食生活。氧气直接参与大型生物的建造。让动物具有力量的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不管是钙化的结缔组织如骨骼、牙齿和硬壳,或者是“裸露的”结缔组织,如韧带、肌腱、软骨和皮肤,全都包含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可以说是哺乳美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占了全身蛋白质的25%。就算离开脊椎动物的世界,胶原蛋白也是贝壳、角质、甲壳和纤维组织的重要成分,它们构成了整个动物世界各式各样的“胶水与绷带”。胶原蛋白的成分十分独特,它需要自由的氧原子把相邻的蛋白质纤维连接起来,让整个结构可以承受较高的张力。自由氧原子参与其中,意味着只有在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宽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制造胶原蛋白,因此需要硬壳与骨骼保护的大型动物,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这或许就是大约在5.5亿年前的寒武纪,化石记录中忽然出现大量大型动物的原因,当时正好是地球含氧量飙升之后不久。因此,没有氧气就没有大型动植物,不会有猎食行为,不会有蓝天,或许也不会有海洋。或许就只剩下灰尘与细菌,再无其他。毫无疑问,氧气是世上最最珍贵的代谢垃圾了。然而老实说,代谢氧气是件难以置信的事,因为不管在地球上、火星上或宇宙的任何一个角落,光合作用都可以不依赖氧气而进化出来。不过如此一来,很可能所有生命就算变得复杂,也只能停留在细菌等级,而我们或许只是茫茫细菌世界里某种有感知的生物而已。(摘编自尼克·莱恩《生命进化的跃升》,梅茇芒译)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氧气在生成水分、形成臭氧方面对地球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这是地球成为宜居之地的重要因素。B.除了微小的线虫以外,宇宙中所有的生命形式在整个或部分的生活周期中,都要依赖氧气获得快乐的生活。C.有氧呼吸的能量使用率大于无氧呼吸,其经六层食物链的能量损耗约等于无氧呼吸经两层食物链的能量损耗。D.氧气是制造胶原蛋白的重要成分,所以需要硬壳与骨骼保护的大型动物仅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5.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氧气虽只是光合作用产生的废料,但却是世上最珍贵的代谢垃圾。作为创造世界的分子,人类进化、地球生态都受其影响。B.没有氧气就没有大型动植物,或许也没有人类,由此可见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性。C.寒武纪时期,地球含氧量飙升使得大量大型动物出现,直接说明了大气中的含氧量越高动物体型越大。D.作者在介绍氧气为大型生命提供支持和参与大型生物的建造时,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使文章更加准确科学。6.有科学家认为:“保护生态就是要清新氧气。”请结合材料内容,说说清新氧气对于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重返乡下陈忠实①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回到祖居的乡村老屋。站在这个给我留下拥挤也留下热闹印象的祖居小院里,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屋里来?②我的脚下是祖宗们反复踩踏过的土地。我不会问自己也不会向谁解释为什么重新回来,因为这已经是行为之前的决计了。③南窗前丁香的枝头尚不见任何动静,倒是三五丛月季的枝梢上露出小小的紫红的芽苞,显然是春天的讯息,然而整个小院里太过沉寂太过阴冷的气氛,还是让我很难转换出回归乡土的欢愉来。④回到屋里,架在火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沏上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我坐在曾经坐过近20年的那把藤条已经变灰的藤椅上,抿一口清香的茶水,瞅着火炉炉膛里炽红的炭块,耳际似乎萦绕着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嗨!你早该回来了。⑤第二天微明,醒来后听到了一种鸟的叫声。隔着窗玻璃望去,后屋屋脊上有两只灰褐色的斑鸠,在清晨凛冽的寒风里,一点头,一翘尾,发出连续的咕咕咕的叫声。哦!催发生命运动的春的旋律,我竟然泪眼模糊起来。⑥傍晚时分,我走上前河长堤。河水清澈到令人不忍心却又忍不住用手撩拨。一只雪白的鹭鸶,从下游悠悠然飘落在我眼前的浅水边。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偌大的沙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那儿用三角架撑着一张钢丝萝筛。他把刨下的沙石一锨一锨抛向箩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筛两边分流了。⑦我突发联想,他在他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粒一粒石子,我在我的“箩筛”上筛出的是一个一个方块汉字。现行的稿酬无论高了低了贵了贱了,肯定是那位农民男子的石子无法比兑的。我们就像是社会大坐标的两极,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到挖沙筛石这一极中去,却无法从这一极上移开眼睛。③桃花开了,这儿那儿浮起一片一片粉红的似乎流动的云。杏花开了,那儿这儿又变幻出似走似住的粉白的云。泡桐花开了,无论大村小庄都被骤然暴出的紫红的花帐笼罩起来了。洋槐花开的时候。首先闻到的是一种令人总也忍不住深呼吸的香味,然后惊异庄前屋后和坡坎上已经敷了一层白雪似的脂粉。小麦扬花时节,原坡和河川铺天盖地的青葱葱的麦子,把来自土地最诱人的香味,释放到整个乡村的田野和村庄,灌进庄稼院的围墙和窗户。⑨转眼间五月来了,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瞬间创造出神奇来。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湿漉漉的新鲜泥土的垅畦里,排列着一行行刚刚出土的红艳艳的红苕,使我的心发生悸动。⑩被文人们称为弱柳的柳树,居然在这河川里最后卸下盛装,居然是最耐得霜冷的树。柳叶由绿变青,由青渐变浅黄,直到遭浓霜击打,柳树通身变得灿灿金黄,张扬在河堤上河湾里,成一片或一株,令人钦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尊严。小雪从灰蒙蒙的天空飘下来时,我在乡间感觉不到严冬的来临,却体味到一缕圣洁的温柔。直到某一天大雪降至,原坡和河川都变成一抹银白的时候,我抑制不住某种神秘的诱惑,在黎明的浅淡光色里走出门去,踏出一行脚印,听脚下的厚雪发出铮铮铮的脆响。⑪某个晚上,瞅着月色下这蒙蒙的原坡,我却替两千年前的刘邦操起闲心来,他从鸿门宴上脱身以后,是抄哪条捷径便道逃回我眼前这个原上的营垒的?也许从那个千钧一发命悬一线的宴会逃跑出来,刘邦慌不择路翻过骊山涉过灞河,从我的村头某家的猪圈旁爬上原坡直到原顶,才嘘出一口气来。无论这逃跑如何狼狈,并不影响他后来打造汉家天下。⑫我在读到历代诗人咏灞桥的诗歌时,大为惊讶,白鹿(或灞陵)这道原,竟有数以百计的诗圣诗王诗魁都留了绝唱和独唱。⑬“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⑭这是白居易的一首七绝,是最坦率的一首,也是最通俗易记的一首,一目了然可知白诗人在长安官场被蝇营狗苟惹烦了,干脆骑马到白鹿原头逛去。⑮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夏日一把朝椅,冬天一把火炉,傍晚到灞河沙滩或原坡草地去散步。当然,每有一篇小说或散文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正是原下这两年,是我近八年以来写作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说优劣,我愈加固执一点,在原下进入写作,便进入我生命运动的最佳气场。(摘自陈忠实《白鹿原上》,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③段中的“沉寂”“阴冷”,既是景语,也是情语,表达出作者此时冷寂的心境。B.文章第⑥段写乡间男子劳作的场景,虽是简笔勾勒,但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悟。C.文章第⑨段写乡下五月丰收的景象,带给作者心灵的悸动,由此可见作者的情感渐渐炽烈D.文章⑪~⑭段展开联想,借刘邦的故事和白居易的诗句来增加本文的历史厚度与文化气息。8.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文字。(6分)9.请找出本篇文章的两条线索,并简析其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文本一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王珪曰:“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彼岂不欲安人乎?失所以安人之道也。亡隋之辙,殷鉴不远,陛下亲承其弊,知所以易之。然在初则易,终之实难。伏愿慎终如始,方尽其美。”太宗曰:“公言是也。”贞观二年,京师早,蝗虫大起。太宗入苑视禾,见蝗虫,掇数枚而咒曰:“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将吞之,左右遽谏曰:“恐成疾,不可。”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自是蝗不复为灾。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因谓侍臣曰:“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则兆庶非国家所有。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但令天下皆然,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摘自《贞观政要·论务农》)文本二(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摘自《孟子·梁惠王上》)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太宗曰A所冀B移灾C朕躬D何疾E之避F遂吞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意为改变,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的“易”意义相同。B.“率”意为大都,与《过秦论》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的“率”意义不同。C.“庠序”,文中代指学校,本是古代地方学校的称谓,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D.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事,“忌不自信”中“自信”指相信自己,两者结构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珪认为,做事始易终难,君主安民宁国的举措应该慎始敬终,太宗对此表示赞同。B.为拯救百姓,唐太宗不顾群臣反对,减轻百姓赋役,此举感动上天,终于消除了蝗灾。C.孟子认为让百姓拥有固定的产业是使其向善守法的根本,为人君者应以此为本行王道。D.唐太宗与孟子虽处于不同时代,但都看到了发展农耕和教化百姓对安定社会的重要性。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昔秦皇、汉武,外则穷极兵戈,内则崇侈宫室,人力既竭,祸难遂兴。(5分)(2)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诗人写此诗时担任泰和县知县。②痴儿:指诗人自己。③朱弦:琴的代称。④佳人:知心朋友。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倚晚晴”写出了诗人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的情景,为下联写景作了铺垫。B.颔联描绘出深秋时节树叶凋零、明月高悬之景,意境凄凉,也是诗人内心的写照。C.颈联用阮籍青白眼之典故,借“聊”“横”二字流露出诗人无以言表的孤独无奈。D.尾联“归船”“白鸥”之想象,表明诗人想要回到故乡,过上逍遥自在的生活。15.翁方纲评黄庭坚诗:“坡公之外又出此一种绝高之风骨,绝大之境界。”这种“绝高之风骨”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阿房宫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写出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而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2)《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了诗人追念往昔的怅惘之情。(3)《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女子等待心上人时“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煎熬。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成语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汉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了解成语的发展史,可以更好地领略成语的文化意蕴。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神话故事,如“夸父逐日”,源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因追赶太阳而半路渴死的故事,后用“夸父逐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二是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源自《战国策》,讲的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走百兽的故事,后用“狐假虎威”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恐吓人;三是历史典故,如“纸上谈兵”,源自《史记》,讲的是赵括熟读兵书却不能活用因而兵败长平的故事后用“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四是文人作品,如“水落石出”源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又如“门前冷落”,_____________;五是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源自法国寓言《猴子与猫》,后指冒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①成语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②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艺术、音乐、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例如:从“七月流火”“动如参商”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天文知识;从“五湖四海”“泾渭分明”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地理知识;从“围魏救赵”“四面楚歌”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知识;从“繁弦急管”“黄钟大吕”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乐器知识:从“孝悌忠信”“从一而终”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道德伦理知识。成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在继承这份悠久的文化遗产时也要拿出足够的耐心,正所谓(
)。只有当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成语时,我们才能领略到汉语成语的独特魅力和成语文化的博大精深。17.请在横线处仿照上句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正确贴切,语意完整连贯。(3分)18.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一处表述不当,请标出原句序号后再做修改,并使修改后的语句与上下文的衔接流畅自然。(3分)19.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
B.牵一发而动全身C.磨刀不误砍柴工
D.墙倒众人推20.请从以上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成语”下定义,不超过75个字。(5分)21.请从下列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材料中“纸上谈兵”的讲解形式,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100个字。(6分)三顾茅庐
图穷匕见
负荆请罪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宋]林逋②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鲁迅以上看似矛盾的言论却充满人生智慧,请结合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文体明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C
2.D
3.C(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4.B
5.C6.(6分)①氧气是生命存在和繁茂的关键,清新氧气是保证生命得以延续和繁茂的重要条件。②氧气为大型生命提供支持并直接参与大型生物的建造,清新氧气是让大型生物得以生存的保障。③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海洋都要靠氧气的清洁力来扫除阴霾与灰尘,清新氧气在保护蓝天与海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7.B8.(6分)①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天里桃花、杏花、泡桐花等盛开时多彩美丽的景象。②运用视觉、嗅觉等感官,多角度地突出了春天的乡村香气四溢、色彩绚烂的特点。③善用排比手法,不惜笔墨将桃花、杏花、泡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排比表达,淋漓尽致地渲染了乡村花开遍野的情景。(每点2分。如果答出“远近高低错落有致、面的描写”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9.(6分)①以情感为线索(1分)。作者重返乡下,最初心里感觉酸酸的,生活过程中,白鹿原的风光与历史给作者带来诸多的体验,最后作者体会到创作的喜悦(1分)。文本以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串联起零散的材料,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厚的归属感和依恋之情。(1分)②以时间为线索(1分)。文章主要从初春的白鹿原到冬季的白鹿原,从现在的白鹿原到历史的白鹿原这一时间维度来展现白鹿原上风景的变化,由此引发出作者对生活和人生的追忆与思考(1分)。这使得文章思路清晰,结构浑然一体。(1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10.ADF(每处1分)11.A12.B13.(10分)(1)(5分)从前,秦始皇、汉武帝,对外穷尽兵力发动战争,对内修建高大奢侈的宫室,人力已经用尽,灾祸于是发生。(“穷极”“崇侈”“兴”各1分,大意2分)(2)(5分)一定使他们向上能侍奉(赡养)父母,向下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时可以丰衣足食,荒年时也不至于饿死。(“事”“畜”“凶年”各1分,大意2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B15.(6分)①厌倦官场,表现了诗人清高的品性。“了却公家事”表明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体现诗人清高的风骨。②感叹世无知己,表达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脱和孤傲的情怀。颈联用伯牙子期和阮籍的典故,表明诗人感伤于世无知己,但也不向现实妥协的孤傲情怀。③渴望归隐,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尾联暗示了诗人愿告别现实社会、追求超然和洒脱生活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如答“热爱自然,投身自然的喜悦,足见其情趣高雅”也可的情给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6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给分)(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2)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3)不见复关
泣涕涟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3分)源自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后指人失势以后,前来交往的人很少。(出处正确1分,释义正确1分,语意连贯1分)18.(3分)②:修改为:人们从中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天文、地理、历史、艺术(或音乐)、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序号正确1分,修改正确2分)19.A20.(5分)成语是源自神话、寓言、历史典故、文人作品及外来文化等方面的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蕴含着文化遗产的被人们长期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内容要点齐全3分,句式恰当2分)21.(6分)示例:“三顾茅庐”:源自《出师表》,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以诚心感动诸葛亮的故事,后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图穷匕见”:源自《战国策》(或《荆轲刺秦王》),讲的是荆轲为刺秦王,以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藏在地图里,待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趁机刺杀秦王的故事,后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负荆请罪”:源自《史记》(或《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廉颇跟蔺相如不和,扬言要羞辱相如,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故意退让,廉颇听闻相如此举后,便背着荆条去向相如谢罪的故事,后指主动向对方认错,请求责罚。(出处正确1分,故事讲解正确2分,含义阐释正确3分)四、写作(60分)(一)审题提示材料①出自宋朝诗人林通,意为懂得知足才可以获得真正的快乐。材料②意为不满足是人们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重要内驱力。根据材料可知,这是一道关于“知足”和“不知足”的思辨作文题。考生可以从“知足”或“不知足”中任选一个立意,也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辩证立意。(二)参考角度①知足常乐,知足才能感受生活的美好。②不知足才能获得成功,不知足是奋斗精神的体现。③欲望面前知足,理想面前不知足。(三)评分建议略答案解析1.C
“叙述者的主体地位被读者取代了”无中生有。2.D
“纵向深入”不正确,四者之间是并列关系。3.C
A项“共同完成事件的组织、故事的进展和节点的设置”有误,B项“因参与叙事和改变叙事方向”有误,D项“它不是媒体变迁所出现的‘换笔’”有误。4.B
“宇宙中所有的生命形式在整个或部分的生活周期中,都要依赖氧气获得快乐的生活”有误。由第三段“细菌可以在没有氧气的地方快乐生活”可知,细菌可以不依靠氧气快乐生活。5.C
“直接说明了大气中的含氧量越高动物体型越大”表述绝对。由第五段相关信息可知,氧气直接参与大型生物的建造,而作者在表述时多用“有可能”“或许”等词,说明含氧量飙升可能是造成寒武纪时期动物体型变大的原因,但并不绝对。6.题干中科学家所说“保护生态就是要清新氧气”,即保护生态环境,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氧气的问题,使得生命可以自由呼吸。由第二段“氧气是行星生命的关键”,第三段“氧气不只拯救了地球上的生命,它提供的能量还使得生命繁茂”可知,氧气是生命存在的关键,在创造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清新氧气是保证生命得以延续和繁茂的重要条件。由第四段“氧气也从其他方面为大型的生命提供支持”,第五段“氧气直接参与大型生物的建造”可知,清新氧气是让大型生物得以生存的保障。最后,结合第一段“蔚蓝的天空与清澈的海洋都要靠氧气的清洁力来扫除阴霾与灰尘”以及最后一段“没有氧气……不会有蓝天,或许也不会有海洋。或许就只剩下灰尘与细菌,再无其他”等信息可知,清新氧气在保护蓝天与海洋方面有着重要作用。7.B
“简笔勾勒”不正确,乡间男子劳作的场景是细节描写。8.抓住题干的关键词——景物描写、表达效果来答题,可从修辞、描写的角度、描写的手法等方面作答。9.散文一般以人物、事情、物品、地点、时间、感情、行踪等为线索。有的文章同时具备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其作用可从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使文章浑然一体;揭示主旨,表现情感;使行文富于变化等方面作答。10.ADF
抓住表对话的“曰”字可确定第一处停顿,根据“移灾”的宾语“朕躬”与“何”可以确定第二处停顿,抓住“遂”或“何疾之避”这个倒装句式可确定第三处停顿。原句为:“太宗曰:‘所冀移灾朕躬,何疾之避?’遂吞之。”11.A
文本中的“易”意为“改变”,《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愿以十五城请易壁”的“易”为“交换”之意,两者意义不同。12.B
“减轻百姓赋役,此举感动上天,终于消除了蝗灾”错,“减轻百姓赋役”是贞观十六年因为粮食歉收而采取的措施。14.B
“意境凄凉”错误,联写远望起伏连绵的秋山,树叶已落尽了,浩瀚的天空此时也显得更加空旷辽远,澄净如玉的江水在快阁亭下淙淙流向远方,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意境辽阔明净,这是诗人宽广、清澈胸怀的真实写照。15.“绝高之风骨”可从能体现诗人情感、志趣、品格等方面的诗句进行分析。16.注意“鼎”“铛”“沧”“涟”的写法。17.由横线前“如‘水落石出’,源自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后比喻事情真相大白”可知,补写句应与前句句式结构相同,即“成语出处+对应具体内容+释义”,故该处应填“源自白居易《琵琶行》‘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后指人失势以后,前来交往的人很少”。18.通过分析画波浪线的语句可知,①句所说内容和语句结构均无问题;②句“天文、地理、历史、艺术、音乐、道德伦理等”一处有并列不当的语病,“音乐”属于“艺术”范畴,故应该将“音乐(或艺术)”删除。19.A
A项一口吃不成个大胖子:指凡事不能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很多东西都需要厚积薄发;B项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C项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D项墙倒众人推:比喻人一旦失势或受挫,就会有许多人乘机打击他,使他彻底垮台。语境强调的是“耐心”和“积累”的重要性,故应选A。20.下定义是长短句变换中的一种特殊题型,首先确定主干,确保格式的正确,故主干可定为:成语是固定短语。定好主干后,再将材料中各段主要信息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