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6页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其次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60分)1.(此题2分)有网友在网络论坛上争论科举制时说:“子秦以来,科举兴于世:明代八股制艺,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公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此最恰当的评价A.他对科举制的评价是正确的B.他对科举制的评价立足于考试内容C.材料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材料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消灭的时间都是错误的2.(此题2分)明代张居正,祖上四世皆未仕为民,而他却通过科考获致荣显,做出了震古烁今的伟业清官海瑞,父亲亦为平民,且四岁丧父,母亲在困难中将其抚养成人,由举人而得官这说明科举制度A.为国家选拔了真正的人才C.利于公正公正风气的形成
B.拓宽了职官的选拔范围D.提高了官员的文化层次3.(2分)汉代的选官方式以察举制为主体,同时也包括辟除、征召、私人荐举、博士弟子课试、任子〔凭借父兄而得官、纳赀及其他多种选官方式。其中,辟除是高级官吏任用属员的制度,须分两步进展:先辟为掾属〔佐治的官吏;然后再由掾属升转。据此可知,汉代依靠血缘选官已被抛弃C.官僚体制存在确定隐患
中心丧失官员选任权力D.官员选拔标准发生变化4.(2分)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这种对人物的评品,在东汉时到达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据《后汉书·旦评”之风。这现象的消灭主要是基于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C.九品官人之法的推行
察举制度的实施D.社会环境的宽松5.(2分)《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
恢复了汉朝的察举制度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6.(2分)在科举制的推动下,官本位思想日益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士子们为了中举入仕,只学习考试内容,其他的一概不问。蒙学教育也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诱惑来奉劝学童读书。据此可知,科举制助长了士人功利的读书观念C.促使社会阶层开头发生流淌
实现了士人追求享乐的愿望D.强化世家受教育的优越地位7.(2分)又不好违反,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表达了察举制的弊端C.地方无选官权
选拔官更以品评为主D.科举考试的选官方式8.(此题2分)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种变化说明白A.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宰相职责发生重大变化
B.科举制度逐步完善并走向成熟D.进一步打破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社会现象试题描述安史之乱后.落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麻烦问题主考官元结问进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中唐以后,魏音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被打破缘由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消灭“钱重物轻”的现象的对策社会现象试题描述安史之乱后.落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麻烦问题主考官元结问进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中唐以后,魏音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被打破缘由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消灭“钱重物轻”的现象的对策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C.土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
选才标准趋向公正合理D.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淌10.(此题2分)唐朝初期的进土科考试为“时务策”五条。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使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面对社会,观看、思考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唐初进士科考试这一状况反映了科举制具有双重的作用C.确定了科举制带来的乐观作用
说明白科举制彻底扭转了门第观念D.带动了唐朝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11.(2分)19择优录用,文官在政党间保持中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西方文官制度提升了政府的治理水平C.与中国科举制初衷致
消退了政党政治的弊端D.为工业化供给政治前提12.(2分)18511855会提出“为了使政府雇员“不致因无能而坏事”,雇员在被录用前须通过考试”。这些提议有助于A.行政效能的提高C.权力中心的转移
B.国会职责的扩大D.政党政治的形成13.(2分6196876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战后的增长更为快速,在环境事务部等部门已占全部文官的52%—60%。这种变化说明英国文官制度的成熟完善C.君主立宪存在严峻弊端
冗官的问题日益突出D.政府社会干预职能扩张14.(2分)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C.表达文官系统的独立性
说明君主立宪制确实立D.带有深厚民主共和颜色15.(2分)18706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A.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养C.说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猛烈
B.表达政府对政党的监视制衡D.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16.(2分)英王乔治三世继位后.亲自行使“赏赐权”,把很多官职赏赐给他的支持者。1761开头大选,乔治三世特授意建立了一个特地收买议员的财政治理办事处,并亲自批阅议会投票记录,对按照其旨意投票者发给奖金。这说明当时英国AC.国王保存有很大的专制权力
B.内阁直接对国王负责D.议会的权力名存实亡17.(2分)据《太祖实录》记载,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开除者143可知,明初重视对地方的掌控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
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D.官员腐败状况比较严峻18.(2分)1201101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气失衡C.利于促使官员留意人口增殖
有利于增加中心政府向心力D.鼓舞了官员到遥远地区任职19.(此题2分)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局部,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力气,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提示出西方政党政治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20.(此题2分)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视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21.(2分)5考试名称考试日期应考人数录用人数录用率留学生甄选考试1915223915163.18%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19166不详194不详第一届文官一般考试19174248240516.32%其次届文官高等考试19191056004808.57%其次届文官一般考试192010380040010.53%文官选拔制渐渐被承受C.人事任用程序逐步建立
选拔官员方式渐趋完善D.留学生的行政素养较强22此题2分1906汉各半,改革以后,1113715改革A.是实行预备立宪的核心C.导致其统治的日趋孤立
B.动摇了晚清的统治根底D.以西方民主思想为指导23.(此题2分)1981年,中心办公厅印发的《云南民族工作汇报会纪要》提出,要“大力培育一支坚持四项根本原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亲热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学问和各种业务工作力气的民族干部队伍”。这说明党中心把民族地区进展作为中心工作之一C.重视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构造
对少数民族干部任用留意德才兼备D.强调民族团结对国家进展的重要性24.(此题2分)1898年,清朝礼部公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其次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特地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A.转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C.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B.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D.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25.(此题2分)据某科研机构深入我国农村调查显示,中国成立以来,村干部的选拔经受了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乐观性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力气,进展到现在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经济实力等。这一现象反映了A.宗法习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C.经济实力打算干部社会特性
B.简洁历史左右民主政治建设D.村干部选任受时代因素影响26.(此题2分)如图为“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证书上写着“卓士闳,年五十岁,男性。浙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各类印章。由此可知当时公务员的选拔有法可依C.北洋政府制止女子参与考试
国民政府任用私人现象禁绝D.北洋政府通过考试选拔人才27.(2分)依据光绪年间官员的档案数据统计,在4498个历史人物的信息中,具有捐纳经受的官员人数到达2674人,占总数的59.45%,,生疏洋务,主要代表人物有伍廷芳、徐天麟等。据此可知,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是科举制被废除的主要缘由C.是清廷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
客观上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D.解决了清政府严峻的财政危机28.(2分)1902而统筹之。将来全国学校事宜,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调查各项拟规定格式薄,颁发各省学堂,于每岁散学后,照格填注通报京师大学堂。”由此可知京师大学堂改革教育体制以适应变法需求C.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力气
学习西方的教育治理体制D.开创了官员选拔的形式29.(2分)人,通过检验其毕业文凭、调查经受、检查工作成绩、考察学识与工作阅历等打算其能否留任,合格者授由此可知,北洋政府实行甄别制的用意在于〔〕A.维护旧的封建专制统治C.为局部权贵翻开绿色通道
B.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D.推动民主政治的进一步进展30.(2分)19041〔癸卯学制〕在课程设置上,以中学课程设置为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理化、法制理财,共12门课,以“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为教育宗旨。由此可知这场教育改革A.实现了清末政教育改革的目的B.带有半资本主义半封建特点C.近代自然科学教育不受重视D.反映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二、材料分析题(40分)31.12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材料一唐代科举取士,明经科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打算。明经虽易考但考上后一般不被朝廷重用很难做到大官;进士虽难考但考上后格外受重视且简洁做到大官。所以说“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初试二试三试选《礼记》或《左传》之一明经及《孝经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每经帖十条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作诗、赋、文各一作时务策五道篇——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材料二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头消灭。荣耀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颜色的官职赏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猎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赏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需依据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公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唐代科举考试的特点。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英国工业革命前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英国文官制度消灭的必要性,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32.13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横〕叛上,怒则以力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并实行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回,从今“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省〕——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心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心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和进展趋势。33.15材料一校尉)监察中心官吏,州刺史监察州郡两千石官吏,督邮监察县级官吏,廷掾监察乡里官吏。西汉也公布了一些具有监察职能的法规,如《监御史九条》和《刺史六条》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两条监察法规。西汉历代君主对谏诤之士格外重视,曾屡次下诏征召能谏之士,形成了官员时刻奉劝帝王的谏议文化。——摘编自张永智《西汉廉政建设争论》材料二1853英国文官守则总纲规定:文官必需效忠国家,不得将个人利益置于职责之上,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必须恳切正直。文官考试及第并开头工作后,对其日常工作随时都予以监察和考核。对成绩卓越者越一级提升,对成绩欠佳者,赐予指导和告诫,无法胜任者,则通过确定程序予以降级。英国有完善的法制,文官犯罪与一般公民同罪如犯伤人、、放火、严峻读职等罪,不仅将被开除公职,而且在出狱以后也很难再找到工作。由于文官被视为一崇高而荣耀的职业,享有公正清廉的声誉,英国的文官也以此而骄傲,这种高度的荣誉感使他们自尊、自重、自律,不愿抛弃个人的前程而去以身试法。——摘编自杨联华《英国廉政制度评价》依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廉政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廉政建设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历史背景。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廉政建设的生疏。1016页参考答案1.C【详解】依据所学,科举是隋朝创立的,不是秦朝。而材料中对科举制全盘否认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因此材料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C项正确,排解A项;材料没有只针对考试内容,排解B项;明代消灭八股取士,D项错误。应选C项。2.B【详解】材料反映了张居正祖上四世皆为平民,自己通过科举考试取得功名;海瑞也是平民出身,生活艰辛,通过科考取得官职,成就了一代伟业。据此可知,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平民子弟有了入朝为官的途径,拓宽了职官的选拔范围,B项正确;科举制度通过相对公正公正的考试形式选拔人才,但不能保证选拔出真正的人ACDB3.C【详解】汉代官吏选拔方式多样,这一方面会扩大统治根底,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官员结党问题,对中心集权构成威胁,应选CA项表述与材料相冲突,“任子”等表达了血缘选官,排解A权力,排解BD4.B【详解】由材料“两汉时期社会评品之风盛行”,结合西汉时期的察举制留意人才的品德,并由下而上举荐故当时社会上的品评之风盛行,故B项正确;A项是在隋朝,排解;C会环境宽松并无关系,故DB5.D【详解】法成为不行能,旧有的人才档案已经失去作用,要想选拔出好的人才,必需实行制度,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D项正确;材料未表达“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排解A项;材料认为汉朝的察举制度已经不合时宜,排解B项;“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与史实不符,排解C项。应选D项。6.A【详解】考査科举制。材料反映在科举制的推动下,读书、科举与教育严密相连,以功名利禄奉劝学童读书,这助长了当时人们读书参与科举、求取功名利禄的功利观念,故A项正确;科举制只是为人们供给了一条获得政治地位、经济利益的途径,并非确定能够实现人们的享乐愿望,故B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科举制促使社会阶层的流淌,故C项错误;科举制的推行将读书、考试、做官结合起来,使更多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也可以进入官场做官,推动了世人读书的风气,确定程度上有利于打破世家大族的优越地位,故D项错误。应选A7.A【详解】据题意可知,田敞要求外甥王谌举荐他想要推举的人为孝廉,这说明孝廉的推举中消灭了暗箱操作,被上层贵族操纵,因此表达了察举制的弊端,A项正确;“以品评为主”的选官方式是九品中正制,排解B项;察举制下地方官是有选官权的,排解C项;材料反映的是察举制,不是科举制,排解D项。应选A项。8.D【详解】进士出身者就激增到二十人,占这个时期宰相总数的一半左右,这说明,科举制渐渐得到认可,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这就进一步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项正确;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标志着官僚政治AB项;材料强调的是宰相的出身和数量,未涉及宰相职责发生重大变化,排解C项。应选D项。9.A【详解】随着庶族地主势力的蓬勃兴起,唐代政治面貌焕然一,适应这一历史变化的科举考试,命题留意有用,根本上遵循的是经世致用这一原则,材料中考试的内容都涉及社会现象和社会弊病,以此来判定考生的知识面、应变和解决问题的力气,应选A项;材料主旨是强调考试的命题原则崇尚有用,B、D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解;CA10.C【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唐科举各项中,明经科取士最多。但最荣耀尊贵的,却是进士科。时务策涉及国家现实问题,使读书人从故纸堆中爬起来,面对社会,具有乐观意义,C项正确;材料确定了科举制带来的乐观作用,没有表达科举制的双重作用,排解A项;科举制并未扭转门第观念,只是打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排解B项;材料表达了科举制的乐观作用,没有涉及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排解D项。应选C项。11.A【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文官制度是工业革命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要求,该制度的消灭提升了政府的治理水平,AB项“消退了”说法过于确定;C项科举制的初衷是加强皇权,这与西方文官制度适应工业化进展要求完全不同,排解;DA。12.A【详解】19世纪中期,众议员提议建立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国会提出雇员在被录用前须通过考试等,有助于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A项正确;“政府雇员的分级考试制度”BC与美国政党政治的形成无关,D项错误。13.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英国文官即公务员数量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增加。结合所学学问可D熟完善,排解AB、C14.C【详解】从“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可知表达文官系统的独立性,应选CABD。15.D【详解】从材料中的“”定的目的是使政府工作摆脱党派利益之争,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故答案为D项;奉行“政治中立”原则与保证文官群体素养无关,排解A项;政府不能起到对政党监视制衡的作用,排解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英国政党之间的斗争状况,排解C项。16.A【详解】18世纪中期,英王乔治三世不顾《权利法案》的规定,收买议员,干预议会的选举等,说明《权利法案》受到了挑战,民主政治进展的曲折,A项正确;材料没有表达内阁与国王的关系,排解B项;国王“收买”英国政治的中心,排解D17.A【详解】A项正确;B项错误;“监察制度”成熟和官员腐败状况严峻在材料中均没有表达,CD18.B【详解】东汉察举制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异化推选方法,一方面使得人口稠密地区有更多优秀人才进入中心,另一方面又试图确保边疆州郡特别是人口相对较少的边疆州郡人才也有进入中心为官的时机,增加了各地人才向中心政府聚拢的动力,进而增加政府向心力,B正确;AC与材料无关,排解;察举制是选拔人才的制度,不是改善地方官员地位和待遇的制度,DB。19.C【详解】材料显示,西方多党制选举造成政治人才的政党化和闲置,这不利于政治人才的整合和作用的发挥,影响C不是缺乏政治人才,A项错误;多党制下,不同党派秉承不同的政治理念,表达出政治理念的多元性,但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不同政党的政治人才随政党共进退,在野党政治人才无法参与国家治理,缩小了政治人才的空间,D20.D【详解】依据“”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正确;加强对ACB。21.A【详解】19151920由此说明文官选拔体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应选A;表格内容没有涉及官员的选拔方式,排解B;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考试选拔,不是人事任用程序,排解C;表格信息不能说明留学生的行政素养,排解D。22.C【详解】清政府进展官制以前,各重要部门大臣都是满、汉各半,改革以后,满族占了多数,说明官制改革的实质照旧是加强满族贵族的统治,并非实行民主政治,导致清政府统治的日趋孤立,应选C;A、D两项材料无法表达,排解;晚清的官制改革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动摇了满清的统治根底”夸大了其影响,排解B。【点睛】23.B【详解】材料“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亲热联系民族群众,有现代科学文化学问和各种业务工作力气的民族干部队伍BA排解;材料与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构造无关,C排解;材料未涉及民族团结对进展的重要性,D排解。应选B。24.C【详解】材料表达的是清末科举考试侧重对经世致用的学问考察,说明的当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有所变革,C正确;当时人才的选拔方式照旧是科举制,A排解;B1905年清末政上废除的,排解;D与材料无关,排解。应选C。25.D【详解】,D正确;宗法习俗未操控农村民主选举,选项A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解;“左右”B项;选项C仅仅适合改革开放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不符合题意,排解。26.A【详解】A可知,国民政府时期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禁绝,B项错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是1947年,不是北洋政府时期,CD27.B【详解】此题考察清末官僚政治的变化,考察学生猎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力气。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生疏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后来主见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应选B项;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的主要缘由是其已不适应时代进展的要求,A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清朝的财政困难,不属于自救运动,故排解C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确实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并不说明捐纳制度的推行就解决了财政危机,故排解D项。28.C【详解】依据材料“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请由京师大学堂将应调查各项拟规定格式薄所学学问可知,京师大学堂具有政府机构的性质,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力气,故C项正确。京师大学堂公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是改革后的结果,A项因果倒置,故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京师大学堂学习西方的教育治理体制的信息,而是强调京师大学堂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力气,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官员选拔的方式,而是强调京师大学堂具有管辖全国教育的行政力气,故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局部,此题的题眼是“宜合通国之精神脉络而统筹之”“解,从“京师大学堂具有政府机构的性质”的角度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29.B【详解】此题考察北洋军阀时期的文官制度。依据材料可知甄别是针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留任与否的推断方式,是旧交替过程中的过渡措施,目的是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所以B项正确;甄别制是针对文官而实行的措施,没有表达维护旧的封建专制统治,排解A项;材料表达不出甄别制为权贵供给通道,排解CD30.B【详解】从材料的表达来看,癸卯学制中涉及到了西方的科目设置,但是教育宗旨是中国传统思想,所以表达出一BACD31.〔1〔特点:分科考试,形式多样分初试、二试、三试,程序标准;内容以儒家学说为主;留意时政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区分:唐代科举:公开考试,择优录用。英国:国王和权贵的赏赐;依靠私人关系和个人情感;〔2〕缘由:英国工业革命后,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简洁,要求政府进展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要求官员具备较高的学问水平和治理力气。英国责任内阁制〔君主立宪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政党政治下首相及内阁大臣时有更替,需要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和常态,所以形成了文官制度。共同: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增进社会公正、公正;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官员队伍素养;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治理【详解】第一小问,由材料“明经科和进士科是其中常设的两个科目,要考什么科由读书人自己打算”,可见唐代科举制的特点是分科考试,形式多样;由表格可见分初试、二试、三试,程序标准;由材料“《礼记》可见留意时政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力气。其次小问,唐代科举考试承受公开考试的方法,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而英国,由材料“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颜色的官职赏赐权来任用官员”,可见国王和权贵的恩〔〔2〔第一小问,经济上,由材料“工业革命催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后,社会经济运行简洁,经济规模扩大,这要求要求政府进展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治理,而原先的文官明显……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可见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客观需要需要保持政府运作的稳定和常态。其次小问,由材料“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赏赐制”,可见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由材料“公开竞争考试,择〔建立的标志”,可见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治理〔32〔〕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反了初衷,减弱中心集权。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财务个人工作总结15篇
- 竞选部长演讲稿集合九篇
- 乡镇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 土木工程实习日记3篇
- 影响和制约宁远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
-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第16课《早期殖民掠夺》说课稿
-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法)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雇佣车辆免责协议书(2篇)
- 2025二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机电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通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校本课程《按章行路才安全》优质教学课件
- 悦纳自我珍爱生命 班会课件
- 独特的交通工具
-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 2022年中国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中医体质辨识标准评分标准
- 初一数学-探索规律课件
- 甲醇钠车间操作规范流程(碱法)
- (完整)ICU进修汇报ppt
- 初中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2022年新编) 光现象小孔成像实验教学设计
- DB32-T 4345-2022 建设用地非确定源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