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1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2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3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4页
土壤学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土壤学实习报告土壤学实习报告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状况越来越多,其在写作上具有肯定的窍门。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我细心整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土壤学实习报告1

通过几次实习,我们主要分析了其土壤类型及其重要品质,主要包括土壤的pH,结构,颜色,含水状况,空隙度,质地,以及土壤中的新生体、侵入体、根系的状况。

最终探讨了其土壤形成因素,并了解到了各个地点土壤的特征和属性。通过几次的实习,让我得到了巨大的收获。第一,在户外能够熬炼自己的生存技巧。虽然很苦很累,但是,的确让我学到了很多。其次,懂得和同学老师沟通,和小组同学合作的重要性。第三,这三天的户外实习的同时,也巡游了美妙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第四,它可以把课堂教学与户外实际紧密的结合在一来,这样一来可以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所学的理论学问,进而使我们初步把握户外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最终,也是从我个人觉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使我熟悉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对土壤学的喜爱。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敏捷运用,是实践方法,也熬炼学习的力量。在观看图层剖面的过程中,我了解到真实的土层,了解不同土壤的土层,由于各种成土因素而形成各种土层的特征,让我真实的熟悉我在课堂上老师所介绍的抽象理论学问。在此,我深深的感谢老师的仔细急躁的带领和教育。

土壤学实习报告2

一、实习目的

1、了解野外剖面点的选择原则,并据此确定调查剖面的位置。

2、把握土壤剖面挖掘和土层划分的基本原则;学习利用常用工具(罗盘、剖面刀等)与方法进行土壤剖面形态观看与记录。

3、把握土壤剖面分析样品采样、环刀采样的方法与操作。

4、通过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并进行调查,从而获得其不同特征。

5、培育科研团队精神,培育良好的科研外业习惯,增加小组、班级及专业的分散力。

二、实习意义

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通过实习的方式让我们对土壤剖面有一个直观的熟悉,并可以做一些外业调查,同时为室内试验预备原材料。另外,此次实习增进了同学间的合作精神。

三、土壤剖面的确定和土壤样品的采集

由于我们班三个组讨论的主题相同,于是我们分组挖掘不同林木下的土壤剖面,以求涉及更多的方面,进而使讨论内容更饱满,讨论结果更具有概括性。

四、样品处理与分析

1、测容重和含水量

由于环刀取样的限制,我们只取了部分土层的原状土壤,并进行容重和含水量的测定。

2、土样的处理及速效钾的测定

(1)将采集的各层土样过1mm和0、25mm的筛供以后试验使用。

(2)用醋酸铵浸提法测土壤样品的速效钾含量。

3、用电位法测土壤样品的pH。

4、用稀释热法测土壤样品的有机碳和有机质的含量。

5、用比重法测土壤样品的质地

五、试验结果与分析

林木土层土壤含水量(%)速效钾测定有机质含量测定pH质地有机碳百分比(%)有机质百分比(%)栓皮栎荆条大A19、、487、727、97砂壤土大BC18、23600、190、337、53砂壤土槲栎鹫峰A—2803、756、4656、74砂壤土鹫峰B14、72700、210、365、48砂壤土

鹫峰C—600、170、296、83轻黏土

采样地点:校内。

(二)试验分析

1、野外调查分析

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目测及老师供应的调查方法对土壤剖面进行大致的调查,所得结论可能与室内试验有所差别。但是野外调查所做的初步推断能够让我们对所调查剖面有一个初步了解,依旧具有重要意义。参照野外调查数据所得结论如下:

(1)土壤剖面的紧实度从上到下渐渐增大,不同于农业土壤。缘由是我们所挖土壤剖面为自然土壤剖面,受人为因素(如人及机器的碾压)影响微小,由于重力的作用,上层土壤必定对下层土壤产生压力,压力由上向下渐渐增大,于是产生土壤剖面紧实度从上向下渐渐增大的结果。

(2)同一地区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紧实度不同。大区地形差别不大,所挖剖面土壤的紧实度却不同,这时植被的影响因素不容忽视。由于不同植被的生长所需环境不同,而植物的生长也在影响着四周的环境。不同植物的根系对土壤的切割力量不同,代谢产生的有机酸不同,因此导致四周矿物岩石的风化程度也不同,进而影响土壤的紧实度和石砾含量。

(3)不同植被下土壤的质地不同。由于大区环境大体相同,土壤质地的不同同样取决于植被。不同植被的含根量及跟的大小粗细不同,必定影响四周矿物岩石的物理风化,而植物生长过程中释放的有机酸的不同让土壤进行进一步不同的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加上不同植物汲取的养分元素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异,必导致土壤质地不同。另外,植物生长所需水分不同,会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含水量不同。

2、室内试验数据分析

(1)土壤的含水量同野外调查结果大体全都,从上到下呈渐渐降低的趋势,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必定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2)同一土壤剖面的土壤容重从上至下呈增高的趋势,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容重又有所不同。容重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土壤的孔隙度,可见土壤的孔隙度从上到下呈降低的趋势,这一趋势也符合土壤紧实度自上而下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造成以上规律的缘由同样是重力和植物的综合影响。

(3)土壤速效钾的含量从上到下大体呈降低的规律,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钾素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之一。土壤中的钾素可分为四种状态:含钾矿物(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迟效钾);代换性钾;水溶性钾(后两种为速效钾)。植物所能利用的钾是以水溶性及代换性状态存在的钾,其中主要是代换性钾。土壤中的速效钾之所以呈现从上到下渐渐降低的规律,我认为能为缘由有两方面:第一,矿质元素的`生物小循环。钾被植物汲取以后运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最终随着枯枝落叶返回土壤。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会导致土壤中钾的含量从上到下渐渐削减。其次,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地汲取钾,因此由于根系的吸引作用,根系四周钾的聚集也相应会多一点,而根系也主要集中在土壤剖面的上层。综上所述,以钾的循环为主,根系对钾的吸引为辅的机制,导致了以上规律。

(4)土壤有机质的含量自上而下渐渐削减,不同植被下又有所不同。造成这种规律的缘由是:第一,总体上植物散落的枯枝落叶、动物及微生物的残体所积累的有机质遗留在土壤表层之后,虽然会随着雨水等向下渗,但由于土壤颗粒的截留,就会导致有机质含量自上而下渐渐削减;

其次,不同植被散落的枯枝落叶不同、四周环境中的微生物不同会造成不同植被下有机质的含量的差异;第三,不同植被生长所需环境不同,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有差异,因此对土壤质地会有不同的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的截留力量的差异,也在肯定程度上影响的有机质的分布规律。(5)不同植被下土壤的pH和有机质不同。pH没有明显的规律,猜想缘由是不同植被的根系位置不同、释放有机酸的量和位置不同、四周环境中的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以上因素综合导致了土壤的pH的不规律性。土壤质地从上到下由壤土过渡为砂土或黏土,主要是不同植被的改造力量的差异引起的。

六、实习结论

同一地区土壤的各种特征的变化规律从上到下大体全都,但不同植被下的土壤特征有所差异。这种规律主要是植被引起的。植物生长过程中,从四周汲取的养分成分不同,因而对四周环境的改造程度有所差异,从而导致了同一地区土壤特征大体规律全都,详细有所差异的结果。

土壤学实习报告3

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户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一月十一日早上,我们在实习老师的带领下开头了土壤学实习。我们学校的后山即是我们的实习的第一站。老师带领我们来到了学校的后山,后山有一处自然 的土壤剖面。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了解到,学校后山的土壤是属于黄红壤,可以观看到剖面自上而下可分为:有机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有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观看到各个层次的分割线,但在这处切面我们没有观看到,只能看到各个层次的渐渐递减。

下午我们去了上甘林场,也就是我们实习的其次站。去的时候,天空飘起了鹅毛大雪,不一会,外面就开头白了起来,而更让我们措手不及地是我们去的竟然是--墓地。到了那里,经过一条长长地石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据说上甘林场原本是一片荒地,后经我校领导和政府的联合调查发觉了其利用价值,于是在其上种树:有南酸枣,元柏等。这里虽是石灰性土,且大多为岩石,但这些树木坚韧地从岩石缝里吸取养分,并生活得很好。后被当地的.政府看中,将中间一块选为墓址。那里的土为石灰性土,土壤分层明显,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有机质层与淋溶层的分界线。林场的对面生长着一些灌木和一些草本,无明显高大乔木的痕迹。

紧接着我们又去了青山毛竹林,这里是我们实习的第三站。然而就是这里,成了这次实习最惊险的地方。由于我们的试验点选在山顶,没方法,我们只能硬着头皮往山顶爬,这里的山路特别难走,根本没有向上甘林场那样铺好的石阶,全是泥地,但又由于下雪天,路变得特别的泥泞。老师告知我们这里的土壤粘性很大,所以才会是这里山路这般难走。我一步三滑,和同学手拉手,才勉牵强强平安到达了山顶,但仍有一些同学不能幸免,摔得一身泥。好不简单到了山顶,这里的风很大,吹得我们的心都凉了。好不简单等老师说完了留意状况,我们就开头动手了。但问题又消失了,原来我们组负责带工具的同学,遗忘把工具带上来了,只能在老师的授意下合其他一起完成了这个任务。

其次天我们来到了本次实习的最终一站--富阳。我们乘着校车,两个小时后我们到了实习地。到了这里我们首先在农科院的姐姐的指引下来到了铜-镉污染土壤修复的试验点了解状况。那里生长着好多对铜,镉污染的超富集植物如:东南景天,铜草,香根草,海洲香薷等。随后我们来到环山中学对面的农田挖土,那里的土质为水稻土,它的剖面分层很明显,主要可分为有机质层,犁底层,诸育层等,老师要求我们每人挖一麻袋土回去,作为下届学弟学妹们的试验材料。回去的车上,大家都睡得很香,想必大家都累了吧,呵呵~~~我也很累,睡得很香呢!

实习就这样结束了,我觉得自己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虽然一路上惊险刺激,但好在大家都完成了实习的目的。

土壤学实习报告4

一.实习概况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许多的理论学问,但是假如我们在实际当中不能敏捷运用,那就等于没有学。而实习就是将我们在课堂上学的理论学问运用到实战当中去。

衡山,又名南岳,是我国五岳之一,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地处湘江中游,位于北纬27°10′~27°20′,东经112°34′~112°44′,北起福田镇,南至樟木市,东起南岳镇,西至界牌,面积约为342平方公里,自隋文帝起,衡山被誉为天下南岳。衡山的植被和土壤状况都比较典型,我们在20xx年9月25日~20xx年9月30日对衡山进行了实习考察,学到了很多有关土壤和生物地理方面的学问。

二.实习内容

1.衡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衡山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属于受肯定程度变质的黑云母斜长花岗岩。由于断层发育,前山多悬崖峭壁,地势陡峻,后山较平缓。矿物组成长石约50%,石英30%,黑云母10%,还有白云母、斜长石和金红石等。由长石、石英和云母组成的伟晶质花岗岩,节理发育,抗风化力量弱,形成几米到数十米厚的风化层。衡山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土层深厚,质地较轻,为砂壤或砂土。花岗岩外围分布有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前泥盆纪的浅变质岩,这些地区发育的土壤土层较薄,质地粘重。衡山山麓地区,东部主要为花岗岩,具三组节理,常有石英脉。西部主要为第三纪红色岩系和志留奥陶纪石英砂岩及千枚状面岩,在岩性方面,红色岩系比较脆弱。自喜马拉雅运动以后,衡山东西两侧发生巨大断层,形成很多高峰、断崖和峡谷等。在上述地质地貌条件下,土壤成土母质多为花岗岩风化后的残积物和积累物,剖面多砾石。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暖和潮湿,南北来往气流频繁,降水丰富,干湿季节不明显,温度和湿度垂直变化明显。气象记录显示,海拔70米处的山下年平均温度17.5℃,最冷月平均温度5.0℃,最热月平均温度29.7℃,年降水量1509.5毫米,以3~6月雨量最多,无明显干季。海拔560米处的半山亭年平均降水量为1659.8毫米,海拔1230米处的山顶年平均温度11.3℃,最冷月平均温度0.08℃,年降水量最高可达2342.6毫米。由于沟谷深远,云雾充满,全年雾日多达253天,海拔800米以上,云海茫茫,峰峦时隐时现,衡岳烟云名闻天下。山上风速大,望日台年平均风速6米/秒,为山下三倍,最大风速高达40米/秒,主峰全年七级以上风速达126天,最大达10级。

衡山土壤类型分布有肯定规律,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红壤D山地黄壤D山地黄棕壤D山地草甸土。

2.衡山主要土壤类型

特别的自然条件对衡山土壤的发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发育着不同的土壤类型,从山下到山顶呈现出有肯定规律的土壤类型分布。

2.1红壤: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生物气候条件与水平地带相像

依据衡山县气象记录,红壤分布的低山丘陵年平均温度17.5℃,年降水量1509.5毫米,主要植被是马尾松林和人工栽培的油桐油茶林,也有不少山丘是灌丛草坡,水土流失严峻。成土母质和母岩有花岗岩、第三纪红色岩系、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和第四纪红色粘土等。

2.2山地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650米以下地区

主要植被有马尾松林、杉木林、灌丛和草坡,成土母质以花岗岩风化体的坡积物为主,其次是前泥盆纪浅变质岩系和第三纪红色岩系的风化体。衡山东南坡延寿亭四周发育有典型的山地红壤,其海拔400米,坡度25°,母质为花岗岩风化体的坡积物,植被是马尾松林。

我们在延寿亭大路旁做了土壤采样,如右图:

衡山山地红壤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成土母质是花岗岩,其母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和角闪石。挖好土壤剖面后,要用小刀自上而下修剖面,以恢复在挖掘过程中被破坏了自然状态的土壤,这样才可以观看到真实的

剖面状况。记录完剖面形态特征后,为了避开上层土壤与下层土壤混在一起,可以自下而上逐层采集样品,通常采集各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剖面一山地红壤数据

剖面一:山地红壤地点:衡山延寿亭往上的大路边天气:雨海拔:400m母岩:第一期侵入花岗岩地面植物:马尾松

在野外进行土壤调查的时候,可从剖面上刮下一些土壤,然后利用搓条的方法初步推断该土壤是砂土、壤土还是粘土。若该土壤不能够搓成条则为砂土,若可以搓成条,但是会断成一截一截的`则为壤土,而可以搓成很光亮且能成环而不断的则为粘土。要推断土壤干湿程度可以刮下一些土壤握在手中,若可捏出水则该土壤为湿,没水但可以捏成团的为润,若该土壤摸上去凉且松散则为潮。

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和人为六大成土要素中,衡山的主体是花岗岩,母质单纯,造成衡山土壤垂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通过地形影响气候,调整水热再安排。由于地形抬升造成水热再安排,山顶比山脚的年降水量约增加600毫米,气温约下降6℃,使得衡山土壤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在不同的海拔高度上,风力对植被类型分布也有肯定影响,进而通过供应有机质对土壤的垂直分布产生影响,人为因素破坏植被也起到了肯定作用。

2.3山地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950米,山地红壤带排水不良和植被茂密的阴湿处,与下面的山地红壤和上面的山地准黄壤呈交叉分布

主要植被有马尾松与杉木混交林、柳杉林以及箭竹灌丛等,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风化体的残积坡积物,地势陡峻,平均坡度在30°以上,土壤厚度比山地红壤浅薄一些。典型剖面位于藏经殿四周,海拔1000米左右,主要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壳斗科。

藏经殿四周的土壤剖面处于阳坡,阳光照耀强,温度较高,有利于脱硅富铝化过程的发生,铁游离程度比山地黄棕壤高,土壤粘粒矿物组成中以1:1型高岭石占优势。其成土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由坡向主导,植被为生长茂密的箭竹灌丛,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风化体的残积坡积物。

剖面二山地黄壤数据

剖面二:山地黄壤地点:衡山藏经殿四周天气:阴海拔:1045m母岩:其次期侵入二云母花岗岩地面植物:甜槠日期:20xx-9-28

A层土壤偏黑,腐殖质较少,较疏松,根系较多。B层土壤黄色,淀积层基本上没有腐殖质,云母含量高,有滚石等侵入体,紧实粘土,有铁游离,但没有看到铁胶膜和网纹,故铁游离没有山地红壤那么明显,没有山地红壤一点点的红色,不过铁游离程度比准黄壤大。BC层土壤呈黄色,比B层颜色浅一些,非母质色,有铁铝化过程,但程度不深,云母多,2:1型矿物,片状,亮晶晶,可能是受母质影响,此处的母质是二云母花岗岩,所以上层土壤中含有大量云母。

2.4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900~1200米地区

植被为常绿阔叶林,混有落叶树种,由于人类活动影响,自然植被久已破坏,只在寺庙四周残存成片常绿阔叶林,大部分地区为箭竹、映山红和漂亮胡枝子灌丛,母质主要为花岗岩风化物。典型剖面位于观日台四周,海拔1200米,其剖面数据如下:

剖面三山地黄棕壤数据

剖面三:山地黄棕壤地点:衡山望日台四周(上封寺)天气:雨海拔:1245m母岩:第一期侵入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地面植物:多脉青冈、水青冈日期:20xx-9-27

山地准黄壤有黄壤的性质,但偏棕色,说明铁的游离度比黄壤低,山地准黄壤和山地黄壤都是铁游离出来,但形成铁的氧化物不一样。山地准黄壤是铁硅铝土纲,硅还没有完全分别,戳后手上有比较多的云母片残留,说明硅酸盐矿物的风化程度不够,有比较多的硅酸盐矿物残留。

土壤剖面处于阴坡,阳光照耀少,温度较低,而海拔高,降水量大,弱脱硅富铝化作用有利于2:1型的水化云母存在,并且使得土壤中含有相当量游离铁,呈现黄红色。剖面枯枝落叶层很厚,腐殖质层也比较厚,由于热量不足,铁的游离和风化都没有红壤高,这里的植被主要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有多脉青冈和石栎等,林下灌木有漂亮新姜子、绿叶甘姜和尖叶山茶等,植物成为很重要的成土要素。

2.5山地草甸土:主要分布在祝融峰、白石峰和芙蓉峰等高峰的顶部,面积不大

植被为禾本科草甸群落,以芒草和野古草为主,成土母质主要是花岗岩风化残积物。山地草甸土常常处于潮湿状态,受冷暖季节影响明显,生物积累过程旺盛,生成较厚的腐殖质层,而心土层发育不明显。

山地草甸土又称为均腐土,其与森林土的主要区分在于草甸土的腐殖质层厚,而且是渐渐递减到B层,没有陡减现象,森林土的腐殖质大多聚集在A层,有陡减现象。由于森林土的腐殖质主要来源于枯枝落叶,而草本有机质年增长量和枯死量都相当高,在草甸植被下,易于进行嫌气分解而聚积腐殖质,从而导致草甸土和森林土有差别。

3.衡山土壤垂直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