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1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2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3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4页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导学案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程标准】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重点难点】重点:结合时间轴和地图梳理当代中国外交发展的脉络,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难点:基于特定的历史时空对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时空定位】【课前预习-体系建构】(见《课时练》)【知识链接】外交、多边外交: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政策,通过互相在对方首都设立使馆,派遣或者接受特别使团,领导人访问,参加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加政府性国际会议,用谈判、通讯和缔结条约等方法,处理其国际关系的活动。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2.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总理在1955年万隆会议中提出的的方针。“同”指亚非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任务: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异”指:亚非国家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求同存异方针挫败帝国主义破坏亚非会议的阴谋,加强亚非各国的联系和团结,增强了中国在亚非的影响力。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写入了这些原则。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总理访问了印度、缅甸。在中印和中缅会谈联合声明中,中印、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全方位外交:全方位外交,是中国自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外交新思路,其主要内容包括:提倡新安全观,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大旗等。在这些新思路的指引下,中国与美国建立"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与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传统大国建立各种"战略伙伴关系",与新兴大国如印度等探索共同和平崛起的道路,丰富了中国全方位外交的内涵,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5.东盟与中国(“10+1”)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与中国领导人间举行的会议。6.金砖国家:由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组成。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师吉姆·奥尼尔首次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特指世界新兴市场。7.“亲、诚、惠、容”的理念(1)“亲”,就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2)“诚”,就是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3)“惠”,就是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4)“容”,就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思维拓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的外交成就。①在三条外交方针指导下,到1954年国庆前新中国与苏联等20个国家建交;②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中国在50-60年代和亚非十多个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64年中国和法国建交;③70年代初,中国和欧洲等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中英、中荷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④70年代的“梅开三度”: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迎来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111个;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格局:大国关系是关键,如197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邻国关系是首要,中国处理好与哈、吉、塔三国的边界问题;发展中国家合作是基础,如中非合作论坛;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是舞台,如反恐救灾核等问题;⑥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或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如:1991年,中国加入APEC;2000年建中非合作论坛;2001年加入WTO;2008年加入G20;2009建立金砖国家机制;2010年“10+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2015设立“亚投行”等。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如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原因。(1)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和冲突。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全球霸权,在中国“扶蒋反共”。③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采取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军事威胁,企图扼杀新政权。(2)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①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②中国方面:国际地位的提高;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3)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①中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利害冲突,矛盾、斗争乃至对抗在所难免。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相互需要,政治上互有所求。3.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的因素;①国家实力②国家利益③国际形势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⑤领导智慧⑥国际法和国际组织4.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外交政策演变及成果(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①面临环境:美国孤立敌视政策。②外交目标:争取国际社会承认,重点是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③外交政策:外交三大方针——“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阶段成果a.基本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了新生政权。b.与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苏南关系影响),与一些民族主义和北欧国家建交。c.赢得了朝鲜战争的胜利,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显示了新中国的地位和作用。d.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誉。(2)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①面临环境:世界动荡、分化、改组;中苏出现分歧并扩大;国内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②外交目标:推进世界革命。③外交政策:放弃“一边倒”政策,提出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重点是发展与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关系。④阶段成果;与包括法国在内20多个国家建交。⑤外交特点a.夸大了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力量,对世界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并带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而不是以国家利益为外交政策的依据)。b.该时期外交树敌过多,具有四面出击的特点,但是总体来说,中国外交还是不断前进的。(3)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①面临环境:中苏严重对峙,中美关系开始缓和。②外交目标:缓解苏联的威胁,改善所处的国际环境。③外交政策:“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反苏政策。“一条线”,即按照大致的纬度画一条线连接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战略线。“一大片”即团结该战略线以外的国家,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④阶段成果a.1971年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b.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70多个国家建交,基本完成了与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中国已与120个国家建交,国际地位日益提高。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1).平等性: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2).革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3).结盟性:“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4).过渡性: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随堂演练〗1.1949年7月,毛泽东在给邓小平的指示中说:“‘一边倒’是以外交关系上互相尊重、平等和独立自主为前提的。中国以一个主权国家的姿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中,并非是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中共领导人在涉及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决不含糊”。由此可知,“一边倒”政策(

)A.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 B.已经突破了意识形态的束缚C.使新中国完全摆脱半殖民社会 D.有利于打破新中国的外交僵局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在外交上不再“以苏划线”“共同制苏”,而是提出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尤其是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坚定站在和平力量一边。这反映出新时期(

)A.中苏之间已消除了外交分歧 B.我国坚定奉行不结盟的政策C.美苏对抗严重威胁世界和平 D.我国外交重点转向区域合作3.1958年,毛主席嘱咐即将赴柬埔寨履职的外交官,不要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从此,新中国驻柬埔寨大使从不和柬方人员谈论自己的意识形态。不久后,在柬埔寨举行的一次中国经济成就展上,中国驻柬大使授意将解说词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为“在中国政府的领导下”。这体现出当时中柬外交关系的发展()A.深受“左”倾思想影响 B.以柬方利益为出发点C.贯彻了求同存异方针 D.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4.下表所示为《中国参加国际展会情况一览表》(略表),它反映了中国(

)时间展会名称举办国1951年3月德国莱比锡(春季)国际博览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53年8月印尼国际博览会印度尼西亚1956年5月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法国1957年5月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国际博览会非洲摩洛哥A.外交理念更加务实 B.全方位外交成效显著C.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D.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5.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曾先后于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1年四次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四次演讲的主题分别是“共同创造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亚洲的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同舟共济克时艰命运与共创未来”。这表明中国A.重视睦邻友好外交 B.成为了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C.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推动了世界合作共赢与发展6.奥委会主席巴赫说“当今世界彼此依靠,单靠个体已经无法解决目前面临的挑战,为了实现更快、更高、更强,我们需要更团结。此后奥委会全会通过决议,将奥林匹克宣言修订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印证了A.单边主义外交政策的彻底失败 B.建立国际体育新秩序的迫切性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D.和平与发展是当下时代的主题7.先谈判后建交是新中国独特的建交模式。1952年4月,周恩来曾解释道:“为了表示外交上的严肃性,我们又提出建交要经过谈判的手续,我们要看看人家是不是真正愿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这一建交模式A.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具体实施 B.体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促使新中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 D.打破了新中国的外交僵局和困境8.1958年,为更好的带动经济建设,河北省会迁到工商业发达的天津;1966年为了备战备荒、以防万一,河北省会又从滨海的天津内迁回保定。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A.社会主义阵营形势变化 B.美日由敌对转向合作反华C.我国参加了不结盟运动 D.我国迎来了第三次建交高潮9.1963年,雅加达举办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派出了规模空前的体育代表团参赛。通过此次运动会,中国加强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协作。据此可知,当时我国A.打破欧美孤立封锁B.睦邻友好关系加强C.外部环境和平稳定D.外交方式灵活多元10.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召开,这是发展中国家捍卫经济主权的一次国际会议。邓小平代表中国在大会发言,提出国际贸易应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应附带任何政治和军事条件。这一倡议A.有利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B.折射出中国以主动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C.改善了中国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外交关系D.体现了中国反霸权反殖民主义的主张11.罗纳德·基思认为,周恩来坚持不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建立牢固的联合,既表明了中国的正义立场,又是“一种战略方针”,它使中国得到更大的战略选择余地,改变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结构。该学者意在强调新中国(

)A.逐渐摆脱意识形态束缚 B.注重维护弱小国家利益C.寻求冲破美国外交封锁 D.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12.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确立的国际体育活动方针明确要求,只能与苏联东欧人民民主国家有些来往,对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在未建交国家举行的活动,能不参加即不参加。这一要求旨在(

)A.改变中国体育的落后局面 B.积极配合国家的外交政策C.推动国际反帝力量的联合 D.打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