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_第1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_第2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_第3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_第4页
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设计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教学目标1.借助时间轴和地图,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掌握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2.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对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法西斯的影响,认识英法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3.了解法西斯主义的形成与内涵;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绥靖政策的内涵与实质;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过程与内涵。4.树立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和平意识;认识、学习世界人民反对法西斯、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及战后形成的国际关系新秩序。难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与评价以及二战的影响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20世纪初,世界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帝国主义的各种矛盾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了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代表的国际秩序,而对于这一秩序,列宁和法国元帅福煦做出这样的评价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和约,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苏]列宁这不是和平,这20年的休战——法国元帅福煦(二)讲授新课一、法西斯主义与亚欧策源地的形成——二战背景(一)法西斯主义的形成1、含义:法西斯,拉丁语fasces的音译,本义是"束棒",是把多根粗细不一的木棍绑在一起,中间插一把斧头。束棒捆在一起表示个体服从集体,还可以根据不同罪行用不同粗细的束棒来抽打行刑;斧头是用来处死罪犯。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之以斧钺。法西斯在古罗马是权力和威信的标志。2、法西斯主义的表现和特征国家产生特征意大利1、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政党。2、1922,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以极端的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德国1920年,希特勒组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的开始日本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人订立密约,要求“取消派别,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法西斯的开始亚欧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亚洲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2、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欧洲德国: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意大利: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绥靖政策含义:也称姑息政策,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8年《慕尼黑协定》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结果: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材料一所谓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的,帝国主义列强完成了一次对世界的重新瓜分。这个划分适应于当时的实力对比。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得很快,它们打破了战后形成的相对均势,重新瓜分世界的问题必然要再次提上日程。——摘编自姚丽主编《二战全史》材料二(经济危机)“任何人现在找到工作的机会都不会比爱尔兰抽彩中奖的机会多些”。在德国,由于失业者所占的比例较高,失望情绪更为严重,局势也更为紧张;所有这些最终使希特勒的成功成为可能。——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绥靖政策是“衰落的英、法帝国主义,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战,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其他国家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齐世荣主编《绥靖政策研究》材料四在30年代那个时候,无论德国、意大利、日本,它们一概不满意这些条件,它们是“修改主义”的国家或不满意的国家。这些国家在1919年订立过一项条约,然而在十二年之后,它们不愿意实施了。——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材料五从柏林到罗马的这一条垂直线不是区分线,而是一个轴心,所有怀着合作与和平愿望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围绕这个轴心运转。——墨索里尼(1936.11)材料六法西斯国家的局部侵略,使欧洲局势日益紧张,英法苏构建集体安全体系,英法和苏联向对方提供军事援助上承诺。苏联向英法承诺:一旦战争爆发,可出动120个步兵师、16个骑兵师、5000门重炮、9000―10000辆坦克、50005500架飞机。苏联要求,英法必须派出相当于苏联上述军事力量的70%参战。英国承诺:计划动员16个师,但目前只有5个步兵师和1个摩托化师可参战。苏联对英法失去信任,英法苏三国谈判失败,转向与德国寻求避战自保,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摘自英法苏三国谈判材料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材料概括根本原因,通过第一子目的学习概括战争爆发的原因教师总结:整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1、经济大危机使各国经济陷入低谷,并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德、意、日法西斯势力的崛起,欧亚两个策源地的形成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欧洲集体安全计划落空,苏联转而中立自保,客观上加速了大战的爆发德、意、日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满,力图摆脱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梳理二战的过程。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二战过程进行梳理并展示亚洲太平洋战场(日)欧洲战场非洲战场局部阶段1、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二战的序幕2、1937年七七事变,成为二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1、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2、1938年德军占领苏台德地区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全面爆发1939年9月,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全球阶段1、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战场成为抗击纳粹德国的主战场2、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战争转折1942年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1942年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2年阿拉曼战役是非洲战场的转折点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成立_反法西斯同盟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标志二战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欧洲战场结束1943年5月,非洲战场结束教师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侵略与反侵略的博弈,在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共同努力下,最终赢得了胜利。战争引发国家实力此消彼长的变化,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实力衰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苏联军事力量强大,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威望。美苏主宰下的战后国际秩序也随之建立。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战后国际秩序——雅尔塔体系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梳理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结合学案,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内容由于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存在着政治制度的差别、参战目的不同,所以随着军事上的胜利,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内的矛盾和分歧也愈来愈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内美、苏这两个政治制度决然不同的大国要依据各自在战争中实力的变化,安排好有利于自己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教师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首脑在雅尔塔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内容: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承认朝鲜最终独立;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成立联合国;等等。教师拓展:国际托管制度是指依《联合国宪章》建立的将有关非自治领土置于联合国管理和监督之下的制度。旨在促进该领土居民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进步并最终实现自治或独立。在美苏相互妥协的基础上,美苏划分了自己国家的势力范围。教师活动:提问联合国的成立有何意义。学生活动:分析联合国成立的意义,并和国联进行对比。教师讲解:时间:1945年10月24日。性质: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作用: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教师活动:根据课本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影响。积极方面: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用和平方式、协商谈判来解决争端,维持了战后的总体和平。雅尔塔体系承认了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以支持,促进了战后民族解放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第三世界”的崛起。消极方面:它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雅尔塔体系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出现,在世界两极格局下,世界趋向于分裂,局部战争不断,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国际格局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又是什么?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和教材内容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变化。教师讲述:国际格局是指在国际舞台的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一种力量对比态势,包括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军事格局等二战的影响教师活动:通过教材内容结合导学案,分析二战的影响学生活动:自主梳理、总结并回答对欧洲:欧洲在第二次大战中遭受致命打击,各国的国力也受到严重消耗。对美国: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政治和军事强国。战后初期,美国拥有全球财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权和制空权,一度垄断核武器。对苏联:苏联虽然经济逊于美国,但军事和政治十分强大,特别是由于它在战争中的巨大贡献而赢得很高威望。对国际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成为国际格局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的真正转折点。五、课堂小结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原则和协议,形成了美苏主导的国际关系新秩序——“雅尔塔体系”。它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维系了战后长期的和平,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性,但它也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对峙提供了条件。在雅尔塔体系的基础上,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局面形成。20世纪的世界跌宕起伏,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以教训和思考,如何制约战争、维护和平?历史属于过去,但未来可以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