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含解析)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请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回答下面的问题。
某同学身体欠佳、没有主见、意志薄弱且不喜欢阅读,若在以下几人中为他选择一位能够积极影响他的朋友,你认为哪一位最合适?()
A.周恩来B.毛泽东C.彭德怀D.徐海东
2.小咏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梳理了埃德加·斯诺对毛泽东的评价,以下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和率真,富有幽默感,时常露出质朴的笑容。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
C.精通中国古典文学,博览群书,在哲学和理事方面造诣很深。
D.有着无穷的精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3.下面是名著中对四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项匹配不当()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D.毛泽东——他是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精通中国旧学、有成就的学者,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认真研究哲学的人,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
4.下列对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B.一九三七年十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当时作者正在被日控制的上海,想要在国内公开出版是不可能的。但在中共地下组织的的帮助下,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作为掩护出版。
C.《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精神包括: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斯诺对贺龙的印象:乐观、豁达、勇敢、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的得意,表现了率真的个性。
5.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红星”照耀中国,“红星"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书中介绍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共产党领袖,以下是关于其中一位的描写,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关问题。
我一边和S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相信你已猜出了S是谁,以下选项中的人物评价与S相符合的是()
A.他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人。
B.他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C.他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D.他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
二、填空题
6.《红星照耀中国》是国的记者(作者)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作品,曾易名为《》。
7.《红星照耀中国》中记录这么一个人,他大公无私,唯一的个人衣服,是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这个人是。
8.在井冈山时期,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一是行动;二是不拿贫农一点东西;三是
9.《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著名记者所写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及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和红军将领的情况。
10.一位同学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做了如下摘录。
摘录1:他面容瘦削,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
摘录2: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
请你根据以上文段信息,写出这两位人物的姓名。
人物1:人物2: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由于不抢就没有吃的,红军就不得不为了几头牛羊打仗。毛泽东告诉我,他们当时流行一句话叫“一条人命买头羊"。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蔬菜。据毛泽东说,萝卜大得可以一个“够十五个人吃”。他们就是靠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过大草地。毛泽东幽默地对我说:“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他们只有俘获了部族人以后才能找到向导引路。他们同这些向导交上了朋友,出了藏族境界之后,许多向导继续参加长征。有些人现在是陕西党校的学员,有朝一日可能回到本土去向人民解释“红”汉和“白"汉的不同。
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的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牲口和人员。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至少比追逐他们的白军强,白军迷路折回,只有少数的人生还。
11.选文中提到“出了藏族境界之后,许多向导继续参加长征”,这说明了什么?
12.从整部作品看,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13.联系上下文,请谈谈红军过大草地遇到了哪些困难。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强渡大渡河是长征中关系最重大的一个事件。如果当初红军渡河失败,就很可能遭到歼灭了。
率领红军先锋部队进入彝族境内的是指挥员刘伯承,他熟悉这个部落民族,而且能够说几句彝族话。他同彝族的总首领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好几百个彝族人参加了红军。
先锋部队由彝族战士带路,通过狭隘的山间羊肠小道,悄悄地到了大渡河南岸安顺场镇,俘虏了那里的守兵团长和他的渡船,确保了北渡的通道。当天的白天和晚上,第二天,第三天,安顺场的三艘渡船不停地来回,最后约有一个师的人员运到了北岸。
但是河流越来越湍急,渡河越来越困难了。第三天渡一船人过河需要四个小时。照这样的速度,全部人辎重过河()好几个星期才行。还没有完成过河,他们就会受到敌人包国。这时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和彭德怀都已到达河边。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部队西移,占领泸定桥,强渡大渡河。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如果他们能够占领泸定桥,全军就可以进入川中,否则就得循原路折回一千多里,很少人有生还希望。
南岸主力西移时,他们在夜间摆开一字长蛇阵沿着两岸悬崖前进时,一万多把火炬照映在夹在中间的河面上,仿佛万箭俱发。先锋部队日夜兼程,休息、吃饭顶多不超过十分钟。不久,对岸出现了新的部队,是敌军增援部队,赶到泸定桥去的!这两支部队隔河你追我赶,整整一天之久,终于慢慢地把筋疲力尽的敌军甩到后面去了,因为他们休息的时间久,次数多。
泸定桥建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个师的敌军据守的阵地。
时不可失!必须在敌人接军到达之前把桥占领!于是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在奔腾的河流上,紧紧地抓住铁索一步一抓的爬向前进。敌军的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
敌人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献出生命,他们是人,还是神?敌人的斗志受到了影响!()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突然,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敌军已经仓皇后撤!
这时候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一两个小时之内,全军就一边放声高唱,一边渡过了大渡河,进入了四川境内。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
安顺场和泸定桥的英雄由于英勇过人得到了金星奖章,这是中国红军的最高勋章。我后来在宁夏,碰到他们中的几个,对他们那样年轻感到(),因为他们的年纪都不到二十五岁。
14.选文中的“我”是(人名),本文选自纪实作品,原名。
15.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须要搬最终惊奇
B.需要撬终于惊讶
C.须要搬终于惊奇
D.需要撬最终惊讶
16.本文详细地记录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具体过程,请根据提示,概括相应的事件。
地点具体过程
彝族境内①
②___红军渡河受阻,决定西移
四百里峡谷③
泸定桥④
17.请赏析下面两句话。
(1)这时候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2)在他们头顶上空,蒋介石的飞机无可奈何地怒吼着。(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18.习近平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长征精神,请根据选文概括长征精神的内涵并简要分析,至少写出三点。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理解和思考。
A.周恩来:他头脑冷静,富于热情,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态度温和,与斯诺初次相遇用英语接待;
B.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毛泽东全面分析国际局势,不被其他理论所影响,很有主见,而且毛泽东热爱学习,手不释卷,毛泽东不论走到哪里,那两只装着文件和书籍的铁箱子总不离身,即使在紧张的长征途中也不例外。并且注重锻炼身体,经常光着脚走路。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习惯,都会对这位同学起到积极的影响并且满足情境所涉及的所有内容;
C.彭德怀:他身经百战,动作敏捷。才智过人,是一位卓越的红军将领,他很活泼,生活节俭,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
D.徐海东:阶级意识强:不论在态度上、外表上、谈吐和背景上都表现出强烈的“阶级意识",他有强烈的自豪感,他对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自豪,他常常笑称自己是个“苦力”;他大胆无畏: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全身多处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依然不放弃革命战争;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B.不屈不挠,冷静理智,极具个人魅力——这些特质使他成为“红色中国外交第一人"是对周恩来的评价,并非毛泽东;
故选B。
3.B
【详解】此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B.有误,“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是对徐海东的评价,不是周恩来。《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对周恩来的评价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D.语句是对彭德怀的描写,不是贺龙。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
根据语段内容可知,这里的S是周恩来。
A“是一个威望高、口才好,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急躁又谦虚的"的是贺龙;
B“是‘三军’统帅,是坚韧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的是朱德;
C“是一个儒雅的革命者,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的是周恩来;
D“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个人自尊心极强”的人物是毛泽东;
故选C。
6.美国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7.彭德怀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
由“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可知描写的是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中,彭德怀上街不带警卫,司令部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国民党空投传单悬赏捉拿他,他却命令将传单保存起来,用背面印红军的宣传品。彭德怀大公无私,他唯一的个人衣服,就是这件用缴获的降落伞做成的背心。文中写道:“兔子一般窜了出去。”他抢先到达山顶,他为这件战利品而孩子气地得意,表现了他率真的个性。
8.听指挥一切缴获要归公(或打土豪要归公)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第四章《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第六节《红军的生长》“逐渐地,红军的群众工作改进了,纪律加强了,新的组织方法也摸索出来了。各地的农民开始自愿帮助革命了。早在井冈山时期,红军就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贫农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据此填空即可。
9.西行漫记斯诺西北革命根据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的纪实文学作品,于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于1938年2月首次出版中文版。作品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10.毛泽东周恩来
【详解】(1)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第三章《在保安》第一节“苏维埃的巨头”可知,摘录1中的人物是毛泽东。他的形象:一个令人极感兴趣而复杂的人;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孩子气地笑);他是一个有相当深邃感情的人;说话平易,生活简朴,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有些人可能以为他有点粗俗;天真质朴同锐利机智和老练的世故结合;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研究;他有演讲和写作的才能,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
(2)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的第二节“叛徒"可知,摘录2中的人物是周恩来。他的形象:个人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是中国人中间最罕见的一种人,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纯粹知识分子;他是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
11.说明了红军以自己的严格纪律作风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感染了少数民族群众,使他们真正了解红军、了解革命,并积极主动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12.(1)精明又博学多才;(2)自尊心强;(3)处事果断;(4)爱军爱民;(5)质朴乐观。13.(1)缺少食物;(2)当地少数部族仇视红军;(3)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分析】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第一段“他们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挖掘甜菜和萝卜等蔬菜。据毛泽东说,萝卜大得可以一个‘够十五个人吃’。他们就是靠这种微不足道的给养过大草地”可知,在食物紧缺的情况下,红军在藏民地里收割青稞等,将一个食物分给众多人吃,靠微不足道的给养穿过大草地,体现了红军艰苦奋斗的、不畏艰苦的精神,这深深打动少数民族群众;
根据第一段“这是我们唯一的外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可知,红军牢记曾经的“外债”,定会偿还,表现了不从老百姓那里拿一分一毫,表现了红军严格纪律作风,少数民族群众真正的认识了红军,积极参加革命。
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毛泽东是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好,颧骨凸出;可见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毛泽东博览群书,记忆力异乎常人,专心致志的能力不同寻常;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对于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是一个颇有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战略家;生活节俭,平易近人,个人习惯和外表落拓不羁,对于吃的东西很随便,有着南方人爱吃辣的癖好。
1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长征》第四节《通过大草地》原文“在甘肃南部部署了更多的南京、东北、回民军队要拦阻他们"可知,当地少数民族仇视红军,要阻拦红军前进;“蒋介石的军队从东、北两个方向调入四川,包围红军,在这两部分红军之间成功地打入了一个楔子”可知,红军还面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根据第二段“在大草地一连走了十天还不见人烟。在这个沼泽地带几乎大雨连绵不断,只有沿着一条为红军当向导的本地山民才认得出像迷宫一样的曲折足迹,才能穿过它的中心。沿途又损失了许多人员和牲口。许多人在一望无际的一些水草中失足陷入沼泽之中而没了顶,同志们无从援手。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荫,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可知,大草地里荒无人烟,环境恶劣,缺少食物供给。
14.埃德加·斯诺(斯诺)《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15.B16.①红军与彝族人结盟②安顺场③红军日夜兼程,甩开敌军增援部队④红军冒着枪林弹雨,爬铁索渡河(意思对即可)17.(1)动作描写,通过“爬上”“扑灭"“铺上”等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军战士一往无前,乘胜追击的英雄气概,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由衷赞美和敬佩之情。(意思对即可)
(2)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敌机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蒋介石军队遇到红军军心涣散,落荒而逃的情形,表达出作者对蒋介石军队的嘲讽和对红军战士的赞美。(意思对即可)18.(1)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在红军看来,当兵不是为饭碗,而是为胜利,为民族的解放,为了国家的独立,为此,他们甘于献出生命。
(2)不怕吃苦,不惧艰难。先锋部队日夜兼程,休息、吃饭、顶多不超过十分钟,表现了红军将士不怕吃苦、不惧艰难的长征精神。
(3)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红军战士在奔腾的河流上,紧紧抓住铁索,冒着敌军的炮火,勇敢前进,前仆后继,不怕牺牲。(意思对即可)
【分析】14.本题考查相关文学常识。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地记录了自1936.6—1936.10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15.第一空:“需要"表示一种需求;“须要”表示一定要的意思。“好几个星期才行"对“全部人辎重过河”来说,是一种需求,故用“需要"。
第二空:“搬”表示物品的正常挪动;“撬"表示物品带有破坏性的打开。从敌人的目的和桥面上一半木板不在的情况来看,“撬”更体现敌人的慌乱和不择手段。
第三空:“最终"指的是最后、完了,表明结果的产生,对其结果下定义、做总结。表示下文应该出现的情况;“终于”指的是一直期盼结果的发生,对其有种解脱感。从泸定桥的危险情况来看,此处用“终于"表达出对期盼有红军战士爬上桥的结果充满期待,对这完成这一极危险的事有种解脱感。故用“终于”为佳。
第四空:“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惊奇”觉得很奇怪。句中,对这几位年轻人这一不可思异的表现不仅是“奇怪",更多的是“惊异”,所以此处“惊讶"更为合适。
故选B。
16.本题考查对《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掌握理解。
第一空:从第②段“率领红军先锋部队进入彝族境内的是指挥员刘伯承,他熟悉这个部落民族,而且能够说几句彝族话。他同彝族的总首领一起饮了新杀的一只鸡的血,按照部落传统方式,歃血为盟,结为兄弟。好几百个彝族人参加了红军”可知,在彝族境内,红军与彝族人结盟。
第二空:从第④段“但是河流越来越湍急,渡河越来越困难了。第三天渡一船人过河需要四个小时……他们作出了一个决定:部队西移,占领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可知,红军渡河受阻,决定西移的事发生在“安顺场”。
第三空:从第⑥段“这两支部队隔河你追我赶,整整一天之久,终于慢慢地把筋疲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创新生态构建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贾湖骨笛的实验音乐考古学研究
- 2025年度个人消费借款信用保证合同范本4篇
- 2025版挖掘机买卖合同及挖掘机操作人员培训协议3篇
- 2025版新媒体人工智能助手研发与运营合同2篇
- 2025版小程序技术支持授权协议范本2篇
- 2025年福州货车资格证答案
- 2025年度知识产权代理服务合同样本8篇
- 二零二五版毛竹砍伐与林业碳排放权交易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出纳风险控制担保及咨询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无人驾驶车辆测试合同免责协议书
- 2025年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招聘实验技术人员52名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高三日语一轮复习助词「と」的用法课件
- 毛渣采购合同范例
- 无子女离婚协议书范文百度网盘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注射相关感染预防与控制
- 五年级上册小数递等式计算200道及答案
- 2024年广东高考政治真题考点分布汇 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 燃气管道年度检验报告
- GB/T 44052-2024液压传动过滤器性能特性的标识
- 国际市场营销环境案例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