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地理环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1.gif)
![生物与地理环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2.gif)
![生物与地理环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3.gif)
![生物与地理环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4.gif)
![生物与地理环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ab01323b65776e2c8060f587d8dea75a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与地理环境2020届高三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基于地理知识的“整体性”——整体性的内涵
(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大气、地形(地貌)、水文、生物、土壤
(2)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即形成了自然景观(自然环境)。1基于地理知识的“整体性”——整体性的内涵
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整体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各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如何实现: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4)“整体性”的主要表现:①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②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一个区域的变化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考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四大应用1分析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协调一致的关系。常分析某一区域景观的成因,如结合地理位置分析气温、降水等对生物景观的影响。2分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变化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一般结合区域图、景观图、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运用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原理,分析某一地理要素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3根据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分析一个区域的变化对其他区域的影响。常结合某一区域环境的变化分析环境问题成因;结合区域联系的原理分析某一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影响。4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在分析具体问题时要遵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思路,首先明确人类活动所牵的“一发”是哪一要素,进而逐一分析这“一发”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要素发生的变化,最终导致“全身”呈现出怎样的变化。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2)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机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考点二生物与地理环境一、植被与地理环境1.植被类型1木本——森林:①形态:乔木高大树干,具有地带性、灌木树干矮小,丛生,不具有地带性。②陆地分布: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红树林、珊瑚岛常绿林、稀树草原和灌木林。③用途:经济林、防护林生态林、薪炭林。④发育演替:●原始林位于边远地区,基本上不受人为的影响—种类多,生态效益好。●次生林是原始林经过人为的干扰破坏以后,通过林木的自然更新再度形成的森林—种类多,生态效益好。●人工林是人为地采用播种或植苗的方式营造的森林—种类少,生态效益差。2草本——草原、草甸。3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林木、花卉、蔬菜。考点二生物与地理环境2陆地自然带与气候带的对应关系考点二生物与地理环境1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判读: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雨林→常绿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热量。3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考点二生物与地理环境3自然带水平分异规律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判读: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①看更替方向: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水分。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C.光照 D.土壤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天然丛林中分布在中底层减弱蒸腾、保水能力强→耐旱对冬温要求高对光照要求低对降水要求低常绿灌木叶小、皮厚具革质不同品种对土壤要求可能各不相同无法判断常绿灌木整体对土壤的要求特征品种多样气温为主要制约因素4.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垂直地带性一般规律:1分异原因:山地海拔高,水热条件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导致植被随之发生变化。2水热变化规律:热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水分:随海拔升高,先增多后降低。3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特征:①基带山麓地带—纬度—气候—位置;②自然带数目谱。●变化规律: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高山荒漠带、冰雪带两个自然带之间海拔大约相差1000米左右●纬度、海拔高度、相对高度。③同一自然带的高度:●热量:热量条件好,同一自然带海拔较高;纬度低的同一自然带海拔高,阳坡大于阴坡。随纬度增加,其分布海拔降低。●降水:干旱半干旱地区迎风坡低于背风坡。④雪线——冰雪带的下限:雪线以上降雪量大于消融量;以下降雪量小于消融量影响因素:气温、降水、地形4.自然带垂直分异规律1非地带性的判断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规律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5非地带性地方性的判断思路Step1:地带性气候类型是什么?对应自然带是什么?Step2:出现了什么实际的自然带?Step3:差异在哪里?高了?矮了?多了?少了?Step4:结合下垫面因素分析对水热的影响一般性思路:磷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磷累积,气温升高和流水侵蚀会减少土壤中磷累积量。下图示意我国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据此完成1~2题。1.磷高累积区是A.高山草甸带 B.高山冰雪带C.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2.与磷高累积区相比,该山坡2000~3000米处A.大气温度较低 B.生物生产量较低C.土壤含水量较低D.地表径流量较小土壤中的磷生物分解来源岩石风化溶于土壤水生物吸收流水侵蚀外区域水循环生物循环气温降水蒸发支出川西山地东坡夏季风迎风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高山草甸荒漠冰川降水多,流水侵蚀强气温高,土壤水分少气温高,生物循环快土壤磷累积量少降水少气温低生物循环慢土壤磷累积量多植被垂直带谱推断植被少气温低风化弱生物循环弱土壤磷累积量少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特点:阳坡地点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随着海拔的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少,坡面差异对植物的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6植被与地理环境I植物生长的自然地理条件II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1地带性因素:①纬度位置—热量—温度带。②海陆位置—水分—植被类型及长势情况。③海拔及坡向、坡度位置—水热—植被类型、数量及长势。④土壤—水分、肥力、类型。⑤水文—水源。2非地带性因素:地形、洋流、水源、海陆分布范围III植被(自然带)差异的原因自然带的表现主要是植被、土壤类型,其差异主要靠结合气候类型来识记,但形成原因分析则与区域白然环境都相关,形成原因的分析通常为: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地形起伏→水热差异→植被、土壤差异;②积温→温度带,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干湿状况。IV植被丰富原因不同植被需要不同的水热条件,植被丰富,说明水热资源丰富且差异大,导致水热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跨海陆广→水分差异大;地形起伏大→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大;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V植被对其他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水气需净美;物尘沙不肥。植被→水文①作用:地上:林冠等截留降水。(植被结构越复杂、植被层次越丰富、林冠密度越高,截留效果越强)地表:(草本、灌木等)延缓地表径流速度,增强地表水下渗能力;减少水分蒸发。地下:根系稳固水土,涵养水源。②差异性:不同植被类型,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不一样;同一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有时取决于该区域降水持续的时间及降水量的多少。植被→人类活动: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原料和各种副产品,增加经济价值。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小尺度(小范围)的植被覆盖率提高,蒸腾作用增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大;水汽增多只是降水的必要条件之一,不能确定降水量的增加。做题时易将水汽增加和降水增多等同。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题。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径流量=降水量-蒸腾量气候→植被:①热量:决定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量条件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一侧生长好。降水:同一纬度,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植被呈现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③植被→气候: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度大,云雾天气多;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小。土壤→植被酸碱性影响植被类型;肥力影响植被生长。提供植物生长的水分、养分及空气等。植被→土壤植被丰富,保持水土;植被稀疏,侵蚀加剧。地表植被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残根落叶被微生物分解,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的肥力地貌→植被①根据地形分析植被种类多少: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②根据海拔分析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拔越高,山地垂直地带性越显著,垂直带谱种类越多③根据植被状况分析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植被→地貌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流水和风力作用较小,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减少侵蚀地貌的形成。植被→动物:植被为动物提供食物、栖息之地,躲避天敌及人类的侵袭;植被类型多样,动物种类也多样,生物的多样性就更加丰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植物层降水光照蒸腾、发地上层次地下层次地表根系固土吸水、肥截留降水阻挡光照蒸腾水分降低风速影响汇水速度、下渗图解森林生态系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层次、林冠密度、结构、多样性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地上: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地表: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地下: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图6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2分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2分落脚点(核心价值):树立因地制宜的环境修复观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左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4~6题4.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5.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1253.0无明显洪峰况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前期的降水使地表松散物质间的孔隙已经填满,地表下渗能力达到了极限。植被再通过截流和下渗的方式来吸收降水,减小地表径流的能力也达到了上限。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左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10.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1253.0无明显洪峰况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极端天气植被覆盖坡面森林覆盖率较高固定泥沙集中释放河流的含沙量极度提高蓄积了大量沙源突变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右图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的情况。读图,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6分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木丛能涵养水源。(2分)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4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右图);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左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山顶苔藓矮曲林又被称为“雾林”,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4分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和保湿作用大;空气湿度大;地面辐射强,散热快,空气中的水汽易凝结成雾;山地复杂的地形有利于水汽上升,冷凝成雾4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右图);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左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分析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缓慢、“矮曲”的原因。(8分)由于潮湿多雾,日照少;气温低,热量少;土层浅薄,贫瘠,植物生长缓慢在强烈山风的持续作用下,树木弯曲变形甚至匍匐地面;冷湿使得植物向上生长受阻8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右图);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左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推测我国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高度的东西向变化及原因。变化:分布高度自东向西升高或分布高度自西向东降低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受山顶效应影响形成的,我国自东向西地势升高或我国自西向东地势降低,所以其分布高度也随之升高或降低4分山顶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等在山顶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环境影响(山顶效应)演化形成的植被类型,也被称为“雾林”。其树木弯曲变形、低矮且粗壮(右图);枝干或叶片上密被有附生的苔藓植物。鉴于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分布的特殊性,近年来备受关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强保护。左图示意中国南方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说明加强山顶苔藓矮曲林保护的原因。山顶苔藓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人类活动不当转为农地、采药等的威胁日益严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环保功效;生境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考向三动物与环境1.某区域渔业资源丰富的分析思路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图7)。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1)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2)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1)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卤虫生存于高盐水域,以藻类为食,是水产养殖的优质活体饵料,也是候鸟的食物湖,卤虫资源丰富,20世纪50~70年代,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小,产品需低温运输,主要用于喂养观赏鱼类。80年代以来,随着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大盐湖卤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1)分析大盐湖盛产卤虫的原因。(6分)属于内陆盐湖,为高盐水域。(3分)注入该湖的河水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适合藻类等卤虫饵料的生长。(3分)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知识产权对赌合同参考范本
- 2025-2030全球医用安全输注类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一次性多柱层析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皮拉尼电容膜片式真空计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熟海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米香型白酒品牌形象设计合同
- 花艺行业鲜花订购合同
- 房地产行业房屋买卖风险告知合同
- 合成橡胶配方设计与优化考核试卷
- 办公室公共关系处理考核试卷
- 中国电信应急管理整体解决方案
- 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法律法规培训
-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模板
- 秦始皇嬴政人物生平介绍PPT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市赛课获奖课件
- 骨科无痛病房的建立
- 送养收养合同协议书
-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第2版)江昌勇课件0-导论
- 汉语拼音发音口型及配图
- 绩效考核管理医院绩效分配方案包括实施细则考核表
- 大学成绩单(大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