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科学发展观_第1页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_第2页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_第3页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_第4页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科学发展观第一页,共50页。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第一页第二页,共50页。胡锦涛:汉族,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第二页第三页,共50页。1982年━1984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主席;1984年━1985年,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1985年━1988年,贵州省委书记,贵州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88年━1992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第三页第四页,共50页。1992年━1993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1993年━1998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1998年━199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第四页第五页,共50页。1999年━200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第五页第六页,共50页。2003年3月━2004年9月,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六页第七页,共50页。2004年9月━2005年3月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2005年3月━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七页第八页,共50页。2005-2012年11月,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八页第九页,共50页。第九页第十页,共50页。第十页第十一页,共50页。第十一页第十二页,共50页。第十二页第十三页,共50页。第十三页第十四页,共50页。第十四页第十五页,共50页。第十五页第十六页,共50页。第十六页第十七页,共50页。第十七页第十八页,共50页。第十八页第十九页,共50页。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1.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八大阶段性特征——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第十九页第二十页,共50页。第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第三,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第四,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二十页第二十一页,共50页。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第六,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第二十一页第二十二页,共50页。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2.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十个结合”是实践基础。第二十二页第二十三页,共50页。一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二是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三是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四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五是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第二十三页第二十四页,共50页。六是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七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八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九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十是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第二十四页第二十五页,共50页。

这“十个结合”告诉我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第二十五页第二十六页,共50页。3.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时代背景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第二十六页第二十七页,共50页。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上空受反气旋影响,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伦敦被有浓厚的烟雾笼罩,交通瘫痪,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进。市民不仅生活被打乱,健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而寒冷的西风吹散了笼罩在伦敦的烟雾。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人。此次事件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成为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第二十七页第二十八页,共50页。(一)科学发展观是在抗击非典疫情和探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第二十八页第二十九页,共50页。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二十九页第三十页,共50页。(二)科学发展观是在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发展;2004年初,宏观经济越绷越紧,经济运行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为避免国民经济陷入大起大落困境,中央及时做出加强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第三十页第三十一页,共50页。(三)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理论依据、理论内涵做了全面阐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写入党章。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第三十一页第三十二页,共50页。(四)党的十七大以来,科学发展观不断发展完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的各方面。”——十八大报告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第三十二页第三十三页,共50页。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1.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四页,共50页。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三十四页第三十五页,共50页。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第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第三十五页第三十六页,共50页。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三十六页第三十七页,共50页。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摆在中心位置。第三十七页第三十八页,共50页。1.统筹城乡发展;2.统筹区域发展;3.统筹经济社会发展;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区域统筹:环渤海联合、京津一体化

第三十八页第三十九页,共50页。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第三十九页第四十页,共50页。4.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第四十页第四十一页,共50页。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四十一页第四十二页,共50页。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四十二页第四十三页,共50页。3.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四十三页第四十四页,共50页。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四十四页第四十五页,共50页。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