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承德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承德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承德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承德八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2015-2016学年河北省承德八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篇文字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显然,《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逐渐由一种地域概念而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概念。B.先秦时期,“民”的因素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在《论语》《孟子》中,有时“天下”就是“百姓”或“民众”的意思。C.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我们就可强烈地感受到“天下"中那呼之欲出的“百姓”的内涵了。D.在顾炎武笔下,“天下”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将“天下"注入“百姓”或“民众”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B.《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词,是对“天下”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C.风俗文明概念,也是“天下”一词中的人文内涵,它是对其人文内涵的进一步拓展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D.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在顾炎武看来,这就是改朝换代、国家灭亡的具体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里的“天下”,就已经体现出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所谓“王者”、“贤者”,都应当是以“天下之人”为“天下”,能够让百姓心服,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的人.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匹夫”的“责"在于坚守我们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而并不包括为某家某姓去守护权力。D.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语文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二、古代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B.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C.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D.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B.子杀父曰“弑父”,臣杀君曰“弑君”,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C.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B.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C.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D.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②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二、古代诗歌阅读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登梓州城①杜甫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1)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尔》(2),,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四、实用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陈众议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给你."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他们明白,《百年孤独》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和裸体照片,弄得他哭笑不得.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这并非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既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国家道义的雄心壮志。(有删改)【相关链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摘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B.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摆着一本《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夫妻俩都很激动,他们意识到《百年孤独》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宁安。D.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后来才慢慢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精神诉求。E.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举世闻名,获得诺贝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显示其创作生命依旧旺盛。(2)马尔克斯为什么能够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叙述《百年孤独》诞生的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五、语言文字运用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状常物,即日常所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环境布置等等,,形态各异,写起来自然别有乐趣。②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急于表达,“语出惊人才能吸引眼球,回归常识却无人喝彩”的情形,“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的表达态势越来越严重.③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A.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B.触目皆是比比皆是俯拾即是C.触目皆是俯拾即是比比皆是D.俯拾即是比比皆是触目皆是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游戏规则的创新性工作,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发展、改革与继承.B.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C.中国互联网协会6日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11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D.2016年1月1日起,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3分钱,这是去产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性优化的“实招”.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①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②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③大师级的艺术家寥寥无几④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⑤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⑥史诗性的作品屈指可数。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④⑥③⑤① C.①⑤②④③⑥ D.③⑥②④⑤①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①,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而且,由于是素食,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但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②,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③,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新华社电(记者程士华杨玉华)记者11日从安徽省天堂寨森林火灾扑救指挥部获悉,截至11日7时,燃烧了近80个小时的安徽天堂寨森林大火已被扑灭,救火队员陆续撤离.目前,天堂寨旅游景区正式恢复营业。在下山的路上,记者看到40多名来自南京的游客正在导游的带领下游览景区。据火灾扑救指挥部介绍,火灾原因和火灾损失还需进一步查明。六、写作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个春天的中午,父亲陪他5岁的儿子在广场上玩.男孩手拿篮球在脚前拍打着,他瞄准篮框,双手托球,试图把球扔进篮圈,父亲坐在远处一条长凳上望着儿子的一举一动。不一会儿,有几个大一点的男孩摇晃着走过来,一把将球抢走了,那个男孩被抛到了一旁,变成了观众.为了摆脱儿子的困境,父亲走向儿子问他是否想收回那个篮球。孩子回答说:“不,我想我能对付.”他静静地站在其他孩子们中间耐心等待,然后抓住时机猛然接住篮球,再将它扔给大孩子中间的一个人,直到他们之中的一个又把篮球传给了他。父亲坐在阳光下仔细注视着儿子的身影,心里默默地说:再见,我的孩子,你长大了。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2016学年河北省承德八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迄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在中国古代,“天下”一词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其间所反映的人文情怀尤其值得注意。先秦时期,“民”的因素已经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如《论语》中的“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孟子》中论述“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是天下之人的意思,亦即天下的百姓.更为典型的是《孟子•梁惠王下》的记载,齐宣公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的“天下”无疑应当理解为“百姓”或“民众”,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所体现的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种思想发展至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一词的人文观念继续向前拓展.《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语,读者于其后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呼之欲出的“百姓”二字.身为北宋名臣,目睹日渐加深的内忧外患,国家命运、民生艰难每每牵动范仲淹的思绪,他还在《奏上时务疏》中不厌其烦地阐述:“以德服人,天下欣载;以力服人,天下怨望。”“勿为苛酷,示天下之慈也"“不兴土木,示天下之俭"“舍一心之私,从万人之望,示天下之公”.可以看出,“天下"一语固有的地域概念,已经明确地向人文领域拓展,这里的“天下”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风俗文明概念的引入,是“天下"一词向人文领域拓展的最重要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日知录》是顾炎武的代表作,该书卷十三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对历代人心风俗演变进行总结,极具探讨价值.其《正始》一条中有“亡国与亡天下奚辨”的史料,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篇。文中说:“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篇文字中所用“天下"一语,其内涵已经远远逾越“易姓改号”的历代王朝更迭,而是同“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紧密联系在一起。何谓“仁义充塞”“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顾炎武的笔下,就是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显然,《日知录•正始》中所用“天下"一语,已经不再为旧有的地域概念所能容纳,它讲的是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因此,《日知录•正始》发出的呐喊,尤其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大声疾呼,不唯在当时激起共鸣,到了晚清,又经学人的改造,成为掷地有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八个字。(节选自杨艳秋《地域空间与文化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一词的内涵不断得以拓展,逐渐由一种地域概念而发展成了一种具有人文内涵的概念。B.先秦时期,“民”的因素被引入到“天下”的意义中,在《论语》《孟子》中,有时“天下”就是“百姓”或“民众”的意思。C.自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吟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后,我们就可强烈地感受到“天下”中那呼之欲出的“百姓”的内涵了.D.在顾炎武笔下,“天下”一语,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概念的内涵,变成了数千年的古国文明,是中华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将“天下”注入“百姓”或“民众"的内涵,表达的是以百姓为天下的观念,这是我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B.《岳阳楼记》所用“天下”一词,是对“天下"人文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更多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忧国情怀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是一种自觉的主体意识。C.风俗文明概念,也是“天下"一词中的人文内涵,它是对其人文内涵的进一步拓展表现,这是由顾炎武的《日知录》来宣告完成的。D.明清易代酿成的道德沦丧、文化断裂及文明破坏造成的杀戮横行、相互残害,在顾炎武看来,这就是改朝换代、国家灭亡的具体表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论语》记载:“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这里的“天下”,就已经体现出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在传统文化典籍中,所谓“王者”、“贤者",都应当是以“天下之人"为“天下”,能够让百姓心服,乐民之所乐,忧民之所忧的人。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谓“匹夫”的“责"在于坚守我们民族深厚而久远的文化传承、价值追求,而并不包括为某家某姓去守护权力。D.从先秦到明清,在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天下”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拓展,不仅仅是中华民族语文修辞的发展,更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不断升华。【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解答】(1)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将选项带回原文进行比较,辨识细微差别之处,再做取舍.C、“百姓”的内涵在先秦时就已具备.原文第二段“于其后"的意思是指在“天下"这个概念背后,而不是指在有了这篇文章之后.故选C.(2)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各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D、用顾炎武的观点来看,这是“亡天下”的表现,易姓改号,才谓之亡国.文章第四段表述为“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故选D.(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阅读一遍文本,然后阅读题干和各选项,再根据各选项表述在文本中找出相应部分,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文字仔细比较,以发现异同,确定正误.A、这里的“让天下”,让的是政权,“天下”这一概念里不包含“民众”“百姓”等意义,所以不能体现民本思想.故选A.答案:(1)C(2)D(3)A【点评】1.摘抄法:如果该部分有概括性的关键语句,可采用摘抄的方法.2.如果该部分没有概括性语句,则采用如下方法:①重组法:提取该部分能体现题干信息的关键语句,重组语句;②替换法:用概括词或属性词替换每一层的具体内容.二、古代诗文阅读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注】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注】司空,管理囚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CA.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B.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C.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D.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为“四书五经”。B.子杀父曰“弑父”,臣杀君曰“弑君”,黄生认为汤、武弑君而取得天下,是犯上作乱。C.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天子朝见群臣,皆南面而坐,“践南面”就是指登上天子之位。D.征,指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辕固生治学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不同意黄生提出的汤、武得天下是弑君的说法,认为汤、武是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所以是秉承天命而得到天下。B.辕固生善于辩论。他以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的例子反驳黄生,得到了景帝的赞同,景帝调停说,吃肉不吃马肝不能算不懂味道,学者不谈论汤、武受命的事情不算是愚蠢。C.辕固生敢于直言。窦太后喜欢《老子》,辕固生却说《老子》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触怒了太后,被罚到猪圈里去刺杀猪,后经景帝暗中帮助才摆脱困境。D.辕固生治学求真务实。他教导公孙弘,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后来齐人学习和研究《诗经》都以辕固生的见解为依据。(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②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C“固”为人名,第二个“固”作“毁”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A、D;“之”为代词,指代“固”,作“罢归”的宾语,其后断句,排除B.句子翻译为:现在皇上刚刚即位,再次因(辕固生)贤良征召他.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之语,说“辕固生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当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2)D“汉代选拔人才的形式主要是科举和征辟”错,应是“察举和征辟”,《张衡传》:“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科举制产生于隋朝.(3)B“得到了景帝的赞同”错,原文为“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景帝对二人的争辩没有做出明确的评判,后文说“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4)①敝:破旧;关:牵涉、关联;分:区别.句子翻译为: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②无以:没有用来…的;罢:停止;居顷之:过了不久.句子翻译为: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答案:(1)C(2)D(3)B(4)①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②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参考译文:清河王的太傅辕固生,是齐国人.因为研究《诗经》,孝景帝时做了博士.(他)和黄生在景帝面前争论(问题).黄生说:“汤王、武王并不是秉承天命而获得天下,而是臣杀君(而夺取天下).”辕固生(反驳)说:“不对.那夏桀、殷纣暴虐昏乱,天下人的心都归顺商汤、周武,商汤、周武顺应天下人心而诛杀桀、纣,桀、纣的百姓不肯被他们役使而归附了汤、武,汤、武迫不得已才立为天子,这不是秉承天命又是什么?”黄生说:“帽子虽然破旧,但是一定要戴在头上;鞋虽然新,但是一定要穿在脚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上下有别.桀、纣虽然无道,但是身为君主而在上位;汤、武虽然圣明,却是身为臣子而居下位.君主有了过错,臣子不能直言劝谏纠正它来使天子得到尊崇,反而趁着(他们)有过错去杀掉他们,取而代之登上王位,这不是弑君篡位又是什么?"辕固生答道:“如果非按你的说法(来断是非),那么这高皇帝取代秦朝即天子之位,也不对吗?”于是景帝说:“吃肉不吃马肝,不算不知肉的美味;谈学问的人不谈汤、武是否受天命继位,不算愚笨.”于是争论止息.这以后学者再无人胆敢争辩汤、武是受天命而立还是放逐桀纣篡夺君权的问题了.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就召来辕固生询问《老子》一书.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窦太后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于是让辕固生入猪圈刺杀猪.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生直言并无罪过,就借给辕固生锋利的兵器,(辕固生)下到猪圈去刺杀猪,正好刺中猪的心脏,刺了一刀,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过不久,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为清河王太傅.很久之后,他因病免官.现在皇上刚刚即位,再次因(辕固生)贤良征召他.那些喜好阿谀逢迎的儒生们多有嫉妒诋毁辕固生之语,说“辕固生老了”,于是他被罢官遣归.当时辕固生已经九十多岁了.辕固生被征召时,薛人公孙弘也被征召,却不敢正视辕固生.辕固生对他说:“公孙先生,务必以正直的学问论事,不要用邪曲之说去迎合世俗."从这以后,齐人讲《诗》都依据辕固生的见解.一些齐人因研究《诗经》有成绩而仕途显贵,他们都是辕固生的弟子.【点评】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应考过程中,不少同学一般都是读完一遍就去选择答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兼复核的过程.二、古代诗歌阅读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九日登梓州城①杜甫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注】①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1)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分析】《九日登梓州城》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的诗作.上四句,九日登城.下四句子,远望有感.黄花言景,白发叙情,筋力承发、岁时承花.悲歌,家不忍言.醉眼,国不忍见.兵戈阻于关塞,此家国所以两愁也.此题考查了诗歌的语言手法、情感态度:(1)手法已经给出,只要指出如何应用的即可;(2)找到文中对应的句子具体分析.【解答】(1)手法已经给出,“拟人”只要找出“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体现“拟人”的关键字,然后再指出句子中的把什么当作人来写,最后分析效果.“拟人”手法中的词语肯定是“动词",此句只有两个动词“扶、暗”.解释两个动词,分析效果.(2)抓关键词语: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答案:(1)第三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湖风"“江雨”写活了.湖风扶起垂下的柳树,江雨使山楼一片昏暗,一“扶"一“暗”,拟人化的动作,使整个画面变得更为形象生动,活灵活现.(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第一联“客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诗人游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点评】古诗词的鉴赏的答题,最关键的是要读懂诗歌,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题型,采用不同的答题方法,解决相关的问题.三、名篇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尔》(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分析】默写题中如有任何书写错误,则该空不得分,平时就要注意积累.背诵名句名篇时要注意领悟其含义,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词、同义异形词,留意语句顺序等.【解答】(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重点字:择)(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重点字:拂、患)(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重点字:陟、臧)【点评】平时结合语境背诵诗文,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四、实用类文本阅读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马尔克斯,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陈众议马尔克斯走了.然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会不断地询问,他留下了什么?他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1965年10月的一个周末,幸运女神真正眷顾了马尔克斯。那天是晴日,他和妻子梅塞德斯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驱车从喧闹的墨西哥城到风景如画的阿卡布尔科过周末。行至半途,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灵感。他以前所未有的激情对梅塞德斯说:“请给我10个月的时间,我的小说着床了。”说罢,他掉转车头,匆匆赶回墨西哥城,把自己关进了狭小的书房﹣﹣他的“魔巢”.待他抱着一叠厚厚的书稿出现在众人面前时,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8个月。稿子是打印出来的,一式两份.他把两份稿子全都交给了梅塞德斯说:“给你。”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像漂流回来的鲁滨逊。梅塞德斯接过书稿后开了一句玩笑:“是难产."除此之外,他们就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了。其时,梅塞德斯变卖了所能变卖的一切,而且已经债台高筑.为了不影响丈夫写作,她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末了东赊西借,咬牙坚持了漫长的18个月。《百年孤独》上市不足一周后,马尔克斯和梅塞德斯手拉手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当他们行至某个街角,忽然听到有人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大声嚷嚷起来:“瞧,他就是《百年孤独》的作者!”书刚上市就被人认出自己,那天,马尔克斯生平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第二天清晨,马尔克斯夫妇在一家咖啡馆用早餐.坐在临街的位置上,马尔克斯不经意地朝外面张望,突然,他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居然明晃晃地摆着一本《百年孤独》.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指着那人的篮子,半天说不出话来。梅塞德斯顺着他的手指,一眼就看到了那本《百年孤独》.顿时,夫妻俩热泪盈眶。他们明白,《百年孤独》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视为生命。于是,马尔克斯成了这个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之一,各种文化出版机构争相邀请。只有到了这时他才真正懂得:做个凡人是多么幸福!从此往后,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们的关注之下,他将不得安宁。他每天要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和出版商,甚至还有好心的读者。他们怀着各自的目的,毫不客气地侵占他的时间,把他变成了歌星一样的公众人物.有人甚至寄给他求爱信和裸体照片,弄得他哭笑不得。这样的情况在他1982年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又一次达到高潮。面对各色不速之客,马尔克斯不得不“退避三舍"。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如果因为某一难以推诿的事由而被迫中断当天的工作或者由于某种意想不到的原因而“卡了壳",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马尔克斯从文60余年,屈指算来,大约有十几部长篇小说、数十篇中短篇小说和各色脚本、随笔、评论及新闻稿若干。这么一个作家,从地球的另一端旋风般进入中国,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落地生根。这不可谓不魔幻。但这是有历史原因的。首先,上世纪80年代,冷战尚未结束,东西方两大阵营和全世界对以马尔克斯为代表的拉美作家的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超乎寻常地高度一致。这客观上对他进入中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次,拉美作家的成功对中国作家无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再次,他的作品确实不同凡响。中国受马尔克斯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的作家何止莫言、阎连科或阿来、陈忠实,其中尤以“寻根派”为甚.莫言获得诺奖前不久说,终于读完了《百年孤独》,“当初生怕读完了它,自己就不会写小说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比如结构、技巧。直到90年代,人们才开始注意到拉美文学更为本质和深层次的精神诉求:《百年孤独》及其所代表的拉美文学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这种使命感触动了中国作家.以莫言为例,他的中后期作品主要写本土内容,将注意力转向本土资源,甚至来源于童年时期听过的神怪故事.这并非简单模仿,用莫言的话说,他是在跟马尔克斯搏斗,这种搏斗既为摆脱其影响,也为寻找属于自己的主题﹣﹣替民族发声、替民族治病、承担国家道义的雄心壮志。(有删改)【相关链接】: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为一个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摘自百度百科)(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EA.马尔克斯原计划10个月创作完成《百年孤独》,实际用了18个月,因为多出了8个月,造成梅塞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B.看到一位家庭妇女的菜篮里摆着一本《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夫妻俩都很激动,他们意识到《百年孤独》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C.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马尔克斯声名鹊起,门庭若市,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他不得不离群索居,寻找宁安。D.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作品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他们开始的时候只是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后来才慢慢注意到他作品中的精神诉求。E.作为被全世界认可的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的马尔克斯以一部《百年孤独》而举世闻名,获得诺贝文学奖后,他又创作了《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显示其创作生命依旧旺盛.(2)马尔克斯为什么能够成功?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笔墨叙述《百年孤独》诞生的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为什么说马尔克斯“留下的当然是作品,但又不仅仅是作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的能力.(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传主精神品质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解答这类体的方法是:①解读标题,确定文体,找出传主,联系现实思考传主的人生及经历;②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③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传主精神品质,概括作者观点态度评价;④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总结文章手法技巧;⑥将选项与原文对照,一一排除得出答案.A项,“因为多出了8各月,造成梅赛德斯卖掉了汽车和一切值钱的家当,债台高筑”有误,错置因果.C“为躲避各色不怀好意的拜访者”不当,文中说的是“面对各色不速之客”.D项,文中只是说“20世纪80年代,中国读者对马尔克斯没有理解得那么深,他们更关注他作品的形式”,并没有说“开始的时候只是关注他作品的形式".故选BE.(2)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的能力.这是传记阅读必考考点,这类题目常见提问方式有:…原因有哪些?×××的主要事迹有哪些?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本,弄清楚写什么人,叙什么事,分几个部分,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基本倾向是怎样的等等;然后阅读题干要求,明确筛选目标,审准筛选范围(区间),找准相关的信息区间,认真研究相关信息区间的前后文,看清是否有与其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的语句、段落;需要提取的信息点理清之后,还要注意答案的加工整合,该分解的要分解、该合并的要合并、该概括的要概括,语句不完整的要添加完整,前后没有条理的要使之条理化,有些从文本中提取出来的词语表意不明确的,要使之明确化.尤其要注意将那些零散的、描写具体的信息材料,归纳并梳理成简明扼要高度概括的要点,不能什么都照抄原文.确实能摘抄的,也要适当加以转换.概括的内容往往不止一点,一定要分点列举、分条作答.第二段开关部分可以总结出这一点;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总结出第四点;第七段“1983年初至1985年中,他离群索居,在卡塔赫纳一个面向大海的书房里,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从周一到周六,从早晨8点到下午3点.”可以总结出第二点,第九段可以总结出第三段.(3)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就是答出这一部分写了什么,结构上的作用要结构所在位置来回答.本题所考查内容在文章开关部分,写了马尔克斯写作《百年孤独》时是如何坚持的,写了他生活上的困窘,妻子对他的支持等,从突出传主的角度来看,这些描写表现出了马尔克斯的锲而不舍.从结构上来看,正因为马尔克斯有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才取得了后面的成功,所以此部分为后文写马尔克斯的成功做了铺垫,而此时的困窘也与后文成名后的热闹形成了对比.(4)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题,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有: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某句话的?文中某个观点,你怎么看?如何看待文中某人或某个观点或某种现象对后世的影响?解答时注意,①从文本入手.尤其要结合文本的写作背景或援引文本的事实,来支撑自己的观点.②研究传主生平事迹.应结合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述的传主个人事业及心路历程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③注意正反角度.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查的多是正面的,评价时要多从正面出发,尤其多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出发.④要有时空观念.不仅要把文本放在当时的时空中,更要把文本放在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评价.本题是要求借用文本中的一句话来分析马尔克斯的行为,探究文本的主旨.首先应解读所给句子的含义,然后用马尔克斯的经历和品质来验证这一含义,再联系现实谈自己观点即可.答案:(1)BE(选B得3分,选E得2分,选D得1分.)(2)①抓住灵感,埋头创作:当马尔克斯突然产生了创作《百年孤独》的灵感时,他把自己关了整整18个月,期间,他明显瘦了,而且胡子拉碴;②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即便在成名之后,他仍然按照自己惯常的时间表工作,如果当天的工作中断,他总设法在第二天予以弥补;③坚守民族使命:在借鉴西方现代文学形式技巧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民族大道;没有放弃替一个民族,甚至整个美洲大陆代言的责任感、使命感;④家人的支持:他的妻子梅塞德斯为了不影响他的创作,变卖了家里所能变卖的一切,咬牙坚持了18个月.(每点,答出任意三点即可)(3)①内容上,与马尔克斯成名之后成为“世界上最不孤独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内容上,通过描写《百年孤独》的诞生过程,更能突出传主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③结构上,叙述《百年孤独》的写作故事为下文马尔克斯成名做铺垫,且与标题构成呼应.(每点2分)(4)要点:这句话意为,马尔克斯为世人熟知,首先是因为他留下的大量的文学作品,但更重要的是他本人通过作品传承的形式技巧与精神.①《百年孤独》不再是一本单纯的文学作品,它已经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②他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式深刻影响了众多作家;③马尔克斯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责任感、使命感深深触动了众多中国作家.(观点,结合材料分析每点2分)【点评】考查段落的作用,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某语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答题时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某段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本题考查的是传记开头部分的作用,一般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开篇点题,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等.五、语言文字运用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状常物,即日常所见的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环境布置等等,,形态各异,写起来自然别有乐趣。②网络自媒体时代,人人急于表达,“语出惊人才能吸引眼球,回归常识却无人喝彩”的情形,“表态先于判断,判断先于思考"的表达态势越来越严重。③什么叫做美?美不仅在物,也不仅在心,它是心借物的形象来表现情趣。世间并没有天生自在、的美,凡是美都要经过心灵的创造。A.比比皆是触目皆是俯拾即是B.触目皆是比比皆是俯拾即是C.触目皆是俯拾即是比比皆是D.俯拾即是比比皆是触目皆是【分析】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近义成语辨析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热点.所谓近义成语,是指语义相同或相近,但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对象等有所不同的成语.辨析时,要抓住其细微的不同之处加以辨析.【解答】触目皆是:触目:接触到视线.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到处都是.①根据“日常所见的",便知强调“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庭院建筑,环境布置”到处都可以看到,所以选“触目皆是”;比比皆是:比比:一个挨一个.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②用来形容“情形”,强调其极其常见,便知选“比比皆是";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③用来修饰“美”,强调美并不是多而易得,所以选“俯拾即是”;故选:B.【点评】辨析近义成语的方法:1、看词义抓住近义成语中不同的语素或整个成语的含义,分析各自的侧重点、范围的大小、词义的轻重.2、看对象近义成语适用对象不同,有的适用与人,有的适用与物.3、看褒贬近义成语感情色彩有不同,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4、看语体有的成语用于书面,有的用于口语.5、看功能近义成语语法功能不同,不可互用.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在“保护优先"价值取向下制定游戏规则的创新性工作,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发展、改革与继承.B.精准扶贫,是为了脱贫.要完善贫困对象,建立电子档案,按照“脱贫即出,返贫纳入”原则实行动态管理.C.中国互联网协会6日发布《2015中国互联网产业综述与2016发展趋势报告》指出,截止2015年11月,我国手机上网用户数已超过9。05亿,再创新高.D.2016年1月1日起,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3分钱,这是去产能、降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结构性优化的“实招”.【分析】做好本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解句意:选项要表达什么意思,这是我们正确判断的前提和基础.(2)理主干:在理解语意的基础上,利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成分,找到搭配不当、充分残缺等错误.(3)析关系:要分析句间关系.找到逻辑混乱和语序不当等错误.【解答】A.语序不当,应为“继承、改革与发展”;B.成分残缺,“完善"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对象"后加“信息系统”;C.结构混乱,删掉“指出”或“发布”后加“的”;D.表述正确.故选:D.【点评】结构混乱主要有四类:(1)举棋不定此类语病的特点是,作者时而用这种结构,时而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2)藕断丝连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结构完整的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硬凑起来.(3)中途易辙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4)反客为主此类语病的特点是,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迷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文化表现为轻浮的喧嚣、肤浅的热闹。难怪有学者尖锐地指出,文化越是泛滥,就越失去独立的尊严和品格。①从娱乐化到泛娱乐化再到愚乐化②我们的文化生产和消费尽管有着几何级数的增长③大师级的艺术家寥寥无几④但与真正的繁荣仍有距离⑤从泡沫化到泛泡沫化再到飞沫化⑥史诗性的作品屈指可数。A.②④③⑥①⑤ B.②④⑥③⑤① C.①⑤②④③⑥ D.③⑥②④⑤①【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表达应用E.本题采用的是排序客观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解答】文段阐述我们文化的迷失.②④因“尽管…但是"紧密相连,且一处话题,总领下文;③⑥因“寥寥无几”、“屈指可数”在内容、句式上紧密相连,且应先有“艺术家”,后有“作品”,其顺序为③⑥;①⑤因“从…到…再到…”的句式紧密相连,据开头“重要表现是娱乐化、泡沫”判定其顺序为①⑤,且与空格后“文化表现”衔接紧密.故正确排序为:②④③⑥①⑤故选:A【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①用于操控和驾驭植物性的食物,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而且,由于是素食,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但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②相应地用的餐具以金属为多,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③所以餐具对食物味道的影响也较大,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分析】此类题要在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语境,根据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来分析推理.【解答】补写内容要注意前后文之间的联系.①句结合下文“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可以推测这里要补写的内容是这些餐具“用于盛放植物性的食物".②句由前文“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和中国人的习惯不同,所以“相应地用的餐具以金属为多”.③句由前文“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相对之下,西方社会的“食物餐具对食物味道的影响也较大".答案:①用于操控和驾驭植物性的食物②相应地用的餐具以金属为多③所以餐具对食物味道的影响也较大【点评】本题以补写句子的形式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学生应联系前后文语境来思考.解答时注意:①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