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把握度_第1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把握度_第2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把握度_第3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把握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把握度

在日常生活中,“你不应该读,你应该读的东西”是阅读的程度。“君子交流如水”,这是人际关系的程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讲“度”,量变到质变;儒家讲究中庸,不偏不倚;老子主张顺其自然;佛学谈心理平衡……可见恰到好处是做人做事的一个重要的方略。凡事皆有度。阅读教学中一样有“度”,大至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小至句子感悟、词语教学,阅读教学若想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则必须时时处处把握好“度”。一、标准1.对内容的内涵把握不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无论多么深刻都是允许的,因为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更好地“浅出”。但老师的深刻不等于学生的深刻,也不需要让学生拥有教师的深刻。当下的课堂上,“拔高思想,追求深度”的现象比比皆是,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且有许多老师“追捧”。如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这是她自己读了几百遍,揣摩了千百回,“熬”出来的课堂“代表作”。不可否认窦桂梅老师对课文理解的到位和立意的高远,但把对“尊重”的理解提到“国家要赢得尊重,需要个人强大自尊起来”的高度,远离十一二岁的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智水平。又如武凤霞老师对《检阅》的解读不断地深挖到“博莱克的命运操纵在儿童队员们的手中!文章体现的尊重是伪尊重”的深度,这是“过度发挥”,是教师自身的深入解读代替学生自我的独特体验,有“揠苗助长”之嫌。试问这样的课是否适合普通教师的常态教学,这样的深度是否适应心智还未成熟的小学生呢?对深度不能无限制挖掘,因为我们不是搞文学研究,而是用教材教学生学习。我们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学贵在深入浅出,要符合儿童的知识水平,要有童真童趣。2.要有多媒体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阅读课堂需要密度,但过犹不及,适度才好。时下的公开教学,教师力求在课堂上创几个小高潮,闪几个亮点,融一些训练,使课堂丰满、饱满。要有多媒体的运用,要有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要有口头说的训练,还要挤入书面写的练习,在40分钟的有限时间里,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上牵下联,前伸后展一个劲地塞满课堂,仿佛要一口吃成胖子。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教案,谈不上课堂生成,谈不上顺学而导,学生没有主动发展的空间,也没有静思默想的时间。我们的课堂必须不紧不松,有所侧重,追求朴实,力求扎实。3.净角舞台课我们老师强调广度也要适度,要务本,要实在,要有效。在大语文观的背景下,教师为了语文课堂的丰满、厚重,旁征博引,延伸拓展。过度的拓展,轻者冲淡课堂的效果,重者造成本末倒置,更有甚者把语文课上成了资料交流课。一位老师教学《白鹅》中的“净角出场”一词,为了让学生理解白鹅步态的高傲,先让学生说什么是“净角”,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生、旦、净、丑”的画面,进而不失时机地大谈有关京剧的知识,还展示了包公出场的图片。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老师紧接着让学生上台演一演白鹅走路的姿态,学生虽然找不到感觉或是没有演出天赋,老师只好示范、纠正,课堂异常活跃,但除了有趣和热闹,学生还是没有意会白鹅高傲的步态,没有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拓展费时低效。二、这是正确1.确定教学目标一节课到底要实现怎样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获得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作为老师应该心中清清楚楚。教学目标不宜过多,应明确而集中。首先,要明晰各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把学段目标分散到文本教学中去落实;接着,要严扣教材,发现教材的阅读价值,即人文性的体现,发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即工具性的体现;然后,针对学生实际,了解学生的已知和已能,了解学生的未知和未能;最后,进行整合,确定核心目标,分清目标主次。如果目标不能合理定位,不能清晰把握,那阅读教学只能成为无的之矢。2..把握“绿”字,把握写作意图语文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二度开发”,需要教师恰当地选择。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千古闻名,特别是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更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紧抓“绿”字大做文章,把它当作一首写景诗来处理,让学生明白春天江南的美丽。殊不知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已年近半百,经历了两度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对政治早已心灰意冷,此次,他再度被启用为相,曾两次恳辞而不准,因而勉强赴任。试想在这种际遇心境下,写作《泊船瓜洲》,字里行间难免贮满了忧郁、伤感、消沉之情和对即将远离的家乡怀有深深的眷念之意了。把诗眼定位于“绿”字,未免过于肤浅了。孙双金老师通过对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的深入解读,敏锐地捕捉作者创作的意图、表达的情感:“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是说诗人离家近,应该还;“春风又绿江南岸”,是说诗人离家久,更该还;“明月何时照我还”是说诗人思家切,但当下却不能还。诗眼抓准了,这首诗的基调也准了,意境也有了,于是诗意、诗境、诗情于举手之间如疱丁解牛般迎刃而解。一位老师教学《灰椋鸟》,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后,抓住“浩浩荡荡”“排空而至”等词语理解并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归林的场面是何等的壮观,进而让学生反复体味“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这句话表现的听到鸟儿悦耳的叫声而使作者产生的愉快和亲切的感受。师却从“倾诉”一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你会和同伴们怎样倾诉呢?学生只是回答“很高兴”“天气真好”这样训练似是而非,形同虚设,不妥当。如果改为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并进行想象说话训练,学习抒写感受的方法更为恰当。3.问题三和两个团队教师遇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不同价值观时,不能以尊重学生个性感悟和理解为由,放任自流,搪塞应付,而应当立足文本,正确引导,进行理智对待,朝着主流价值方向“引导”。如二年级《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有的孩子说出了这样的理解:当我们想要别人的东西时,就说好话夸他,他一定会把东西交给我们。教师本着尊重学生个性体验的出发,对这样的回答大肆表扬。这是误区,需要教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正确引导。笔者执教《船长》一课,当学到“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一位学生举手质疑:“老师,为什么就船长一人不逃生,而和船一起沉了呢?”“是啊,他难道无法逃生吗?”另一个学生附和道。学生们反应激烈,发言异常热烈,经过讨论首先得到共识:船长有逃生的机会。随即形成两个阵营:一方认为“船长决定和心爱的船在一起,与船共存亡!”一方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船长没必要选择死亡。”同学们的讨论还在继续,学生思维正处在极端活跃的状态之中,也可以说是处在价值观混乱之中……于是,我举了几个英雄人物英勇献身的事迹,并和学生一起诵读藏克家纪念鲁迅的一首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学生深刻感悟到了船长忠于职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既呵护了创新的萌芽,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还受到主流价值观的教育。4.“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故事与艺术特点一位老师执教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先完成“知诗人、解诗题”,读通读顺诗文后出示自学题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完成填空: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写了景物;描写远景的是;描写近景的是;描写动景的是;描写静景的是。”对于小学生,这样的学习方式显得生硬、无趣,过于理性;看似对本诗的写法剖析全面,实则把诗词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另一位老师古诗教学的呈现方式技高一筹:教学《乡村四月》的“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两句写景的诗句时,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问题:要是让你把这美景画出来,会画些什么?(山坡、原野、树木、花草、禾苗、布谷鸟、淡淡的烟雾……)如果你给这幅画添上颜色,你会怎么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然后出示山川原野图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的美景,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样呈现方式富有儿童情趣,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理解诗的意境也就水到渠成。三、大课,深感悟课改以来,教师的语文意识增强了,课堂语文味儿浓厚了,但有的教师没有把握好教学、训练的时机,显得牵强,不注意教学先后顺序,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如一位老师教学《小草与大树》一课,在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后,第二课时复习导入时就抛出一个问题:谁来为夏落蒂献上一个桂冠呢?这个问题不但抽象,且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引导学生用优美、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赞美之情。学生有的说:“我愿把山石中的竹子送给她,因为……”有的说:“我愿把风雪中的腊梅花送给她,因为……”学生有的说:“我愿把波浪中的冲锋舟送给她,因为……”虽然学生说得挺到位,但不免给人虚假之感(或许提前准备或许课前渗透)。在学生还未深入感悟理解的时候就进行这样有一定难度的语言表达训练,显得唐突,不合时宜。若在学生深刻领悟夏落蒂在挫折中的不屈性格、逆境中的坚强意志后,再设计以上这样的表达训练,不但可以加深感悟,言语也能真正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一位老师教学《姥姥的剪纸》,教学伊始,让学生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一句话最能够表达作者的这种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的感觉。学生马上找到课文结尾段:“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接着引导学生分别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么呢?笔者本以为教师想从课文的总结句入手,回溯前文,结合姥姥剪纸的具体事例、语言文字来感悟理解,走个来回。可老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深挖、交流:“声”可能是……“色”可能是指……进而交流:从这些“声”“色”中感悟到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祖孙的浓浓亲情及作者的深深思念情,然后才回头读文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