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初探_第1页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初探_第2页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初探_第3页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初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初探

慢性肾衰竭(kd)是各种肾衰竭的总结,已成为常见病和多样疾病。目前,由于CKD的患病率高,知晓率低,其防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西医学对CKD的发病认识的相对清楚,在治疗上,对于CKD早期西医以去除诱因及对症治疗为主,对于CKD晚期,维持透析及肾移植是其延长寿命的唯一有效方法。中医药对CKD的防治有一定的优势,但对CKD中医证候的研究尚无统一认识,研究成果也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本文运用回顾性研究,收集451例CKD患者的病历资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初步探讨CKD中医常见症状、不同分期的证候要素及其分布情况,试图为规范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参考。1数据和方法1.1整合的权利不同,性别分布收集2002年9月~2010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住院及门诊的CKD患者资料,共451例。其中1期84例,2期77例,3期80例,4期82例,5期128例;男221例,女230例,年龄11岁~94岁。其中原发性肾病158例,继发性肾病244例,病因不详者49例。1.2小鼠血清中gfgfgfgfgfgfg采用2002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CKD诊断分期标准,按肾小球率过滤(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分为5期。GFR采用校正后的MDRD(ModificationofDietinRenalDisease)公式。1.3影像学检查异常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1)肾脏损伤(血、尿成分异常、或影像学检查异常、或病理学检查异常)≥3个月,有或无肾小球滤过率异常;2)GFR<60ml/(min·1.73m2)且≥3个月,有或无肾脏损伤证据。1.4排除标准1)急性肾脏病;2)合并有内科重大疾病: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脑血管病;3)病历资料不合格者。1.5观察指标1.5.1一般指标1.5.2慢性肾炎症状诊断根据200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国家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肾功能衰竭及慢性肾炎症状,并参照《中医诊断学》进行规范。共涉及到中医症状54项,病历中出现,但54项中医症状未包括者单独记录。1.6统计处理2结果2.1不同时期的证书分布特征2.1.1中医病因病机常见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的是:疲乏无力、水肿、头晕等,其次为食欲不振、脘腹胀满、便溏等消化道症状。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可知,CKD1期突出的病机病性证素是气虚,病位证素是肾、脾。其次,头晕、口干、咽干,还提示阴虚证素的存在。在CKD的早期即出现腰痛、肢体麻木的症状,中医理论提示早期即出现血瘀证素。见图1。2.1.2阴虚证素比例加重常见症状出现频率较大的仍是疲乏无力、水肿。口干、头晕、咽干、尿少色黄等症状则表明此期阴虚证素比例加重。另外腰痛、肢体麻木症状,从中医理论上看这些症状提示血瘀证素。见图1。2.1.3血证素继续上升期证素常见疲乏无力症状频率升高,少气懒言的出现,提示气虚明显。而这一期阴虚证素继续上升,成为此期主要的证素;此外,还出现畏寒肢冷的阳虚证素。腰痛、肢体麻木表明血瘀证素的继续存在。病位证素除肾还涉及到肝。可见3期症状多样,病机复杂。见图1。2.1.4虚阴病证素出现疲乏无力频率明显升高,此期主要的病机病性证素为气虚、阴虚,阳虚、血瘀证素仍然存在,但本期比较明显的出现恶心,提示湿浊这一证素出现。病位证素涉及肝、脾、肾。见图1。2.1.5血虚证素出现在此期症状多样化,畏寒肢冷症状频率明显上升,提示阳虚证素加重,本期面色晦暗出现,很大程度上表明血瘀证素在此期大大的提高,恶心、呕吐频率增高,提示湿证素的上升。胸水这一体征的出现,提示水气证的存在。面色萎黄提示可能有血虚证素的存在。此外,在本期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面色改变在此期突出。5期为尿毒症晚期,肾功能丧失的尿闭症状突出。见图1。2.2患者的症状各有表现从总体水平看,CKD常见症状(出现频率位于前10位的症状)依次为疲乏无力、水肿、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头晕、恶心、口干、大便秘结、夜尿多、视物模糊等,主要表现为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症状。3网络菌对克氏原螯虾中医症状的认识CKD是以肾脏损伤(有或无GFR下降)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中医学无“慢性肾脏病”的病名,它是依据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常见症状,可归属中医学的“关格”、“肾风”、“水肿”、“淋证”“肾着”等范畴。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既有脏器受损之正虚,又有邪实之患。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辨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别病位、病性等的过程。证候要素(简称证素)是中医证候分解的最小单元,一般认为一个中医证候可分解为多个证素,如脾肾阳虚,分解的证候要素就是脾、肾、阳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从证素入手对疾病进行研究。本研究通过对451例CKD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可以得出:1)CKD各期的平均年龄分布:1期<2期<3期<5期<4期,基本符合疾病发展规律。2)发病原因不详者占10.9%,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些CKD患者一发病即是肾衰。因此应高度重视CKD的普查及宣教工作,加强本病的一级预防。本研究通过对451例CKD患者症状的频次统计分析,可以得出:1)从总体看,CKD常见症状为疲乏无力、腰膝酸软、水肿等症状,李靖等对CKD常见症状采用专家问卷调查的方法,其结果得出前10位的症状是疲乏无力、水肿、腰膝酸软或冷痛、恶心呕吐、面色等,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CKD症状多样化,病因病机复杂,但总体来说本虚标实,多数医家对本病基本病机的认识较为一致。3)CKD不同分期,证素有所不同。CKD早期脾肾气虚,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表现复杂,为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CKD5期已经是终末期,由于肾移植或血液净化等治疗方法的应用,不排除在一定程度上对证素的影响,可能也是导致晚期症状多样化的原因。4)本病本虚标实,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体现了中医理论指导下的阴损及阳的发展变化规律。标实中的血瘀证贯穿本病的始终,表明血瘀证在本病的重要性,许多医家已经认识到了其重要性,如著名肾病专家吕仁和教授认为,血瘀在肾脏病的发病中极其重要,将络病理论和癥瘕理论相结合,提出了“肾络癥瘕”学说。且在本病的早期即已发生,提示早期可适量的应用活血化瘀药,不能仅停留在“久病入络”的理论。5)从CKD总体症状出现的频率上看,CKD患者常常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便溏等消化系统症状,有些甚至是首诊症状,往往容易误认为消化系统疾病,有学者报道了38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慢性肾衰的临床研究认为,消化系统症状是慢性肾衰最早和最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