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文献研究_第1页
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文献研究_第2页
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文献研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冠心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文献研究

冠状动脉硬化属于中医学的“胸闷”、“心烦意乱”、“胸痛”、“心绞痛”、“真心痛”和“厥痛”范畴。近年来,中医采用“病证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冠心病证型分布特点及证素构成规律进行了研究,提高了冠心病辨证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但冠心病的不同分型(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研究文献较少。本文就近10年国内发表的有关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文献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文献中的文献1.1检索数据库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1999—2013)和重庆维普数据库(1999—2013)。1.2文件纳入标准(1)冠心病诊断符合1979年以来国内外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及指南;(2)有明确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或中医辨证分型标准。1.3资料来源不清(1)无明确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2)资料来源不清(未介绍研究对象的具体病例数或未统计各中医证候分型具体病例数);(3)两篇文章辨证分型及病例数等内容雷同时,以1篇计;(4)综述类文献。2学习方法2.1确定文献的类型分别以“稳定型(性)心绞痛、不稳定型(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塞)、急性冠脉综合征”为主题词进行第1次检索,第2次根据文献纳入标准进行手工检索,最终确定入选文献。由两人交互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2.2中医辨证标准对纳入文献涉及的证型诊断根据《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中医辨证试行标准》或《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规范处理。2.3中医辨证的最小单位—提取证候要素按照《中医诊断学》及《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从证候类型中提取中医辨证的最小单位———证候要素。证候要素提取有歧义时,请3~5位专家讨论决定。2.4统计方法专业人员记录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频次和百分数表示,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3结果3.1纳入研究的情况第1次检索共收集文献416篇,第2次检索筛选出相关文献147篇,根据排除标准剔除文献60篇,最后纳入研究87篇,共包括研究病例6155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41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790例,心肌梗死1954例。3.2有之点在冠心病分型中所占比例通过对6155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型统计分析,排序在前8位的证型为气虚血瘀、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气滞血瘀、痰瘀交阻、气阴两虚、寒凝心脉和心阳不振。气虚血瘀、心血瘀阻和痰阻心脉在冠心病各型中所占比例均>10%;寒凝心脉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所占比例较其他两型高。见表1。3.3血清学所检测,血气阴血证,阴血证稳定为阳脱的特有证素各型冠心病患者中本虚为气虚、阴虚、阳虚和阳脱,标实为血瘀、痰浊、痰热、气滞和寒凝,其中血瘀、气虚、痰浊、阴虚出现频率较高,阳脱为心肌梗死的特有证素。见表2。4冠心病分型及证素的统计特征张秋雁等对18698例冠心病的临床证型分类研究结果表明,气虚血瘀、心血瘀阻、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阻心脉、痰瘀交阻依次为常见证型。陈力等对1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证候统计分析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痰浊壅塞所占比例较高,心肌梗死中心血瘀阻所占比例较高。衷敬柏等分析认为,内热在心肌梗死中所占比例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更多。本研究结果发现:(1)冠心病证型出现频率较高的是气虚血瘀、心血瘀阻和痰阻心脉证,其他证型如气滞血瘀、痰瘀交阻、气阴两虚、寒凝心脉、心阳不振也较为常见,且在冠心病分型中所占比例不尽相同。(2)证素统计结果显示,标实出现频率最高的为血瘀证,其次为痰浊;本虚出现的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证,其次为阴虚。(3)寒凝心脉(10.89%)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中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两型;阳脱为心肌梗死的特有证素。综上提示,冠心病属虚实证素相互夹杂之证,证型以单证素和两证素多见。本研究结果与文献[10-12]结果不同,可能因素如下:(1)纳入的病例数不同;(2)检索文献的时间段有别;(3)检索的主题词不同;(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