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件需用office2010及以上版本打开,如果您的电脑是office2007及以下版本或者WPS软件,可能会出现不可编辑的文档。版本要求如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公式不显示或者乱码的情况,可能是因为您的电脑缺少字体,请登录网站/faq下载。乱码问题如您还有其他方面的问题,请登录网站/faq,点击“常见问题”,或致联系我们拆解任务·一一突破任务五诗歌比较鉴赏作业手册专项对点练(二十四)
任务五考情微观卷别题干表述比较点命题特点2022·全国乙卷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表达方式①比较点较多,如表达方式、语言、形象、情感等。2022·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物象作用2022·浙江卷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情感和写法考情微观卷别题干表述比较点命题特点2020·浙江卷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表现手法②与教材连接,将课内与课外勾连,体现对教材的回归2019·全国卷Ⅲ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语言特色2019·北京卷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诗歌内容(续表)任务五【突破导航】任务五任务五突破一比较诗歌形象(意象)解题方法内涵特点类:分析形象(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作用异同类: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等方面展开答题模板整体比较:这两首诗都写了××形象(意象)。前者运用了××手法,侧重写了××,抒发了××情感,而后者则运用了××手法,着重写了××,抒发了××情感任务五【对点训练】[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题目。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任务五[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中的画眉鸟起烘托作用,画眉鸟的叫声与窗外吹进的好风一样,都是环境描写,诗人通过清静怡人的环境,表现自己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心情。[解析](1)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任务五感情。(2)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画眉鸟的叫声听起来如同让人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此时画眉鸟的叫声和吹进窗的好风,共同展现了环境的清静怡人,表现出诗人在公务闲暇时悠然自得的心情。画眉鸟在这首诗中主要起烘托作用。任务五突破二比较诗歌的语言解题方法1.从手法上进行比较,看哪种手法更有表现力。2.从意境、意象上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符合实际。3.从感情上进行比较,看哪种用语更能准确表现作者感情(或精神)。4.从语言特点上比较,看诗歌在遣词造句方面的共同或不同之处和体裁之间的差异。5.从语言风格上比较,指出诗歌的整体语言风格,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题模板1.我认为×××句更好,此句运用了××手法(修辞格),使句子更××(生动、凝练、具有表现力……),更能表达出诗人××的心情(或精神)。2.诗歌选取×××词,采用了×××手法,具有×××特点,体现出×××语言风格(特点)。(也可先指出语言风格,然后具体分析)任务五【对点训练】1.
[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纪村事[唐]韦庄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任务五[答案]不同意。“数声”好。“数声”动静结合,突显了环境的优美、牧童的悠闲快乐,营造出乡村热闹、轻松、愉悦的氛围。同意。“一声”好。“一声”以动衬静,突显了环境的寂静清幽,营造出乡村宁静和谐的氛围。[解析]首先,明确立场、观点,即不同意或者同意。其次,先点出词语运用的手法并分析,进而赏析妙处并点明情感效果。此题当中的“数声”或“一声”都是与声音有关的,就可以从动和静的关系角度切入,通过设想两幅不同的画面来分析不同词语的不同作用。任务五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送浑将军出塞(节选)高适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远别无轻绕朝策①,平戎早寄仲宣诗②。
[注]①《左传·文公十三年》记载,晋大夫士会奔秦,晋恐士会为秦所用,就派人招他回国。士会离秦时,绕朝赠之以策。②“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任务五本诗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语言风格有什么异同?[答案]同:豪迈奔放(或雄壮豪放,或粗犷雄浑)。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的手法,色彩瑰丽,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送浑将军出塞》语言浑朴自然,现实主义色彩浓厚。[解析]首先分析两首诗歌语言的相同点。这两首诗歌都是边塞诗,写景阔大,情感豪迈。高诗以高远雄浑的起调、整散相间的句式、不停转换的韵律,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浑将军这样一个忠勇爱国的名将形象,使诗歌具有雄壮豪放的鲜明艺术风格;《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边塞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任务五人感到伤感。所以相同点是豪迈雄壮。然后分析不同点。高诗中写敌人气势汹汹地向边境发动了战争,“羽书”飞至,形势危急时,浑将军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语言自然,呈现出的是现实主义色彩。再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使用比喻、夸张等技巧,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出的是浪漫主义色彩。任务五突破三比较诗歌的表达技巧解题方法1.明确题干要求,是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2.运用先分析“同”,再分析“异”的思路答题。3.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手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答题模板前诗运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词人)的××,抒发了××的情感,取得了……的表达效果;后诗则用了××手法(具体分析),表现出诗人(词人)的××,抒发了××的情感,取得了……的表达效果任务五【对点训练】[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秋江送别[唐]王勃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送柴侍御[唐]王昌龄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任务五[答案]①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②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解析]首先分析两首诗最后两句表面的不同,如意象和描写方法,“是两乡”与“何曾是两乡”的区别。然后分析深层的不同,如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等。任务五突破四比较诗歌的情感态度解题方法1.结合全文内容,比如情语、景语、典故等关键词句,进行恰当的鉴赏。2.根据诗歌类型,对比分析作者的感情。3.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境遇,对比分析作者的心情或观点态度答题模板1.相同点:两首诗都写了××,表现出××的心情(观点、态度)。2.不同点:前诗侧重表现××,后诗侧重表现××任务五【对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念奴娇①黄庭坚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②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乱,为谁偏照醽醁③?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④。任务五
[注]①此词写于元符二年(1099)作者谪居地处西南的戎州(今四川宜宾)期间。②张宽夫:作者友人,生平不详。③醽醁(línglù):酒名。④霜竹:指笛子。同是被贬之后填《念奴娇》词,试分析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思想情感上有何不同。[答案]①黄词抒发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旷达、倔强、伟岸的胸怀。②苏词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寄寓人生短促、不能及时建功立业的自我苦痛。③二者相比,苏词沉郁苍凉有余,而乐观超然不足,而黄词则体现出词人在遍历生活的风风雨雨之后,彰显出荣辱不萦于怀、浮沉不系于心的人生态度,最终寻求洒脱乐观、归于淡泊的心境。任务五[解析]要抓住两首词中的关键词句分析情感的不同。黄词注释中的“谪居”说明身处逆境,“万里青天”“老子”等又带有旷达的色彩。苏词“人生如梦”等带有“悲”的色彩。在比较时,要突出两人思想体会的不同。任务五高考链接:1.(2019·全国卷Ⅲ)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2.(2016·全国卷Ⅲ)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3.(2015·全国卷Ⅰ)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2014·福建卷)“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任务五专项对点练(二十四)诗歌比较鉴赏一、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2题。昌谷北园新笋①李贺其一箨落②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其二斫取青光写楚辞,腻香春粉黑离离。无情有恨何人见,露压烟啼千万枝。
[注]①本组诗共四首,写于李贺任奉礼郎以病辞归昌谷时。②箨(tuò)落:笋壳落掉。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箨落”句写笋壳落掉后,新竹很快长高了,翠绿柔润,仿佛是用刀削开的碧玉。B.“露压”句看似写竹容颜愁惨,实则移情于物,写人的悲怨,物我相契,情景交融。C.两诗均是托物言志之作,取材于日常生活,有《诗经》遗韵,深得“赋比兴”三昧。D.两诗都把普通意象写出了奇特之处,迥异于传统咏竹,表现出李贺奇谲冷峭的诗风。[解析]“深得‘赋比兴’三昧”错误。只有比兴,没有赋。作业手册C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2.
竹是古诗常见意象,寄托着诗人情志。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寄寓于竹的形象。[答案]①《其一》在“竹”中寄寓了自信(自傲、自豪)于自身品性才华、不甘心埋没于园泥之中、有凌云之志的诗人形象。新竹天性高洁,有龙材,若能容它恣意生长,必当脱却尘泥、直冲云霄。②《其二》在“竹”中寄寓了空有满腹才华却无人赏识、僻处乡里,内心哀伤忧郁、幽深怨愤的诗人形象。诗人在竹子上题写楚辞般的诗句,是因为从自己的遭遇联想到屈原,但竹子无情,不能理解自己的苦恨,如同自己无人赏识,僻处乡里。竹上的积露下滴,实则是诗人哀痛的泪滴。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解析]答题时需要先把握竹子的形象,然后分析从中展现出的诗人形象。《其一》中的“竹”不仅晶洁如玉,生机勃勃,茁壮挺拔,而且一夜之间拔节挺长千尺,脱却尘泥而直插青云。这里就表达了新笋冲上九霄的豪情壮志,也即诗人的凌云之志。《其二》中的“无情”“何人见”是说无人赏识,表面看起来是在写竹的愁苦,实则移情于物,把人的怨情变成竹的怨情。[读懂诗歌]
(其一)笋壳落掉后,新竹很快就成长,像用刀削开的碧玉;你看那些健壮的大笋都是奇伟非凡之材。如果容许它恣意成长它一夜之间将会猛长千尺,远离竹园的数寸泥,直插云霄,冲天而立。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其二)刮去竹上的青皮写下我楚辞般的诗句,竹节色泽新鲜、香气浓郁,留下一行行黑字迹。新竹无情但我却愁恨满怀,谁人能够看见?露珠滴落似雾里悲啼压得千枝万枝低。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
[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②池:凤凰池。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先用漏壶滴水声急点明早朝时间,再用“醉仙桃”点出皇宫院内春色醉人烂漫。B.颔联描写仪仗旌旗上龙蛇腾跃,和风轻拂下燕雀高飞,盛赞大明宫中气象冲融和悦。C.颈联写到了退朝后,大臣们带着满袖熏香,聚在一起挥毫写就华美诗词篇章的场景。D.尾联表示贾至的文章风格和成就承袭父亲,称颂贾氏世代执掌帝王诏书的恩宠殊荣。作业手册C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解析]“聚在一起挥毫写就华美诗词篇章的场景”错误。由诗题可知,颈联后半句应是诗人对贾至的赞美,突出了贾至的风流文采。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4.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答案]①这首诗采用格律诗的写法,句式严整,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歌行体,句式自由。②这首诗语言清丽典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朴素自然。③这首诗运用典故,语言含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平直。[解析]①从体裁看,这首诗歌属于近体诗中的七言律诗,句式较为整齐,中间两联对仗比较工整。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体裁上来说属于古体诗,应为“歌”。“歌”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诗,每一句字数并不相等。②从语言特点看,这首诗语言较为清丽典雅,比如“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字里行间洋溢着一派冲融和悦的春天气息,体现了杜甫诗歌“清词丽句”的另一面特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较为朴素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③从抒情手法看,此诗中运用典故,抒情较为委婉含蓄。如尾联“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用了两个典故,称颂贾至父子的文采和两代执掌朝廷起草诏命职务的荣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语言较为直白,比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石头城[唐]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石头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山围故国周遭在”写山。一个“故”字,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空城的凄清与荒凉。B.“潮打空城寂寞回”写水。“寂寞”写出了潮水拍打着空城无人回应,又寂寞地退去的景象。C.“石头明月雁声中”中的“雁声”,既增加了画外音,也使全诗唱叹有情,余音不尽。D.刘翰诗的前两句描写芳草碧连天的景象,与后两句形成鲜明对照,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作业手册D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解析]“芳草碧连天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错误。“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写的是草满吴宫的荒凉景象,与后两句的寂寞清冷意境统一,没有形成对比。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6.
这两首诗是以景写情的同题诗,试比较其表达技巧上的异同。[答案]同:两首诗同为以景写情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或:以景结情、融情于景)的手法,都写出了石头城的沉寂与凄清,表达了诗人对于繁华凋零、故城萧瑟的感慨。异:刘禹锡写景运用拟人手法绘形,刘翰写景绘形又绘声,以声衬静。[解析]两首诗中都有写景句,所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情感即可。不同的是,刘禹锡诗中“寂寞回”的潮水、“夜深还过女墙来”的旧时月,被赋予了人的情感;刘翰诗中的“石头明月雁声中”,通过明月、雁声等意象来描绘繁华凋零、萧瑟凄冷的意境,表达对石头城“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达到了绘形绘声、以声衬静的效果。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水调歌头·定王台①袁去华雄跨洞庭野,楚望古湘州。何王台殿,危基百尺自西刘。尚想霓旌千骑,依约入云歌吹,屈指几经秋。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登临处,乔木老,大江流。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②。一夜寒生关塞,万里云埋陵阙,耿耿恨难休。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
[注]①定王台:在今湖南长沙市东,相传是汉景帝之子定王刘发为瞻望其母唐姬墓而建。②空白九分头:化用陈与义《巴丘书事》“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的诗句。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登高览胜,空间宏大,所写意象多大气开阔,“雄跨”“大江”“万里”等词让全词呈现出雄浑壮阔的意境。B.词人站在“危基百尺”的定王台,感慨顿生,实写了定王台当年旌旗招展、千乘万骑的场景,表达了盛衰无常的感叹。C.“书生报国无地”一句借典抒情,结尾一个“愁”字又直抒胸臆,两处都写出了词人心忧国势又报国无门的悲愁。D.本词从深秋登临定王台着笔,中间写登临所见所思,最后收回到定王台上,结构紧凑,且以景寓情,饶有余韵。作业手册B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解析]B项,“实写了定王台当年旌旗招展、千乘万骑的场景”错误,“何王”五句意思是“令我想到定王台的修建者西汉的刘发。想当年定王到此游玩时,一定是华盖如云,旌旗招展,如虹霓当空;千乘万骑前呼后拥,声势浩大;急管高歌之声似乎直抵云霄”,这些都是作者想象的场景,所以是虚写。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8.
同为登临之作,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上有何异同?[答案]同:都是登临怀古伤今,袁词“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分头”与苏词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有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无奈。异:袁词写于南宋,更多的是感时伤事的爱国之情,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一直贯穿始末;而苏词写于北宋,除了怀才不遇的悲愤,更多的是“借自然之景浇胸中之块垒”的旷达与洒脱。[解析]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本词是词人登台纵目,抒发情怀,追溯昔时的繁华,感慨如今的荒凉。两首词都是登临怀古伤今。袁词“书生报国无地,空白九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分头”与苏词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都有年华老去、壮志难酬的无奈。异:《水调歌头·定王台》一词的上阕叙述词人登台纵目,游览形胜,追溯昔时的繁华;下阕则抚事伤时,抒发了词人壮士迟暮、报国无门的悲愤。词中抒发的更多是感时伤事的爱国之情,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一直贯穿始末。《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五、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9~10题。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尝得预时髦③。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团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4—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9.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题目中“内宴奉诏”是诗歌的写作背景,“内宴”指宫廷宴会,“奉诏”限定了诗歌的情感。B.诗歌以第一人称叙事抒怀,先回顾了三十年前的文韬武略,后写出了自己衰朽失意的处境。C.本诗诗句充满阳刚之气,句式整饬,抚今追昔,心中涌动的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D.本诗不以雕琢取胜,却传达出作者作为宋初名将深沉而强烈的报国情怀,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作业手册B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解析]“后写出了自己衰朽失意的处境”分析错误。诗的颈联中“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这首诗今昔对比,叙事抒情,写作者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0.
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示例一)作“弱”“昏”好。①“臂弱”“眼昏”表明作者承认自己已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强调即便如此,也还是能够冲锋陷阵;②更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刚毅精神。(示例二)作“健”“明”好。①“臂健”“眼明”表明作者认为虽然岁月流逝,但身体依然强健,当然还可以冲锋陷阵,为国驱驰;②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的现实。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肯定哪一个“更好”;其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基本义和深层义;接着,把认为“更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展开联想和想象,临摹景象;最后,点出该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1)作“弱”“昏”好。“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意思是:臂膀力弱,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昏花,仍能看得清战地上高飘的烟云。诗人以“弱”“昏”表明自己年老体衰的客观现实,但即使年老体弱,头昏眼花,也能够驰骋疆场,冲锋陷阵。表现了作者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忘杀敌报国的强烈愿望以及刚毅的精神。(2)作“健”“明”好。“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意思是:臂膀强健,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上高飘的烟云。写眼下自身状况,论武艺,自己虽然步入晚年,但身体依然强健,臂力过人,刀马娴熟,尚觉铁弓弓力太软,不足以用论韬略,自己深通阵法,胸藏兵机,善于攻防。“臂健”“眼明”体现了一种老当益壮的精神,和当年的老将廉颇、马援有些相似。表现作者心存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坚定信念,而忘记自己老之将至的现实。[读懂诗歌]
三十年前我就饱读了兵书《六韬》,也算得上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豪。曾经因为国家危难披金甲征战不辞辛劳,而今位低身闲,也不愿卖掉心爱的宝刀。两臂健壮,尚嫌铁弓弓力太软;眼睛明亮,仍能看得清战地上烟云高飘。庭前昨夜秋风起,警觉敌人趁草黄马肥进扰,我苦恼不能策马疆场,羞看这带有团团花纹的旧战袍。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陪裴使君登岳阳楼杜甫湖阔兼云雾,楼孤属晚晴。礼加徐孺子,诗接谢宣城①。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敢违渔父问②,从此更南征③。
[注]①谢宣城:谢朓,南朝齐诗人,并善辞赋和散文。《谢朓传》中记载:除秘书丞,未拜,仍转中书郎,出为宣城太守。②引自《楚辞》:“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渔父见而问之。”③引自《离骚》:“济沅湘兮以南征兮。”作业手册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写登岳阳楼见湖阔云涌、楼高晚晴、丛梅并发、春草萌生,可谓阴晴迭换,丰富多彩,但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比,少了宏阔的意境。B.诗人漂泊流落,在岳阳有人能够盛情礼待于他,因此作者通过“楼孤属晚晴”中的“晚晴”表达了不再感觉那么孤独,甚至心头还有些许暖意的慨叹。C.“诗接”一句写登楼唱和的情形,诗人将裴使君比作南朝诗人谢宣城,既表现了作者对裴使君的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2 Whats your name Lesson1(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至2030年中国法兰式金属硬密封蝶阀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盐城市滨海县招聘教师笔试真题
- 2024年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招聘总账主管岗位考试真题
- 婚纱摄影设计合同
- 知识产权登记流程及注意事项
- 武汉市黄鹂鸣捶草印花教学设计
- 科技助力疾病预防与控制培训
- 装修灯具安装合同范本
- 短视频与直播在社交网络中的营销应用
- CQI-23模塑系统评估审核表-中英文
- DB11∕T 1071-2014 排水管(渠)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 情志护理方法
- 重庆七中2025届高三下学期零诊测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药店入股合同协议书
- 2024抖音八大宠物心智人群洞察报告-萌宠数说:解密养宠人群心智图谱
- 离职证明(标准模版)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2023年中考英语试卷及解析
- 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教学计划
- 2024年征信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北师大版(三起)(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4 Friends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