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土生金法治疗脾虚综合征_第1页
培土生金法治疗脾虚综合征_第2页
培土生金法治疗脾虚综合征_第3页
培土生金法治疗脾虚综合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土生金法治疗脾虚综合征

肺炎是儿童肺炎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mp感染的发病率正在增加。特别是在这种疾病的早期阶段,儿童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精神疲劳、咳嗽和虚弱,运动会出汗和大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本病恢复期的治疗,持续使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的临床疗效欠佳,且患儿的依从性较差。因此,我们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提出了小儿MPP恢复期脾虚综合征的概念,并采用中医培土生金法,予以桑白皮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该病,临床取得了满意疗效。1婴儿私培综合征的概念1.1未来临床疗效分析脾虚综合征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学概念,是在中医辨病与辨证的基础上,溶中西医理论为一体的病症概念,是对中医脾虚证理论认识上的进一步飞跃。其将脾虚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看作为类似现代医学的综合征或证候群,并命名为脾虚综合征。对于脾虚综合征的概念,首先是上海市中医医院孟仲法教授根据1944年Powers氏所提出的“链球菌感染后状态”一名而提出了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即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急性或亚急性感染后不久产生一组与“脾虚证”相似,或以“脾虚证”表现为主的综合证候群,且按健脾和理脾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该综合征有感染,但非特异性限于某些感染,临床上也有较长的类似脾虚证的表现,且仅以抗生素等治疗效果不理想,在停用抗生素改以健脾为主的辨证施治和食治后常能获得良效,提示这是在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的脾虚证。进而指出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为:厌食、乏力、多汗、口渴、大便失常(包括便溏或干硬,便秘,便次增多)、睡眠不良、兴奋、咬牙、异嗜、腹痛。之后危北海等进一步指出脾虚综合征就是一个根据四诊所见,具有脾气(阳)虚证的证候的一种综合征,且应用健脾益气治法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并确立其诊断指标为(1)面色淡白无华;(2)全身易于疲乏;(3)四肢无力酸软;(4)食欲不振进食减少;(5)脘腹经常胀满;(6)大便溏薄或失调。凡具备以上六项中的四项,而舌象具有舌质淡红、舌体胖肿、舌苔薄白或有齿痕,或有细裂纹,脉象沉缓或细软者方可诊断为脾虚综合征,其中舌象为必备条件。故临床上逐渐发现多种疾病恢复期均可伴发脾虚综合征的表现,支原体肺炎恢复期也不例外。1.2原料—小儿MPP恢复期脾虚综合征的概念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MPP)多将其归属中医肺炎喘嗽的范畴。在MPP恢复期,常以肺脾气虚证多见,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动则汗出,时有低热,咳嗽迁延不愈,咳而无力,痰少色白,便溏,夜寐欠安,舌淡,苔腻薄白,脉细而无力。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期,正气耗伤,肺病及脾,又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常不足”,故而出现一些列脾虚中寒的临床证候,此时再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而中医代之以健脾理气之法治疗后,能取得满意疗效。结合患儿MPP恢复期出现的临床症状及治疗法则,与危氏提出的脾虚综合征及孟氏提出的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非常符合,又因患儿为支原体感染性肺炎,故我们将小儿MPP恢复期出现的该组脾虚证候群统称为“小儿MPP恢复期脾虚综合征”。2形气未充,聚脾阴中医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为“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五脏六府,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存在“肺常不足”、“脾常虚”之说。肺与脾在生理病理上密切相关,二者之间的特殊关系又为小儿MPP恢复期脾虚综合征机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1肺之经,肺之理即肺证,激发肺气肺脾存在五行相生关系,脾属土,肺属金,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正如清?柯梦瑶所言:“饮食入胃为运行精英之气,虽日周布诸腑,实先上输于肺,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金。”从经络而言:肺脾两经同属太阴,肺之经气源于母脏脾,即《灵枢·经脉》所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有“同气相求,同声相应”之意,二者在气血阴阳的盛衰消长变化过程中,具有同步变化趋势。肺脾在功能上亦相互影响,肺主气司呼吸,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相结合产生宗气。在津液的输布代谢方面,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肺的生理活动所需要的动力,有赖于脾的运化精微来提供;同时脾运化水液亦有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的协调。如《素问·经脉别论》云:“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肌。”2.2肺气不全,校园肺脾之间的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谢失常两个方面。《医方集解·补养之剂第一》云:“脾者,万物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即脾气受损,常可导致肺气的不足,所谓“土不生金”,即会出现久咳不已、气短等症;反之,肺气虚久,子盗母气亦可致脾气虚损,出现少气、倦怠、嗜睡、厌食、乏力等症。肺气以肃降为顺,脾为中土,主运化水湿,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枢纽运转失常,气机失常,肺气不得肃降,肺气上逆,水湿不运,聚而成痰,痰随气升,阻塞肺道,气为痰阻;脾之清阳不升,肺气不充,胃之浊阴不降,腑气不通,亦致肺气郁闭。发为热、咳、痰等一系列证候。3“培土生金”是对儿童mpp恢复脾虚综合征的年龄评估的开始3.1强泻胃,减胃培土生金法是根据中医脏腑和五行学说,以及肺主气的理论而形成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调补脾胃,强健后天之本,益其生化之源,使气血得充,以治肺气不足的一种治疗措施。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提出,“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胃虚则脏腑、经络皆无所受气而俱病”。脾为肺之母,肺主气,脾益气,肺所主之气要依靠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母荣则子荣,所以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气的强弱。故当脾气不足时则会导致肺气不足,即五行学中所谓的“母病及子”,所以临床上在疾病恢复期病情缠绵难愈,多责之于脾,治当以培土生金之法,充分重视治脾补气的作用,脾气旺,肺气健,正气增强,则抗病能力提高,疾病易于康复正如陈士铎《石室秘录》所云:“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3.2未来病机,病本在脾,病机乃余邪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性肺炎,初期主要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伴刺激性咳嗽,辨证多以风热闭肺或痰热闭肺为主,故临床用药多选用大量苦寒之品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患儿往往热退后,伴随正气耗伤,多伤及脾胃之气,致使脾胃虚弱,临床伴见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动则汗出,时有低热,咳嗽迁延不愈,咳而无力,痰少色白,便溏,夜寐欠安,舌淡,苔腻薄白,脉细而无力等脾虚综合征。结合其舌苔脉象,证属肺脾气虚、痰热未清证,病机为余邪留恋,正气未复。脾虚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失和降,故食少纳呆;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四肢失于充养,故面白少华,神疲乏力。因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脏腑娇嫩,气血不足,在肺炎支原体感染恢复期,病本在脾,病标仍在肺,治疗当标本兼顾,以健脾理气、化痰清热为治法,清除余邪,恢复正气。所以,我们遵循《金匮要略》“四季脾旺不受邪”之旨,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小儿MPP恢复期脾虚综合征,方选桑白皮汤合二陈汤加减,临床取得满意疗效。因小儿MPP恢复期,临床可见肺脾气虚和阴虚肺热两种证型,而我们治疗所采用的培土生金法,主要是通过健脾以补肺气,脾土强则肺金强,从其理论研究来看更适合于脾虚中寒为主的肺脾气虚证型,故选用此法治疗小儿MPP恢复期脾虚综合征,事得其法,可以更好的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疾病康复。4病历示例4.1治疗和气调治李某,男,5岁,就诊日期:2012年8月27日。主诉:间断发热伴咳嗽7天,加重4天。患儿自7天前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伴轻咳,无痰,不喘,不伴寒战、抽搐及皮疹和关节痛,于门诊予药物(具体不详)口服3天,症状未见好转。4天前,患儿仍发热,体温最高38.9℃,咳嗽加重,有痰,不喘,门诊予头孢类抗生素等药物输液治疗4天,疗效不显,患儿发热,阵发性咳嗽、有痰。查体:咽部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双肺听诊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及痰鸣音,心腹(-)。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辅助检查:血常规:WBC9.02×109/L,N59.84%,L31.74%;CRP5mg/L;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1280,拍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紊乱,可见斑片状阴影,印象:支气管肺炎。4.2辨治大脾证,清源热,血清气,有木,不食热,则黄,清“神”初诊,诊断为支原体性肺炎(肺炎喘嗽),证属风热闭肺证,治疗中医以凉宣肺、清热化痰为主,予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配合阿奇霉素输液治疗5天。二诊,5天后,患儿症状好转,咳嗽减轻,但咳而无力,痰稀,时有低热,神疲乏力,动则汗出,纳差,夜寐欠佳,大便质稀,小便可,舌质淡,苔薄腻,边有齿痕,脉细无力。考虑患儿为MPP恢复期出现的一系列脾证候,根据患儿临床表现,结合舌苔脉象,辨证属肺脾气虚、痰热未清证,调整中医治则,以健脾理气,化痰清热为主,予桑白皮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桑白皮10g,陈皮10g,地骨皮10g,半夏6g,茯苓10g,瓜蒌皮10g,前胡10g,百部10g,炒扁豆10g,煅龙骨(先煎)10g,煅牡蛎(先煎)10g,焦山楂10g,焦神曲10g,甘草6g。水煎服,6剂,日1剂。三诊,6天后,患儿不发热,咳嗽偶作,痰不多,无气喘胸痛等,纳食增,便干好转,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复查全胸片提示正常。故治守前法,调整原方,去地骨皮、延胡索、炒扁豆,以巩固疗效。4.3桑白皮汤合二陈汤治疗期mpp气阴血气形变经过治疗,患儿体温正常,无明显咳嗽,食欲增加,大便正常,表明以培土生金为治则,用桑白皮汤合二陈汤治疗小儿MPP恢复期脾虚综合征能达到满意疗效。4.4清泻肺热,健脾和和养阴桑白皮汤合二陈汤,药用:桑白皮10g,陈皮10g,地骨皮10g,半夏6g,茯苓10g,瓜蒌皮10g,瓜蒌仁10g,浙贝母10g,延胡索10g,百部10g,甘草6g。方中,桑白皮甘寒,归肺经,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陈皮辛苦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二药合用,具有清泻肺热,健脾理气之功,共为君药。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茯苓甘淡,健脾利水渗湿,二药合用,可燥湿化痰,健脾渗湿,共为臣药。地骨皮甘寒入肺,助桑白皮泄肺中伏火,具有养阴之功。浙贝母长于清化痰热,降泄肺气;前胡降气化痰清热;百部润肺止咳;瓜蒌皮瓜蒌仁既可清热化痰,又可润肺化痰;甘草补脾益气,止咳化痰,调和诸药,共为佐药,甘草兼顾使药之功。全方以培土生金为准则,共奏健脾理气,化痰清热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白皮还有抗炎、抗病毒的作用;陈皮可以双向调节胃肠道平滑肌,促进胃排空和肠推进;地骨皮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半夏对胃肠道也有调节作用;茯苓可以增强免疫功能;瓜蒌具有抗菌的作用;百部可抑制生物蛋白的合成;浙贝母还有调节支气管平滑肌;前胡具有较好的祛痰作用;甘草具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调节免疫的作用。5培土生金养血药在小儿MPP恢复期,因外邪已去,肺脾正气亏虚,临床以脾虚综合征多见,此时,治疗不宜再运用过多的寒凉类攻伐药物祛邪,而应以固本培元,恢复正气为主,以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