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有关小学语文课文教案汇编9篇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随文巩固文中14个生字及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王二小的机灵、英勇。
2、过程与方法:
(1)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品质。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感受王二小的机灵、英勇及最终的献身精神。
(2)激发学生对少年英雄、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体会今日华蜜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感受王二小的机灵、英勇,从而更加珍惜今日的华蜜生活。
教学打算:
课件、《歌颂二小放牛郎》歌曲。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课文
1、课件出示插图“王二小”
谈话:孩子们,你们相识他吗?对,他就是小英雄王二小,那你们对二小了解多少,谁来介绍一下???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王二小的故事。
2、板书课题。
请小挚友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然后读一读。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品质
过渡:咱们班的孩子都很优秀,聪慧的你们读过课文后知道王二小在干什么吗?
1、依据学生回答,理解“放哨”。师板书“放哨”
2、请五个孩子分段读课文,一人读一段。
[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五幅图画,配上哀伤的音乐,学生读完一段切换成另一幅与本段内容相符的图画]
3、播放课文朗读。
4、听完故事,谈感受与味道。
预设:难受,生气,仇恨??
5、从书上哪一句看出王二小牺牲了?(引导学生找句子)[课件出示第四段课文指导朗读]
6、用波浪线勾画出王二小牺牲的句子!
探讨:“死了”与“牺牲了”。
7、敌人是怎么知道自己上了当的?
指导学生读相关句子。老师引导,狡猾的敌人为什么会这么笨呢?
学生探讨回答,师总结。
师:敌人是大人呀,怎么会轻易信任一个13岁孩子的话呢?因为什么?能从书上找出缘由来吗?有一句话在示意我们哟,看谁的火眼金睛能把它找出来!(学生看书找句子指导朗读)
依据学生回答师生参加理解“听从”
[创设情境:日本军官和王二小对话的情境。学生演一演。]
出示图片,理解王二小的机灵与英勇,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再来读第3、4自然段,读出王二小的镇静、坚毅,读出敌人的凶残,读出我们的沉痛和仇恨!
7、四人学习小组探讨:假如你是王二小,当时你会怎么想?你会往哪个方向带路?为什么?
(1)相机理解“扫荡”,“叛徒与英雄”。
(2)课件出示课后“我会读”练习。
三、看课件,听歌曲,升华情感
播放多媒体音乐,看王二小被杀害的动画故事,《歌颂二小放牛郎》
1、师:现在,我们就站在王二小的坟墓前面,你想对王二小说什么?(生发言)
师:对,就这样聪慧可爱、英勇机灵、不怕牺牲、酷爱
家乡的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年仅13岁。他恒久离开了敬爱的爸爸妈妈,离开了酷爱的村庄、学校、小伙伴和八路军,他的鲜血染红了家乡的土地,他用自己的生命爱护了山沟里的乡亲们。正是千千万万个王二小这样的英雄,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华蜜生活。
2、过渡:王二小英勇牺牲了,但他的血不会白流。齐读最终一段。
四、总结全文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又种下了一个英雄的名字他就是——(生)王二小。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喊(示意齐读):小英雄王二小,让我们一起把一首颂歌献给他。(出示王二小画像)播放《歌颂二小放牛郎》歌曲。
听歌下课
五、作业: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学唱《歌颂二小放牛郎》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2
第一单元本单元由看图学文《马踏飞燕》《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讲读课文《古诗二首》和基础训练1组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驾驭生字,留意“膘、颈、咒、沮”等字的读音;“龄、祭”字的写法;留意“载、兴、荷”等多音字的不同意义。
2、理解字词。能够辨析“宽广、宽敞”“繁重、沉重”等近义词的意义及用法。
3、复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依次以及字母的大小写。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本单元课文,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会默写《示儿》。
三、教学重点:
1、两篇看图学文着重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和理解实力。
2、古诗二首要让学生弄懂诗的内容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怎样视察事物,抓住特点表现中心,依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纳不同的写作依次。
看图学文
1、马踏飞燕
一、教学要求
1、通过了解“马踏飞燕”的特点,相识古代劳动人民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先进的科学学问和卓越的创建才能,增加民族骄傲感。
2、学习从几个方面视察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运用图文比照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接着培育视察实力。
2、图文比照,理解内容。
三、教具打算:
1、绘有铜奔马的挂图。
2、生字生词卡片。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问路指路》是九年制义务教化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听说课,也是这一册中最终一次听说训练。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序
本学期听说训练的要求是能听懂他人讲的一件事,边听边记住内容,并学会简洁交际应用中的应对用语。《问路》则是持续《打电话》后其次次进行交际性听说的教材。
它由三局部组成。为什么要问路、怎样问路指路和结果怎样。因为小兰把写着冬冬家地址的小纸条不知放哪儿去了,小兰到冬冬家玩,于是就要问路。小兰边问,民警叔叔边指,最终小兰找到冬冬的家。教材依照不清晰详细地址——小兰问路、民警指路——找到冬冬的家这样的事情发展依次写下来,思路清楚,条理清晰,便于同学述说。
(2)有物
这节听说训练的重点则是问路和指路的对话训练。如何让同学较易地驾驭应对用语呢?教材图文并茂,插图的适当出现,则可引导同学细致视察图上民警叔叔的姿态、脸部的表情和手指的动作来体会他指路时的热忱看法。文章则可以引导同学阅读,在民警叔叔指路的那段话里,除了看法热忱外,还要留意指清路名、方向、标记等,这是很重要的基本学问。同理,小兰问路时看法该怎样,留意什么,礼貌用语该怎样运用等都可以引导同学——视察、——体会、——驾驭。教材有血有肉,声情并茂,变一段枯燥乏味的听说训练为一段连贯生动的对话训练。
(3)有用
本节课的问路指路用的日常应对用语,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加之教材内容丰富,画面形象,在训练同学的会话实力上又能按部就班、逐步提高,真正体现了听说训练的广泛性、交际性和好用性。
2.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特点和同学实际状况,按学问、实力、情感三条线,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懂得问路时看法要有礼、问得要得体;指路时看法要热忱、指得清晰。
(2)初步学会问路和指路,能说清一段连贯的对话。
(3)能把学校到自身家里的路途说清晰。
3.教学重难点
本节听说训练的重点内容有三大块:①问路和指路要留意什么?②分角色扮演问路和指路。③能说清学校到自身家的路途。三块中难以驾驭的是理解指路时必需留意什么。这必需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去概括。由于指路时关系到实际的方向,可能和地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相冲突,所以说清学校到自身家里的路途也是一个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由于这是一篇具有生活气息的生动活泼的听说训练教材,于是沿袭保守的“揭题——出示图片——指导视察——小段分说——整篇总说”的听说训练模式,大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融“美丽的动画揭题,多种形式的说话训练,读读说说、演演说说、画画说说、评评说说”于一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老师的主导精神,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2.学法
同学是学习主体,听说技能的驾驭也必需通过时常的练习才能娴熟。因此这节听说训练以同学的自学和扮演为主。通过自学让同学明白听说训练的要求,懂得问路和指路时须留意的问题,再通过扮演、运用所学学问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中提高交际会话实力,精彩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程序
1.讲解并描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画面——揭题
运用故事激发爱好,是我们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揭题方法。但多媒体计算机集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动画、视频图像于一体。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同学供应了很多生动形象的感性素材,为听说训练创设了美丽的情境。于是,上课一起先,我就边讲故事《糟糕的大头儿子》,边又为它添上新颖 的一笔——动画呈现生动画面。如“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游的好季节。”立刻画面上就出现鸟语花香、桃红柳绿的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再如当讲到“当大头儿子来到第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糟了!爸爸给的路途图不见了。”画面上先出现一个十字路口,再出示一个大头儿子摸摸后脑勺的头像,最终音乐提示,出现字幕:“糟了,路途图不见了。”这样画面清楚,条理清晰,形象生动,其中也蕴含了大头儿子接着为什么问路的缘由。同理接下来“大头儿子没礼貌地问路,小白鸽不负责任地指路,以致最终大头儿子仍在十字路口,难过地流下眼泪”也都出示了一连串的动画,不但让同学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故事,饶有爱好地走进课堂。同时也激起了同学的新奇:大头儿子在小白鸽的指路下,为什么找不到长城呢?它们究竟该怎样问路和指路呢?老师在同学悬念迭起,思维被疑问所激活的时候顺势揭题,导入听说训练。
2.勇闯三关,扎实训练
美国蓍名教化家布卢姆曾说:“假犹如学对教学目标有明确规范的话,假犹如学在学习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帮助,全部的同学均能驾驭学校所教的大量东西”。于是我就带领同学去闯听说训练三大关。第一关就是内容关。如图所示:
这三道题其实就是本节听说课的重点,特殊是后两道题问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节课的中心。让同学通过自学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
接着训练听说技能。技能是明确目标、驾驭方法后通过时常的变式训练而形成的。紧接着我就出示:
当同学自由扮演、指中扮演,再议议评评后,已初步具有操作问路和指路的实力时,我就带他们闯进第三关:
以上三关,从熟识要求——驾驭方法,初步运用——两次迁移,多次运用;层次分明,按部就班。同时勇闯三关,争夺金杯,形式新奇,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为攻克内容关,同学快速地主动凭借教材,阅读考虑,解决问题。接着分角色扮演,同学在活动中主动探究,驾驭方法。为顺当闯过练习关,同学必需动脑、动手、动口来攻克难关。老师则重在指导、点拨、评价,还可以让同学再次借助电脑形象演示行走的路途(包括方向、路名、标记等)帮助同学精确地驾驭指路的难点。这样,老师教得轻松,同学学得主动,整个课堂教学实现优教、优学。
3.首尾呼应,小结回味
好的课堂教学结尾,不只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长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使同学坚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深厚的学习爱好,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当同学闯三关后,我又重新带领他们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题中留下的问题放在课内将结束之际解决,让同学推断刚才大头儿子糟糕在哪?他该怎样问路呢?小白鸽又该怎样正确指路呢?让同学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相识,也从同学的信息沟通中反馈教学的效果。这样首尾呼应、完整显明。最终课在大头儿子经过小白鸽的指引,最终找到长城,师生一起观赏长城美景的愉悦气氛中结束。同学得到了美的享受,课也得到了美的升华。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4
1.教化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须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
两课时。
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学问。
2.打算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索题。学生自学:
(1)查字典或依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戈壁茫茫清楚浑黄一体高大挺秀
辨别介绍摩挲表明深思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
(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摩挲()辨别()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楚()动摇()懦弱()消逝()
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明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明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
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
小黑板出示:①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②“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③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部分。
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老师描述。
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芜呀!
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立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
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
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
6.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改变?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第三部分,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5年下《白杨》教案设计1》。
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
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
其次句:“哪儿须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大的枝干”。
(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2)指导有感情朗读。
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毅,不懦弱,也不动摇”。
(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
(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
(3)老师描述:
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矗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立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坚固坚决。这就是白杨的品行!
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三部分。
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肃穆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知儿子和女儿呢?
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明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
3.引读16小节。读后探讨爸爸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化孩子。)
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学问和做人的学问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读18小节。读后探讨:(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深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
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
(五)总结课文
1.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须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
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
3.沟通感受、升华中心。
(六)布置作业
1.造句:(1)哪儿……哪儿……
(2)不管……不管……总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5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预习过新课了吗?作为礼物老师送大家几张珍宝鸟的照片,想看吗?——CAI课件——但是你们也得有礼物回赠给我,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珍宝鸟的外形,比比谁的又精确有生动。
二:快速阅读课文,品读珍宝鸟的外形描写
通过比比读读,示范朗读。学习“儿化音”词:球儿。重点品读“小家伙”、“红嘴红脚”、“珍宝似的圆点”、“蓬松的球儿”等词。教室要求同学留意扩大写作范围,将视线投诸在除“小白兔”、“小狗”、“小猫”之外的动物身上。
三:精读课文,把握文章记叙线索。
1.学习课文言简意赅、直抒胸臆的开头方式。
师:小鸟特殊可爱、美丽。这样的一对珍宝鸟送给你,你会怎么说?
2.设置疑问
师问1:可是这样的鸟却有一种天性,是什么呢?
问2:我爱上了小鸟,小鸟却不爱我,还胆怯 我?那么我怎样做才能让小鸟“爱”上我呢?是强迫它吃东西,根据我给它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吗?思索“爱”的内涵。
3.精读课文,勾画并归纳课文中的“我”是如何细心照看小鸟的?小鸟又是怎样一步步改变的?
(1)学生自行勾画、归纳,老师巡察,个别指导。
(2)学生之间探讨归纳
(3)课堂沟通
(4)出示老师设计的重点词归纳法——CAI课件
四:探讨“真爱”的内涵。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出自己对“信任,往往营造了美妙的境界”的理解
1.探讨真爱的内涵?结合“我”给了小鸟舒适而暖和的巢,不惊动它,不损害它等内容。
2.联系生活实际谈“信任,往往创建了美妙的境界”的理解。
五:老师小结:真爱是要赐予你所爱的以“平安”,以“自由”,这也就是课文中所阐释的“信任”。(配乐)
六:作业设计:
请用“真”写一段话,要写详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6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从《蛇与庄稼》这一刻,你知道了那些联系?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2、今日我们来学习《跳水》一课,看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和什么之间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微机出示生字——开火车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3、提问:跳水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主要写了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出示《资料》部分,了解作者
三、再度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出示幻灯片自学提纲
①故事发生的缘由是什么?结果怎样?
②课文有机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谁与谁之间的联系?
③按事情发展的依次分段
2、学生按要求预习
3、探讨以上问题
四、细读课文,抓住联系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1、指导读第一段
找出写故事起因的句子
理解词语:取乐明显因而放纵
(“明显”写出了猴子放纵的缘由,“因而”写出了人们拿猴子取乐的缘由)。
2、指导学习-3自然段
①默读思索: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那些词语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损害?
②探讨回答
3、讲读第4自然段
自由读课文思索: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遇到危急?
微机出示插图:指导看图看最高的横木与甲板的距离、横木的宽度,理解孩子的危急境地—难以转身
甲板上的水手怎样?
4、讲读5-6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探讨思索题:船长看到危急状况是怎么做的?
大家为什么觉得40秒太长了?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
1、朗读课文弄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2、抄写生字
其次课时
一、朗读全文
1、按学习小组朗读
2、总结提问:
①课文主要写谁与谁之间的联系?这些联系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②孩子遇险是由那些缘由形成的?
③孩子得救是由于哪几方面的缘由?
④这一天“一帆风顺”预估似的发生发展有什么关系?
⑤读了这篇课文逆向到了什么?
二、联系用“仿照”“一帆风顺”造句
1、找出稳重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口头造句并订正
3、学生书面造句
三、作业
1、抄写生词
2、预习《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设计:
6跳水
逗拿吩咐
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
放纵追救↖跳水
水手
教学札记:
本文所列人物众多,关系也比较困难,应引导学生理解各人物之间的关系,并知道高潮的出现是由于众多关系综合影响的结果,并非单是猴子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激发学生阅读爱好,提高朗读实力。
2、学习用留意事物联系的方法深化理解课文。
3、通过换角色讲故事,培育学生说话、想象实力及创建性思维,学习船长紧急中坚决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改变的。
2、学习船长急中生智,坚决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看过跳水竞赛吧?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为小挚友写的故事《跳水》比跳水竞赛还要好玩、精彩。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留意读准生字读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同学们喜爱这个故事吗?想不想把故事内容告知别人?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个方法让别人很快地知道故事内容?
3、沟通:你用什么方法把故事内容告知别人?
①介绍课文主要内容。
②列提纲或小标题。
③画图。
④小组表演。
……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7
一、深化理解教材
要深化的理解教材只看教参上的提示是远远不够的,要自己去读去悟才行。《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加上试讲一共讲了三遍,感觉每一次讲完以后,都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化的理解。越讲越觉得课文有的可讲。
小喜鹊的两个家这课文是依据发生在北京的一个真实故事改编的。通过小喜鹊的两个家,说明白人们对小鸟的关爱,表现了人与鸟的友好相处。课文人和喜鹊两条线绽开,感人而好玩。重、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依据课文内容、重难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篇。
1、了解小喜鹊有两个家的缘由,体会到人类对小鸟的关爱及小鸟对人的友好。
2、通过句子比较,体会课文原句的详细、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依据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小喜鹊的两个家绽开教学,重点体会郭奶奶一家对小喜鹊的关怀备至和小喜鹊对郭奶奶一家的密切,也就是重点学习第3、5自然段,其他段落则以读代讲。
第一次试讲,感觉学生提问环节的设计进行并不顺当。虽然抓住了3、5两个自然段重点学习,但缺少了2、4自然段的铺垫,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深化。于是对教案进行修改,去掉了学生对课文内容提问的环节,只保留对课题提问,并抓住小喜鹊有哪两个家?为什么会有两个家?这两个问题来学习课文。加强了对2、4自然段的品读。如:在学习第4自然段时提问:大喜鹊为什么会在原来的那棵大树上造新家?树梢上传来它们欢快的叫声。它们的心情怎么样?应怎么读呢?
其次次试讲,感觉过程比较顺畅。同学们回答问题比较到位,情感体验也有肯定的深度。而我经过试讲对这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化地理解,好像觉得每一句话都值得重点品一品,都是意味深长的。最终,还是确定抓住重点来学习。
在我班讲的时候,感觉较好地实现了我对这一课的设想,同学们回答问题也是比较精确、到位。有了肯定层次的情感体验。但当马老师说课时,我感觉到马老师对这一课的理解有更深的层次。喜鹊对人的报恩,是我没有体会到的。我想到的是喜鹊对人的密切。虽意思接近,但不够深化。
要深化的理解教材还要把握学生,用学生的思维去思索问题,也就要把握学情。在最终回答为什么一到晚上小喜鹊就会回郭奶奶家过夜时学生有的答道篇:因为小喜鹊想要去陪伴郭奶奶。有的说:因为小喜鹊已把自己当成了郭奶奶的女儿。学生真正是以一颗童心,将小喜鹊当成人来看待,给它给予了人的情感。而我却并没有。这一点是我应当向学生学习的。假如我事先对教材的把握再深化一些,在学生回答问题时适时点拨,信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情感体验也会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落实训练点
语文课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体现在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体现。工具性则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我感觉在这一课我的语言训练点的设计还是比较好的,但在实施上有肯定的欠缺。对于马老师讲的迂回方法和训练的绽开要体现层次,感受颇深。如:在体会关怀备至一词时,我设计的是让学生先说说关怀备至的意思,再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其实可以先让学生说说关怀备至体现在哪儿,都是怎么做的,再体会关怀备至的意思。这样从详细到抽象,就给了学生一个台阶,理解起来也就简单了。再如:在口语交际这个环节,学生发挥不是太好。可以让学生联系到自己想一想:爸爸、妈妈上班去,下班回来的时候,自己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再来进行口语交际,结果或许会好一些。
三、关于课时支配
我讲的是其次课时,其中一个环节,对课题提问。马老师认为不太合适,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须要。细品起来感觉很有道理。我也得到了一个启示。我们通常会把学习生字放到第一课时,讲读课文放到其次课时。这样一来到讲读课文的时候,学生对于课文的爱好就减弱了很多,也就会有个别学生有在学习课文时往后翻看后面的课文的现象。其实,在一、二年级时学生已经驾驭了不少生字和认读字。那么对于一些生字较少、文从字顺的课文,就完全可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先讲读课文再处理生字。
通过这一课,收获许多。今后,还要更加努力、深化地理解把握教材。在落实各个训练点的时候,还要更好地给学生搭好阶梯,要有层次。还要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的铺垫。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8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宠爱,领会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1课时。
1、雨声录音。
2、教学课件。
一、听雨声想象,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访问了山里的挚友,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无间。今日,我将再向大家介绍一位自然挚友。他是谁呢,咱们一起听一听吧。(播放雨声)你们听到了什么?说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自古以来,雨就在文人笔下呈现了多彩的形象:渭城朝雨巴山夜雨斜风细雨,还有沾衣欲湿杏花雨清明季节纷纷雨。雨不仅润泽万物,更是丰姿绰约,带给人们无穷的想象。下面,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观赏、体会一场山雨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依次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
2、沟通: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什么依次写的?(雨起、雨中、雨后。)
三、重点朗读,感悟特点
1、学习雨起,感知静静:
⑴看,山雨来了。请有感情地读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练习说话,朗读品评。
2、学习雨中,感悟奇妙:
⑴那课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样的一番韵味呢?拿起书,轻声地读,体会山林中飘飘洒洒的山雨带给你的感觉。
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奇妙、韵味?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受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
⑶有侧重地沟通、品析、朗读: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奇妙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渐渐清楚起来,洪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体会由远而近,由远而近的意味:这里连用两个由远而近,后面还用了省略号,体会这样表达的妙处。带着体会朗读。在自由读的基础上指名读,并点拔,然后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异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多数轻捷松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调。
读一读这话,感受感受:山雨奇妙在什么地方?雨丝是飘飘洒洒的,还会是怎样的?请换一个叠词来说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细致听,专心灵去感受。带着遐想朗读。
在雨中,全部的色调都溶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刺眼,绿得透亮。这清爽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淌,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自由读,感受雨中的绿。探讨:如何理解这清爽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淌,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
3、学习雨后,感受韵律:
⑴学生自由朗读文章的最终三个自然段,同桌沟通感受。
⑵汇报沟通,自主朗读。老师适时点拨。
四、通读全文,积累背诵
1、分小组轮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自由读课文;选择喜爱的段落背诵。
五、作业设计
1、背诵喜爱的段落。
2、视察练笔:雨。
山雨
雨起:静静
雨声
雨中:奇妙
颜色
雨后:余韵
小学语文课文教案篇9
一、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敬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文讲的是四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本课教学应留意读书指导,将读书贯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通过读书,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在读书过程中激励学生畅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受到三个小伙伴优秀品质的感染,学会关切他人。
二、教学目标
1、相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对话时的情感,从而体会“一边……一边……”的用法,并练习说话。
3、在读书过程中能独立思索,能大胆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有机茶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整体浴室行业运行动态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开水煲市场运行动态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富马酸喹硫平行业风险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塑胶跑道产业供需态势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城市垃圾处理行业前景趋势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双向拉伸聚酯薄膜行业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劳保用品市场运行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保温瓶行业供需现状及发展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HDPE燃气管材行业发展前景规划分析报告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阅读理解50篇附答案解析
- 《陶瓷造型工艺》课程标准
- 火电厂各指标指标解析(最新版)
- 病毒性脑炎患者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 TPU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参考范文
- 第二编 债权总论
- 试用期考核合格证明表
- 常见八种疾病
- 胶粘剂基础知识及产品详解(课堂PPT)
- 铁路总公司近期处理的七起突出质量问题的通报
- 常用洪水预报模型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