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程〔工序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为有效地监控生产过程中每道工序所得产品的质量,将不合格品的产生及其产生因素消除于生产过程中,而不是出现在最终产品中。由此,极大地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等损失,确保最终产品满足质量要求。2.适用范围适于用本公司所有产品生产过程中关键工序的检验和试验。3.职责3.1生产部负责执行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检验,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对其处理进行跟踪,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道工序。3.2生产人员按照工艺卡或加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生产,并做好本岗位的自检工作。3.2质检部负责样品的测定工作。质检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检验。3.3下道工序生产人员,应检查上道工序转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检验不合格和未经检验的产品,不得转入本道工序。4、定义过程检验:又称工序或半成品检验,是指整个加工工艺流程中,每一道工序结束后所得到的半成品,在进入下一工序之前所实施的品质检验。对该工序来说,只有经工序检验合格的半成品才可视为该工序的合格成品,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否则应视为不合格品,不许进入下一工序,并应进入《不合格品评审处置程序》进行相应处理。工序检验在质量控制中起着层层把关的重要作用。5、检验方法5.1过程检验中,一般用简便易行的检验手段〔如感官检验和能快速测定的仪器方法,如有必要可将样品送企业化验室进行检验测定。5.2检验方法: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为感官检验,如外观、色泽、气味、滋味。详见《感官检验法》等。5.3检验时间:每道工序结束后所得到的半成品。6、检验结果处理6.1只有符合质量要求的,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6.2检出不合格品时,转入《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评价、处置,并及时作好标记进行隔离和做好过程检验记录。6.3对例外转序的处理:6.3.1由生产部填写《紧急放行/例外转序申请单》,报质量负责人审批,并在工件上作出例外转序标识。6.3.2质检员需对例外转序的产品进行检验,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收回产品.并对已生产的产品进行处理。7、工序加工质量检验根据《*****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和《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规定要求,在加工过程中设置的关键控制点〔CCP和控制措施。序号工序名称检验项目及要求检验方法检验频次备注1采购质量具体操作,详见《食品原辅材料采购质量验收操作规程》检查每批次2烘干1.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应与生产指令、物料传递单相符2.执行《加工作业指导书》,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生产记录,是否及时、完整和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4.核对烘干温度:33℃~38℃、〔20±2h。5.烘干后得到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检查每批次3配料<调味>1.核对配料的品名、批号应与生产指令、物料传递单相符2.检查生产记录,是否及时、完整和符合《调味料配方与配制作业指导书》要求。3.检查各配料的计量准确度。配料、搅拌均匀后得到的调味料质量是否符合要求。4.拌入调味料后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检查每批次4杀菌1.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应与生产指令、物料传递单相符2.执行《加工作业指导书》,是否符合要求。3.检查生产记录,是否及时、完整和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4.核对杀菌温度:121℃~125℃;时间:8~10min。5.杀菌后得到的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检查每批次5内包装1.核对物料的品名、批号应与生产指令、物料传递单相符2.检查生产记录,是否及时、完整和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3.检查计量准确度、封装平整度与密封程度。成品感官质量是否符合质量要求。检查每批次6出厂检验具体操作,详见《产品出厂检验操作规程》检查每批次8、过程检验记录将检验〔评价结果记录于相应关键控制点的质量记录《过程检验记录表》。参考文献:[1]现场品控巡检规程前言为规范本部门现场品控日常工作的运转,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特制定本手册,详细介绍现场品控对各条流水线的进行首检及巡检的各项内容和指标,以及卫生检查需注意事项,适用于所有本厂生产的产品质量控制。现场品控在生产过程中的工作职责:1.严格做好产品的首瓶检验:对于分批生产的各流水线产品,首瓶半成品均需检测各项指标合格后,方允许后续工作正常进行。2.负责按相关的频次对车间现场生产工艺环节全过程以及关键参数的监视和测量,并做好相关巡检记录。3.对车间生产过程中人员个人卫生、操作卫生、设备卫生、清洗消毒情况进行监督。4.负责在职责范围内处理不合格品,如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先对产品进行隔离,及时与上级领导汇报。5.负责对车间、仓库环境卫生、灭鼠灭蝇设施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提醒相关人员整改。6.负责与生产部及车间班组长在车间的良好操作规范上保持良好的沟通。1.水处理车间现场控制砂滤砂滤碳滤精滤原水碱式氯化铝RO水〔纯水缸精滤紫外线消毒精滤一级反渗透超滤二级反渗透亚硫酸氢钠六偏磷酸钠絮凝还原阻垢纯净水5μm精滤膜50μm精滤膜0.2μm精滤膜1.1指标检测:现场品控每日开机前对水处理水质进行检测,各项指标均合格,方允许进行各流水线生产,首次检测水处理全项指标包括:原水余氯、碳滤余氯、纯水口感、纯水游离余氯、纯水PH、纯水电导率、紫外线灯运行。1.1.1.1原水是符合生活饮用标准的自来水,余氯浓度应大于0.05mg/l。.2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SLS-3立式比色器,使用方法见附录一。.3检测频次:正常每班二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4纠正措施:余氯不合格立即要求水处理停机,生产停止,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碳滤余氯浓度检测.1活性炭的作用主要是过滤微小颗粒和吸附余氯,余氯会对反渗透膜造成损伤,所以碳滤余氯浓度要求小于0.05mg/l。.2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SLS-3立式比色器,使用方法见附录一。.3检测频次:正常每班二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4纠正措施:如果碳滤的余氯浓度大于0.05mg/l时,停止生产,正反冲洗碳滤设备,直到余氯浓度达到要求为止;如果经过多次正反冲洗,余氯浓度仍不合格,须要求水处理停机,生产停止,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纯水余氯浓度检测.1按国家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的游离余氯浓度要小于0.005mg/l。.2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具体方法见附录二。.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4纠正措施:一级反渗透产水余氯的不合格则全部放掉,调节亚硫酸氢钠流量,直到余氯浓度合格后方可打入中间水箱;如果二级反渗透产水余氯不合格,打入纯水缸后放掉;纯水缸余氯浓度不合格,全部放掉,重新打水。纯水电导率检测.1按国家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电导率要求小于10μs/cm。.2检测仪器和方法:DDS-307电导率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三。.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二级反渗透电导率不合格时,停止生产,用柠檬酸、氨水和甲醛清洗反渗透膜。紫外线消毒检测〔CCP点.1检查紫外线灯是否正常工作,紫外线灯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7500小时。.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紫外线灯报警或不亮,要求水处理停机,查找摁,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1.2化学品用量检查絮凝剂碱式氯化铝添加量为3ppm,以原水进水量44m3/h计,计量泵调节冲程为83%,添加量与计量泵的正确输出能力均可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整。阻垢剂六偏磷酸钠添加量为1ppm,以超滤水进水量40m3/h计,计量泵调节冲程为87%,添加量与计量泵的正确输出能力均可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整。还原剂亚硫酸氢钠添加量为2ppm,以超滤水进水量40m3/h计,计量泵调节冲程为21%,添加量与计量泵的正确输出能力均可根据水质实际情况调整。1.3记录检查每班记录检查《水处理设备运行记录表》《设备清洗记录》定期记录检查《生产配制表》《设备例行保养记录》《精滤膜更换记录》《反渗透膜清洗记录》《纯水缸清洗消毒记录》2.大机车间现场控制空桶回收空桶回收拔盖检漏外部清洗桶内清洗压盖灌装碱水清洗空桶预检纯水清洗消毒水清洗清洗消毒浓缩矿化液杀菌调配桶盖纯水灯检缩封包装入库喷码2.1首瓶检验:首瓶产品生产后,均需由现场品控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合格后,方允许后续生产。首瓶检验指标:口感、电导率、成品游离余氯、净含量、PH值。2.2成品电导率检测按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电导率应小于10μs/cm、矿水电导率80-130μs/cm。检测仪器和方法:DDS-307电导率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三。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纠正措施:当纯水电导率大于10μs/cm或矿水电导率不在80-130μs/cm范围时,停止生产,清洗灌装头,直到电导率合格为止;追溯已生产的产品,隔开不合格品,并填写隔离单。2.3成品余氯浓度检测按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游离余氯浓度要求小于0.005mg/l,矿水余氯要求小于0.05mg/l。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具体方法见附录二。检测频次:首桶检测,后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纠正措施:当成品水游离余氯浓度大于0.005mg/l时,停止生产,清洗灌装头,直到余氯合格为止;如果余氯浓度仍不合格,检测消毒水是否有残留;追溯已生产的产品,隔开不合格品,并填写隔离单。2.4消毒清洗效果控制〔CCP点消毒水浓度检测.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2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消毒效果控制.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应能冲到桶底部,并顺桶壁流下;消毒水反冲时间大于30秒。.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时间计量使用SJ9-2型电子秒表,方法见附录五。.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如时间少于30秒,调整到30秒〔或以上;如消毒水喷头有堵塞,停止生产,疏通消毒水喷头,直到达到满意的冲洗效果。2.5桶盖消毒效果检测桶盖分为盖和盖片,分别浸在消毒水中20分钟后,用纯水冲洗干净,将盖片揿在盖子上。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2.6喷码检测检查生产日期、批号是否准确。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字迹不清晰时,擦掉,重新喷码;大多数都不清晰时,停止生产,清洗喷头。2.7缩封检查检查缩封是不是松脱,缩封机温度夏天控制在260℃,冬天控制在280℃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升高缩封温度,或用电吹风加工,并通知机修工维修。2.8矿水配制参数检查矿水生产中,浓缩矿化液添加量为0.15‰,配比比例:浓缩液:纯水=1:5。矿水计量泵量程控制在40-50,纯水流量保持在140-150LPM〔LPM=L/min。2.9记录检查每班记录检查《消毒水配制记录表》《清洗记录》《洗手、消毒记录》《灯检人员记录表》定期记录检查《生产配制表》《工作服清洗记录》《设备例行保养记录》3.小机车间现场控制空瓶空瓶预检消毒水清洗压盖灌装纯水清洗清洗消毒浓缩矿化液杀菌调配瓶盖纯水灯检包装入库喷码3.1首瓶检验:首瓶产品生产后,均需由现场品控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合格后,方允许后续生产。首瓶检验指标:口感、电导率、成品游离余氯、净含量、PH值。3.2成品电导率检测按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电导率应小于10μs/cm、矿水电导率80-130μs/cm。检测仪器和方法:DDS-307电导率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三。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纠正措施:当纯水电导率大于10μs/cm或矿水电导率不在80-130μs/cm范围时,停止生产,清洗灌装头,直到电导率合格为止;追溯已生产的产品,隔开不合格品,并填写隔离单。3.3成品余氯浓度检测按标准要求,纯水〔成品水游离余氯浓度要求小于0.005mg/l,矿水余氯要求小于0.05mg/l。检测仪器和方法:比色法,具体方法见附录二。检测频次:首桶检测,后每二小时一次,如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增加检验频次。纠正措施:当成品水游离余氯浓度大于0.005mg/l时,停止生产,清洗灌装头,直到余氯合格为止;如果余氯浓度仍不合格,检测消毒水是否有残留;追溯已生产的产品,隔开不合格品,并填写隔离单。3.4消毒清洗效果控制〔CCP点消毒水浓度检测.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2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消毒效果控制.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应能冲到瓶底部,并顺瓶壁流下。.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如消毒水喷头有堵塞,停止生产,疏通消毒水喷头,直到达到满意的冲洗效果。3.5瓶盖消毒效果检测瓶盖分为上盖和下盖,分别浸在消毒水中20分钟后,用纯水冲洗干净,将上、下盖旋紧。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3.6喷码检测检查生产日期是否准确。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字迹不清晰时,擦掉,重新喷码;大多数都不清晰时,停止生产,清洗喷头。3.7包装纸箱包装.1纸箱折叠方正,正面向上;封箱带牢固;批号正确。.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封箱不牢重新加固;批号不正确重新更改。膜包装.1膜包牢固,紧实,无破损;条形码正确平整。.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检测频次:每二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膜包不牢固或有破损,重新包装。3.8矿水配制参数检查矿水生产中,浓缩矿化液添加量为0.15‰,配比比例:浓缩液:纯水=1:5.7-6。计量泵量程控制在80-85,纯水流量保持在75LPM〔±10LPM。3.8记录检查每班记录检查《消毒水配制记录表》《清洗记录》《洗手、消毒记录》《灯检人员记录表》定期记录检查《生产配制表》《工作服清洗记录》《设备例行保养记录》4.饮料车间现场控制空瓶空瓶杀菌过滤混合二氧化碳压盖灌装纯水清洗冷却回温消毒水清洗消毒硅藻土调配瓶盖溶糖灯检包装入库喷码过滤过滤添加剂溶解纯水冷冻4.1溶糖杀菌〔CCP点溶糖.1加热溶解白砂糖,白砂糖完全溶解,糖度要求达到48-50°Brix。.2检测仪器和方法:手持式糖度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六;或使用阿贝折射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七。.3检测频次:每缸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如白砂糖未完全溶解,继续循环溶解。杀菌.1用板式加热器对糖浆加热杀菌,要求温度在95℃以上,保温5分钟。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控制面板上的温度显示或检查记录。.3检测频次:每缸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如温度未达到要求,继续加热。4.2硅藻土过滤使用板框过滤器,添加硅藻土对糖浆进行过滤。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观察室内的糖浆澄清度。检测频次:每缸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如糖浆还有浑浊,继续循环过滤。4.3调配〔CCP点添加剂必须符合使用要求,添加时的顺序、温度、数量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调配完的糖浆糖度应在30-35°Brix之间。检测仪器和方法:糖度检测使用手持式糖度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六;或使用阿贝折射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七;查看添加剂的外包装,检查添加剂的领用记录。检测频次:每缸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如果添加剂不符合使用要求,更换;如添加数量或品种错误,将这缸糖浆隔离。4.4半成品控制首瓶检验:首瓶产品生产后,均需由现场品控对产品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各指标均合格后,方允许后续生产。饮料首瓶检验指标:口感、扭力、糖度、净含量、二氧化碳气容量。糖度测定.1成品糖度根据不同产品而有所不同,范围一般在±0.1°Brix。.2检测仪器和方法:手持式糖度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六;或使用阿贝折射仪,使用方法见附录七。.3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3纠正措施:糖度不符合要求时,停止生产,重新调节混比机,直到糖度正确为止;不合格的产品做隔离处理,并填写隔离单。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1按国家标准要求,成品二氧化碳气容量要超过2倍,生产时控制在3倍左右为佳。.2检测仪器和方法: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八。.3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二氧化碳气容量不符合要求时,停止生产,重新调节二氧化碳充气压力,直到气容量达到要求为止;不合格的产品做隔离处理,并填写隔离单。净含量测定.1饮料线有3个规格的产品:350ml,500ml,600ml。.2检测仪器和方法:称量法,电子秤,使用方法见附录九。.3检测频次:开机检测,后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产品净含量不到时,停止生产,调节灌装机,直到净含量达到要求;不合格的产品做隔离处理,并填写隔离单。瓶盖扭力检测.1瓶盖的松紧关系到二氧化碳气容量的大小,按出厂要求,扭力应在0.8—2.2之间。.2检测仪器和方法:数显扭矩仪,使用方法见附录十。.3检测频次:开机后每个旋盖头都必须检测。.4纠正措施:如果扭力不合格,调节旋盖头,直到达到要求为止。4.6回温检查回温效果,水温一般控制在28-35℃。检测仪器和方法:观察温度显示,或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对水箱水进行加热或降温。4.7喷码检测检查生产日期、时间是否准确。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字迹不清晰时,擦掉,重新喷码;大多数都不清晰时,停止生产,清洗喷头。4.8膜包装膜包牢固,紧实,无破损;条形码正确平整。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纠正措施:膜包不牢固或有破损,重新包装。4.9消毒清洗效果控制消毒水浓度检测.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浓度应保持在200-500ppm。.2检测仪器和方法:滴定法,见附录四或使用快速测定试纸〔截取一段试纸,浸入待测液中1秒取出,甩去多余水分,15内与色卡比较读取浓度。.3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根据实际浓度添加消毒原液或纯水。消毒效果控制.1按体系文件要求,消毒水应能冲到瓶底部,并顺瓶壁流下。.2检测仪器和方法:目测。.3检测频次:每1小时一次,或有需要时。.4纠正措施:如消毒水喷头有堵塞,停止生产,疏通消毒水喷头,直到达到满意的冲洗效果。4.10记录检查每班记录检查《消毒水配制记录表》《清洗记录》《洗手、消毒记录》《灯检人员记录表》《混合工段记录表》《溶糖记录表》。定期记录检查《生产配制表》《工作服清洗记录》《设备例行保养记录》附录一:SLS-3立式比色器使用方法余氯1.1测定范围:0.05-10.001.2试剂:邻甲联苯胺溶液将150ml浓盐酸用蒸馏水稀至500ml,然后吸取5ml该溶液和精确称取1.35克领甲联苯胺溶液混合,并在研钵中将混合物研成糊状,用150ml蒸馏水稀释,再加入495ml稀盐酸,最后定量至1000ml,置于棕色瓶内,放置暗处。1.3测定方法在50ml比色管中加入被测水样至刻度,然后加入邻甲联苯胺溶液2.5ml混合均匀。静置10分钟进行比色,如水温低于15-20℃时则将水样浸入温水中予热至15-20℃空白水样取样后不加试剂。1.4臭氧测定方法在50ml比色管中加入被测水样至刻度,然后加入邻甲联苯胺溶液2.5ml混合均匀。操作步骤.1根据所测定的项目和上述测定方法,将盛装已显色水样及空白水样之比色管,分别插入比色箱内,把所测项目的比色盘放入盘匣内,然后转动比色盘至接目镜所观察的二种颜色相似为止,此时比色器右上角圆孔内所示数值,乘以系数0.68,所得到数值为臭氧浓度。2操作步骤2.1根据所测定的项目和上述测定方法,将盛装已显色水样及空白水样之比色管,分别插入比色箱内,把所测项目的比色盘放入盘匣内,然后转动比色盘至接目镜所观察的二种颜色相似为止,此时比色器右上角圆孔内所示数值,即为测定项目的测定值。当比色盘与水样不能求得完全相符颜色时,则可根据上下二档的数值作出估计值。如果已显色水样浓度超过比色盘最高数值,用蒸馏水稀释后测定。3注意事项3.1比色盘及接目镜必须保持清洁3.2比色盘在使用后应放阴暗处存之。切忌受热,日晒与沾染各种化学品,以防比色片变质褪色。3.3晚上使用时,必须采用日光灯光源。3.4比色管其水样高度为131ml,如果有误差,可在131ml的高度处做好刻度记号,水样体积尽量接近于50ml左右。3.5使用较长时期后,如发现有褪色现象时,应予调整更换。一般比色盘使用期限为一年。附录二用比色法测定游离氯1.主要试剂及器材1.1试剂:分析纯Hcl0.1%邻联甲苯胺1.2器材:研钵500毫升量筒1000毫升容量瓶2.0.1%量取150mL浓盐酸用RO水稀释至500mL。称取1.00g邻联甲苯胺〔或1.35g邻联甲苯胺盐酸盐,并吸取5mL配制好的盐酸一同放入玻璃研钵器中研成糊状。然后置入1000mL的容器中加150mL蒸馏水稀释,同时加入495mL稀盐酸并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最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3.标准比色管的配制3.1主要试剂及器材试剂: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盐酸溶液仪器:具塞比色管,50ml4.分析步骤4.1永久性余氯标准比色管<0.005-1.0mg/L>的配制。按表〔一所列用量分别吸取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注入50ml具塞比色管中,用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稀释至50ml刻度,在冷暗处保存可使用6个月。表〔一0.005-1.0mg/L永久性余氯标准的配制余氯〔mg/L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mL余氯〔mg/L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mL0.0050.250.4020.00.010.500.5025.00.031.500.6030.00.052.500.7035.00.105.00.8040.00.2010.00.9045.00.3015.01.0050.0注:若水样余氯大于1.0mg/L时,可将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的浓度提高10倍,配成相当于10mg/L余氯的标准色,配制成1.0-10mg/L的永久性余氯标准色列。4.2于50ml具塞比色管中,先加入2.5ml0.1%邻联甲苯胺,加入澄清水样至50ml刻度,混合后立即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余氯;放置10min,比色所得结果为总余氯,总余氯减去游离余氯即为化合余氯。5.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配制5.1称取3.7g经100-110℃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钾,用纯水溶解,再加0.56ml盐酸,并用纯水稀释至1000ml。6.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6.1称取0.1550g经120℃干燥至恒重的重铬酸钾及0.4650g经120℃干燥至恒重的铬酸钾,溶解于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中,并稀释至1000ml。此溶液生成的颜色相当于1mg/L余氯与邻联甲苯胺生成的颜色。7.盐酸溶液7.1吸取9mL盐酸溶液,加水定容至1000mL,所的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mol/L。附录三:DDS-307电导率仪操作规程1开机1.1电源线插入仪器电源插座,仪器必须有良好接地!1.2按电源开关,接通电源,预热30分钟后,进行校准。2校准仪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准!将"选择"开关指向"检查","常数"补偿调节旋钮指向"1"刻度线,"温度补偿调节旋钮指向"25"度线,调节"校准"调节旋钮,使仪器显示100µs/cm,至此校准完毕。3测量3.1在电导率测量过程中,正确选择电导电极常数,对获得较高的测量精度是非常重要的。可配用的常数为0.01、0.1、1.0、10四种不同类型的电导电极。用户应根据测量范围选择相应常数的电导电极。3.2电极常数的设置方法如下:目前电导电极的电极常数为0.01、0.1、1.0、10四种不同类型,但每种类型电极具体的电极常数值,制造厂均粘贴在每支电导电极上,根据电极上所标的电极常数值调节仪器面板"常数"补偿调节旋钮到相应的位置。3.2.1将"选择"开头批向"检查","温度"补偿调节旋钮指向25度线,调节校准调节旋钮,使仪器显示100µs/cm。3.2.2调节"常数"补偿调节旋钮使仪器显示值与电极所标数值一致。3.3温度补偿的设置调节仪器面板上"温度"补偿调节旋钮,使其指向待测溶液的实际温度值,此时,测量得到的将是待测溶液经过温度补偿后折算为25℃如果将"温度"补偿调节旋钮指向25刻度线,那么测量的将是待测溶液在该温度下未经补偿的原始电导率值。3.4常数、温度补偿设置完毕,应将"选择"开头设置在合适位置。当测量过程中,显示值熄灭时,说明测量超出量程范围,此时,应切换"开关"至上一档量程。电导电极使用说明1本电极有光亮和镀铂黑二种,镀铂黑的目的在于增加电极片的有效面积,防止和减弱电极的极化,测量电导率大的溶液,使用镀铂黑电极比较适宜。2对镀铂黑的电极,使用前可浸在去离子水中,以防止铂黑的情化。3铂黑镀层脱落或褪色时,则铂黑必须重新电镀,以保证所测数据的准确性。4检验所标电导常数准确与否,可根据被测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查得相应的电导率值K,然后根据实测的电阻值R进行电导常数Q的计算:Q=K*R附录四:碘量法测定二氧化氯1.1测定原理稳定性二氧化氯〔CLO2在酸性条件下可氧化碘化钾,使其释放出碘。以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反应析出得碘,根据硫代硫酸钠得用量,计算出溶液中CLO2的含量。2CLO2+10KI+8HCL→10KCL+5I2+4H2O 5I2+10Na2S2O3→10NaI+5NaS4O61.2主要试剂及器材试剂: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6%碘化钾溶液0.5mol/L盐酸溶液0.5%淀粉指示液器材:250毫升碘量瓶50毫升量筒2毫升移液管50毫升滴定管1.3测定方法以2ml移液管准确移取样品2ml,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50ml的0.5mol/LHCL溶液和50ml的6%碘化钾溶液,塞紧瓶盖,振摇均匀后,于暗处避光静置5分钟使反应完全,此时溶液呈黄色,然后打开瓶塞,用少量蒸馏水冲洗瓶塞及瓶壁,立即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色时,加0.5%淀粉指示液10滴,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将滴定结果用空白实验校正。每1m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0.1mol/L相当于13.49mg的CLO2。1.4计算公式CLO2〔w/v=[m<V1-V2>*0.01349/V]*1000000式中:M——硫代硫酸钠克分子浓度V1——样品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毫升数V2——空白实验消耗的硫代硫酸钠的毫升数V——取样量〔ml附录五:SJ9-2电子秒表使用说明1.技术指标1.1走时精度:-0.5~+0.5s/d1.2分辨率:1/100s2.功能2.1秒表功能最长计时时间为9:59'59'',最小测定单位为1/100秒。可选择标准分段计时和部分分段计时。2.2定时器倒数计时最长设定时间为23:59'59''。以设定的时间为起点,不断地重复倒数计时。以设定的时间为起点,倒数计时至0:00'00'',然后正计时,正计时可计到23:59'59''。2.3步速器有7种节拍速率可供选择:240拍/分,120拍/分,100拍/分,80拍/分,70拍/分,60拍/分。2.4时钟功能计时计历〔年、月、日、星期、时、分、秒。可实现12/24小时制转换。正点报时〔二声响。2.5定闹功能可设定四个定闹时间。闹响节拍:2拍/秒,闹响时间持续30秒。3.使用方法S4SS4S3S1S1:起动、停止、调整S1S2S2:功能转换S2S3:选择S4:分段、设置、复零3.2秒表揿S2,置于秒表功能状态。基本秒表功能按S1,秒表开始计时;再按S1,停止计时,按S4,复零。按S1,秒表开始计时,再按S1,停止计时;再按S1,累加计时;再按S1,停止计时;…如此往复,实现累加计时。按S4,复零。附录六:手持糖量计1操作方法1.1掀开照明棱镜盖板,用柔软地绒布仔细地将折光棱镜拭净,注意不要划伤镜面。1.2取含糖试液数滴,置于折光棱镜地镜面上,合上盖板,使溶液遍布于棱镜表面。1.3将仪器进光窗对向光源或明亮处,调节目镜视度圈。使视场内分划线清晰可见,于视场中所见明暗分界线相应之读数,即为溶液含糖量之百分数。1.4当被测试液之含糖量低于50%时,将旋钮转动,使得在目镜半圆视场中的分划尺为0—50。明暗分界线相应之刻线,即为含糖成分之百分数。1.5若含糖浓度高于50%,则应转动旋钮,使目镜视场中所见之刻线范围〔50—80,测量方法与上述相同。2温度修正2.1不用温度修正进行测量;此时,先应测试纯净蒸馏水溶液之折光率,查明视场中的明暗分界线是否对正刻线0%,若有偏离,则可用螺丝起子旋动分刻校正螺丝,使分界线正确指示于0%处,然后进行试样测定,不用修正表即可获得正确的读数。3维护与保养3.1WYT4型手持式糖量计系属精密光学仪器,在其使用及保养过程中,必须细致谨慎,精心保养。对于光学零件表面,不应碰伤、划痕;使用完毕后,必须拭净棱镜表面的试样溶液;存放仪器的地点,不应含有大量水气、灰尘或酸蚀性的气体,以免光学零件发霉或腐蚀,仪器在携带或运输途中,则应避免经受剧烈的振动。附录七:阿贝折射仪操作规程1准备工作1.1在开始测定前必须先用标准试样校对读数,将标准试样的抛光面上加一滴溴代萘,贴在折射棱镜的抛光面上,标准试样抛光的一端应向上,以接受光线,当读数镜内指示于标准试样上的刻值时,观察望远镜内明暗分界线是否在十字线蹭,若有偏差则用附件螺丝刀转动示值调节螺钉使明暗分界线调整至中央,在以后测定过程中螺钉不允许再动。1.2开始测定之前必须将进光棱镜及折射棱镜擦洗干净,以免留有其他物质影响测定精度。〔若用乙醚或酒精清洗必须等干后再加入被测液体。2测定工作:2.1将棱镜表面擦干净后把待测液体用滴管加在进光棱镜的磨砂面上,旋转棱镜锁紧手柄,要求液体均匀无气泡并充满视场。〔若被测液体为易挥发物则在测定过程中须用针筒在棱镜组侧面的一小孔内加以补充。2.2调节两反光镜,使二镜筒视场明亮。2.3旋转手轮使棱镜组转动,在望远镜中观察明暗分界线上下移动,同时放置阿米西棱镜手轮使视场中除黑白二色外无其他颜色,当视场中无色且分界线在十字线中心时观察读数镜视场右边所指示刻度值即为测出值。附录八:饮料二氧化碳含量测定仪1操作方法1.1首先调整定位座位置:第一步将温度计拉至上限,旋紧A处螺帽,拉下手柄,将定位座向上顶紧锁住,推上手柄,将指甲放入固定位置,然后将样品瓶放在被测位置上,旋开放气阀,一只手握住支架,另一只手拉下手柄,稍用力将刀口切穿瓶盖,此时,会有小部分气体从管道排出,待压力表指针回零后,关闭〔旋紧放气阀,旋松A处螺帽并将温度表插入,限拉杆上地限位片卡在温度计表面盘上〔防止温度计向上窜动然后在旋紧A处螺帽,并将锁紧架嵌入三通槽内旋紧螺帽,然后推上手柄,并旋松螺母。双手将支架取出,往复摇动。待压力值稳定为止,即可读出压力数及温度值。1.2根据附表,二氧化碳含量倍数表,即可得二氧化碳容积倍数〔气容量1.3测试完毕,先旋松放气阀,将三通与支架装回原处,旋紧螺母,将温度计拉至上限,旋紧A处螺帽,取下被测样品,然后进行第二只样品得测试。1.4附件的使用:横梁使用来测易拉罐及玻璃瓶饮料用,当测易拉灌时,拧下刀头装上刀口接套然后装到原处,注意密封,将易拉罐放入定位套内,移动调节支承易拉罐碰到横梁为止,然后锁紧支承套按以上方法测试即可。玻璃瓶饮料的测试方法,调换刀头及定位套,将瓶放入定位套,移动调节支承套,瓶头穿过横梁的缺口,卡紧为止。然后锁紧套,按以上方法测试。2维护及保养方法2.1仪器用完后,及时擦洗,保持管道的清洁,减少管壁的腐蚀。2.2温度表及压力表按检定规程定期进行检定。双金属温度计检定周期不超过一年,压力表检定周期为6个月。2.3测量时,当A处发现有泄漏时,可拧紧A处的螺帽,拧紧程度至温度计不能上下自如抽动为止,此时,泄漏现象将消失。如还有漏气则要抽出双金属温度计,旋去螺帽,更换"0”2.4如发现B处有泄漏时,同样旋下放气阀和螺帽,更换"0”附录九:电子计价秤1.操作说明1.1准备从包装箱内轻轻取出秤体,放在结实平整的台面上,将秤盘放在装有四只橡皮减震器的承重托架上,调整秤脚,使水平泡位于水平指示器中心位置〔小黑圈内,确保秤体平整稳定。将电源线的插头和插座分别插入秤体和电源插座上。1.2操作秤重计价.1确认秤盘上没有什么物品后,接通电源开关,显示窗闪烁全"8”2次后,自动进入正常秤重计价状态,各显示窗显示零,零位指示灯亮。.2将被计量物放在秤盘上,重量值即在重量窗上显示出来。.3用数字输入单价,假定单价为5.18元/kg,则依次按"5”"1”"8.4从秤盘上取下被计量物,零位指示灯亮。.5按"清除"键,单价窗显示为零。.6也可不清除单价,直接输入新的物品单价,则原单价自动被清除。去皮.1将用来装物品的盛器〔皮重放在秤盘上。.2按下"去皮"键,重量显示窗为零,此时去皮指示灯亮。.3将被计量物品放进盛器中,显示的重量即为去除盛器重量后被计量物的净重。.4用数字键出入物品单价,单价窗显示单价,金额窗显示最后的金额。.5要解除去皮功能,将计量物品和盛器〔皮重全部从秤盘上取下,零位和去皮指示灯亮。.6再一次按下"去皮"键,重量窗显示为零,去皮状态指示灯熄灭。.7按"清除"键,单价窗显示为零。.8也可不清除单价,直接输入新的物品单价,则原单价总动被清除。累加.1将被计量物放在秤盘上,用数字键出入物品单价。.2重量显示稳定后,按"累计"键,累计次数和金额就显示在单价窗和金额窗中,累计中和累计值指示灯同时亮。.3取下第一种物品,待重量窗回零后将第二种物品放在秤盘上,用数字键输入该物品单价。.4重量显示稳定后,按"累计"键,该物品金额被累加到总价中去,单价窗和金额窗分别显示累计次数和累计金额。.5重复上述操作,直至与该顾客买卖完毕。.6在累计状态时按"清除"键外任何一键,都可回到正常称重状态。.7在累计状态按"清除"键,累计次数和累计金额被清除,累计指示灯熄灭,回到正常称重状态。附录十:数显扭矩仪操作规程1开机正确安装好电池,打开电源开关。按一次"开/关"键;仪表进行"0-9"笔划自检,待信号基本稳定后自动置零,显示"0"或"0.00"。2置零在测量前如果显示不为零,应按一次"置零"键归零。3峰值测量按一次"峰值"键,峰值指示灯亮。仪表处于峰值保持状态,测量完毕按"置零"键返回。再按一次"峰值"键,峰值指示灯灭,仪表处于一般测量状态。4上限报警值的设定操作步骤如下:按"设定"键。显示"F****——表示当前的报警值。按"递增"键得到所需要的数。——"递增"键的功能是个位数增1。按"左移"键将个位数移到所需要的位。按"输入"键存储设定好的上限报警值,呈显"A0000"。再按"输入"键,呈显"0"或"0.00"等。——回到测量状态。5操作使用时,应手握把套,不得擅自加长力臂,否则将影响测量精度。6结束使用时,关闭电源开关。附录十一酸度计〔pH计操作规程1.开机前准备1.1电极梗旋入电极梗插座,调节电极夹到适当位置。1.2复合电极夹在电极夹上拉下电极前端的电极套。1.3用蒸馏水清洗电极,清洗后用滤纸吸干。2.开机2.1电源线插入电源插座。2.2按下电源开关,电源接通后预热30分钟,接着进行标定。3.标定3.1机器使用前,先要标定。一般说来,仪器在连续使用时,每天要标定一次。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板锉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木纹平开上悬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稻保乐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无人机电力施工方案
- 2025年中国机械抓头组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3章概率3.2.1古典概型3.2.2整数值随机数randomnumbers的产生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单元优化提升链接学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表内除法(一)-除法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2025届高考生物备考教学设计: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 Unit 7 A day to remember Section B project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
- 2023年中国煤化工行业全景图谱
- 小学美术 四年级 人教版《造型•表现-色彩表现与创作》“色彩”单元美术作业设计《色彩的明与暗》《色彩的渐变》《色彩的情感》
- 2015年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 中国心脏重症镇静镇痛专家共识专家讲座
- 企业生产制造部门预算编制模板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单词默写表
- 教育心理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浙江师范大学
- 川教版七年级生命生态安全下册第1课《森林草原火灾的危害》教案
- 食品检验检测机构能力建设计划方案
-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