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1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2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3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4页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张生命周期表

1917年一个新生命诞生;

1936年长大成人;

1945年儿孙满堂;

1956年重病;

1986年手术;

1991年死亡。苏联的发展历程1917117:十月革命胜利1918-19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1921-1924:“新经济政策”列宁1925-1953:“斯大林模式”斯大林1953-1991:体制改革

1953-1964:赫鲁晓夫

1964-1982:勃列日涅夫

1983:安德罗波夫

1984:契尔年科

1985-1991: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199112:苏联解体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程标准: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

2内容:

3评价: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背景:

2内容:

3结果: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2内容:

3结果: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地位稳固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农业﹙重点﹚;工业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失败,下台赫鲁晓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工业﹙重点﹚军事增强,经济滑坡,仍未突破

苏联陷入危机边缘;1985年戈氏上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局势失控,1991苏联解体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不同?1指导思想:赫勃:改革斯大林模式弊端戈:“民主的人道的社会主义”的新思维2改革侧重点:赫:侧重农业;勃:侧重重工业,戈:后期侧重政治改革3党的领导:赫勃:坚持共产党领导戈:实行多党制,动摇、放弃了党的领导4结局:赫勃:有一定成效,但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最后失败戈: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失控,苏联解体综合提升再见1953年的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1913年相等人口总数比1913年增长20%背景: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粮食短缺,轻工业落后,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1949年,当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二核大国,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而皮鞋产量仅1636(百万)双,全国一亿七千万人口平均每人不到一双皮鞋。探究1:根据材料分析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赫鲁晓夫背景:②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地位日益巩固③19562苏共“二十大”召开,批判斯大林,破除对斯大林崇拜苏共“二十大”现场“赫鲁晓夫是改革的先驱者。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赫鲁晓夫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戈尔巴乔夫

(1)农业(重点):①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②允许农民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③大规模垦荒,扩种玉米(2)工业: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将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②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利;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2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1964年赫鲁晓夫由于党派斗争下台,1971911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他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组成,代表了他充满争议、毁誉参半的一生。赫鲁晓夫墓碑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时手持玉米与陪同人员探讨玉米种植问题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1954-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4000多万公顷,由于开垦前对那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未进行科学的分析,大规模的开垦破坏了广阔草原上的植被,从1955年到1960年,已有几十万公顷土地被风沙侵蚀。1962年夏季东部干旱,风化侵蚀波及了几百万公顷。仅在巴夫洛达州一地就有150万公顷土地被风“刮走了”。

——《处女地地区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欢送出发垦荒的青年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但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米,产量很低。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在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绝大部分以计划经济的方式由国家集中管理。赫鲁晓夫陆续把15万个中央直属企业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管理,同时扩大了加盟共和国的管理权限。这次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管理企业的行政办法,没有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滋生了地方本位主义等问题。

缩短工人工作时间,某些部门的工人每天工作时间改为7小时,井下、地下施工工人及从事某些特别危险的工作的工人改为每天6个小时;提高工资,全国产业工人年平均收入由1953年的925卢布到1959年上升到1160卢布。

——《1958年苏联国民经济》1953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250万吨,1954年为8560万吨,1955年10370万吨,1957年为10260万吨,1958年为13470万吨。这期间,粮食产量除个别年份出现过下降的情况外,总的来说,呈增长的趋势。也正是在这个期间,“使赫鲁晓夫赢得了农业内行的声誉”。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个原子能发电站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苏联制成发射成功1953-1963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105%,是美国的两倍。加加林乘坐宇宙飞船“东方一号”1961年,苏联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从来没有离开斯大林体制模式的大框架。他在改革过程中,往往是一只脚向民主迈进,另一只脚却陷入了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泥潭。

——陆南泉《赫鲁晓夫当年的经济改革为何不能成功》“赫鲁晓夫不仅是环境的牺牲者,也是其性格的牺牲者。急性子、过于匆忙、容易激动,这是他无法克服的缺点。”

——苏联著名政治家布尔拉茨基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是什么?①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新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

②提出的战略目标和口号超越实际,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赫鲁晓夫改革失败原因是什么?二、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赫鲁晓夫改革造成混乱局面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执政①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②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企业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③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部门。2内容(重点在工业):①前期成效显著,军事实力与美国匹敌;②增加经济负担,1975年后经济发展进入停滞时期。3结果: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原因是什么?安德罗波夫(198211-19842)契尔年科(19842-19853)1982——1985年苏美军事竞赛情况表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1400潜射导弹196865612119786561015核弹头1968430013001978110004500现役武装部队19683503401978210440坦克196885003240019781050050000战术飞机196851004000197845004600水面战舰19683603201978172240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世界现代史》

1966—19701971—19751976—1980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7.8%5.7%4.3%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8.5%7.4%4.4%1966—198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片面的经济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1背景:2内容:3结果:社会动荡,经济停滞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局势失控,1991苏联解体措施问题经济①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②减少指令性计划,代之以指导性计划指标;③鼓励个体和合作社经济;④鼓励租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