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分)鲁迅说过:“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国自己是很难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狠狠抽在中国身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2.(1分)小明的叔叔在外贸公司工作,天天和外商打交道,小明称叔叔为“洋务派”。其实清末的洋务派在当时属于进步人士()①李鸿章②张之洞③曾国藩④左宗棠⑤奕䜣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3.(1分)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4.(1分)清政府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开始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5.(1分)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6.(1分)如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7.(1分)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很多反映了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如诗歌《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请问这几首诗反映的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1分)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B.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C.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 D.在威海卫战争中邓世昌壮烈殉国9.(1分)与《南京条约》的条款相比,《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A.割让中国领土 B.赔偿巨额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10.(1分)近代中国历史上,美国曾先后向英、俄、德等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是()A.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B.保持中国领土完整 C.要求西方国家之间互相开放 D.维护英国在华经济利益11.(1分)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了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12.(1分)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A.民主科学 B.维新变法 C.师夷长技 D.自由平等13.(1分)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14.(1分)顽固派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违背了历史潮流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15.(1分)观察如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16.(1分)“……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迷信 B.中原闹鬼 C.列强侵略 D.盲目排外17.(1分)如图反映的是1900年,列强侵略中国的情景,请你猜猜图中的这支队伍应该是()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军队18.(1分)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过程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是在()A.河北廊坊阻击战中 B.天津保卫战之中 C.争夺老龙头火车站 D.围攻西什库教堂19.(1分)“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20.(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④赔款2100万银元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6分)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近代工业的兴起”活动课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读图说史】(1)图1、图2分别是洋务派创办的哪一类型的近代工业?图1:;图2:。【探究学习】(2)据图,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特点:;主要原因:。【学法运用】如图所示内容是小军、小丽对中国近代工业所起作用的评价:(3)小军、小丽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是哪一位?请说明理由。不正确:。理由:。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材料二1898年爱国人士创制的《时局图》(1)材料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条约中的哪些内容能说明日本的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2)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1)材料中“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为什么要提出“变”?文中的“读书人”指的是谁?(2)材料中的“杀”是谁指使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指什么?“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你能写出材料中“冷”的原因吗?(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4.(4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是20世纪初列强侵华时,中国人民自发地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一场战斗的场面,这场战斗发生在列强的哪次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有哪些国家?(2)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图2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的情景?这个条约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25.(6分)180多年前,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五千年文明古国从此惨遭西方列强铁蹄的蹂躏,不屈不挠,谱写了一曲曲悲壮激昂的近代史诗。假如可以回到过去,请将你见到的这一幅幅交织着血雨腥风的历史画卷报道给世人。【屈辱见证】(1)图1中西方列强从海上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与哪场战争有关?制造图2情景的“强盗”是哪两个国家?图3的厄运是哪场战争造成的?(2)在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它们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顽强抗争】(3)三幅图片中的人物都曾英勇抗击外来侵略,他们抗击外来侵略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感悟历史】(4)以上问题的探究让我们重温了“侵略与反抗”的那段历史,面对这段历史,请你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

2023-2024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人和中学八年级(上)月考历史试卷(9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1分)鲁迅说过:“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身上,中国自己是很难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就是狠狠抽在中国身上的一鞭,使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开始了洋务运动。【解答】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开始了洋务运动,清朝内外交困,强兵富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求富”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民用工业,筹建新式陆海军等。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事件及主要内容。2.(1分)小明的叔叔在外贸公司工作,天天和外商打交道,小明称叔叔为“洋务派”。其实清末的洋务派在当时属于进步人士()①李鸿章②张之洞③曾国藩④左宗棠⑤奕䜣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识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洋务派以及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3.(1分)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A.游历西洋 B.兴办洋务 C.学习科技 D.救国图强【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一次近代化运动。【解答】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最终目的”“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据此分析可知,使中国富强。故选:D。【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能力。4.(1分)清政府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开始于()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筹建新式海军。【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90年代。60年代,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从70年代起,筹建新式海军,初步建成了南洋,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洋务运动的原因、内容以及意义。5.(1分)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A.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解答】据材料可知,李鸿章创办的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材料未涉及上海轮船招商局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A错误,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材料未涉及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关系。故选:D。【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6.(1分)如图是小曾同学在学习了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某次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后,绘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A.反映了民族意识的空前觉醒 B.揭示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肯定了戊戌变法的进步意义 D.讽刺了晚清官员的盲目排外【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为维护清朝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解答】结合所学,可知,不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史实。故选:B。【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7.(1分)黄遵宪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诗人,其诗很多反映了近代中国备受列强侵略的历史,如诗歌《悲平壤》《哀旅顺》《哭威海》《马关纪事》《台湾行》.请问这几首诗反映的是近代列强对中国的哪一次侵略战争?()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解答】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我国近代著名的诗人黄遵宪的诗作《悲平壤》、《哭威海》、《台湾行》分别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故选:C。【点评】本题以黄遵宪的成就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8.(1分)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表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战争爆发于1894年,是日本蓄意挑起的 B.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C.日军占领旅顺后,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 D.在威海卫战争中邓世昌壮烈殉国【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所学知,1984年9月,遭到日本舰队袭击,激战中,邓世昌下令,直冲敌舰,同时施放鱼雷,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黄海大战的相关知识。9.(1分)与《南京条约》的条款相比,《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A.割让中国领土 B.赔偿巨额赔款 C.开放通商口岸 D.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危害。【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比《南京条约》多了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的内容,大大加剧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故选:D。【点评】掌握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危害。10.(1分)近代中国历史上,美国曾先后向英、俄、德等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是()A.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B.保持中国领土完整 C.要求西方国家之间互相开放 D.维护英国在华经济利益【分析】本题考查门户开放政策。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时,无暇东顾,1899年、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1922年,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A项正确,排除B项,排除C项,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以及影响。11.(1分)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A.为中国近代史开辟了道路 B.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是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分析】本题以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解答】观察图片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公车上书,《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反对同日本人议和。即“公车上书”。故选:B。【点评】注意识记公车上书的背景及其意义。12.(1分)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A.民主科学 B.维新变法 C.师夷长技 D.自由平等【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运动的知识.【解答】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后来。故选:B。【点评】维新变法在社会上主要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3.(1分)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史实。戊戌变法废八股、设西学。【解答】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发展农工商业;创办报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题干中这个“皇上”指的是光绪帝。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京师大学堂的相关史实。14.(1分)顽固派反对变法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 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C.改革违背了历史潮流 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据所学知,由于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21日,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15.(1分)观察如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戊戌变法时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根据“谭嗣同就义图片”。【解答】根据图片以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21日,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深秀。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死得其所!”。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16.(1分)“……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迷信 B.中原闹鬼 C.列强侵略 D.盲目排外【分析】本题以“…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为依托,考查义和团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洋鬼子,尽除完。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19世纪末,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义和团运动的背景、经过和结果。17.(1分)如图反映的是1900年,列强侵略中国的情景,请你猜猜图中的这支队伍应该是()A.英国军队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军队【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解答】据“1900年,列强侵略中国的情景”可知。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乘火车进犯北京。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史实。18.(1分)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过程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壮烈殉国是在()A.河北廊坊阻击战中 B.天津保卫战之中 C.争夺老龙头火车站 D.围攻西什库教堂【分析】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答】在抗击八国联军侵略的过程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故选:B。【点评】本题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9.(1分)“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辛丑条约》中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解答】据所学知,1901年,其中规定,界内不准中国人居住。所以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辛丑条约》。故选:D。【点评】本题重点识记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影响。20.(1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野蛮残暴的西方列强屡次侵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将列强在中国攫取的以下权利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③开放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埠④赔款2100万银元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分析】本题考查近代史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①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的内容;③开放苏州、沙市;④赔款2100万银元是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近代史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二、非选择题(共30分)21.(6分)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近代工业的兴起”活动课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读图说史】(1)图1、图2分别是洋务派创办的哪一类型的近代工业?图1:军事工业;图2:民用工业。【探究学习】(2)据图,指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7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特点:由上升到下降;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学法运用】如图所示内容是小军、小丽对中国近代工业所起作用的评价:(3)小军、小丽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的是哪一位?请说明理由。不正确:小军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理由:小军没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地评价、存在片面性。【分析】(1)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2)本题以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作用。(3)本题以小军、小丽对中国近代工业所起作用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评价方法。【解答】(1)依据所学,图1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企业。故图1是军事工业。(2)由图表可以看出,1842﹣﹣1890年外国轮船公司在华货物运送数量变化的特点是由上升到下降,洋务运动兴起。(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如从图示内容可以看出、一分为二地评价,小军的评价方法不正确。故答案为:(1)图2:军事工业;图2:民用工业。(2)特点:由上升到下降;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一定抑制作用(或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冲击外国轮船公司的业务)。(3)小军的评价方法不正确;理由:小军没有把历史事件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存在片面性,符合题意。如:小丽的评价方法不正确,存在片面性。)【点评】本题以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材料二1898年爱国人士创制的《时局图》(1)材料一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条约中的哪些内容能说明日本的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2)这一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种的条约内容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重庆、杭州为商埠”说明日本侵略势力已深入中国内地。(2)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以三国干涉还辽为契机;中国在远东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故答案为:(1)《马关条约》。开放沙市、苏州。(2)《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5年春,引发“公车上书”。【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3.(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不变亦变。”……“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历史在这里沉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1)材料中“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为什么要提出“变”?文中的“读书人”指的是谁?(2)材料中的“杀”是谁指使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指什么?“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你能写出材料中“冷”的原因吗?(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以及失败原因、戊戌政变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材料中“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指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难当头的危机时刻,挽救民族危亡。文中的“读书人”指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2)材料中的“杀”是慈禧太后指使的,因为维新变法的一些政策,慈禧太后是顽固派的代表,她决定干涉变法。(3)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提倡科学文化、教育制度、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1898年8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维新派的康有为、日本、康广仁、杨深秀、刘光第共6君子被杀。材料中“冷”的原因是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杀害维新人士。(4)根据所学可知这次“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有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当时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光绪皇帝手中、大臣所掌握。故答案为:(1)《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剧了中国民族危机、梁启超。(2)慈禧太后。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利益。(3)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杀害维新人士。(4)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实力强大;维新派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得不到人民的支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戊戌变法的背景、戊戌变法以及失败原因、戊戌政变等知识。24.(4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1是20世纪初列强侵华时,中国人民自发地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一场战斗的场面,这场战斗发生在列强的哪次侵华战争中?侵略者有哪些国家?(2)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图2反映的是哪一条约签订的情景?这个条约最严重的危害是什么?【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图1“廊坊狙击战”是20世纪初列强侵华时,中国人民自发地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一场战斗的场面;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近代史上,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901年、美、俄等11国签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