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与流程_第1页
一种建筑物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与流程_第2页
一种建筑物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与流程_第3页
一种建筑物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与流程_第4页
一种建筑物消防救援系统及方法与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种建筑防救系统及方流程1.本发明涉及筑物消防救援系,尤其是一种建筑消防救援系统及法。背技:2.高层建筑物人员密集,逃生道狭窄,一旦发生灾,消防救援将变得无比艰难,此外现有的消防云梯高只能达到50米的高度,超过50米高度的人员救援将非困难,因此,如解决高层火灾逃一直是个社会性的题。3.目前有一种顶塔吊逃生系统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5163944u的一种新型高层塔吊救生统,包括:塔吊控制室、平块、塔吊底座、楼、卷扬机、吊臂、导轮救生舱、救生舱壳、救生舱外壳隔热材料、伸缩杆舱门、钢缆、观察,高层塔吊救生统由小型塔吊和生舱组成,小型塔安装在大楼楼顶,吊底座在楼顶地,起固定作用,座上方为塔吊控制,控制室可以控制个塔吊的工作;衡块在塔吊吊臂后方,吊臂上接近制室的地方还安装卷扬机,吊臂前有个导轮,有改钢缆方向的作用,生舱顶端连接有钢,钢缆另一端和扬机相连,这样生舱就悬吊在塔吊缆上;救生舱由三壳体组成,外部救生舱外壳,内为救生舱内壳,外壳和内壳之间为隔热料,有隔热作用救生舱靠近大楼端有一个舱门,舱底部和救生舱底部连,舱门上方通过伸缩杆救生舱相连,可通过控制伸缩杆打开或关闭舱;救生舱一面还有观察窗,可供部人员观察外部环;发生火灾时,救舱可以在小型塔的作用下下放到灾楼层,人员进入可以下放到地面,者人员直接转移楼顶,从楼顶进救生舱,再下放到面。该种逃生系存在缺陷:(1)高层建筑上空速较大,逃生舱高空下降过程中会被风吹得右摇摆,逃生舱有可能会撞击建物外墙,不仅损坏筑物,而且有可能逃生舱损坏而发二次灾害;(2)该种逃生舱只能建筑物某一个点进行逃生援,逃生舱一旦开建筑物则很难停靠,逃生点太少救援效率低;(3)于救生舱无法精定位,且无法环绕筑物移动,所以法对建筑物任意起位置进行灭火。技实要素:4.本发明所要决的技术问题是供一种建筑物消防援系统及方法,援效率高,安全可靠高。5.为解决上述术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是:一种筑物消防救援系,包括舱体、设在建物楼顶且能驱动体在建筑物外升的吊臂系统、用于体导向的导向系统灭火系统和驱动体环绕建筑物移的行走系统;所述臂系统包括基座、端与基座连接且一端伸出建筑物的吊臂和第一卷扬,第一卷扬机的第钢索与舱体连接驱动舱体升降;述导向系统包括两以上设在舱体上的向套管、设在地上的锚固小车和个以上设在建筑物顶的第二卷扬机,二卷扬机的第二索能穿过导向套并与锚固小车连接;所述行走系统包括在建筑物楼顶的形轨道和设在基底部的行走机构,走机构能在环形轨上行走;所述灭系统包括设在建物楼顶的第一卷筒缠绕在第一卷筒上的水管和在舱体上的水枪水管的一端与水连接,另一端与建物供水系统连接。发明增加了导向统,使舱体能够高空稳定的升降,加救援的安全可靠;利用第二卷扬、第二钢索和地锚固小车作为舱体导向系统,其结构单,实施方便,造成本低,实用好,柔性的钢索允舱体有一定的倾斜,降低导向系统安装精度;吊臂统配合行走机构可驱动舱体在建筑物任意位置移动,而增加救援逃生,大大提高救援效,也可以针对建筑任意位置起火点行灭火。6.作为改进,述地面上设有围建筑物设置的用于导锚固小车行走地面轨道;所述地面道为钢轨或磁条7.作为改进,述环形轨道沿建物楼顶边沿设置,述基座能沿环形道环绕建筑物行走;述环形轨道设在筑物的承重梁上8.作为改进,述吊臂上设有行小车,所述第一钢经过行走小车与体连接,通过行走小的移动改变舱体离建筑物外墙的离。9.作为改进,述第一卷扬机、二卷扬机和第一卷设在基座上,基座的顶部设有顶棚。10.作为改进,所舱体上设有逃生,逃生门处设有能出或翻出的逃生道;所述舱体至朝向建筑物的一设有隔热层。11.作为改进,所地面上设有给舱配重的配重系统,述配重系统包括重小车、设在配重车上的支架和与体联动的配重块所述配重小车与锚小车同步。12.作为改进,所舱体上设有用于动水枪旋转和开关控制机构、摄像和传感器;基座上有第二卷筒,第卷筒缠绕的线缆吊臂延伸至舱体。13.作为改进,所灭火系统还包括在建筑物内用于监起火的监控器,述监控器与行走系和吊臂联动,实将舱体移动至建物外墙的任意位置。14.本发明消防救方法,包括以下骤:逃生救援方法(1)建筑物内人员经指引达到指定逃生点;(2)吊臂系统将舱移出至建筑物外悬停;(3)导向系统的个第二卷扬机同放出第二钢索,使经穿过舱体上导套管的第二钢索继稳定下降;(4)当第二钢索下端到达地面上,通过人工或自动与地面上锚固小车连接;5)通过第二卷扬机调整二钢索至拉紧状态;(6)第一卷机放出第一钢索舱体能沿第二钢索降;(7)吊臂系统配合行走机构将体移动建筑外的生点后放出逃生道;(8)逃生人员经逃生过道进入舱体;(9)吊臂系统将装有逃生员的舱体下降至面后完成逃生救援;消防灭方法:(1)吊臂系统将舱体出至建筑物外并停;(2)导向系统的各个二卷扬机同时放第二钢索,使已穿过舱体上导向套的第二钢索继续稳下降;(3)当第二钢索的下到达地面上后,过人工或自动与地面上的锚小车连接;(4)通过第二卷机调整第二钢索至拉紧状;(5)通过建筑物内的灾监控器确定建筑物火位置;(6)行走系统配合臂系统将舱体移至建筑物外对应的起火位置(7)灭火系统启动水枪对准火位置射水灭火15.本发明与现有术相比所带来的益效果是:本发明加了导向系统,舱体能够在高空稳的升降,增加救的安全可靠性;用第二卷扬机、第钢索和地面锚固小作为舱体的导向统,其结构简单实施方便,制造成低,实用性好,性的钢索允许舱有一定的倾斜度降低导向系统的安精度;吊臂系统配行走机构可以驱舱体在建筑物外意位置移动,从而加救援逃生点,大提高救援效率,可以针对建筑物意位置起火点进行火。附图说明16.图1为第二钢锚固后的示意图17.图2为建筑物部示意图。18.图3为卷扬机布示意图。19.图4为舱体顶示意图。20.图5为舱体侧示意图。21.图6为舱体停在逃生点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22.下面结合说明附图对本发明作一步说明。23.一种建筑物消救援系统,应用高层建筑物上,以决高层建筑逃生和灭火难的问题。24.如图1所示,述建筑物消防救系统包括舱体4、设在建筑物楼顶且驱动舱体在建筑物升降的吊臂系统用于舱体导向的向系统、灭火系统驱动舱体环绕建筑移动的行走系统25.如图1、3示,所述吊臂系包括设在建筑物1楼顶的基座2、与座2连接的吊臂3和第卷扬机51。基座2由刚构搭建而成,基座2上设顶棚21,可以遮风雨,保护基座2内设备的全;所述吊臂3为单臂双臂,吊臂3的一端与基座2焊接在一起,吊臂3的另一端出建筑物1外形成悬臂第一卷扬机51在基座2上,可以增加基座2的配重量,第一卷扬机51的第一钢索5经过吊3上的行走小车后与舱体4的顶部连,通过第一卷扬51驱动舱体4降,通过行走小的移动来改变舱4距离建筑物1外墙的距离,从而实现对停靠。舱体4上配有电子备,如摄像头、应器、水枪等,利用摄像头程观察舱体4外情况,有于人员逃生和灭,传感器有利于舱体4实现平层能,水枪用于灭,基座2上设有第二卷筒,第二筒91的线缆9将舱体上的电子设备建筑物1上的控制柜连接,线缆9通过第二卷筒91与第一索5实现收放同步。26.如图2所示,述行走系统包括在建筑物楼顶的环轨道11和设在基座3底部的行走机,环形轨道11尽量设在承支柱上,行走机构在环形轨道11上行走,所环形轨道11沿建筑物楼顶沿设置,行走机能带动整个吊臂系统沿环形轨环绕建筑物楼顶走,而舱体则能持环绕建筑物外行走。27.如图4、5示,所述舱体4成矩形,据容量设置其大,所述舱体4至少朝向建筑物1的面设有隔热层,止舱体4靠近建筑物1时被窜出或影响。所述舱体4具逃生口,逃生口设有逃生门,逃生处设有能伸出或出的逃生过道41,体4通过逃生过道41与建物1连接,逃生人员通过逃生过道41从筑物1进入舱体4。在逃生道41的两侧可以设置栏42,增加其安全性,栏42的设置可以随逃生过道41的伸出而建立,如连联动式的护栏等。28.如图1、3示,所述导向系包括两个以上设在体4上的导向套管7、设在地面上的锚小车8和两个以上的第二扬机61,第二卷扬机61的第二钢索6与导向套管7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一共设有个导向套管7,四个导套管7分别设在舱4外侧的是个边角处,通过四点的导向约束,舱体4能平稳升降;所导向套管7为钢管并焊接舱体4上。本实施例的个第二卷扬机61设在基座2上,可以增加基座2的配重,二卷扬机61的第二钢索6通过吊臂3上滑轮穿过导向套7,第二钢索6的下端设有快速连接扣,第二钢索6预穿过导向套管7并使快速连接位于导向套管7的下方,当工作时,第二扬机61放出第二钢索6,第二钢索6下降至地面并锚固小车8连接。所述面上设有围绕建物设置的用于引导固小车8行走的地面轨道,所述地轨道为钢轨或磁;锚固小车8和吊臂系统作为第钢索6的两个固定点,面上的锚固小车8与楼顶的行走机构联动步行走,以保证第二钢索6的垂度并实现舱体的移,这样一来,吊系统和行走系统的配合使舱体在建物外墙任意位置走。29.所述灭火系统括设在舱体上的枪、用于控制用于动水枪旋转和开的控制机构、摄像、设在基座上的一卷筒、缠绕在一卷筒上的水管和在建筑物内用于监起火位置的监控。控制机构能控水枪对准起火点射,操作人员能通过像头观察起火现情况,水管的一通过吊臂延伸至舱的水枪,水管的另端与建筑物的供系统连接,水管收放基本与第一钢的收放同步,通过体的移动带动水,使水枪能够达建筑物任意位置进射水灭火。30.地面上设有给体配重的配重系,所述配重系统包配重小车、设在重小车上的支架和舱体联动的配重,所述配重小车锚固小车同步,确配重块与舱体之间相对位置关系。31.本发明逃生救方法,包括以下骤:(1)如图6所示,建筑物1内人员经指引达到指定逃生点10,逃生点10可设置在楼顶或各楼层;(2)吊臂3系统将舱体移出至建筑物1外并悬停(3)导向系统的各个二卷扬机61同时放出第钢索6,使已经穿过舱体4上导向管7的第二钢索6继续稳定下降;(4)当二钢索6的下端到达地面后,通过人工或动与地面上的锚固小车8连接;5)通过第二卷扬机61调整第二钢索6至拉紧状态;(6)第一卷扬机51出第一钢索5使舱体4能沿第钢索6升降;(7)吊3系统将舱体4吊升到筑外的逃生点10后放出逃过道41;(8)逃生人员经生过道41进入舱体4内;9)吊臂3系统将装有生人员的舱体4下降至地后完成逃生救援32.本发明消防灭方法,包括以下骤:(1)吊臂系统将舱体4移出建筑物外并悬停;2)导向系统的个第二卷扬机同放出第二钢索6,使已经穿过舱体上导向套7的第二钢索6继续稳定降;(3)当第二钢索6的下端到达地面上后,通人工或自动与地上的锚固小车8连接;(4)通第二卷扬机调整第二钢索至拉紧状态;5)通过建筑物内的火灾监器确定建筑物起火位置;(6)行系统配合吊臂系将舱体移动至建筑外对应的起火位;(7)灭火系统启水枪对准起火位射水灭火。33.本发明逃生和火可以分开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发明增加了导向统,使舱体能够高空稳定的升降增加救援的安全靠性;利用第二卷机、第二钢索和面锚固小车作为体的导向系统,结构简单,实施方,制造成本低,实性好,柔性的钢允许舱体有一定倾斜度,降低导向统的安装精度;吊系统配合行走机可以驱动舱体在筑物外任意位置移,从而增加救援逃点,大大提高救效率,也可以针建筑物任意位置起点进行灭火。技特:1.一种建筑物防救援系统,其征在于:包括舱体设在建筑物楼顶能驱动舱体在建筑物升降的吊臂系统用于舱体导向的向系统、灭火系统驱动舱体环绕建筑移动的行走系统所述吊臂系统包基座、一端与基座接且另一端伸出建物外的吊臂和第卷扬机,第一卷机的第一钢索与舱连接并驱动舱体升;所述导向系统括两个以上设在体上的导向套管、在地面上的锚固小和两个以上设在筑物楼顶的第二扬机,第二卷扬机第二钢索能穿过导套管并与锚固小连接;所述行走统包括设在建筑物顶的环形轨道和设基座底部的行走构,行走机构能在环形轨道上行;所述灭火系统包括设建筑物楼顶的第卷筒、缠绕在第卷筒上的水管和设舱体上的水枪,水的一端与水枪连,另一端与建筑供水系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建筑物消防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上设有绕建筑物设置的于引导锚固小车走的地面轨道;述地面轨道为钢轨磁条。3.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救援系统,其征在于:所述环形轨道沿建筑物顶边沿设置,所基座能沿环形轨环绕建筑物行走;述环形轨道设在建物的承重梁上。4.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消防救援系统,其特征于:所述吊臂上有行走小车,所第一钢索经过行走车与舱体连接,通行走小车的移动变舱体距离建筑外墙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建筑物消防救援统,其特征在于:述第一卷扬机、二卷扬机和第一筒设在基座上,座的顶部设有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救援系统,其征在于:所述舱上设有逃生门,逃门处设有能伸出或出的逃生过道;述舱体至少朝向筑物的一面设有隔层。7.根据权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救援系统,其征在于:地面上设有给舱体配重配重系统,所述重系统包括配重车、设在配重小车的支架和与舱体联的配重块,所述重小车与锚固小同步。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物消防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舱体上设有用于动水枪旋转和开关的制机构、摄像头传感器;基座上有第二卷筒,第二筒缠绕的线缆经吊延伸至舱体。9.根据权利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防救援系统,其特征在:所述灭火系统包括设在建筑物用于监测起火的监器,所述监控器行走系统和吊臂动,实现将舱体动至建筑物外墙的意位置点。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物消救援系统的消防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步骤:逃生救援法:(1)建筑物内人员经指引到指定的逃生点;(2)吊系统将舱体移出建筑物外并悬停;3)导向系统的各个第二卷扬机同时出第二钢索,使经穿过舱体上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