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子女探视权的保护6500字(论文)】_第1页
【父母对子女探视权的保护6500字(论文)】_第2页
【父母对子女探视权的保护6500字(论文)】_第3页
【父母对子女探视权的保护6500字(论文)】_第4页
【父母对子女探视权的保护6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离婚后父母对子女探视权的保护TOC\o"1-3"\h\u25376一、引言 213530二、探视权概念 310432(一)基本概念概述 3123501.探视权 3217272.探视权性质 318329(二)基本理论概述 4224701.探视权构成要素 440032.探视权的功能 42705三、探视权保护困境 524356(一)制度层面 5190761.最大利益原则兼顾较少 5249652.主体范围较窄 550733.义务权利内容不够明晰 620215(二)执行层面 616284四、国外探视权保护方法 732471(一)美国 726453(二)日本 728220五、探视权保护建议 816278(一)探视权的中止与否应未成年人最大利益为原则 825544(二)扩大规定探视权规定主体 83874(三)明晰探视权相关内容 925398(四)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弥补探视权强制执行的不足 919136六、结束语 1030276参考文献 10引言中国法律中探视权的提出最开始是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修订《婚姻法》中出现的,它指的是父母离异之后离异父母探望子女的权利。探视权的基础是亲权的存在,即血缘关系的存在。当父母婚姻关系像往常一样维系的时候,孩子自然地享受这种权利,尤其是包含精神关爱内容在内的相关权利。父母婚姻破裂后,未成年子女可以与单亲父母生活在一起,妨碍了这种自然权利的享受,因此法律加以规定。这项法律满足了对未成年儿童的照顾、抚养和教育的需要。保障探视权不因婚姻关系破裂而受到影响,使子女保持相对健康,而离婚后的探视权也是中介的桥梁,当然目前我国关于探视权的研究当中还有一定的问题和困难,本文将针对这些困难给予一定的解决措施。探视权概念(一)基本概念概述1.探视权我国学者们对探视权的含义基本上为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是关于探视权的界定,根据我国婚姻法的有关规定,探望权是指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有与孩子直接接触的合法权利。有学者认为认为把探视权理解为不抚养儿童一方的近亲属进行使用规定时间、地点、方式看望未成年儿童的相应行为。还有学者指出“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养育的一方在一定时期内进行探视的权利。从以上几种观念中概括一下,我国学者主要认为建立探视权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父母的权益。然而,本人认为未成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2.探视权性质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人们的婚恋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悄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儿童也在这个过程当中越来越多。利用探视权制度减少婚姻破裂的影响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关于探视权到底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学者充满了各种政论,其大致的观点主要分为以下三种。义务说、权利说、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体。义务论主要以未成年人的利益为最根本的起点,若不是父母的利益,认为探视权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未成年人。为其其身心健康发展考虑应当履行探望义务,如果父亲或母亲没有履行探望的义务,就违反了孩子的最大利益原则,应当收到法律的相应制裁。该理论认为,探望未成年子女应该是父母本就应该履行的相应的责任,照顾未成年儿童的成长。然而这样的观念和传统的父母对于子女具有绝对的控制权的观念不相一致,因此容易出现,和我国国情不相符合,因此支持的人比较少。权利论当中也包含两种看法,单向权利和双向权利。单项权利并不是夫妻双方利益之后能够行使的权利,直接抚养人对其有一定的限制。我国的婚姻法支持的就是单项权利,也就是说,只有婚姻关系结束之后和项权利才开始有效,与此同时,作为权利的探视权是没有办法进行非法剥夺的。双向权利是指探视权是双向的。未成年子女也有权要求其没有直接赡养的父母进行看望,而不仅仅把这个作为父母的意向权利,这符合儿童的最大利益原则。权利义务双重属性认为在权利方面,未直接抚养的一方和未成年人抚养一方都具有要求行使探视权的权利,双向权利的提出就是为了承认未成年人的权利。现实表明,离婚后,父母双方出于各自的利益而相互推诿搪塞。新家庭成立后,这种对监护的回避会最大化,这会使未成年子女遭受痛苦,严重威胁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对未成年人健全人格的塑造极为不利,为其进入社会埋下很深的相关隐患。义务的双重性首先指的探视未成年人子女一项应该履行的义务,这需要未抚养方亲力亲为,不能够使其他行为主体进行相应地替代,除此之外,不能够仅仅提供资金上面相关的帮扶,未成年子女心灵方面也应该收到相应的关照。除此之外,在司法实践当中,未成年子女的探视权经常会被一方以个人情感进行阻碍,比如,把孩子藏起来,不让人见,这是,义务方面也规定了抚养具有协助双方进行见面和交流的权利。(二)基本理论概述1.探视权构成要素探视权主体。目前,我国探视权主体主要指的是婚姻破裂后的夫妻双方。探视权客体。目前,我国探视权课题主要指的是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我国有许多学者喜欢将客体以及对象作为一样的内容进行阐述,实际上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探视权内容探视的相关内容包括探视权利行使的时间、方式和探视的具体形式。2.探视权的功能探视权的功能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对于未成年人自身来说,对其身心健康有莫大的好处,虽然双方父母的感情破裂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单未成年人应该享有的父母双亲的身体和精神心理上的关爱不能够因此而不存在,作为孩子健康成长中重要的角色,父母双方应该进行的探望以维护未成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其实,是对探望相关人的经济利益予以一定程度的保护。双方情感破裂并不意味的亲子关系的破裂,在婚姻破裂双方依旧对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情感羁绊,这样的情感羁绊应该受到相关方面法律的保护,与此同时,也有助于一方缓解独立抚养孩子的精神压力。最后,由一方单独抚养能够减少对于孩子的伤害,孩子如果在两个家庭的那个轮流进行抚养的话对孩子本身的身心健康不利,因为孩子需要一个略微稳定的环境进行性格和习惯以及人格的发展,多样的环境会使得儿童在没有认知能力的时候造型性格情绪的不稳定,经常地更换环境对于儿童安全感的形成也没有比较的好处。探视权保护困境(一)制度层面1.最大利益原则兼顾较少法律的规定是不可能包含所有已经知道的和未来发生的情况的,当常见的情况不足以满足现阶段需要或者某个具体案件需要的时候,一般都会以某一个既定的方向和原则进行判定。在有关于探视权的相关原则当中,最常常被提及到的就是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该原则起源于《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该公约认为“儿童的最大利益应是第一考虑……”在全球目前已经大约有了两百多个缔约国。然而,我国的探视权制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保护儿童或儿童未成年人的权益,主要是保护父母的权益。在探视权确立之初,未成年人享有如果父母同意,或者父母同意才能够与直系亲属保持联系。虽然中国也是《公约》的缔约国,但这一原则尚未纳入婚姻法。我国婚姻法规定了探视权,但只从父母一方的利益出发,完全忽略了探视权考虑儿童的利益,未成年儿童只能作为探视对象,被动接受。一方面,孩子在父母的婚姻中通常不应该承担婚姻破裂的负面后果;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本身就受到相应的限制这一原则的缺失只会导致对同案不同判的事件发生。2.主体范围较窄在我国,探视权的主体范围主要局限于父母双方,然而,在中国,母亲或祖父母与孙子或孙女的关系也很亲密,有时甚至比父亲还要亲密。在现代化的生活当中,进城打工十分常见,父母在外打工,未成年的儿童则由祖父母们进行照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村留守儿童。将祖父母近亲划入探望的范畴当中,是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除此之外,我们国家关于探望客体的范围也相对狭小。未婚同居条件下出生的子女;由于财产问题没有离婚但一支分居的子女,无效或可撤销婚姻所生子女。这些情况下,父母无权探视子女显然也是不太合理的内容。这是因为此项权利是属于亲权的范畴,与是否有既定的婚姻事实没有相关性。如前文所述,探视权属于基于身份的亲权范畴,而亲子关系范畴,这种未成年人不能直接抚养情况下,与未成年人交流是仍然是必要的。3.义务权利内容不够明晰《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探视权的行使探视权的行使时间和行使方式主要按照“先协议后判决”的原则确定。这就是说,行使探视权未成年子女的父母必须首先同意,因为他们是探视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拜访双方及未成年子女的方式需要进行一定的协定。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较好的行使探视权的效果。但当双方的利益和目的不一致,容易产生纠纷,则无法顺利达成协议。从我国的立法规定来看,我国的探视权立法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导致判断混乱”。第一种观点认为探视权的内容一般包括探视权是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然而,中国的婚姻法只规定为人父母的权利,但对父母没有义务15至18岁儿童作为探视权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探视权属于私权,具有绝对性、随机性和支配性的特点。因此,法律对探视权的规定不能过于严格和明确。第二个这种观点认为探视权是一种法定的探视权。如果规定过于模糊,则可能导致对私权行使缺乏必要的法律指导。的那个私人的协议不能实现私权的时候,需要公权力介入的,由人民法院裁决,过于模糊的规定则会缺乏适当的法律依据。因此,应当扩大探视权主体的范围并对其进一步明确权利义务的含义,对权利义务的客体进行了相应的界定。(二)执行层面中国的婚姻法规定,父母有离婚后探望父母的权利。但是,在正式的实践过程当中,权利的实施和义务的履行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障碍。因为这个权利的实施不仅仅只需要一方进行,而是需要双方的协定,但是一般情况下,双方的积怨矛盾属于比较深厚的那种,很少有能能够协同进行权利的履行。尽管法律对于抚养方不协同能够采取罚款和拘役的相关措施,但是收效仍然甚微。这主要是由于探望权的非物质性实现、探望权的长期行使所决定,且难以改变。首先,实施到何种程度执法机关没有办法进行相应的检查,而且不可能每次需要行使探视权的时候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执法,这也不够现实。并且未成年人一方在父母的影响之下一般也很难在心理上接受另外一方,由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国外探视权保护方法美国在美国的法律体系当中,不论是联邦法律还是各个自治州的法律对于该权利的规定都比较明确。科罗拉多州规定:“如果一方拒绝行使法院已经做好的判决条例,法院能够举行听证会重新判定监护人的权利;对于拒不执行,也会软禁和罚款的相关行为,在一例案件当中,母亲拒绝孩子与父亲进行接触被判拘役5天,具体的理由为,这位目前没有办法出示出父亲不利于子女身心发展的事实例证。除此之外,在艾格的案件就是监护权利变更的一个重要的实施例证。日本日本法律也比较重视传统的亲情观念。并且规定了相关的履行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家庭法院在做出相应的判决会后,应该进行督促实行。如果一方坚决不执行,会先对其补发行为进行一定程度的劝告,如果还是不进行履行的话,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除此之外,日本的法律规定,在进行离婚判决的时候,应当对未成年人的相关事宜一次性作出判决。。所谓的履行制度是指家事法院应权利人的请求,必须履行义务的一方有义务在一定期限内履行其义务,如果他不履行,他将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探视权保护建议(一)探视权的中止与否应未成年人最大利益为原则“儿童的最大利益”的原则在全世界被广泛接受。大多数国家已经将这一原则已被纳入婚姻权利制度的设计,德国民法典第1684条:“与父母互动通常对孩子有好处。”“保持这种联系有助于孩子的成长。”然而,中国传统的父子的伦理道德要求使得父母在家庭中享有绝对的权力,孩子在父母面前必须完全服从父母。我国,在设计亲子关系时候,十分容易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为贯穿这一原则,我们应当首先承认承认未成年人有请求或探访的权利。因此,访问权限它还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同时,为了预防滥用探视权或父母对未成年同居子女的义务提供了一些“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行使探视权的过程应考虑到儿童的愿望。这就是说,未成年人不光光有要求进行探望的相关权利,也有要求不被探望的相关权利,这样才能够达到参观目的,提高参观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探视权的价值,充分发挥探视权的作用。(二)扩大规定探视权规定主体根据中国的婚姻法,离婚的父母享有探视权。探视权的主题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婚姻破裂的父母和儿童,应当加以扩大,这就是说,出了婚姻破裂的父母关系未成年子女之外,养父母和继父母,也应该有这种权利,因为在法律的意义层面上,其与所养育子女的关系是受到保护的。还有就是对于当前阶段仍然是既定婚姻事实但因个别原因进不居住在同一个地方的父母,也能够行使该权利。对于不是在婚姻事实内进行生育的孩子即非婚生子女也不应该例外。再者,其他近亲属需要有相应的权利,而并不仅仅是双方的父母。这是由于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血缘关系的自然继承,才能够使人类得以繁衍到今天。它不能被称为神圣,但它不同于宗教。它有自己的优势。同时,探视权在父权制范围内,父权制更注重群体间的家庭关系,而不是财产关系。这些人,不仅是亲子关系,还有包括其他亲属在内的“大家庭”模式。而且许多家庭的祖父母辈也拥有较为良好的观念和教育条件。(三)明晰探视权相关内容虽然现行婚姻法规定探视未成年子女的权利的整体概念,但是并没有进行明确具体的概括,根据法律条例必须清晰,本身不能够产生歧义的原则,应该对权利进行规定,当然规定的前提一定是以未成年儿童的利益为先。在我国现阶段情况之下,应该具有接触权、相信息互相换权利、交换礼物、照片和贺卡的权利、双方状况知情权、教育了解双方财产管理的相关权利。现实的情况有很多,不可能完全展示。此时,法院裁决应符合未成年子女的最大利益原则,但要注意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重组家庭的家庭和睦。权利义务不可分割,在法律当中,该权利的义务也不够明确。在我国目前的工序良俗的相关认知当中,只要一方不阻碍另外一方进行探视就算是成功履行了义务然而,在实践中,义务的积极履行往往被忽视。许多孩子和单方生活比较久,他们会考虑一方心情拒绝相处。还有单方拥有比较不好的行为习惯的情况。因此需要对这些进行明确的规定。当孩子婴幼儿时期到8岁之前,都应该以短期探视即可。八岁之后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以及儿童的医院成都进行长期的探视。(四)间接强制执行措施弥补探视权强制执行的不足探视权从根本上来讲是属于私人权利的相关范畴,外力的介入并不能达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水平,并且,强制执行也应该要考虑到儿童的愿望,如果孩子不同意探视,应充分听取理由并积极劝说,但不得强求。对于义务人不履行协助义务的,仍应当坚持思想教育、劝导。甚至更近一步能够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在这个过程当中,罚款应该设定一定的金额,同时,应该以思想宣传为主要的方面,而不是一上来就进行强制执行,这样会在相应的司法实践当中产生许多不必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产生有可能会违反探视权立法的相关的初衷。除了所有者的相关权利和义务外,其他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也有权利和义务还需要协助执行探视权。与其他类型的案件相比,探视权的执行案件越困难,法院可以采取的强制措施就越少。应当建立执行联动机制。要支持人民法院特别是公安机关的执法工作,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民事法院应当提供协助执行所需的资料。其他有协助义务的单位应当积极配合协助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