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股实债在破产程序中的认定开题报告2100字(论文)】_第1页
【论明股实债在破产程序中的认定开题报告2100字(论文)】_第2页
【论明股实债在破产程序中的认定开题报告2100字(论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论明股实债在破产程序中的认定

学生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所学专业

职称

完成期限

年月日至

年月日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明股实债”一般为投资方拥有资金,希望在能够在投资中保证本金并获得固定利息,而目标公司需要资金发展公司,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融资,故而两者间会成立该投资模式,即以股权形式投资,而具有刚性兑付等债券性质。所以笔者希望为此种投资模式寻找到合适的认定方法。但根据案例对比与分析﹐发现“明股实债”在破产中的认定更加特殊,因为当“明股实债”存在第三人的情况之下,对“明股实债”的认定需要从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进行分析。并且从不同角度发现破产阶段“明股实债”对第三人的影响,并且希望找到可以在破产程序中对“明股实债”灵活处理的方法,这是本问题提出的原因。

通过对破产程序中“明股实债”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的联系,并且根据对第三人的影响和外观主义原则认定其性质并分析法律效果。同时,通过对破产程序中“明股实债”的认定以及法律效力的分析,能够为破产程序中“明股实债”的灵活处理提供一定借鉴方案。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明股实债”的法律定义,并没有明确统一的界定,学界对于这一概念也尚存在较大争议。但部分学者在其著作中界定“明股实债”时会一定程度上参照银监会、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概念。

银监会(2017)认为“明股实债”是一种非标准化股权投资,是投资方以股权投资的方式将资金投入融资方时,与融资方之间签订有一定期限内由资金需求方进行股权回购,并按约定的方式支付一定的溢价款的结构性股权融资安排。'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2017)给出的定义:“明股实债是指投资回报不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挂钩,不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收益或亏损进行分配,而是向投资者提供保本收益承诺﹐根据约定定期向投资者支付固定收益,并在满足特定条件后,由被投资企业赎回股权或者偿还本息的投资方式。”中基协的定义存在一定的争议,郭盛昌(2107)提出中基协在定义中认为“明股实债”的模式中回报与企业的经验成果不勾连,但又把“对赌协议”这种与企业生产经营挂钩的方式归类为“明股实债”,二者自相矛盾。

根据“明股实债”的特征,国外类似的融资工具是“夹层融资”。“夹层融资”在国外的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应用广泛,DonaldBraun(2002)通过研究认为商业地产的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高,股权融资方式的限制条件多,加之商业地产抵押市场的抵押率下降,促使夹层融资的出现并迅速发展。AFWeissenbergJCohen&PCulliney(2003)指出夹层融资模式融合了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特征,具有可控风险、保证收益、交易灵活的特征,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的融资工具。

三、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第一章筛选与“明股实债”相关的案例及案由,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发现会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出现,故而因为特殊性,将“明股实债”放入破产程程序中进行讨论。同时比较简洁地介绍了“明股实债”的概念和特征,并且说明了“明股实债”在破产程序中的表现。

第二章先从内部关系对破产程序中“明股实债”进行认定﹐主要为合同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展开,可认定为“明股实债”为隐藏行为。而后对破产程序中“明股实债”外部关系进行讨论,主要从对第三人的影响展开,即隐藏行为、担保债权对第三人的影响。最后加之外观主义原则。

第三章根据破产程序中“明股实债”的认定,确认“明股实债”在破产程序中应认定为股权投资。同时分析其法律效力,主要根据“明股实债”为隐藏行为而分析“明股实债”这一投资模式的法律效力,明确该法律效力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同时为破产程序中“明股实债”的灵活处理提供借鉴意见。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

(一)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出“明股实债”。本文选取了最新的真实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为对象进行简单分析,对案件的基本案情进行概述。通过厘清法律关系和分析法院的判决结果,找到基本点,对“明股实债”进行分析。

(二)理论与规范分析方法。笔者从法理和法律节水的角度,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明股实债”进行法律分析。

(三)多学科交叉法。“明股实债”本身不属于法律概念,是金融领域穿心保护的一种理论,本文将从法学视角出发,结合金融学的部分知识,对“明股实债”的认定进行法律分析。

五、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

[1]黄新波.“明股实债”融资交易的法律风险与防范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DOI:10.27175/ki.gjxcu.2021.000520.

[2]贺薇.房企明股实债融资行为识别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DOI:10.27032/ki.ggdwu.2020.000061.

[3]李双维.“明股实债”投资协议的法律性质与效力问题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0.DOI:10.27346/ki.gssky.2020.000005.

[4]羊解戈.“明股实债”的裁判路径探析[J].公司法律评论,2019,19(00):64-81.

[5]张翔.“明股实债”的法律属性及效果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9.DOI:10.27150/ki.ghdzc.2019.001158.

[6]许德风.公司融资语境下股与债的界分[J].法学研究,2019,41(02):77-97.

[7]赵小燕.明股实债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

[8]汤小煜.商业银行市场化债转股的法律风险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9.

[9]赵海啸.“明股实债”法律风险防范对策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8.

[10]刘伊梦.房地产信托融资风险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11]鲍彩慧.是非间的“明股实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