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anjingUniversityChina英语语音方法培训国内外二语语音研究回顾国外研究对日本学习者(Mimatsu,2000;Wennerstrom,1994)斯洛伐克学习者(Timkova,2001)芬兰学习者(Toivanen,2003)西班牙学习者(Verdugo,2003;Wennerstrom,1994)泰国学习者(Wennerstrom,1994)英语语调的描述性研究。国外研究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发现与结论Mimatsu(2000)6名日本女性大学低年级学生;1名男性美国英语本族语者学习者朗读一篇高中课文,由研究者将之与磁带中一名男性美式英语者的录音进行听辨比较。音高突降点与本族语者相同,为母语正迁移的结果;但学习者音高突降处的音域较窄,坡度较缓,音高重调突显不明显;没有英语节奏感,说明对外语的节奏模式不敏感。Timkova(2001)10名斯洛伐克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学生;1名英国大学生朗读7句陈述句;考查调群、音域、调核位置和调核音调等四个方面;借助软件进行分析。受母语影响,词重音大多在起首音节上,从而影响了节奏感;较长话语缺少语调变化,因此极难确定调核位置;句调单调,且出现错误调型。Toivanen(2003)12名芬兰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12名本族语者大学生朗读对话;涵盖陈述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主要句型;以300毫秒以上的停顿辅以起首轻音节等边界指征确定调群;以音高最高峰、音域最大、动态音高变化等为依据确定调核位置,但主要研究调核音调走向;借助软件进行分析。停顿为最主要的调群边界指征;数据结果显示句边界同时也是语调单位边界;受母语(无升调)干扰,学习者应予中降调比例偏高,即使在需平调或升调时也使用降调。国外研究Verdugo(2003)20名西班牙学习者(19~20岁);10名英国本族语者三年追踪研究;40句短对话朗读中包括:陈述句、特殊疑问句、一般疑问句、附加疑问句等;以Halliday(1970)的英语语调系统为理论依据;利用声学软件进行分析。学习者的音调系统基本与本族语者一致,但更大量分析显示两组语调系统(调群、调核、音调)均有显著差异。调群内多音步现象显著;调核多在有标记位置上(已知信息或语法项上),且调核音域较窄,影响调核位置判断;基本音调与本族语者接近,但学习者利用音调对立体现信息类别的能力弱;过度使用降调。Wennerstrom(1994)10名泰国、10名日本、10名西班牙大学英语学习者;10名美国英语本族语者短文朗读和英语图画描述任务,学习者增加一项用母语描述同一幅图画的任务;以Pierrehumbert和Hirschberg(1990)语调意义模型为理论依据。声学音高测试仪为辅助工具。泰国学习者的语调模式与本族语者的模式差异最大,西班牙学习者与本族语者的模式差异最小,这与语言间历史渊源、接触英语本族语者的时间长短、以及母语特点相关。国外研究-研究对象大学本科年龄段的年轻英语学习者;他们除英语外,没有学习过其它外语;大多数受试者均未有过国外生活经历;虽然Wennerstrom(1994)研究中的受试者虽在国外,但停留时间不长;分析没有英语国家生活经历的二语学习者的口语,更能清楚地揭示二语学习者语调的特征和规律。同时,这些研究均邀请了本族语者进行相同内容的朗读录音,并将本族语者的语调特点作为学习者语调模式的参照标准,以便于通过对比的方法揭示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语调模式上的异同。
国外研究-研究设计朗读任务(只有Wennerstrom的研究增加了一项图画描述的任务);短文、简短对话和单独的句子;这些研究的数据分析大多依靠计算机软件或声学实验仪器只有Mimatsu(2000)的研究完全依赖研究者自己的反复听辨进行语音对比研究。国外研究(针对中国人)研究者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发现Chu(2002)香港英语学习者;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库[1]
对话任务;口语语料库;利用软件进行标注。虽然各种调型均有出现,但频率与本族语者的不一样。过多使用平调和降调(对已知信息也采用平调和降调);较少使用升调,降升调更少。Low、Grabe和Nolan(2000)10名华裔新加坡国立大学20~22岁的大学生;10名英国大学生朗读10句话;计算相邻单位时长的绝对差值。新加坡英语学习者的连续元音时长大致等同,即没有明显的元音约简现象;而本族语者连续元音的变化大,说明元音约简明显。Schack(2000)1名16岁移居美国的23岁中国河北人;1名美国男性作为参照朗读若干词汇、6句陈述句、18个疑问句;各句均为SVO结构。各不同句型的语调模式非常相似;重读音节过密;句重音中发现声调模式。结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会将母语的语调模式带入正在学习的语言中。
国外研究-研究对象Setter(2003)20名香港理工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大学生(10男10女);5名英国英语本族语者(1女4男)就不同话题陈述自己的观点;HKE和BrE口语语料库;对比音节时长。香港学习者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时长差异不明显;本族语者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时长有很大差异。Wang(2003)4名在英国生活5个月以上的30岁左右的中国学生;无参照对象。专题自由会话(无准备,考查信息结构与语调的关系)、对话朗读(5问5答,考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的语调模式)、短文朗读(考查调群边界和列举句式)。调群数目过多;在前置定语与中心词间出现大量停顿,语义连贯性差;机械使用书本语调知识(一般疑问句均用升调,特殊疑问句均用降调);列举句式出现语调错误。国外研究-研究对象英语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者中国内陆学习者也在国外生活至少5个月以上
基本以英国英语为参照标准
国外研究-研究设计朗读自由对话话题陈述
国内研究类型第一类试图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调系统的对比,预测或解释教学过程中感知到的学生英语语调中存在的问题(陈文凯2002;窦艳2003;黄怡俐、杨佩聪1997;李建武、马静2003;潘华慧1994;张一鸣2001等)。第二类对学习者自身的心理活动、学习者母语的影响等进行问卷调查类研究(刘锦明、刘晋婉,2002;王初明,2004;王鲁男,2004;乐眉云,1993;闫嵘、迟延平、张磊,2007;尹莉,2007等)。第三类利用软件等进行语音习得实证研究或在音系理论层面上分析学习者问题的成因(毕冉2006;陈桦2006a、2006b、2006c;Chu2002;李爱军2006;Low、Grabe和Nolan2000;卢颖2006;马林,2005;Schack2000;Setter2003;孙欣平2006;Wang2003;吴力菡等,2008;夏志华、穆凤英,2008;杨军,2006;杨军2006;袁咏2006等
)。第一类研究的发现长期以来,从事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师普遍感到,不少中国学生在说英语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语调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研究者将这些问题的原因归结为两点:英语语调教学不力(汪凤翎,2003;温晋东,1995等);母语负迁移影响较严重(陈文凯,2002;窦艳,2003;黄怡俐、杨佩聪,1997;李建武、马静,2003;潘华慧,1994;张一鸣,2001等)。
第一类研究的发现重读、弱读不分明;节奏不鲜明,没有轻重之分;语调平直,升降起伏小,听起来呆板乏味,不能恰当表达思想和情感;不会体现句末语调,一般过多使用降调,使用升调时生硬不自然,不喜欢或不会用降升调;调型运用机械,如特殊疑问句一概用降调,一般疑问句一概用升调;掌握不好停顿的位置第二类研究刘锦明,刘晋婉(2002)研究点:/l,r/习得研究方法:录音(汉英口译)、句子朗读、英语书面作文目的:/l,r/习得错误是否影响书面表达受试:英专二、三年级学生,南、北方方言,共64人。
发现:错误类型——省略、增音型替代和增音型省略
口头表达中普遍存在
书面写作偶见王初明(2004)
研究点: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实际英语语音水平研究方法:问卷
1st:整体自我概念与自我概念层次结构上其他变量的关系
2nd:英语语音自我评价和他人对自己语音的评价的吻合度实验对象:第一项调查:137名初二学生+250名初三学生
第二项调查:386名初二学生研究结果:关系密切
自我概念对整体自我概念的贡献最大,初学阶段更显著
英语语音自我概念与语音水平间显著相关自我概念和情感因素促进或阻碍外语学习第二类研究王鲁男(2004)
研究主题:L2语音语际迁移的多维解析研究方法:课堂语音练习如:Multiplechoiceof/l,n/实验对象:渝川黔学生(15名重庆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研究结果:/l,n/语音错误是外语学习中的普遍现象
类型学基础——既相似又有区别
L1迁移——方言中/l,n/标记性决定迁移及其形式
原因——已有语言知识、学习环境和认知资源的分配L2学习环境和学习者自身条件的变化在迁移中的作用第二类研究乐眉云(1993)研究主题:湘方言区学生英语发音调查及常误分析研究方法:录音国际音标转写定量分析和定性说明实验对象:69名非英语班的初三或高一学生(八大方言区)研究结果:长短音对立不明显、舌位偏移辅音——用送气/不送气代替清浊对立、发音部位偏移。第二类研究闫嵘、迟延平、张磊(2007)
研究主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音信息加工对词汇量及篇章阅读理解的影响
研究方法:英语语音意识测试假词拼读测试听觉言语工作记忆测验词汇量测验篇章阅读理解测验强迫复回归分析法研究结果:词汇量、听觉言语工作记忆直接影响篇章阅读听觉言语工作记忆可间接影响篇章阅读语音意识和假词拼读间接影响词汇量和篇章阅读理解第二类研究尹莉(2007)研究主题:跨语言语音意识于词汇阅读模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任务一:英汉语首音判断,所测首音包括英汉共有和独有的首音;任务二:区分字、词性质的英语单词和汉字的阅读;分析方法:验证性因子分析实验对象:70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年龄7.9岁研究结果:“熟悉性-首音意识模式”能最好地解释中国儿童在英汉语音意识和词汇阅
读任务中的表现早期英语教学中的“字形-音位”对应关系及其他分析性学习方法很重要。第二类研究马林(2005)研究主题:中国学生英语前元音发音的实验研究研究方法:录音:五个前元音第一和第二共振峰频率,双尾T检验实验对象:16名中国学生:平均32岁,普通话16名美国学生研究结果:各音难易度不一少数人发音基本达到或接近美国英语本族语者的水平第三类研究吴力菡、蓝丹娥、宋亚菲(2008)研究主题:英语语调凸显和调核教学的实证研究及优选论分析研究方法:前测,后测教学实验录音、标注及数据处理研究结果:在语调教学中强势灌输调核理念具有可行性(经过培训的实验组凸显模式和有标记调核位置的表现明显优于控制组);学习者向母语者凸显模式接近的过程体现了汉语特点的制约条件(每个词都重读)不断降级的过程,同时,体现英语特点的制约条件(功能词不凸显)得到升级。第三类研究夏志华、穆凤英(2008)题目:英语学习者话轮转换中边界调的使用分析设计:64名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共分为16组,每组4人录音(70分钟)、软件(宽带语图)
ToBI系统(4层标注)结果:中国学生话轮转换边界调边界调类型齐全;边界调使用于话轮变换的比例相对排序与英语本族语者的使用情况类似;同一类边界调暗示话轮转换的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银行法律顾问合同范本
- 劳务分包个人合同范本
- 中医饮售卖合同范本
- 剩余产品合同范本
- 农业土豆销售合同范本
- 公务车服务合同范本
- 个人包车协议合同范本
- 制定企业合同范本
- 个人餐馆转让合同范本
- 单位买车合同范例
- 大学学院学生奖助资金及相关经费发放管理暂行办法
- 2022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 加油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 2023年R2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操作证考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 九年级物理实验记录单
- 2022年湖北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音乐学科
- 提高屋面防水施工质量年QC成果
- 部编初中语文古诗词按作者分类梳理
- 博朗IRT6520中文说明书家用版
- 旅行社运营实务电子课件 1.1 初识旅行社
- 【读书如熬粥阅读答案】读书如熬粥阅读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