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媒的视角看《诗经郑风李娃传》_第1页
从媒的视角看《诗经郑风李娃传》_第2页
从媒的视角看《诗经郑风李娃传》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媒的视角看《诗经郑风李娃传》

批判封建礼教的犯罪行为,以及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性,是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形式之一。追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从《诗经》、《孔雀东南飞》到唐传奇中的《柳毅传》和《李娃娃》,从戏曲《西厢记》、《梁山伯与祝英台》到《红楼梦》,从这些爱情悲剧中可以看到,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始终占主导地位。因为“选择妻子与其说是个人的事情,不如说是公众的或氏族的事务,因此,它仍然处于父母的绝对控制之下”。《诗经·郑风·将仲子》描写一个少女为害怕父母的责骂而拒绝正在热恋中的小伙子来家中幽会,她道出了心中的痛苦:“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为什么姑娘如此畏惧父母?根本原因就是父母没有同意他们的婚姻。当时子女处于父母的统治之下,婚姻是关系到家族的大事,只有征得父母应允的婚姻才能在家族中享有合法的权益。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所以,父母之命至关重要。那么,“媒妁之言”在古代婚姻制度中又扮演什么角色呢?何为“媒妁之言”,《说文》谓:“媒,谋也,谋和二姓者也。”《玉篇》谓:“妁,酌也,斟酌二姓者也。”《一切经音义》说:“故称郑氏康成曰:‘媒者,通二姓之言,定人家室之道。’”为什么娶嫁要用媒,《礼记·坊记》以为:“夫礼,坊民之淫,章民之别,使民无嫌,以为民纪者也,故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其实“媒”是父权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远古婚媾无需媒介,在母系制时代人们尚不懂得生育的真正原因,认为生育是妇女与神灵交感产生的结果,这时男女的结合是自由的,多个男女间进行性行为被认为是正常而合乎情理的事情,此时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正如《列子·汤问篇》所言,“男女杂游,不媒不聘”。但是到了父权制社会,男性为了确保后代在血缘上的纯洁,就必须做出种种规定以禁止婚前女子的性行为,未婚女姓被剥夺了与外界男性交往的自由,这时婚姻中联络男女双方的中介人“媒”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人们的印象中,媒是男女双方的唯一媒介,“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礼记·曲礼下》),为中国古代的通例。在先秦的史书及典籍中,就有大量与此有关的记载。《诗经·氓》中讲了没有媒妁不能成婚的情形:“邙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媒。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这对青年早已私下定情,但苦于无“良媒”,不得不把婚期推迟到秋天。又如《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再如《战国策·燕策》:“处女无媒,老且不嫁。”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当时婚姻中“媒”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两情相悦的青年男女,如果没有媒的参与,只能无可奈何,否则,就会遭到社会的鄙视。例如,《管子·形势解》说:“妇人之求夫家也,必用媒,而后家乃成”。还说:“求夫家而不用媒,则丑耻而人不信也。”《孟子·腾文公章》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如果发生未经行媒的婚姻,则当事人的家人就会感到脸上无光。齐襄公通太史敖之女,立为夫人,太史敖认为:“女不取媒,因自嫁,非吾种也,污吾世,终身不睹。”鲁桓公无媒而娶于齐,季姬无媒自嫁于郐子,遭经传讥耻,太史氏女自嫁于齐,虽贵为王后,其父仍深恶痛绝。这些例子都说明媒妁有不可缺少的作用。当时天子诸侯之女,要让同姓诸侯的大臣做媒,诸侯娶女,也要以大臣为媒。普通平民的婚姻同样要请媒人撮合。《诗经·豳风·伐柯》就是描写一个男子请媒人吃饭,委托他介绍对象的情景。为了处理好人们的婚姻,不但民间,周政府也专门设置了“媒氏”机构。《周礼·地官·媒氏》一节谓:“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判”即婚姻;“掌万民之判”,也就是管理人们的婚姻,这就是媒氏的职责。他们的具体工作是:一、记录新生婴儿的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古代婴儿出生三月命名);二、通令三十岁的男子、二十岁的女子按时结婚,不可愆期;三、每年二月,即农忙之前,督促适龄青年及时结婚,在这个时候,婚礼不齐备的也可以结婚;处罚那些在婚姻中不按规则办事的人。但《周礼·地官·媒氏》中又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其中“奔”字,《国语·周语》韦昭注为“不由媒氏也。”也就是说政府在仲春二月,对不经媒氏的婚姻不加干涉。既然在当时的社会里,婚姻必须经过媒,为何统治者“令会男女……奔者不禁”,也就是说为何允许这些不经媒妁的婚姻存在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要达到增加人口的目的。在西周时,土地辽阔,人口稀疏,生产发达与否,主要依靠人力,只有不断增加人口,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因此鼓励青年男女尽快成婚,就成为增加人口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这样的考察,我们对为何一方面强调婚姻中必须经过“媒”,另一方面统治者又允许存在不经媒的婚姻的原因,可以有一定的认识。封建社会时期,“媒”的表现空前活跃,他们在男女婚配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媒”以其合乎伦理道德的身份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在促成姻缘上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旧婚制下的“媒”又不可避免地体现出许多负面影响。在“男女有别”的时代,男女青年被分别禁闭在各自的狭小空间,他们之间不可能彼此往来和自由恋爱,因此媒人在此情况下有牵线搭桥促成“百年好合”的作用。如《初刻拍案惊奇》中张幼谦和罗惜惜一对钟情男女的结合,便是在媒人杨老妈的尽力帮助下以“媒妁之言”战胜“父母之命”而实现的。由于媒人的出面,张罗的结合就有别于无媒妁之言的“淫乱奸情”,从而在合乎礼制的名义下最终获得了幸福婚姻。但是有些媒人为赚取钱财或达到别的目的,往往采取瞒骗手段,两头说好话,引起人们的反感。《战国策·燕策》载:“周地贱媒,为其两誉也,之男家曰其女美,之女家曰其男美。”可以说,有多少桩畸形的、不幸的婚姻,就是由他们极不负责的嘴皮说合的;又有多少渴望爱情、婚姻幸福的青年女性,就是在她们口若悬河、翻云覆雨的唆诱之下,葬送了可贵的贞操和美丽的青春。如《警世通言》卷十六中的糟老头子张员外,已年过六旬了,却想娶个人材出众、门当户对、有十万贯房奁的少妻,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可张媒、李媒为贪他几贯谢媒钱,却昧着良心把他的年纪瞒去了二十岁,竟帮他圆成了这场春梦。只可怜那个娇嫩艳冶的小夫人,一看见员外的皓白须眉,便不由得扑簌簌落下泪来,但生米已煮成熟饭,再悔恨又有什么用呢?《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中的姚滴珠父母也是误听了媒人之言,把一块“心头肉”嫁给了破落户,致使女儿吃苦受贫不说,还要常挨公婆的辱骂,最后竟不得已而离家出走了。在我国古代,类似张媒、李媒这样的私媒不在少数,他们不是为了玉成男女之间的美满姻缘,而是在中间充当了“恶媒人”的角色。同时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父权制的加强,妇女逐渐沦为家庭的附庸,成为父权夫权制下的牺牲品。媒在这一时期,借助旧婚姻制的权限,开始参与到贩卖的行列之中。在封建社会,官媒一般是为达官贵人做媒的,但随着封建社会妇女买卖活动的日趋频繁,他们在给上流社会充当中介人的同时,也把那些因获罪而失去人身自由的妇女卖给有钱人家做奴婢或侍妾。名义上是“作媒”,实质上是公开进行妇女买卖。清代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很多被官媒贩卖的妇女的悲惨命运。《槐西杂志》记载一位山东妇女,十四五岁时嫁到某家,逢荒年,被婆婆卖到贩卖妇女者手中,入“官媒之家”,又被卖给一位学使做侍妾,因不堪忍受折磨,堕楼而亡。这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