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之鲁迅研究(学习笔记)(转载整理)_第1页
最全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之鲁迅研究(学习笔记)(转载整理)_第2页
最全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之鲁迅研究(学习笔记)(转载整理)_第3页
最全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之鲁迅研究(学习笔记)(转载整理)_第4页
最全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之鲁迅研究(学习笔记)(转载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词解释】(鲁迅自考笔记)1“匕首”、“投枪”——这是鲁迅对杂文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他认为杂文应该针砭时弊批判现实社会的黑暗,具有独特的战斗性。2.“过客”——这是鲁迅在散文诗《野草》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他是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精神象征。3.“吃人”——这是鲁迅在小说《狂人日记》中对中国历史所作的形象化的总结,其内涵是指封建专制统治对人的精神控制和毒害。4.真的猛士——这是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一种“敢于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人生态度,也是鲁迅的理想人格的精神象征。5.《摩罗诗力说》—。这是鲁迅早期撰写的一部介绍外国文化、文学的论文,从中反映了鲁迅对外国文化、文学的基本态度,是研究鲁迅的美学思想、比较文学思想的重要文章。6.“社会相”是对鲁迅杂文的形象概括。体现出鲁迅杂文是一部活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社会史,更是对社会各种现象洞幽烛微的精辟见解的诠释。7.精神胜利法“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主人公阿Q最突出的思想性格特点。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揭露和批判。8.“超人”哲学是指鲁迅早期曾接受过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主张。其理论鼓吹所谓超人是人的生物进化的顶点,一切历史文化都是由他们创造的,而普通群众则是低劣的庸众。9.“中间物”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10.“油滑”即“古今杂揉”的手法,鲁迅称之为“油滑”的手法,是直接从中国传统戏剧里借用来的既为作品真实地展现的古代人物、环境、生活所吸引,又因现代语言情节、细节不断插入,提醒而冷静思索作品的现实意义,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作品所描写的一切。从而使小说获得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11.“媚态的猫”,是鲁迅杂文中社会相的一种。“媚态的猫”实际上是以物喻人,不仅指现代评论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也勾勒了一切反动黑暗势力的共同特征。12.“民族魂”是对鲁迅的崇高评价。他是我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转折到新民主主义的历史关头,用文学来思考时代的要求,记录时代的步音,参与和鼎助时代发展的旷世巨人。鲁迅是现代中国“民族魂”的代表,也是现代“民族魂”的塑造者之一。13.“为人生”鲁迅创作的文学主张,而且要改良这人生“的主张,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用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14.“叛逆的猛士”是鲁迅对自己的期望。鲁迅先生作为一个觉醒者,他毅然肩负起了唤醒民众的责任,希望能打破黑暗世界建立光明之中国。15.《坟》是鲁迅最早的一部杂文集是作者对五四后中国历史国民性的解剖。题目含有埋葬过去开拓未来之意。16.“叭儿狗”是鲁迅杂文中议论形象化的典型,社会相的一种。指中国社会中奴才的嘴脸。17.宴之敖者“是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中的人物。是向残暴的统治者反抗和复仇的形象。寄托着作者的理想。18.“进化论”是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开始接受的进步思想。他采取批判的继承态度最终在四。一二政变后彻底放弃了此思想。【填空题】1.鲁迅是中国新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先驱者)。2.阿Q是鲁迅小说(阿Q)中所塑造的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形象。3.前苏联著名的作家(法捷耶夫)(论鲁迅)一文中,高度赞扬鲁迅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是中国文学的骄傲”。4.鲁迅在小说(《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的屈原的《离骚》诗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6.《秋夜》一文出自鲁迅题为《野草》的散文诗集中。7.“立义在反抗,指归在动作”是鲁迅对(摩罗诗人)的总体评价。8.鲁迅对民族心理的探讨,特别是在前期,偏重于解剖国民性中的(劣根性)。9.鲁迅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伟大先驱,他的《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比较文学的不朽之作。10.《域外小说集》是鲁迅与他弟弟周作人合译编的一部外国小说集。11.鲁迅一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是与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而分不开的。12.孔乙己是鲁迅小说(《孔乙己》)中所塑造的一个旧时代知识分子的形象。13.鲁迅的杂文是植根于时代生活的,但从杂文的历史线索来看,它又是对(我国古代散文)的承传与发展。14.1911年,鲁迅用(文言文)写了一篇题为《怀旧》的小说。15.在鲁迅的后期,他更加集中精力从事(杂文)的创作。16.鲁迅曾说他的哲学都包括在他的“(《野草》”里面。17.“(宁信而不顺)”是鲁迅整理古籍所采取的基本方法。18.与正视现实的人生哲学相联系的是鲁迅强烈的爱憎情感和对(奴才)哲学的否定。19.鲁迅也是研究中国小说史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被认为是研究中国小说发展历史的杰出之作。20.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狂人日记》、《药》等小说的发表,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21.1927年,(巴特勒特)教授在美国《当代历史》上发表的(《新中国思想界领袖鲁迅》)一文,高度赞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台柱”。22.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高度称赞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23.“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诗句是广为流传的鲁迅名言。24.“拿来主义”是鲁迅主张的对外来文化所采取的态度。25.鲁迅认为“真实”是“讽刺的生命”……。26.《汉文学史纲要》是鲁迅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一部学术著作。27.鲁迅曾称《野草》是“废弛的地狱边沿”的“惨白色小花”。29.《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30鲁迅小说《狂人日记》,由于“表现的深刻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31.杂文是鲁迅一生文学革命中的主要艺术形式。32.《阿Q正传》是鲁迅要写出一个沉默的、现代的国民“灵魂”,暴露国民弱点的小说。33.“象征主义”是鲁迅创作散文诗《野草》的主要艺术手法。35.“兴感怡悦”是鲁迅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36.鲁迅一向主张“翻译”的路子要宽,一是选材不宜过严,二是批评要慎重。37.1928年,创造社、太阳社中的部分人曾指责鲁迅是落伍者和封建余孽。38.瞿秋白于1933年写的《鲁迅杂感选集序言》,是鲁迅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41.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42.在《野草》中,和战斗的人生哲学相背离的另一种人生态度是(奴才哲学)。43.伯夷是鲁迅小说《采薇》中的人物形象。44.鲁迅在《药》的结尾中添上一个(花环),增加了作品的“亮色”。45.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46.茅盾先生认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将(古代和现代)错综交融,成为一而二,二而一”。47.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曾经说过:“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48.在鲁迅看来,杂文应该“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49.“革命被头挂退的事很少有的,革命的完结,大概只由于投机者的潜入。也就是内里蛀空”。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铲共大观》。50.鲁迅认为好的讽刺手法,应该“词微而显,旨博而深”。他称赞《儒林外史》的“蹙而能谐,婉而多讽”。51.鲁迅一生共创作了杂文集16本,其中三本是以(且介亭)为题。52.在《野草》中的《立论》中,鲁迅批评了是非不分、圆滑虚伪的处世态度。53.《野草》运用自由联想的方法,寻找感情的(对应物),使诗意显得富有(暗示性)和多层次性。54.鲁迅在《野草》中,竭力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化为“意象”,以具有物质感的形象来抒发感情。55.鲁迅认为《诗经》中,《风》诗是“闾巷之情诗”,最有价值。56.鲁迅说:“屈原是‘楚辞’的开山老祖,而他的《离骚》,却只是(不得帮忙)的不平”。57.鲁迅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58.鲁迅说:“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59.鲁迅认为唐诗发展的原因,是和唐人重视(文化)的观念分不开的。60.鲁迅在研究古代文学中,写了断代的中国文学史《汉文学史纲要》和小说史《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61.鲁迅对待文学艺术遗产主张“拿来主义”,他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62.鲁迅从事古代小说的学习、整理和研究,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抄》和《唐宋传奇集》三部书。63.鲁迅推崇的唐人小品文《谗书》的作者是(罗隐)。64.鲁迅赞扬拜仑:“苟奴肃立其前,必衷悲而疾视,衷悲所以(哀其不幸),疾视所以(怒其不争)。65.鲁迅《孤独者》的主题与阿尔巴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有内在联系。66.鲁迅的《摩罗诗力说》是中国近代第一篇系统评介西方文艺思潮的论著。67.鲁迅在谈到芥川龙之介的《鼻子》等作品时写道:“那些古代的故事经他改作之后,都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了”。68.鲁迅将(拜伦)作为摩罗诗宗的宗主。69.鲁迅翻译了日本(鹤见佑辅)的《思想山水人物》。70.鲁迅在谈到阿Q时,曾说他要“画出这样的沉默的国民的灵魂。【单项选择题】1.(史家)手法是鲁迅杂文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2.鲁迅在南京求学时,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3.鲁迅认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儒林外史》)的主要特点。4.在天物、思理、美化、神思等艺术美的要素中,鲁迅特别强调的是(思理)这一要素。5.鲁迅认为,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7.鲁迅指出,幽默应“(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10.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注;史沫莱特、巴特勒特是美国人。11.鲁迅小说的悲喜剧交融的特点,既表现了作家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透视力,同时也表现了他所一贯坚持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12.鲁迅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汉文学史纲要》)。13.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朝花夕拾)。14.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1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1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热风》)。17.鲁迅的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一、(抒情与议论相统一)的特点。18.鲁迅早期的翻译,曾受(严复)的影响。19.在谈到文学翻译的信达不可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张(宁信而不达)。21.鲁迅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22.收入鲁迅早期用文言文撰写最多的杂文集是(坟)24.1923年,茅盾,沈雁冰在《读〈呐喊〉》一文中,称读鲁迅的小说简直感到“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27.鲁迅的学术著作(汉文学纲要)是我国第一部用新观点写成的文学史。28.鲁迅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30.鲁迅的杂文创作塑造了一系列(象征性)的形象。31.鲁迅说,《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32.鲁迅认为幽默的审美特征是笑中多苦,幽默含讥)。33.鲁迅评价雪莱的诗歌创作具有“(理想主义)”的特点。34.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辩证的进化的)观念。35.在日本求学时,鲁迅主要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的影响。36.《野草》的第一篇《秋夜》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37.鲁迅小说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但却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精粹凝练、深广浑厚)。39.鲁迅整理古籍的态度十分严肃认真,到了“(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地步。40.鲁迅的杂文作为一部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41.鲁迅在《野草》中着重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创作了富有诗意的(思想分析)的散文诗篇。42.(《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43.鲁迅整理古籍的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的方法。44.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风是(自然飘逸,和平冲淡)。45.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辩证的进化的观念。46.鲁迅在一篇小说的结尾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篇小说是(故乡)。47.“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灯下漫笔》。48.赞扬《野草》“内含哲理,用意深邃”的作家是(许寿裳)。鲁迅把清代小说分为若干类,其中属于讽剌小说的是《儒林外史》。【双项选择题】2.鲁迅称自己创作的小说特点具有(表现的真切、格式的特别)的特点。3.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反映生活的深刻性、描写内容的历史纵深感)。4.(解剖民族心理、挖掘社会病根)是鲁迅杂文创作的一大特点。5.散文诗《野草》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其特点主要表现在(追求表现内心世界的真实、追求表现上的蕴藉、含蓄)。8.中国现代小说的大多数样式,包括(幽默小说)、(讽刺小说)、写实小说等,都可以从他的小说中找到典范性的先例。9.鲁迅的杂文是适应“五四”(“文学革命”)以至(“文体革命”)而问世的。10.鲁迅重视杂文的批评(社会批评)、(文明批评)。11.鲁迅力主抗争的美学思想,主要内容有(主张发扬真美、移人性情)、(提出“不用之用”的观点)。12.鲁迅整理的古籍,主要有《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稽康集》。14.外国文学对鲁迅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学术研究)。17.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的深刻性)。18.鲁迅说自己杂文创作的任务是(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予反响与抗争、针砭时弊。)19.鲁迅要求的美,主要是“有力”与“愉快”,(而非狂欢和粗暴。。真挚,却非固执、美丽,却非淫艳)。21.鲁迅说,在他看来,中国文学可分两大类,(写实文学、抒情文学)22.对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介绍,鲁迅突出了他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特点。24.鲁迅小说创作特点。表现的深切格式的特别”。25.鲁迅小说的现实主义,其基本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理性精神、反映生活的深刻性)。26.(解剖民族心理)和(针砭时弊)在鲁迅杂文创作中占据相当大的篇幅。27.散文诗《野草》着重表现了鲁迅(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具有(追求表现强烈的理想主义精神)的特点。28.鲁迅介绍的摩罗诗人,主要有(拜伦)、(雪莱)。29.鲁迅整理古籍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有(史记,古代小说)。【简答题】1.鲁迅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答:艺术格局的丰富多彩、简洁深厚,悲喜剧交融,白描传神。2.《野草》中哪些篇章体现了鲁迅的这种态度,他又是怎样揭示奴才性格的核心的?答:主要有《复仇》、《求乞者》等。以讽刺的笔触,揭示其苟活的人生,对中庸哲学的否定。3.鲁迅的悲喜剧观有哪些特点?答:鲁迅将“人生有价值”的观念引入对悲剧和喜剧的认识之中,使“悲剧”、“喜剧”与有“价值”意义的内涵相联系。鲁迅揭示了悲剧就是要以有价值的东西被毁灭的悲愤感来感动读者、观众的心,激发他们强烈的爱憎情感,而喜剧则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使人们在诙谐、幽默中认识人生、认识社会。4.哲理与诗情是鲁迅杂文艺术的一大特点,,大致可以分成哪几类,各类的特点是什么?答:两大类。第一类的特点是叙述与抒情相互渗透,第二类是以说理为主,理中见情,在哲理的诗化中做到情理交融。5.创作《野草》时,鲁迅正处在世界观矛盾而复杂的时期,思想变化有哪些特点?答:1)揭露社会的黑暗和病态;(2)歌颂韧性战斗精神;(3)严于解剖自我,真诚坦露心胸。6.鲁迅的杂文创作有哪些艺术特色?请简要说明之。答: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要点:(1)逻辑性;(2)形象性;(3)讽刺性;(4)抒情性;(5)多样性;(6)常用曲笔。7.鲁迅的比较文学实践,具有哪些作用与意义?答:鲁迅企望通过翻译的作品来唤醒和激发中国人民的斗争意识,体现出一位旧民主主义革命者的思想。,所以他的比较文学实践《摩罗诗力说》是鲁迅站在被压迫人民的立场上,为中国介绍欧洲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想。8.鲁迅是怎样概括白描艺术手法的?其要点又是什么?答:鲁迅尤其重视运用白描手法。鲁迅曾给白描下了一个精到的述说:“‘白描’却没有秘决。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9.鲁迅对悲剧的认识是什么内容?请简要说明鲁迅的悲剧观。答:鲁迅的悲剧观。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首先,鲁迅认为,悲剧反映的对象是实体性的,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着的。其次,鲁迅指出悲剧是一个“毁灭”的过程,毁灭的对象是“人生有价值的东西”。鲁迅对悲剧的论述,涉及面广,他从以上对悲剧内容的美学特征的理解出发,还在许多方面对悲剧创作提出了一系列主张。10.鲁迅在杂文《坟写在〈坟〉后记》中提到,“中间物”概念的内涵指的是什么?答:是鲁迅自己的说法。他在《坟》的后记中说,在进化的链条中,一切都是中间物。这是鲁迅对自己身在传统与现代之中的体验,也是他自我否定意识的体现。11.鲁迅在“五四”时期写的“随感录”有哪些特点?答:尖锐而深刻、巧妙而生动的独特个性。12.鲁迅在创作《野草》象征主义表现艺术的手法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13.对于讽刺艺术的论述,鲁迅提出了哪些精辟的观点?答:其一,夸张;其二,反语;其三,摹拟;其四,谐趣。14.鲁迅杂文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有哪几个突出的方面?答:鲁迅的杂文展示着“时代的眉目”,是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值得后人认真研读的一代“诗史”。首先,鲁迅的杂文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社会的主要动向和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次,鲁迅的杂文中活现着一批栩栩如生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再次,鲁迅的杂文形象地描绘了许多社会世象和心态。15.简述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意义。答:从祥林嫂的悲剧中,不只揭露了封建宗法制度残酷地钳制着劳动者的命运,并且还戕害人的精神,把人变得迟钝、麻木和愚昧。16.《影的告别》如何表现作者的内心矛盾?答:现实生产中形影相随,不能分开。鲁迅在《影的告别》中巧妙地构想出影形告别的场景,从影的告别词可见,它既想决别,又对形留恋,但最后是决绝而去。影和形的告别象征着鲁迅一个自我向另一个自我的诀别。“影”的形象是鲁迅内心思想矛盾的化身,“影”的告别词也正是鲁迅当时内心矛盾的坦露。17.“自然,‘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那会知道北京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的老太爷一样。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说明鲁迅这段话所包含的美学内容。答:(1)说明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存在着阶级压迫和阶级剥消,存在着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因而在爱憎美丑的认识上,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对立。(2)说明属于不同思想体系的人,也不可能有共同的美感,共同的“喜怒哀乐。18.鲁迅关于唐、宋传奇两者区别的看法。答:传奇小说,到唐亡时就绝了。至宋朝,虽然也有了传奇的,但就大不相同。因为唐人大抵描写时事;而宋人则多讲古事。唐人小说少教训;而宋则极多教训。19.简述鲁迅对《聊斋志异》艺术上的评说。答:鲁迅认为《聊斋志异》艺术上特色有二:一是描写详细而委曲,用笔变幻而熟达;二是说妖鬼多具人情,通世故,使人觉得可亲,并不觉得可怕。缺点是“用古典太多”,使人不容易看下去。【论述题】1.试分析论述鲁迅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答:①以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美的本质;②美的本质离不开现实社会和时代的制约;③美的本质具有人类文化的共性,也有民族文化的个性。2.试分析论述鲁迅在《野草》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哲学思想。答:①体现了鲁迅正视现实、正视人生的思想。②体现了鲁迅“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人生哲学思想。③体现了鲁迅自我剖析、自我反省和自我牺牲的思想特点。3.结合对《野草》的阅读理解,试分析论述《野草》“反抗黑暗,反抗绝望”的思想特点。答:(1)揭露社会之黑暗犹如地狱(《失掉的好地狱》);(2)嘲讽“中庸”和奴才哲学(《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求乞者》);(3)抨击精神麻木的“戏剧的看客”(《复仇》、《复仇(其二)》);(4)鞭挞青年空虚无聊、忘恩负义的灵魂(《我的失恋》、《颓败线的颤动》);(5)揭穿“正人君子”虚伪的假面(《狗的驳诘》、《死后》)。《野草》对韧性战斗精神的歌颂:(1)为刚强不屈的战斗者唱赞歌(《秋夜》);(2)赞美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过客》);(3)颂扬无私无畏的献身品格(《死火》);(4)热情歌颂叛逆的猛士(《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野草》确实是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用诗的激情和诗的形象来展现自我内心世界矛盾和斗争。这种自我解剖、渗透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哲理探索意味。4.鲁迅对中外文化遗产采取什么态度?试论述鲁迅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历史贡献。答:鲁迅基于中国社会现实的考虑,特别注意提倡现实主义精神,但作为艺术表现的方法,鲁迅则在提倡现实主义方法的同时,也兼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多样的创作方法。鲁迅一向认为,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不但输入新的内容,也在输入新的表现法”,只要有利于更好地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有利于写出成功的作品,对任何表现方法都可以采用“拿来”的办法。鲁迅在这方面的主张以及创作实践,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仍是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的。5.试分析论述鲁迅所提出的“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的美学思想。答:鲁迅解释什么是美?“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文章为美术之一,质当亦然,与个人暨邦国之存,无所系属,实利离尽,究理弗存。”③美的本质是超功利的,并非致用。他在另一处说:“主美者以为美术目的,即在美术,其于他事,更无关系。”④这便是文学上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主张的。他说美术有三要素,一曰天物,二曰思想,三曰美化,“美术云者,即用思想以美化天物之谓。”⑤他强调“神思”,即发挥想象力达到理想境界。美的社会功能就是“涵养吾人之神思”⑥。我们欣赏美术作品,便受到薰陶,使人气质受到影响。鲁迅打了一个比方:“如游巨浸,前临渺茫,浮游波际,游泳既已,神质悉移。”⑦我们欣赏美术作品好像在大海中游泳,。而且科学知识给人的启迪和艺术作品并不相同,科学知识靠推理,艺术作品靠直觉,直接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能接触到人生的真理的隐密幽深之处。这是美术供人享乐功用的一方面。6.结合你对《野草》的理解,试论述《野草》的哲理性和文化意识答:象征手法的运用使《野草》大放异彩。《野草》正是以各种具有物质感的意象,赋予鲜明的象征主义色彩,从而独特地表现某种抽象的思想情感或寄寓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其途径有以下几种:其一,自然景物的象征;其二,突出自然景物或者某种事物的自然特征,从而引申、阐发其精神实质;其三,直接诉诸于人和事,赋予某些人物或故事以象征的意义。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野草。中不少篇章能够以短小的篇幅而取得含蓄凝练、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野草》的文化意识:《野草》的语言文字显得特别优美和瑰丽。《野草》的语言精炼而警拔,往往精炼得近于浓缩,有的成为警句。《野草》的语言又是含蓄而曲折的。《野草》中的对话往往也寓意深警,不管是讽刺还是抒情,常常闪现着诗意的光彩。《野草》的语言还富有音乐美,常用排比句式,多结构相似的短语,关键性句子尤其是警句每见重复等等。7.试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两篇小说为例,论述鲁迅小说的现代特征答:鲁迅小说对我国传统小说艺术实现了大突破,创造了崭新的中国现代小说艺术。首先,在人物与故事关系上,鲁迅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格局(他的小说淡化情节,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完成了从情节小说向性格小说的转化);其次,在艺术手法上,鲁迅“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他的小说综合运用了中西方小说的艺术技巧,从作品内容出发灵活而多变,充分显示了鲁迅丰厚的中西方艺术素养和艺术上的独创性;再次,在小说语言上,鲁迅小说彻底地摆脱文言,改用白话,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鲁迅小说在形成我国现实主义文学主潮方面的贡献与特点:鲁迅对我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形成起了主帅作用,他是这一文学思潮、流派的奠基者与旗手。鲁迅小说犹如涉世很深者向人们讲述世态和人心,简约而严谨、冷静而深沉,读后既发人深思,又感人肺腑,可谓理深情挚。鲁迅的小说,成功地刻画了阿Q等一群出色的人物形象,他们性格鲜明、独特而又有极大的普遍意义。鲁迅小说所特有的质朴、清醒、深沉,使他的现实主义在我国的文学史上大放异彩,影响及于几代作家。8.结合鲁迅的美学思想发展,试论述鲁迅“崇高阔大”审美趣味的特点。答:五四“以后一直到30年代,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日益深刻,鲁迅对文艺本质的认识也日臻成熟、深刻,并且也更具有系统性和明确性。首先,鲁迅突出发展了”五四“以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的见解,并且在理论上对之加以深刻的阐发、论述,形成了作为鲁迅文艺思想核心的革命功利性的文艺观……对于文学的社会性问题,鲁迅更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革命的立场,对之做了深刻透彻的阐述。鲁迅从文艺的社会功利性出发,对艺术的起源以及制约着文艺的发展的时代性问题,作了深刻的研究和阐述。从功利性的文艺观出发,鲁迅也很强调文艺的时代性。鲁迅对艺术美的基本形态所作的阐释:从文艺的功利性和文艺的审美性出发,鲁迅还对艺术美的几种基本形态作了颇为精到的论述。(1)关于崇高,深为鲁迅所喜爱。鲁迅在批评30年代的一些作家、作品时,就常常从这一美学偏爱出发。(2)关于优美,鲁迅不免过于偏激。他抑优美,扬崇高,是从他革命的功利主义文艺观出发的。鲁迅认为,对优美这一艺术美形态的欣赏,是必须有余裕的,“花呀月呀”不出于啼饥号寒者之口。那种心地晶莹的雅致,是必须有与之相应的好境遇。9.近二十年来鲁迅小说研究的主要进展。答:(1)从读后感式的单篇分析进入到综合性的系统研究。(2)从单一的视角进入到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3)从单纯创作技巧的分析进入到从美学和文艺心理学的高度来评价。(4)对单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进入到“多种创作方法”的争鸣。(5)从单一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发展到运用多种研究方法。10.谈鲁迅早期美学思想中的“真美”的内涵。答:鲁迅的“真美”的内涵,主要是反对以“观念的真实”来代替“感情的真实”,也就是说以“移人情”的观点来对抗“持人性情”的封建主义的传统美学观。所谓“持人性情”,是从孔子流传下来的诗论,目的是要以封建统治阶级的道德伦理观念来束缚人的个性的发展。鲁迅提出的“移人性”说,则是要求文艺创作具有真实感情的形象,来启发人的个性的发扬,亦即个性解放。鲁迅小说研究(学习笔记)1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宋人话本的产生,在小说史上带有革命的性质。其中有一点是:作品描写的对象由表现封建士子为主转向贫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随之发生了变化。(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6)鲁迅小说是我国小说走向现代化的标志。这首先表现在作品思想内容上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尊重“人”,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尤其是普通民众。(见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P10)2《儒林外史》与鲁迅的杂文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绪论中说:《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着鲁迅的杂文。值得注意。(见李梅吾《中国小说史漫稿》P10)3时代的转折,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历史的批判。不对旧的民族历史作批判性总结,便难以对新的民族历史作总结性开始。鲁迅小说正是对我国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最辉煌的一页——辛亥革命作了艺术的批判。这是我们论述鲁迅小说的重大历史意义时所应注意的根本出发点。见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4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主潮,是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和西方近代现实主义在“五四”时代的历史交错点作为艺术背景和艺术渊源的。那么,中国古典现实主义对鲁迅小说的影响如何?鲁迅开创的现实主义与之有何不同呢?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作了哪些丰富和完美呢?这应该是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之一。5鲁迅对中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尤其是《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现实主义本质,有独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领会。他认为,《儒林外史》的艺术精义在于“烛幽索隐,物无遁形”,“使彼世象,如在目前”。《红楼梦》的艺术要点在于“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正因写实,转成新鲜”。这里,给我们指了一条认识鲁迅现实主义与古典现实主义联系的途径——从鲁迅对古典现实主义的把握入手。应注意研究。6鲁迅小说突破了我国旧小说濒于凝固化的艺术格局和表现方法。这种突破,首先是从短篇小说的艺术格局开始的。对旧小说艺术的突破,应是鲁迅对中国小说贡献的一个重要方面。7梁启超“是推动近代启蒙主义与小说艺术相结合的开山匠人”。(杨义语。见《中国现代小说史》从这个意义讲,梁启超是较早注意小说的社会作用,因此而赋于小说以较多且较新的思想内涵(启蒙主义思想)。鲁迅也给小说赋予了深厚的思想内容。他们两者的区别何在?杨义现代小说史第一章分三个方面分析了梁小说理论的得失,得出:1、视小说首先是社会生活和心理形象的反映。2、虚用主义倾向(这一点正好与鲁迅相反)。3、忽视小说的审美品性。这些应细加比较。8注意晚清徐念慈、林纾等人对近代现实主义小说理论的初步探讨和直观猜测。徐念慈是最早接触到“五四”时期人生派小说观的某些论点。而鲁迅则是“为人生”的小说家。杨义《现代小说史》把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阐述为崛起、深入、蜕变和逆转几个时期。梁启超、严复代表崛起期,以启蒙主义给小说理论带来新的气息,较为强调“善”与“俗”;林纾、黄摩西、徐念慈代表深入期,在补充、纠正梁启超小说观缺陷和偏颇中,猜测或论述了近代现实主义的某些特征,较为强调“真”与“美”;包笑天、徐枕亚、王钝根等一流人代表了蜕变和逆转期,真、善、美在他们手中变质,成为苍白和卑庸的东西,他们强调“趣”和“利”。“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小说观,批判了耽趣趋势的鸳鸯蝴蝶派小说观,打破在梁启超、林纾时代真、善、美一定程度上相互游离的或偏废的状况,以真为基础,把真、善、美统一起来,使小说理论达到新的时代高度。9杨义《现代小说史》云:清朝末年对近代小说的技法的探索和尝试尚处萌芽阶段,枝枝节节,零零碎碎,或深或浅,或成或败,几乎涉及小说技法的各个方面,如结构方式、叙述角度、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31~35页)这些,都值得与鲁迅小说加以比较,以观鲁迅小说的艺术创新。10清末明初之交,林纾被奉为“小说界泰斗”(侗生:《小说丛话》,载1911年小说月报第二卷第三期)。与一般作者不同,林是关心国事时风的。在长篇格局上,林确有建树,他不屑于撰写纯碎的言情小说,一再声明“鄙人之为此书,非为言情而设。”这是他关于国事的一面。但他却是以清之遗民或民初政事的旁观者回顾前尘近事,反复叹息的是迩来避孔除经,坏法而乱常,……不十年,兽蹄鸟迹交中国矣,”……完全是一个儒家名教的辩护士,全然丧失了晚清之际的一点维新党色彩。这是从关心时事的角度看林时应注意的一点。11要论述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首先在创作上,鲁迅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小说的现代化标志是什么呢?首先是思想的现代化,而思想现代化的标志则是“人”的觉醒,“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一部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史,不正是一种“人”挣脱封建思想束缚的斗争史吗?因此,要从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动机,目的上分析,界定“现代”的标志,从而认识鲁迅小说是“现代小说”,且是奠基、开创的。在创作上,鲁迅是使现代小说已产生即享誉世界的作家,塑造了具有世界意义的艺术典型。(见笔记“1中国小说人物主题的转换”)12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物色云:在创作方法方面,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高度结合,即鲁迅云“出于幻域,顿入人间”,从而寄托着作者的孤墳。笔记(5)中谈到鲁迅对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认识问题,应与此对照参考。13《看书琐记》是鲁迅的札记,署名焉子,文中谈到了小说的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问题,同时也关涉了文学欣赏中主、客观的差异性问题。《看书琐记》(二)是针对梁实秋等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而发的,重在说明,人物的语言有着不同身份、不同阶级的烙印。周姬昌《写作学高级教程》中,把现代小说体裁的形式分为“无情节小说(情结小说)”、“意识流小说”、“新闻小说”、“‘非’小说”、“反小说”。如此,《阿Q正传》应算无情节小说,《狂人日记》应算意识流小说。《〈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中,论述了一些短篇小说的特征,“一雕阑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只倾刻间,而仍可借一斑略知全貌。《叶紫作〈丰收〉序》创作与生活积累的关系。14新文学运动开始仅停留于文体革命之上。较早觉察到文体革命偏颇的是鲁迅,他把“思想革命”摆在深入新文学运动的首位。详见杨义《现代小说史》74-75页鲁迅发表于《新青年》1918年11月15日的通讯《渡河与引路》是一篇讨论“文体”与“思想”的文章,其中又涉及到了鲁迅对旧派人物的态度,一些甚至可能关涉到他以后的“国民性”的探讨。耶稣说,见车要翻,扶他一下。尼采说,见车要翻,推他一下。……硬扶比抬更为费力,更难见效。翻后再抬,比将翻便扶,于他们更为有益。“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我国白话小说的历史贡献,主要不在于用白话写小说,因为我国白话小说已有悠久的历史。这场运动促使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以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使一向处于被压制和歧视的堪称文学中民主派的小说艺术,获得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的尊严。一种文学意识的觉醒非一人之功,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乃是新文化运动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一代人共同努力之结果。但这种“努力”不是虚浮的、声嘶力竭而无底蕰的,而应建立科学的基础上有血有肉的、有内容、有理论。鲁迅乃是这个运动中的主将之一。他起了一个倡导、突破、丰富的使用。因此,分析新文学运动对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的作用,鲁迅功不可没。现代小说意识觉醒的表现:一是获得“尊严”,二是“科学的”。科学的表现在于对小说的研究的进步。这里鲁迅是有贡献的。注意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现代小说意识的觉醒是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实现的。在实践上,通过对旧文学的批判,使现代小说具有一种“战斗的尊严”。战斗的先驱则是鲁迅。《现代小说史》P87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首先应从“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方面入手,论述鲁迅从思想革命的方面开创现代小说“科学”、“民主”的新局面,即开创新风气的作用。鲁迅一贯把思想革命摆在深入新文学运动的首位,他是较早觉察……5鲁迅之影响(1)鲁迅,在中国几乎是只以鲁迅知名,在文学青年当中甚至有人不晓得他叫周树人。山上正义《谈鲁迅》文物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2》P179在阴暗的北京的天空之下,甚至连使用白话(日本的口语体)都被初见为异端和危险。(同上)鲁迅之于新文学运动(1)鲁迅,……同白话文学运动的潮流一起而且是踏着浪尖走过来的人。……陈独秀和胡适尽管提倡了白话文学宣言,但前者显然转入社会运动,后者则追逐当代的声誉,投进教育界,都走出文学圈子去了。之后,鲁迅却忠实地把它担负起来,勇敢而顽强地引导其潮流直至今日。(同上)鲁迅与小说创作之外,作为他的事业,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不灭功绩的还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史略》是一部巨著,从中国小说的起源直至清末,共分为二十八篇,三十二开本,……。(同上)从那以后,又同鲁迅谈过几次,现在把他的谈话中还留在记忆里的,写在正面:“中国并没有什么新文学运动,什么也没有,一切都死灭着,在使用白话都被初见为异端的土地上,是不会有什么新文学运动的。”“我的小说都是些阴暗的东西。我曾一时倾慕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高尔基等人,今后我的小说也将是些阴暗的东西,在中国能够有什么光明的东西吗?”……(同上)我想,自民国革命二十年来,他可以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流的唯一代表者。……《阿Q正传》是假恶丑几十篇作品中的代表作。同时又是不妨称之为中国当今文坛的“唯一的”代表作。详见林守仁(山上正义)《关于鲁迅及其作品》文物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2》P192王敬文《鲁迅小说研究》摘录1、鲁迅的著作是本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P52)2、鲁迅的小说是蜚声中外的杰作。3、《故事新编》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4、《中国小说史略》P4~5鲁迅的短篇小说无论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将短篇小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峰。鲁迅之小说史李悔吾《中国小说史漫稿》289~290页:《西游记》的作者,从钱大昕到鲁迅的一百年中经过许多学者的努力才弄清楚,……到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付梓……,认定《西游记》作者确系吴承恩。从此以后,学术界确认了这一认定。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七篇(中)又有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而今特盛行,且以为元初道士邱处机所作。处机固常西行,李志常记其事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凡二卷,今尚存《道葴》中,惟因同名,世遂以为一书;清初刻《西游记》小说者,又取虞集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之序文冠其首,而不根之谈愈不可拨也。……16鲁迅小说研究之研究《鲁迅小说讲话》1951年泥土泥版,其作者许杰概括其研究方法:从形式入手,分析它,欣赏他,通过这种形式,接触到它的内蕴,……探寻他怎样从他的内蕴,也就他的生活实践,达到他的写作实践,终于完成他的艺术创制。……我是想从这样的一种过程,作为一种研究过程。《讲话》对《药》和分析:在这一篇小说中,故事的中心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华老栓、华小栓出演的生肺病与吃人血馒头,一条是夏瑜的为革命而至于牺牲与流血。在这两条线索中,物的联系虽然是那个人血馒头,但人和联系,却是那个刽子手康大叔。但是……这两条线索的交叉点,却是两个母亲的上坟。……从表面上看,华老栓父子这一方面,是一个支柱,是立干;而夏瑜这一方面,却是一个陪衬,一个凑搭。但以故事的内在的蕴藏的热力论,夏瑜这一方面,却是一个主体;而华老栓这一方面,却是一个引子,一个附属。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详一略,一主一从,会看小说的人,会看书写明正所以写暗,写详正所以写略;表面上看明写,详写的主,但从内在的潜力看,明写详写之处,正所以写出略写之处,所以暗写略写之处,却是立了。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的开展以及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似乎带来了《阿Q正传》研究的新机运。其实,这种新机运并没有给《阿》研究带来什么好处。相反,它却表现了明显的简单化的庸俗社会学的倾向。当然,一些严肃的学术工作者还是进行了一些一丝不苟的学术探讨。魏金枝在《对于〈阿区正传〉的看法》(《文汇报》1950年10月22日),通过《阿Q正传》与《死魂灵》的比较,探讨了阿Q的性格特征:他的思想是混乱的,他的行为是飘忽的,……。在他的迟钝里有着敏捷,在他的朴野里有着奸滑,和他周围的地主们一样染上了时代的气氛。兰野在论述《阿Q正传》的文章里说:列入世界文学之林的《阿Q正传》……严肃地描绘出一个刚要跨进世纪禁门的中国人。并给全民族创作了一面伟大的镜子。他(鲁迅)写出了阿Q的可悲,也写出了时代的可悲。而且,——可悲之最大者,不仅在于阿Q的精神胜利法,第二现实的创造力,以及讳疾忌医等等,还在于阿Q的畏强欺弱以及由于生存角逐而引致的自相殘杀。上述摘录详见中国文联出版公司《鲁迅研究资料》19·P353《建国初期的鲁迅小说研究》17“五四”新文学运动对我国小说的历史贡献,是以民主与科学的精神,使一向处于被压抑和歧视的小说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和尊严。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尊严的,一是科学的。清末梁启超等人虽极力提倡“小说”,但他们重理轻美,把小说简单地视为宣传工具,是不科学的,这与“五四”新文学观是有所区别的。周作人说,首先“须说明小说的意义,方才免得误会,被一般人拉动归入子部杂家”(《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载于1918年《新青年》第5巻第1号)。所以,小说观念的革新,意义极大,“五四”新文学对小说的贡献正在于此。小说观念的改变,还必须注入新的思想,使其在“科学的尊严”的基础上,具备战斗的尊严。181919年小说创作空气渐浓。一时影响较著的是谢冰心,从他1919年发表《两个家庭》到1921年发表《超人》,这二、三年间,容或可以称为以冰心小说为代表的“问题小说”的小阶段。这是我国现代小说流派发展的史前时节。它的创作方法即不能一般地看作现实主义,也不属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但其中既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从单个的作家看,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中,有时又具有鲜明的创作方法上的两重性,如汪敬熙之《雪夜》和《一个勤学的学生》。这些,正说明了现代小说启蒙时期(启蒙一词不确?)小说的探索、不定型、不稳定、不成熟的特征。鲁迅的小说,一开始是否具有明确的理论指导呢?见杨义《小说史》P1211921年以后,现代小说进入流派竞起的阶段,也是现代小说第一个十年的初盛阶段。在流派初起之际,许多作家抱着文学进化的观念,曾为中国现代小说规划一幅流派发展的蓝图,认为中国现代小说必然按照欧洲或日本的小说流派的发展顺序,按部就班地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在现代小说的初创时期,学习西方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这与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轨迹是相应的。但完全照袭西方显然不是客观。小说的本质最终由时代决定。实际上,我国小说流派的发展进程,全然打破了一些理论家或作家真实的主观设想。谁能自觉地感受到时代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召唤而清醒地认识这些呢?鲁迅对这些把握的如何呢?其一。文学理论对于创作是具有指导意义的。如果照上述主观臆想,生硬照搬西方的创作方法依次实践于创作则如何?见杨义《小说史》P12319在《阿Q正传》研究史上,“民族类型”、“人性”的观点出现的最早。第一个提出这一见解的是茅盾。1922年《阿Q正传》登载第四章后,茅盾发表与谭国荣讨论新文学的“通信”,其中谈到阿Q:阿Q这人要在现社会中实指出来,是办不到的;但是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总觉得阿Q这人很面熟。是啊,他是中国人品性的结晶呀!(载《小说月报》1922年2月号,署名雁冰)过了一个月,《阿Q正传》刚刚连载完毕,周作人写了论文《阿Q正传》。他对阿Q的看法是:阿Q这是中国一切“谱”——新名词称作“传统”——的结晶,没有自己的意志而以社会的因袭的惯例为其意志的人,所以在现社会里是不存在而又到处存在的。阿Q是一个民族的类型。他的精神“是一幅中国人品性的‘混合照相’……是中国人最大的病根。”(载于《晨报副刊》1922年3月19日署名仲密)又过了一年多,茅盾进一步发挥上面的观点——现在差不多没有一个爱好文艺的青年的口里不曾说过“阿Q”这两个字。我们几乎到处应用这两个字,……我们不断地在社会各方面遇见“阿Q相”的人物,……但或者是“解减饰非”的心理,我又觉得“阿Q相”未必全然是中国民族所非具,似人类普通弱点的一种。至少在“色厉而内荏”这一点上,作者写出了人性的普遍弱点来了。(《读〈呐喊〉》,署名雁冰,载《文学》1923年10月。收入李何林编《鲁迅论》)“共同精神”的观点后来逐渐为“阶级论”所排斥。但用当时所掌握的阶级论来分析阿Q精神,又未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于是在三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中期,又有人提出阿Q精神是“人性”、是“中国人的共同性心理”的见解。主要论点有:阿Q所代表的,是非常广泛的中国民族性的一种典型,……中国的农业生产的经济形态,使一般士大夫与官绅阶级都未脱却农民的心理,所以阿Q这一典型,代表农民的、同时也是代表一般士大夫的,包容得非常广泛。(巴人《题材与形式》,收入《扪虱集》。1937年7月)阿Q这一人物,正象其它许多概括性很大的人物形象一样,远远地超出了它的时代和它的空间,超出了这些批评家,甚至于鲁迅自己给他所规定的范围。……扩大来看,阿Q精神的基本特质,是私有制的社会生活,是阶级压迫的关系,是人与人间的敌对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莫可奈何的、可悲可笑而又未尝不可恨的人的特质。它是世界性的。(何直《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1956年9月)这些观点同茅盾等人先前的观点有某种联系,但又有些新特点。1、联系鲁迅创作意图,阐述阿Q精神是“国民的魂灵”。2、肯定阿Q的阶级身份及“革命性”。3、较多地从理论方面揭示阿Q除了“阶级的烙印”之外,也有人的“共性”。这最后一点——即从典型理论方面说明问题,尤其重要。阿Q作为一个不朽的典型,论者大都承认他的广泛影响。早在二十年代中期,陈西滢就说过:“阿Q不仅是一个trpe(典型),而且是一个活泼泼的人,他是与李逵、鲁智深、刘姥姥同样生动、同样有趣的人物,将来大约会同样的不朽的。”(《新文学运动以来的十部著作》,收入《西滢闲话》)自称“不尊敬鲁迅先生的人格”,苛求鲁迅作品的人尚作如此评价,可见阿Q在文艺界得以公认的情形。于万和《〈阿Q正传〉研究的进展》,载于天津人民出版社《鲁迅研究资料·11》,1983年版20鲁迅与普实克普实克是捷克著名的汉学家,专门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他早在1932年秋天初次来到我国,在研究与认识中国和中国新文学的过程中,他开始接触到鲁迅的作品。1956年10月24日普实克写了一篇《回首当年忆鲁迅》,发表于1956年11月17日上海的《解放日报》,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以后的几部鲁迅的集子,一直是我的朋友……。鲁迅的著作,不仅为我打开了一条理解新的中国文学与文化的道路,并且使我理解了它整个的发展过程。…………鲁迅对于我来说是一扇通向中国生活之页——中国的新文学、旧诗歌与历史等等——的大门。我来到中国的时候,本来想研究中国纪年史与通史的,在我收罗资料的过程中,就接触到了一些民间小说,首先是宋元时期的“话本”,然而使我理解这类文学的钥匙仍是鲁迅的作品:《中国小说史略》与《小说旧钞》。这已是1936年的事。这年6月23日,普实克从日本东京写了一封英文信给鲁迅。信中说:……当四年前我从欧洲来到上海时,我当时还不知道那里甚至存在有任何现代中国文学。当我在欧洲,在瑞典和典国学习中文时,我们阅读的只是一些古籍和诸如《聊斋志异》之类的旧小说。在北平住了两年之后,现在我正在日本,全心致力于研究中国的小说,你的卓越的著作《中国小说史略》,在这方面使我收益不浅,我在此对你表示感谢。……对于这封信,鲁迅于七月二十三日复函并别寄《故事新编》一本。8月27日普实克又从东京寄了一封信,此信已佚。9月28日就此信复函,信中有:……我极希望您的关于中国旧小说的著作,早日完成,给我能够拜读。我看过Giles和Brucke的《中国文学史》,但他们对于小说都不十分详细。我以为您的著作,实在是很必要的。上述几封信说明:1、中国现代文学对普实克为代表的外国人是很陌生的;2、外国人接触认识中国文学得力于鲁迅的著作,特别是小说。普实克翻译的鲁迅短篇小说选集于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由布拉格的“人民文化出版社”出版,列为《人民丛书》之一。书名《呐喊》(“Vřava”),……普实克一九五六年写的《回首当年忆鲁迅》中,回想到他最初读到鲁迅作品的感受:“头一本我到手的鲁迅作品是《呐喊》,这本书真使我惊喜交集,我一下子就开始懂得了周围人们的面貌并理解了他们的灵魂,鲁迅为了打开了一条通向中国人内心的道路,教导了我如何去感受他们。……从《一件小事》里我认识了在街头的人力车夫的品德,当我在乡间闲步时曾经跟一些贫农聊过天,在他们身上我可以辨认出《故乡》中那位沉静而温和的闰土的影子;同时我也能够分辨得出诸如《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假洋鬼子等人的嘴脸来。终于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沉思的,受着苦难的,主要是正在努力着的中国!……难道人们能够对短篇小说《药》中那个自己的血给人做了药的革命者的悲剧情的情景漠然无动吗?看了落魄文人孔乙已给凶恶的富翁打断了腿在泥里爬来爬去的样子难道可以漠然处之吗?听到《狂人日记》中的绝望的叫喊,说是在历史上写着的除了‘人吃人’之外就没有别的字的时候能不毛骨悚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