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2023-2024学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重点中学九年级(上)开学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14分)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 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

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 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2.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开始于(

)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 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

C.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 D.用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来研究化学反应之后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化学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B.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C.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D.化学工业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4.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6.下列对甲烷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具有可燃性

C.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 D.极难溶于水7.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分的一组(

)A.石灰石和胆矾 B.氧气和二氧化碳 C.铁粉和木炭粉 D.酒精和白醋8.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发生的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多;

③氧气含量增高;

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10.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1.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玻璃棒:常用作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D.12.如图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塞紧胶塞

C.倾倒液体 D.过滤13.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为1~2mL

B.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立即用纸巾擦拭

C.滴瓶上的滴管用过后,先用水洗净再放回滴瓶

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上后下14.判断玻璃仪器已经洗净的标志是(

)A.附着的水能聚成水滴 B.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C.一点水都没有附着 D.附着的水成股流下二、非选择题(共36分)15.纯碱(Na2CO3)是厨房中常用的物质,以下是有关纯碱性质的描述:①是白色粉末状物质,②易溶于水,③不小心掉入食醋中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化学性质的是16.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利用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其主要原理是利用高射炮将碘化银发射到高空,碘化银在高空中分解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形成人工冰核,这些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冰晶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从高空下降,之后融化、形成雨滴。分析上述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将其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各举一例:

物理变化:______。

化学变化:______。17.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成分如图,将它们以相同方式分别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若先变浑浊的,则其是______;导致两者各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人体细胞进行了______作用。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化学实验室。

(1)f的名称是______。

(2)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要______。

(3)对实验剩余药品要正确处理。下列处理方法中,你的选择是______(填序号)。

A.放回原瓶,防止浪费

B.放入实验室指定容器内

C.倒入水池,用水冲走1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______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______,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的目的是______。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______,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20.请你结合学过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要求完成下列日常生活中的操作:

(1)在厨房里做菜,使用酱油、醋后,要立即将瓶盖盖好,并使瓶上标签______,以方便下次取用。

(2)取下暖瓶塞后,要将瓶塞______放在桌面上。

(3)在刷洗碗筷时如果沾有油污,用清水不易洗掉,这时你的方法是______。21.为了更好地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某课外活动学习小组的同学分为正方与反方两组进行辩论。

请你也搜集一些信息、资料,加入其中的一方。你愿加入______,并说出你的观点。(至少两个)22.阅读下列信息: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质地较软,很容易制成薄片;铝的密度较小(2.7g/cm3),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铝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作用,生成致密的保护层——氧化铝;铝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根据上述信息,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铝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23.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炭化。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请你写出原因______。

(2)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表。火焰层平均温度/℃乙丙焰心432598内焰666783外焰520667结合定量研究结论,如图所示的加热方法(试管夹未画出)中最合理的是______(填字母)。

(3)交流反思:不仅酒精灯的各层火焰温度不同,而且相同火焰层温度也有差异。造成乙、丙两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写出两点即可)24.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塞子: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______;

(3)被加热的容器外壁有水:______;

(4)加热液体时,试管口朝着有人的方向:______.25.几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现象如图A所示,这证明焰心______。

(2)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所示),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3)猜想和验证:猜想操作现象结论焰心气①:含C在未点燃的细短玻璃管上口____________假设①不成立假设②:焰心气体含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柴点燃______假设②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的应用,根据化学研究的对象解答本题。

【解答】

化学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所以A、C、D都是化学研究的领域,而B是与物理科学有关的。

故选B。2.【答案】D

【解析】解:A、对燃烧现象的深入研究,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不是化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故选项错误.

B、对空气组成的研究,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不是化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故选项错误.

C、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之后,不是奠定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不是化学成为一门科学的标志,故选项错误.

D、原子论和分子学说是认识和分析化学现象及本质的基础,是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的理论,化学开始成为一门科学,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化学的发展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古代化学、近代化学、现代化学,在古代对化学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阶段,到了近代,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论−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本题很简单,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关注化学学科成就,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答案】D

【解析】解:A、化学在研制艾滋病疫苗的过程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A选项正确。

B、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从而缓解目前的面临的能源危机,改善人类生存条件,B选项正确。

C、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可以通过化学反应生产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C选项正确。

D、有些化学工业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经常见诸报端的各种工业污染等,D选项错误。

故选:D。

化学在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利用化学可以研制新药物、开发新能源,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但是,有些化学工业在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经常见诸报端的各种工业污染等进行分析解答.

化学在自然和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要求学生随身体会化学的应用知识,学以致用.4.【答案】A

【解析】解:

A、下雨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高温煅烧时能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题可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本题要在理解诗句含义的基础上,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5.【答案】A

【解析】解:A.矿石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6.【答案】B

【解析】解:A、甲烷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

B、甲烷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甲烷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来表现,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甲烷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

D、甲烷极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误;

故选:B。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7.【答案】B

【解析】解:A、石灰石是白色的,胆矾是蓝色的,根据颜色这一物理性质区分。故A不符合题意;

B、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相似,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分,可通过燃着的木条来区分,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铁粉能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二者可通过这一物理性质区别。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和白醋气味不同,可通过气味这一物理性质区别,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根据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在区分物质时应根据物质的特性进行区分.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最基本的概念,二者的本质区别是否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8.【答案】B

【解析】解:①人的呼吸,属于缓慢氧化,会释放出热量,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相比,温度升高,故说法正确。

②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含量增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③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减少,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相比,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较低,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人呼吸时把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从体内带出水蒸气,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不同,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相比,具有“两多一少”的特点,即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呼吸作用的原理、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提出打开瓶塞观察,在猜想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

故选:C。10.【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通过对蜡烛燃烧的实验来考查实验探究中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探究习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发现了问题,就应该探究形成原因,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可以反复实验,来探究黑色的物质的成分;也可以查阅资料、与同学讨论、咨询老师,而不能不予理睬,否则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也不符合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解答】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根据现象来探究烧杯被熏黑的原因,就是进行对比实验,故A做法正确;

B、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没有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不符合探究的学习精神,故B做法错误;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也是探究学习的过程,符合科学探究的过程,故C做法正确;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黑色物质的成因,就是通过咨询老师、积极探讨,来解决问题,故D做法正确。

故选B。11.【答案】C

【解析】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

B、向试管中滴加溶液时应将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故错;

C、在物质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加速物质溶解,过滤时用玻璃棒引流,转移液体,故正确;

D、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否则引起火灾,故错;

故选C.

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考虑;

C、根据玻璃棒的作用考虑;

D、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用灯帽盖灭考虑.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12.【答案】A

【解析】解:A、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根据常见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3.【答案】A

【解析】解:A、为节约药品,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取用化学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药液溅进眼睛不能立即用纸巾擦拭,应立即用大量的清水冲洗,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故选项说法错误。

D、组装仪器时,一般遵循的原则是:从左到右,先下后上,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A、根据实验室药品取用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药液溅进眼睛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组装仪器的顺序,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14.【答案】B

【解析】解:玻璃仪器洗涤干净后,在内壁上会形成一层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故选:B。

根据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判断。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洗涤常识,了解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解题的关键。15.【答案】①

【解析】解:碳酸钠是白色粉末状物质,易溶于水,描述的是碳酸钠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而能和食醋发生化学变化有大量气泡生成,表现出来的是化学性质,故答案为:①,②,③

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密度、熔点、沸点、挥发性等,而化学性质是指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分辨,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16.【答案】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或冰晶从高空降落融化形成雨滴

碘化银分解成银单质和碘单质

【解析】解: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或冰晶从高空降落融化形成雨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碘化银分解成银单质和碘单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答案为:冰核经过水汽凝聚形成冰晶或冰晶从高空降落融化形成雨滴;

碘化银分解成银单质和碘单质。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7.【答案】呼出气体

呼吸

【解析】解: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人的呼吸是吸收氧气,呼出水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根据题意:把空气和呼出气体通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澄清石灰水中,振荡,就会发现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人体细胞与吸入的空气发生了呼吸作用。故答案为:呼出气体,呼吸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特性,变浑浊速度快说明二氧化碳含量高;呼吸作用是人体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称,是一个组织内进入氧气,而二氧化碳则由组织进入肺泡的过程。

此题是对呼出气体成分的考查,只要把握呼吸作用的原理即可正确解题。18.【答案】漏斗

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

【解析】解:(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f的名称是漏斗;

(2)取用一定量的液体常用量筒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3)化学实验剩余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不可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故答案为:

(1)漏斗;

(2)与凹液面最低点保持水平;

(3)B。

(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它们的名称;

(2)根据量筒的使用方法分析填空;

(3)根据剩余药品的处理原则分析:①不能放回原瓶,防止药品的污染;②不能随意丢弃,防止造成环境的污染;③不拿出实验室,防止造成事故等。

理解和熟记浓硫酸的性质,特别是其特性等相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9.【答案】10

立即洗净

防止试管炸裂

用水润湿

【解析】解:(1)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污染药品。

(3)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的目的是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均裂。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是把玻璃管的一段用水润湿,水起润滑作用,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故答案为:

(1)10;

(2)立即洗净;

(3)防止试管炸裂;

(4)用水润湿。

(1)根据量筒量程的选择,应遵循“大而近”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加热试管中的物质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0.【答案】朝外

用热水或洗洁精或热的纯碱溶液清洗后,再用水洗

【解析】解:(1)在厨房里做菜,使用酱油、醋后,要立即将瓶盖盖好,并使标签朝外,以方便下次取用;

(2)取下暖瓶塞后,要将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④在刷洗碗筷时,如果沾有油污,用清水不易洗掉,可以利用用热水或洗洁精或热的纯碱溶液清洗后,再用水洗。

故答案为:(1)朝外;

(2)倒;

(3)用热水或洗洁精或热的纯碱溶液清洗后,再用水洗。

(1)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解答;

(2)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分析;

(3)根据仪器的清洗和洗洁精的乳化作用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化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活。21.【答案】正方或反方

【解析】解:支持正方观点应从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的角度阐述,例如化学能合成材料,丰富我们的生活;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增加粮食的产量等;

而支持反方观点应从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角度阐述,例如化工生产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破坏;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造成资源枯竭;高危化学品危害人类的健康,造成一些物种的减少,甚至灭亡等。

故答案为:正方;

①利用化学合成新材料,可丰富我们的生活:2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可改善

人类的生存条件;③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可增细粮食的产量。

或反方;

①化工生产产生的废物对环境造成污染:②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造成资源枯竭;③高危化

学品危害人类健康,使某些物种减少,甚至灭绝(合理即可)。

根据支持正方观点应从化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的角度阐述,而支持反方观点应从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的角度阐述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学生在学习时应注意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验现象相联系,更好地应用。22.【答案】解:(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等。所以铝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毒性等,根据题意可知。所以铝的化学性质有:

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故答案为:(1)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质地较软,密度较小,有良好的导电性和传热性。

(2)在常温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可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

【解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依据新情境题中所给物质的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解答此类题目,培养同学们认识事物和概括知识的能力。23.【答案】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a

①酒精浓度;②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解析】解:(1)酒精灯的火焰由里到外依次为焰心、内焰、外焰,其中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充分,从而温度最高。

(2)结合表中信息可知,内焰温度最高,而加热液体时,试管倾斜,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但c中加热部分太小,故选a。

(3)乙、丙同学所测相同火焰层温度不同,可能原因有:①酒精浓度;②露出酒精灯的灯芯长度等。

故答案为:(1)外焰与空气(氧气)接触更充分;

(2)a;

(3)①酒精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