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诗歌赏析_第1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诗歌赏析_第2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诗歌赏析_第3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诗歌赏析_第4页
《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诗歌赏析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5《峨日朵雪峰之侧》原文及诗歌赏析《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作者是现代诗人昌耀。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峨日多之雪和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诗歌原文]峨日朵雪峰之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诗歌赏析一]这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起句非常凝练:“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了多重意思: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这并不意味着将来(或“下一刻”)“我”不能达到新的高度,也不意味着此刻的高度微不足道,这毕竟已是一次历尽艰辛的征服。这个判断句还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仿佛是一切艰辛的一种报偿,“我”吃惊地看到一派壮丽的雪峰落日景象,一个宛转重叠绵密奇崛的长句,写那太阳彷徨久之终于突然向一片山海跃入。还未见过有人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如此精炼地组织在一个句子之中。长句极易写得或累赘或松散或拖沓,而这里意象的密度却显示了诗人锤炼的功力。在辉煌的视觉形象之上,诗人又叠加上一个宏大的听觉形象,滑坡的石砾引动深渊的嚣鸣,如军旅的杀声渐远而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落日更显壮观。滑坡的动势与落日的动势都是下坠的,与攀登者的动势正好相反。于是视听合一的效果就不单产生审美意义上的“崇高”,而且在读者的生理上引发一种紧张。那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事实上也在竭力使我下坠。千军万马般的厮杀声响在“我”身旁向深渊“自上而下”地远去时,“我”在这个高度上的坚持就决非易事。诗句立即由“我”眼中的壮观景象转入自身状态的描述:手指插入岩缝,血滴渗出鞋底,也就是说,日落和滑坡都不是悠闲者赞叹或观赏的对象,而是此时此地贴身绝壁的登山勇士的生命体验。诗人突然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同在!这确实是出人意料之外的神来之笔。在这样的高度上,只有一只不起眼的蜘蛛与“我”为伴;在这样的高度上,即便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这里,“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诗歌赏析二]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登峰途中的体验与感怀。诗题交待了作者所处的位置。“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暗含着此刻诗人因身体疲惫而打算暂歇,但并未放弃征服新的高度之意。“小心探出前额”的举动说明海拔之高。薄壁那边上演的是雪峰日落的一幕,“彷徨”一词生动地概括出了夕阳欲落未落之貌。但西沉之势不可逆转,冷热交接之时,迫近冰峰的红日显现出跃赴绝境的决然的姿态。山海的幽杳又似有黑洞般无穷的引力。石砾不时的滑坡,深渊兴起一派有如军旅远去的喊杀声的嚣鸣。诗人猛然惊觉,本能的将“指关节铆钉一样的楔入巨石的罅隙”。这句极为生动形象。千层底被撕裂的细节,从侧面表现了当时情况的危急。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这种成就感一落千丈——比人弱小千万倍的小得可怜的生命尚能攀援至此,号称万物之灵长的人又有什么理由而为此沾沾自喜呢?同时诗人也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这大自然所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全诗遣词精工,语句凝练传神,结构精妙。收尾含蓄,意蕴隽永。[《峨日朵雪峰之侧》诗歌赏析三]峨日朵雪峰之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地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访湟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的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的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血滴,从撕裂的千层掌鞋底渗出,呵,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展开全文阅读在这首诗中,诗人为我们塑造了众多审美意象,有太阳俄日多之雪巨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的变化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向往的乌托邦,那是一个仅存于诗人心中的天堂。昌耀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自始自终有着一种震动人心的忧郁和伤感,而隐藏在这背后的是诗人对生命本真与尊严的追寻和捍卫。在这首诗中诗人似乎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又似乎是一个积极的生命体验者,他在这首诗中开始他的征服之旅,继而完成旅途。继而完成了自我超越。我想,昌耀应该属于西部。[《峨日朵雪峰之侧》诗歌赏析四]《峨日朵雪峰之侧》是一首并不太著名的诗作,其实已经定格了昌耀所有诗歌的情绪基调和精神向度,传递了他以后所有诗歌的主题信息和思维立场。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我小心翼翼探出前额,惊异于薄壁那边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石砾不时滑坡引动棕色深渊自上而下一派啸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我的指关节铆钉一般楔入巨石罅隙。血滴,从脚下撕裂的鞋底渗出。啊,此刻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与我一同默想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峨日朵雪峰之侧》,昌耀。写下过早期长诗《凶年逸稿》的昌耀因为已经提前冷寂和沉闷了,所以此时得以在其中掺入理智和清醒,用以观照和揣度这一时段的冷寂和沉闷:这便是他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产生的外在机缘和直接意图。昌耀的所有诗作都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其根本和落脚点最终都在诗歌主体本身。就这首短诗而言,他一方面在观照和揣度外在的年段(当然他自己正置身其中),另一方面,他又以此为通道走入了自己的内里世界,观照和揣度自己的心理时空。对于昌耀写于1962年8月的具有鲜明整体象征特色的短诗《峨日朵雪峰之侧》,可以按照“由外而内”的次序得出两种相互衔接、彼此相关的阐释和解读。昌耀的冷寂和沉闷来得尴尬而委屈。作为一个曾称“党就是我的母亲,部队就是我的家”并赴朝鲜作战,继而又“过继成北国的孩子”开发大西北的年轻人,凡是那个时代有的,昌耀都不会拒绝地匀有一份,无论是情绪、信仰也好,还是行动、作为也罢。然而,当他以一种不同于当时普遍盛行的狂热、迷乱、肤浅、喧嚣的精神理路、意念向度传达、投递他的实质相同的热情、关照和热爱时,他不由分说地遭到了拒绝和排斥;随之而来的是他热情、关照和热爱的权利被剥夺,以及他理想、信念和追求的要求被拒绝,也就是他只被允许冷寂和沉闷。自然,这种冷寂和沉闷发酵而来的清醒和理智只能是被动和勉强的了。虽然是被动和勉强的,然而正是凭着这份清醒和理智,昌耀得以打量和思考时代与现实。于是,尽管是违心地、悲凉而无奈地成了那个时代的局外人,但因为能够客观冷静地静眼旁观,他还是完全有理由说:“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这”恐怕就是指他这种游离于时代和现实之外的清醒和理智。然而,这“高度”实在是一个危险的高度,因为这高度其实是昌耀自己托上去的高度,也是只有他自己看得见、感觉得到的高度,——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个高度,象昌耀这样受难的人更需要这样一个高度;而事实上这是一个低处,是那个时代踩着的属于“右派”分子昌耀的低处。所以,昌耀只能“小心翼翼探出前额”。那么,在自定的高度,昌耀看到了什么呢——“朝向峨日朵之雪彷徨许久的太阳/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呵,呈现于昌耀眼前的时代景观是:那曾一度被时代捧为神明、视若永恒真理的“太阳”,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在人们的困惑迷惘中,终于失却了原来的高度,终于被屡遭愚弄和麻痹的时代心理决绝和抛弃了。主宰、牵引了这时代那么久的狂热,迷信,虚妄,喧嚣,在灾难和劫数的后果后,真的就要消失了吗,这时代就要归于正常和理性了吗?提前冷寂和沉闷因而得以清醒和理智的昌耀当然会“惊异”了。是啊,那荒谬年代的所谓理想、所谓信念、所谓追求,真的不过是堆砌上去而根基根本不会稳固的“石砾”,当“太阳”跃入山海,时代从泛滥的狂热、廉价的乐观中摆脱出来,它们只能有“滑坡”的下场。虽然仍旧“一派嚣鸣”和一片“喊杀声”,但这是“自上而下”、是“滑坡”、是“远去”,是时代归于冷寂和沉闷以及随之而来的清醒和理智之前的“绝响”。人生真正的艰辛和痛楚莫过于撕裂的感受。正是在时代和现实从虚浮、幻象的境界“滑”向冷寂、沉闷而失却高度的时候,诗人昌耀感受到了撕裂:时代趋于冷寂、沉闷进而清醒、理智,不正是诗人昌耀认可和需要的吗?既然如此,在他的心灵深处必然会滋生出一种意念,那就是对自己原来所坚守的高度的意义的怀疑和否认,这样一来,必然会产生促使自己也顺应着这时代作这种似乎合理而正当的下滑运动的心理驱动;而反过来说,时代趋于冷寂、沉闷进而清醒、理智,也恰恰是“上升”到了昌耀所在的高度,而这相对于昌耀来说,明显又是在失却高度,是一种“滑坡”。然而,诗人昌耀怎能没有自己的高度呢,特别是在饱尝与时代“亲和”之苦后,他更是害怕与时代平起平坐了。内外都有力量拉扯他下滑,这就是为什么此刻他在坚守、占据自己的高度时不得不“我的指关节铆钉一般/楔入巨石罅隙。血滴,从脚下撕裂的鞋底渗出。”其艰难和痛苦可想而知。显然,昌耀并没有与时代一同“滑坡”,而是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占稳了自己的高度。这是生命意志和生命强力的伟岸展示,呈示在这种高度的生命必定是强健和雄壮者的生命,定格在这种险峰的姿态必定是胜利者的姿态!事实上,昌耀就是这么想的:“啊,此刻真渴望有一只雄鹰或雪豹与我为伍。”也就是说,昌耀认为,假如在他旁边有一面镜子正对着他,他在镜中看到的必然是一只雄鹰或雪豹。然而,这毕竟只是认为在冷寂的思绪中张扬生命强力假设和想象,作为从被迫到主动间离着时代与现实而将清醒和理智当作自己的高度的昌耀,多年以来直至此刻仍以“囚徒”的身份流放于广阔而贫穷的青藏高原的最下层,他何尝不知道这种认为、假设和想象的可笑和荒谬,何尝不知道他自己以及他的同道是怎样的角色、有着怎样的形象:“在锈蚀的岩壁但有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原来,他在镜中看到的只是一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这真是一个莫大的反讽,而正是这个反讽的开启,使全诗通过对比形成的反讽结构得以凸现出来、清晰起来。诗中始终馥郁着浓烈的对比意绪:强大和弱小,光明和幽暗,热闹和沉寂,高拔和低矮然而,在峨日朵雪峰之侧坚守住高度的不是强大的雄鹰或雪豹而是弱小得可怜的蜘蛛;光明的太阳不过是虚妄的神明和幻象的真理的别称,堆砌的石砾不过是狂热的信念、迷信的追求、廉价的乐观的代号,而它们正在跃入幽暗却引力无穷的山海,正在滑向棕色的深渊;一派嚣鸣的、象军旅的喊杀声的,原来是在“滑坡”,是在“远去”,而接纳和归结它们的恰恰是沉寂和冷静而诗歌结语“与我一同默想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舒缓、徐和的诗歌意绪不仅与全诗紧绷、深沉的诗歌意绪形成深度对比因而收到内在反讽的效果,而且更传达出透过他的反讽展示出来的全诗的情感倾向和价值立场。展开余文自然,这种深度反讽是诗人昌耀在冷寂沉闷中掺入理智清醒后,然后又兑进机智和幽默的结果,是他终于在时代之上占稳了自己的高度后豁达的心智和洒脱的情怀的结晶。这样的反讽当然不只是昌耀诗艺的体现,而更是他居于高度之上的心理标记和明证。事实上,他所看到的这只小得可怜的蜘蛛,还开启了我们解读这首诗歌“由外而内”的通道,从而衔接起我们从诗人昌耀个体的内里世界阐释诗意的空间。既然坚守在峨日朵雪峰之侧的不是雄鹰或雪豹而是蜘蛛,那么说明真正强大、雄壮和坚韧的不是外在形式或形象而只能是精神、意志和心灵,这正是昌耀所要思考和揣度的所在,正是昌耀所要挖掘和探询的层面。由此,昌耀似乎刚刚提笔铺纸一样,又把他的诗歌视线从身外牵拉回来投注到诗歌开头,站在自己的生命地平线上,前瞻或者后顾,重新写就这首短诗。而我们,也自然而然就接受着这种诗绪的引领,深入他的个体生命追踪他的灵魂历险。相对于那个狂热、虚浮的时代来说,昌耀的清醒和理智是他得以冷静地观照和打量时代的外在高度。然而,在昌耀的内里空间,当他历遭精神罹难后,当灵魂世界一次次坍塌、一次次掏空后,他还有自己的精神高度吗?“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是的,他有——坚实而挺拔,足以抵挡一切摧毁和打击,足以俯视一切虚华和喧嚷,从而成为他虽然发落荒漠却感觉自己已化归于北土、虽贬斥于荒原野地的最底层却并不消沉乃至颓废,从而使自己的生命也沉落到最底层的强大心理依据;同时,也正是这内在的精神高度,才使得他冷静地观照和打量时代的外在高度有了支撑和凭附,而不至于处于飘浮和悬空状态。那么,他的高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知道,作为与国家和时代同步成长的昌耀是把自己的身心全部交付给现实和时代、以一个“骄子”的身份投身到西部边陲的,在他初期对这片土地的高歌和抒写实质上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高歌和抒写。也就是说,这个时段,他身在大漠边关而心不在,他的高度远在大漠边关之上。然而,时代和社会似乎并不领受他这份单纯而执迷的情,当以一种不由分说的蛮横和威慑施与他集体性“政治谋杀”,从而浇灭他的热情和天真后,他便只能承受“赎罪”的压迫让身和心全都落脚到这片土地从而与之“亲密接触”。对于绝对不会容许精神出现虚脱、思想出现真空的诗人昌耀,恰恰就是在“身份”失去高度后才真正深入和溶进这片土地、以一颗不受意识形态和社会情绪干扰的心灵去体验、感受、领悟其历史和现实、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生命强力和情感意志的。就这样,他发掘到了这片土地滋生的原始、粗犷、剽悍的生命个性,这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抗争凶险、搏斗困苦、开辟蛮荒的精神气度,当他在内质上成为了土伯特的儿子,便意识到了这片土地有着的这种真正的高度,当然他也就理所当然地把这个高度带进了他的灵魂世界、生命当中。是的,他拥有了自己内里的高度。然而,他不是早就有着自己的精神高度了吗?那些理想、信仰、追求虽然是时代和社会作用的结果,但毕竟是他与时代和社会相互内化后他认可、需要、接纳了的高度。现在,当新的高度已经产生时,在选择和放弃之间,诗人是不可能不彷徨、犹疑和不安的:这应当就是“我”要“小心翼翼探出前额”投注目光的原因了。既然新的价值倾向已经确定,新的精神立场已经定型,原来存在的一切自然只能是隐形和撤离了。所以,在他此刻的内在生命景观中,那轮“太阳”,也就是那些“永恒真理”、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廉价的乐观主义——曾经那么至高无上、那么光热无比,在“彷徨许久”后“正决然跃入一片引力无穷的山海”;那些“石砾”,也就是那些浮泛的信念、空洞的追求、迷狂的意绪——曾经那么坚不可摧、挺不能摇,正“不时滑坡”、“自上而下一派嚣鸣,/像军旅远去的喊杀声”。既如此,这旧有的高度一经下沉和隐退,便为新的高度腾出位置和空间——难怪他要“惊异”了,他终于崩析了旧有的高度从而可以坚守新的高度了!可以坚守与坚守住当然完全不是一回事。与时代、社会几乎同一了的昌耀根本没想到自己会与时代、社会撕裂开来;即便身体和外在被拒绝和排斥在时代之外,他也没想到会从内骨子里推翻时代赋予的价值构成、解构社会安置的精神体系。所以,在颠覆那原来的精神高度时,他是痛楚和不安的;而在面对这来自于“庙堂”之外的“民间”色彩的高度时,他是困惑和矛盾的——一方面,他有着真的就要与主流时代和社会决绝的酸楚和阵痛,而另一方面,他又不能没有这新的唯一可资依凭的高度;原有高度的沉落,使他对自己坚守的这一新的高度的意义肯定有所怀疑和质问,同时对自己坚守高度的勇气和信心、意志和毅力肯定也有所减弱。总之,要坚守住这新的精神高度,在精神空间中,必须战胜和摆脱各种各样朝下拖曳他的力量,必须克服和摒弃各种缘自自身思想深处的干扰和阻挠的因素,也就是说,要坚守住这一高度,除非“我的指关节铆钉一般/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