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教案 3-1黍离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1.gif)
![大学语文(第三版)教案 3-1黍离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2.gif)
![大学语文(第三版)教案 3-1黍离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3.gif)
![大学语文(第三版)教案 3-1黍离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4.gif)
![大学语文(第三版)教案 3-1黍离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65af5f5c8a34128ddd116f7f952511f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诗词揽胜1黍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体会诗人内心深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职业素质关注点:理解本诗中所描写的黍离之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读法、点拨法、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多媒体,利用教学课件PPT、教学资源包辅助教学)。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关于《诗经》(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诗经》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约成书于春秋时期,汉代传授《诗经》的有齐(申培)、鲁(毛亨)、韩(韩婴)、毛(赵人毛仁)四家。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毛诗外传》。(二)作品年代《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时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鹏鸨》为周公旦所作。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的一批战国竹简(简称清华简)中的《耆夜》篇中,叙述武王等在战胜黎国后庆功饮酒,其间周公旦即席所作的诗《蟋蟀》,内容与现存《诗经•唐风》中的《蟋蟀》一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500年。(三)作品体裁《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指“国风”,即西周春秋时期各国的士乐,包括十五个地区(周南、召南、邺、邮、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的民间歌谣,合算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周王畿的乐歌,周王畿周人称为夏,古代“雅”“夏”通用,故此称。“雅”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其中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等的作品,小部分是民间歌谣。“颂”是朝廷祭祀鬼神、赞美祖先与统治者功德的乐歌,“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四十篇。《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表现形式上分为赋、比、兴三种。“赋”就是铺陈,叙物言情,直歌其事,随物赋形。“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朱熹)。“比”就是比喻,借物托情,有显有隐,意在词外。“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四)《诗经》艺术成就及其影响《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中的乐歌,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典礼仪的一部分,二是娱乐,三是表达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成了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论语》记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可以看出学习《诗经》对于上层人士以及准备进入上层社会的人士,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诗经》的教育也具有政治、道德意义。《礼记-经解》引用孔子的话说,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二《论语》记载孔子的话,也说学了《诗》可以“远之事君,迩之事父”,即学到事奉君主和长辈的道理。按照孔子的意见(理应也是当时社会上层一般人的意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二意思就是,《诗经》中的作品,全部(或至少在总体上)是符合于当时社会公认道德原则的。否则不可能用以“教化”。(五)《诗经》的作者《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土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民间歌谣是如何集中到朝廷来的,则有不同说法。汉代某些学者认为,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乂有一种说法: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乐师是掌管音乐的官员和专家,他们以唱诗作曲为职业,搜集歌谣是为了丰富他们的唱词和乐调。诸侯之乐献给天子,这些民间歌谣便汇集到朝廷里了。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六)写作背景《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在这段话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王室衰微和乱离之作。《王风•黍离》一诗的背景,《毛诗序》说:“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朱熹《诗经集传》卷二也曾这样记录过:“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故赋其所见之离离,与黍之苗,以兴行之靡靡,心之摇摇。”但历来争讼颇多,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二、整体感知作品黍离之悲一亡国之悲(悲旧家败落,流浪者之忧,怨哉;伤怀时间流逝,感怀天生万物的自然生老,无法宣泄的情感的倾诉)“黍离”典故的固定解释:《毛诗传》认为“彼”指周王朝宗庙宫室,诗人路过此处,看到原来的宗庙宫室长满黍稷,彷徨不忍离去,得出《黍离》哀叹周王室衰败的主题。因此《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家与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有了众多的“家”才组成了“国”,因此,人们称“国”为国家。“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放大了的“家”。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常年四处漂泊的流浪者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呼喊。《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故成语“黍离之悲”的意思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第二课时一、作品分析.诗歌的主题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还有蓝菊药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另一方而,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周,王城也,谓之东周。幽王之乱而宗周火,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翻译彼黍(shU)离离,彼稷(ji)之苗。行迈靡(ml)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心里只有忧和伤。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彼黍离离,彼稷之穗(sui)。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也在长。走上旧地脚步缓,如同喝醉酒一样。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y©)。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子一行行,高粱穗儿红彤彤。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如噎一般痛。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高高在上的苍天啊,何人害我离家走?.分析课文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四层。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同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一二句以描写常见的黍稷起兴,为下文做铺垫。三四句直写诗人的姿态和内心。五至八句转换视角,从他人的不同评价中道出诗人心忧的内心世界。最后两句呼唤苍天,感叹自身。四层叙写清晰错落,情绪波澜起伏。尤其是“此何人哉”一句,其中的“此”,与“彼黍”“彼稷”中的“彼”呼应,使得诗人的情绪在物与人的对照中一气贯通;又因其运用向苍天的呼唤句式,使得“心忧”绵绵,但又沉痛高昂。从全诗看,以稷之“苗”“穗”“实”显示时序的变化,以内心“摇摇”“如醉”“如噎”表明“心忧”如一,三章咏唱,情不能已。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更进一层,透过诗文所提供的具象,读者可以看到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充满失望的呼号中读者看到了另一个诗人的影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吟出《登幽州台歌》的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读此诗者当三思之。二、艺术特色.开头以黍稷的茂盛起兴,表达作者看到昔日繁华宫殿被旺盛黍稷所代替的悲伤之情。作者还运用“比”的手法,用“中心如醉”和“中心如噎”两个比喻使这种悲痛写得更加具体可感。.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所谓重章叠句,是指章与章之间句式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是《诗经》惯用的表现手法。本诗以三章为基本的结构形式,三章共换六字,稷由“苗”而至“穗”再至“实”,不仅起到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通过稷的三种生长状态的变化,表达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心中由“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的越来越深的忧伤之情。运用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一是使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主题。.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本诗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如“靡靡”“摇摇”用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学科视角下的小学生综合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总结
- DB6528T 210-2024板椒联合收获机作业技术规程
- DB6103T 82-2025夏大豆扩行缩株栽培技术规范
- 专业常年法律顾问聘任合同模板
- 个人投资入股合作合同协议
- 专利许可合同
- 买卖合同终止及赔偿协议
- 专兼职律师服务合同格式范本
- 个人咖啡店转让合同范本
- 产品设计与制造合同范本
- 消防器材与消防设施的维护与检查
- 2024年度碳陶刹车盘分析报告
-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2025年1月 浙江首考英语试卷
- 2025年1月广西2025届高三调研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详解)
- 质检工作计划书2025质检部工作计划范文
- 《复旦大学》课件
- 承包鱼塘维修施工合同范例
- 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正式版
- 2024版《糖尿病健康宣教》课件
- 2024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