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行业市场分析一、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方兴未艾,关注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和降本化(一)人形机器人:产品升级迭代迅速,参与玩家国内外多元1、特斯拉引领行业热潮,小米腾讯紧随其后2021年8月19日,特斯拉在首个AI日上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擎天柱”概念介绍,其身体由轻量材料覆盖,眼睛搭配摄像头和车载FSD芯片方案,双脚可感应反馈,实现平衡和敏捷动作,全身累计搭载40个机电执行器,将实现危险枯燥劳动的替代。2022年9月30日,TeslaBot的原型机“Optimus擎天柱”面世,重量为73千克,配备容量为2.3千瓦时的电池组,可以支持一天的使用电量;拥有28个关节驱动器,使全身能够产生200个以上不同角度的动作;手部有五个手指,配备6个驱动器,形成类似人类肌腱的传动系统。依靠视觉算法和机器学习,机器人能够识别手部位置,并精准抓握小型零件。此外,该机器人配备特斯拉Dojo(道场)超级计算芯片作为“大脑”,赋予人工智能强大学习能力,搭载特斯拉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训练芯片D1,以120个训练模块组装成ExaPOD,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工智能训练计算机,与业内其他产品相比,同成本下它的性能提升4倍,同能耗下性能提高1.3倍,占用空间节省5倍。Optimus配备与特斯拉车辆相同的自动驾驶软件,同时具备Wi-Fi和LTE网络连接能力,拥有与汽车一样的视觉感知,使用摄像头输入数据,以神经网络进行计算,可以实时侦测环境中的物体动向。目前“擎天柱”可以完成下蹲、拿/搬运箱子、抓取物体、浇花等一系列动作,并且可以部署在特斯拉工厂内进行工作,对行走的路径形成记忆。2023年5月16日,特斯拉在2023股东大会上,发布了Optimus人形机器人最新演示视频。在机械关节控制方面,特斯拉机器人电机扭矩控制,力度控制更加精确灵敏;在感知方面,该机器人环境感知和记忆能力提升不仅可以看路,亦会记路;在学习方面,Optimus可根据人类动作范例,进行端到端动作操控。马斯克称特斯拉的长期价值将主要来自人形机器人,并预测人形机器人需求将达100亿台,远超汽车,如果机器人与人的比例为2:1,需求将达到200亿台。2022年8月11日,小米秋季新品发布会中展示出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CyberOne,身高1.77米,体重52kg。从情绪感知方面来看,能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绪,分辨85种环境语义;关节控制方面,使用小米自研全身控制算法,协调运动21个关节自由度并能实现各自由度0.5ms级别的实时响应;在运动控制上可实现双足运动姿态平衡,全身5种关节驱动,峰值扭矩300Nm,支持单手握持1.5kg重物、反向拖动上肢复现运动等功能。目前CyberOne的成本每台大概60~70万元,尚无法实现量产。CyberOne的研发涉及包含仿生感知认知技术、生机电融合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云计算技术、视觉导航技术等各领域的尖端技术。CyberOne搭载小米自研的三维重建算法,以及空间视觉模组实现8米内深度1%的信息精度,另外,通过深度相机配合AI相机帮助机器人收入真实场景和物体,并支持GPS时钟同步并配合双麦克风识音系统收集外界声音实现视觉和听觉感知。小米CyberOne和TeslaBot两款人形机器人的身高体重所差无几,但TeslaBot配备了更多的电机以及谐波减速器,甚至在手部就有12个自由度,所以TeslaBot拥有更高的灵活性以及智能操作性,而CyberOne手部类似“夹子”,手指并无操作自由度。此外,相比CyberOne,TeslaBot不仅能够走得更快负重能力也更强。2022年8月8日,腾讯正式发布由腾讯RoboticsX实验室自研的多模态四足机器人Max二代机器人,采用原创的腿轮一体的本体设计。相较于“第一代”Jamoca,Max在视觉感知、轨迹规划、运动控制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基于单目视觉惯性定位算法(视觉定位技术+地形识别技术)、六维全向运动轨迹实时规划算法、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关节力矩反馈的触地检测能力,Max具备超强感知力、实时适应力、精准控制力、防摔抗压力。并能够在梅花桩上完成旋转踏步、单桩跳跃、双轮站立等高难度动作,且过桩速度达到前代产品的4倍。2、核心零部件:降本或成主要驱动力,中国产业链潜力巨大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由硬件层和软件层两大类构成。软件层配有特斯拉AI,为特斯拉汽车FSD算法的横向迁移;硬件层主要包括旋转执行模组、直线执行模组和灵巧手,由上至下分为(1)控制模块:机器人的中央处理器在躯干中,是其自动驾驶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横向迁移,能够支持WiFi通信和音频。(2)感知模块:外部传感器和内部传感器两大类,包括位置(编码器)、力矩、力量等。(3)运动模块:包括驱动装置、执行装置、传动装置等,包括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无框转矩电机、空心杯电机等。(4)动力模块:内置2.3kwh电池于躯干中间。(5)散热和总装:包括机器人热管理、骨架和结构设计、装配等。其中,感知和运动模块由于降本需求驱动,国产化机会大幅增加。空心杯电机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灵巧手赋予新增量。空心杯电机是一种微型直流电机,得名于其转子部分的设计,转子是一个空心的杯状结构,内部环绕着绕组和磁铁。空心杯电机通常由永磁磁铁、绕组和集电刷等组件构成。空心杯电机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自动化设备、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它们的小体积、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响应特性使得它们在许多应用中成为理想的选择。特斯拉灵巧手单手共有11个自由度和6个执行器,其中大拇指有两个,其余4个手指各有1个。特斯拉灵巧手采用了空心杯电机作为驱动/执行装置,并配有多种精密齿轮和传感器。谐波减速器是旋转执行模组的关键。谐波减速器是一种精密、高性能的减速器,常用于工业机械和机器人等领域。它采用了一种独特的齿轮传动机构,由柔性金属齿轮和刚性齿轮组成,通过弹性变形来实现减速效果。谐波减速器具有高传动精度、零回程间隙和高扭矩密度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机械、机器人、航天航空等。它在提供精密运动控制和传动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寿命长的特点。一般来说,人形机器人负载较轻,每个轻载关节都需要配置一台谐波减速器。传感器的综合应用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感知和理解周围环境。在人形机器人中,传感器起着关键的作用,用于感知和获取环境信息,从而实现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理解和与之交互。其中力传感器的应用使得人形机器人能够实现更精确的动作控制、人机交互和物体操作能力,主要应用在直线执行模块;力矩传感器可以用于测量机器人关节的力矩和扭矩,主要应用在旋转执行模块。传感器数据的处理和融合为机器人提供了实时的环境认知和决策依据,提高了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和智能性。无框力矩电机通常用于需要高扭矩和精密控制的应用中。与传统的电机相比,无框力矩电机的特点在于其缺乏外部机壳(或称为框架),直接将转子和定子集成到应用系统中。无框力矩电机的设计结构简化了整体尺寸和重量,并提供了更高的功率密度和刚度。无框力矩电机广泛应用于机器人、半导体设备、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领域。其高力矩密度、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特性使其成为许多高性能应用的理想选择。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机会众多,编码器、机器视觉、导航等领域彰显价值。光栅编码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旋转或线性位置的传感器装置,它利用光栅原理将位置信息转换为光信号,并通过解码器将光信号转换为数字输出,从而实现机器人精确的位置检测和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是利用计算机和摄像机等设备,通过对图像和视频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对物体、场景和运动的感知、识别和理解的技术领域。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机器视觉技术用于实现机器人对周围环境和人类行为的感知和理解,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动作规划和环境适应等功能,提高机器人的智能性和自主性。(二)工业机器人:“可选工业品”属性,制造复苏弹性大工业机器人是自动化水平的象征。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新增台数52万台,存量台数累计达348万台,安装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中国大陆作为全球的制造中心,近年来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伴随着工程师红利的显现,工业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品牌崛起,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成本和门槛不断下行,工业机器人应用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地区。据IFR,中国大陆2021年工业机器人安装量为26.8万台,同比增长51%;规模上远超第二位日本的4.72万台;占据全球总安装量的51.9%,较2020年的45.2%进一步提升6.7pct。根据IFR数据,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每万人工业机器人装机量提升至246台,排名全球第九位。在我国机器人市场下游应用中,电子电气行业持续成为第一大应用行业,未来随着半导体、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在我国可预期的快速发展,预计工业机器人密度仍将保持提升态势。此外,在后疫情时代,制造业企业提升自动化率的意愿也明显加强。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关节机器人以四大家族为主,而SCARA机器人市场日系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MIR数据,2022年外资品牌安川、川崎、史陶比尔,以及内资品牌汇川、埃斯顿、埃夫特、节卡份额提升较为明显。一方面,新兴行业发展有望给国产品牌带来新机遇;另一方面,国产品牌的高性价比有望进一步推动工业机器人在一般制造业的应用和普及。我们认为,工业机器人应用场景以“机器替人”为主,具备“可选工业品”属性,在制造业复苏过程中更具备弹性。二、工业自动化:行业复苏明晰可期,平台化、国际化铸就优质企业基因(一)政策成为制造复苏重要驱动力,工业自动化引领“智造”升级制造业复苏前景可期,工控制造需求明确。2023年以来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回升明显,带动主要工控产品需求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3月制造业PMI连续位于枯荣线上方,制造业整体扩张提速,呈现稳中有升态势。2023年6月制造业PMI指数49.0%,同比上升0.2%,按照过往数据,受到企业生产节奏安排的季节性影响,二季度相对于全年制造业PMI均处于较低位置。2023年6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是53.4%,保持在景气区间,企业生产经营前景预期总体稳定。我们认为下阶段随着经济内生动力增强,国内需求的恢复和扩大,将进一步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制造业复苏呈向好态势。制造行业投资改善,拐点明晰可期。自2021年以来,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持续回落的趋势,从2021年2月的高位37.3%下降到2023年5月的低位6.0%。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也出现下滑,从2021年2月的高点39.5%大幅下行至2023年2月的低点2.1%。随着经济加速回暖和新基建等有效投资的扩大,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已经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这表明中游制造行业的投资状况有所改善,行业拐点或即将到来。政策推动工控行业发展,实现关键设备、技术突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与创新。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明确提出建设制造强国,到2025年,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全面实现工业化。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的“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专栏中提到重点研制分散式控制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等工业控制装备,突破先进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系统等关键技术。工控是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工控行业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技术路线指引高国产化率,国产替代迎来黄金时期。《<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中提出,20-25年、25-30年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市场需求年均增长分别达到25%、20%以上。到2025年建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性能先进的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产业生态体系,国产智能制造核心信息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在智能制造控制系统方面,自主品牌可编程控制系统(PLC)市场占有率达到20%。技术路线指引为国产厂商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打开了国产替代的最佳时期。工业自动化市场成长空间广阔,国产份额持续提升。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应用实践,中国工业自动化控制技术、产业和应用有了很大发展。根据中国工控网数据,2022年中国工业自动化产品和服务整体市场规模达到约2629亿元,未来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同时国产品牌凭借快速响应、成本、服务等本土化优势不断缩小与国际巨头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市场份额从2009年的24.80%逐渐增长到2021年的43.00%,工控行业正进入一个国产品牌全面替代进口品牌的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厂商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高。(二)驱动层竞争激烈程度加剧,控制层国产化率快速提升变频器:是工业控制驱动层通用部件,项目型市场成为低压变频器重要驱动力。变频器作为工业控制驱动层通用部件,上游主要为通用控制芯片、功率模块、电子元器件及结构件等。下游行业广泛,包括电梯、暖通空调、电子、起重、冶金等行业,行业景气度与经济基本面息息相关。根据睿工业统计,2022年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规模达316亿元,其中OEM市场占比71.1%,项目性市场占比为28.9%。受疫情及制造业景气度下行影响,2022年低压变频器市场同比增速下滑至2.1%。其中OEM行业市场下滑4.6%,电梯、起重、机床、工程机械、印刷包装等出现下行;而项目型市场受能源价格上涨推动石化等行业投资热度的影响,实现了23.8%的增长。冶金及石化投资增速较高,推动高压变频器需求旺盛。根据睿工业统计,我国中高压变频器市场在2021年增速达17.1%,总规模接近54.6亿。主要得益于冶金行业快速发展,河北等地的钢铁企业集中去产能搬迁和绿色转型,极大地拉动了高压变频器的需求,加之山东、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大型的炼化项目招标建设,促进了高压变频器的需求增长。2022年,受益于石化、采矿等行业对项目型市场的拉动,我国中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同比增长8.1%,达59亿元。本土品牌效应逐步增强,打开广阔进口替代空间。自2000年以来,国产品牌厂商通过自主创新,凭借成本优势和本土化的服务优势迅速崛起,逐步扩大了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根据睿工业统计,2022年外资品牌在我国低压变频器市场仍占据57.7%的市场份额,主要有ABB、西门子、安川、三菱、富士等;本土品牌占据42.3%的市场份额,主要品牌有汇川技术、英威腾等。本土品牌头部厂商竞争力持续增强;而本土的其他品牌多为中小厂商,产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缺乏明显的品牌和技术优势。伺服系统:是工业控制驱动层的基石,市场呈波动向上态势。伺服系统是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自动化装备实现位置控制高精度快速响应的核心部件,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睿工业统计,2017-2022年我国通用伺服市场规模由141亿元提升至223亿元,CAGR为9.6%。伴随产业升级、设备加工精度提升、自动化与智能化需求,我国通用伺服市场仍属于成长期。2021年下半年以来,制造业景气较弱,芯片缺货、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2022年我国通用伺服市场规模为223亿元,同比下降4.6%。外资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产化率提升明显。由于存在技术壁垒,2022年通用伺服市场中前十强企业集中度达到72%。其中日系品牌进入我国市场较早,根据睿工业统计,2022年松下电器、安川电机和三菱电机分别占有8.0%/7.7%/7.5%的市场份额;而欧美品牌西门子(10.5%)、欧姆龙(2.3%)和施耐德(1.3%)三者共占据约14.1%的市场份额。本土品牌经过多年技术积累市场份额持续扩张,2022年共占据超过40%的市场份额。新能源产业增长迅速,打开伺服国产替代窗口期。根据睿工业的数据,2022年锂电、光伏、半导体等新兴行业需求增速远高于包装、印刷、纺织、木工等传统行业。在新兴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国内外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及市场拓展进程处于同一起跑线,国产品牌有望凭借高性价比、本土化服务、工艺定制化等特点,快速提升在3C、半导体、锂电、光伏等新兴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在进口替代中实现更大的突破。PLC:属于典型的控制层产品,国内市场具备成长性。PLC具备通用性好、应用门槛较低、软件属性强、客户粘性高等特点。虽受疫情、缺芯、原材料涨价及制造业景气低迷等因素影响,根据睿工业统计我国PLC市场规模2022年实现同比7.2%增长,规模提升至170亿元;其中,小型PLC市场规模为84.1亿元,同比增长5.61%;中大型市场规模为85.8亿元,同比增长8.76%。我国PLC市场由2019年的119亿元提升至2022年170亿元,CAGR为12.6%,具备显著的成长性。新兴产业提升PLC需求,新能源、半导体行业是主要驱动力。从下游市场来看,传统行业如冶金、市政、汽车等多为项目型,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高,并且由于工艺复杂,需要灵活和丰富的网络拓展能力,在实际需求中以大型PLC居多,行业增速相对平缓。而随着FA市场中锂电、光伏、半导体等新兴行业的崛起,自动化生产设备效率及工艺复杂度提升,对关键部件的需求逐渐走向高端,中型PLC在FA市场的重要性大幅提升,中型PLC下游从以PA市场为主逐渐转变为FA需求为主,并逐步下沉到小型PLC的应用市场。海外厂商占据主要份额,国产替代需求迫切。目前我国小型PLC市场仍以西门子等欧日系品牌为主,根据睿工业统计,2022年小型PLC市场中西门子和三菱合计占有率达51%;国产品牌汇川技术份额12%,位居国产品牌第一。中大型PLC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更高,国产品牌在核心技术领域存在短板,国内市场长期由外资品牌主导。其中,西门子、欧姆龙、三菱电机、基恩士、罗克韦尔五家占据了我国中大型PLC市场88%的份额。考虑到PLC在国内广阔的应用场景,其国产替代需求迫切。(三)聚焦国际化海外市场,平台型布局增添新动能汇川技术:公司为设备自动化/产线自动化/工厂自动化提供变频器、伺服系统、PLC/HMI、高性能电机、传感器、机器视觉等工业自动化核心部件及工业机器人产品,技术实力雄厚,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各行各业。受益于制造业升级,打造国产整体解决方案样板。中国制造业由“大”向“强”的转型,制造业客户更倾向于选择“国产化、定制化、多产品组合解决方案”的工业自动化供应商,公司作为国内工控行业龙头企业,能够为起重、机械、冶金化工等传统行业以及3C制造、半导体、光伏等先进制造业提供多层次产品综合及定制化解决方案。公司在变频器产品上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及产品系列的更新迭代。公司利用矢量控制、三电平拓扑、大功率同步机等技术优势开拓高压变频器市场;在低压变频器领域持续保持技术更新,打造极具竞争力的市场产品;在电梯及一体化机产品上,公司收购贝思特并与其融合研发,打造智能化、平台化的整体电梯解决方案,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效打破了国际厂商的垄断地位。公司伺服和PLC产品持续革新和迭代。公司攻克转矩控制、编码技术、快速定位技术、多轴同步控制等关键技术,并推动多行业应用。在小型PLC产品中利用技术及市场服务优势,超越三菱等日系品牌,实现市占率的提升;加大自主开发实现了中型PLC产品的进口替代。在整体解决方案上,凭借对下游行业工艺的掌握以及“核心部件+整机+工艺”解决方案竞争优势,在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融合公司自动化业务,推出SCARA及六关节机器人,实现了核心部件除了减速机外,电控系统、伺服系统、丝杠、本体等完全自制,提升了公司成本控制和定制化能力,助力其在工控领域保持领先地位。伟创电气:完善工控产品矩阵,系统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公司致力于围绕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层推出更加完备的产品系列。变频器类产品方面,公司已经全面布局高、中、低压市场,并在冶金、船舶和海工装备等高端应用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伺服系统类产品方面,公司全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通用产品,包括新一代伺服驱动器、自研编码器以及新一代电机。在保证产品性能的基础上,提高公司的成本优势。PLC产品方面,公司已建立具有成本优势的小型PLC产品体系,并对中大型PLC立项并投入研发,以望带动公司进入大型设备和流程工业领域。随着PLC等控制类产品的推出,公司工控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持续提升,实现产品线协同,进一步带动变频器和伺服系统产品的业绩增长。建立“区域+行业”的独特营销体系,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区域销售侧重于区域经销商的开发和维护,截至2022年底,公司共有签约经销商182个,在国内20个主要城市设立常驻业务和技术服务团队并在海外成立了印度子公司。行业销售侧重于各大行业的客户开发和维护,公司可以深入了解客户应用需求,提供更智能、更精准、更前沿的综合产品解决方案。“区域+行业”的营销体系相互协同、互为配合。区域发挥覆盖面广的优势,捕捉机会点,为行业客户开发提供信息与服务支撑。行业发挥专业性与经验丰富的优势,开发重点客户并形成影响力,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区域销售。海外业务快速放量,带动公司整体盈利能力向好。在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新迁徙的影响下,国内工控行业对一带一路国家地区的出口贸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凭借着性价比高、供应及时等优势,公司加快了进军海外市场的步伐,积极布局印度、欧洲、东南亚等多个地区,开拓新的业务版图。2022年公司海外营业收入为2.03亿元,同比增长185.92%,占整体收入比重上升至22.41%,增长势头良好,海外市场已逐渐成为公司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2022年公司海外市场毛利率高达49.26%,同比增长3%,比大陆市场毛利率高近17个百分点。随着公司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逐渐增强,海外客户认可度的增加,海外市场有望助力公司业绩的高增。信捷电气:公司在小型PLC市场具备宽护城河,伺服与PLC配比仍有提升空间。公司PLC产品在包装、物流、纺织、木工等行业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公司已形成覆盖感知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的产品线,具备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凭借公司小型PLC产品已有的品牌优势及客户资源,随着公司自动化解决方案在细分行业的推广,将进一步带动伺服产品销量增长。2021年公司伺服与PLC销售配比为0.7,仍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CODESYS开放平台助力国产品牌在中型PLC市场弯道超车。在PLC的软件架构层面,国际上已有3S、infoteam、PhoenixContactSoftware等公司开发出通用性高的自动化编程平台。由于CODESYS具有开放性、高兼容性以及标准性的特性,全球已有约600家控制系统生产商和设备制造商使用CODESYS软件作为其编程环境和应用开发平台。softPLC平台逐渐成为国产中型PLC的首选,为国产品牌在新兴产业加快实现弯道超车和进口替代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和途径。公司加快中型PLC迭代速度。2017年,公司推出首款XG系列中型PLC,CPU处理速度0.5us,约为XC系列的30倍,支持两轴联动插补、4路随动、20轴X-NET运动总线功能,在处理速度、存储容量、系统功能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2019年,公司又推出新款基于CODESYS平台的XS3系列PLC,加深了在中型PLC市场的战略布局。三、检验检测:稳健增长性依旧,利润仍为投资重要出发点根据《2022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简报》,2022年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规模达4276亿元,同比增长4.54%,较此前年份(2014年-2021年CAGR为14%)有一定程度放缓,我们判断主要系2022年疫情背景下,人员流动及经营开展受到限制所致,预计2023年行业增速仍有望恢复至此前水平。尽管2022年行业增速仅为4.5%,相比于2022年我国实际GDP增速3%,仍保持1.5倍水平,检测行业穿越牛熊的优质成长特征仍得到体现。我国检测行业下游广泛多样,其中传统领域〔包含建筑工程、建筑材料、环境与环保(不包括环境监测)、食品、机动车检验、农产品林业渔业牧业〕2022年市场规模合计1640亿元,同比增长2%,而电子电器等新兴领域〔包括电子电器、机械(含汽车)、材料测试、医学、电力(包含核电)、能源和软件及信息化〕2022年市场规模合计达到830亿元,同比增长12.57%。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2022年事业单位制的比例进一步下降至20%;而企业制检验检测机构比重已经提升至75.5%,自2013年以来,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从参与的机构规模上来说,100人以下的小微机构仍占主导,2022年小微机构的数量占比达全市场96%。四、智能物流:行业进入投资旺盛期,关注具备核心软硬件技术能力企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企业人力成本持续增长,相比之下,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能连续大批量地分拣货物,分拣误差率低,能实现存储、分拣、输送和包装作业的无人化,同时可以节约企业用地,减少货物损坏或遗失、降低货物拣选差错率,下游企业的投资回报期明显缩短。从物流成本看,2008-2021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2009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7.6%,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已降至14.6%,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物流费用与GDP的比率稳定在8%-9%左右仍有一定距离,物流运行效率相对较低。根据《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到2025年,要推动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下降至12%左右。”预计我国整体物流效率存在提升潜力,整体物流效率有赖于智能物流系统的普及提高。现在智能化仓储行业已经从自动化逐步进入智能化时代,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下,仓储物流行业实现了从单一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型,如智能仓库、智能搬运车、智能物流机器人等。智能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在提高仓储自动化水平及管理水平、减少流动资金积压、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智能化仓储物流系统从开始的烟草行业,到后来在电商、快递等行业应用,现在已经拓展到航空航天、军工、新能源、制造业、半导体等更多行业,下游行业渗透率不断提升。根据GGII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仓储行业调研报告》,中国的物流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较大的降低空间,大部分行业在智能仓储方面的布局尚处于早期阶段,中国物流业的崛起将为仓储业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预计到2023年智能仓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650亿元。五、工程机械:挖机触底年内有望反弹,海外高增平滑国内下行周期(一)下游需求疲软,内销低迷拖累销量大幅缩减受困于房地产政策收缩和开工率不足等因素,行业景气度低迷。2022年,房屋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及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同比下滑39.4%、7.2%和24.3%,房地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滑8.4%,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内最大跌幅达34.6%,根据“央视财经挖掘机指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项目平均开工率仅为61.84%,叠加钢材价格较高,多重因素导致行业的景气下行。2023年1~5月,房屋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及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有所收窄,预计随着下游好转,行业景气度逐步恢复。挖机内销同比大幅下滑,预计年内筑底完成。2022年,挖掘机、汽车起重机销量同比跌幅较大,分别同比下降23.76%、45.62%,装载机下降12.21%。2023年1~5月,汽车起重机跌幅大幅收窄、叉车增速回正。2023年上半年,挖掘机仍处于下跌周期中,共销售10.88万台,同比下降24.00%,其中国内市场销量5.10万台,同比下降44.00%;装载机销量总计5.66万台,同比下降13.30%,行业整体处于下行探底阶段。(二)行业拐点渐近,多重因素驱动行业复苏1、复盘行业周期,国内市场有望年内筑底对于周期性行业,板块行情与行业景气度息息相关,挖掘机作为行业的风向标,其销量随行业景气度呈周期性波动,自2006年至今,行业经历四轮周期性波动:2006-2011.04:行业进入第一轮上升周期,国内企业进入新一轮购并整合发展阶段,产业集群效应日益凸显,同时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4万亿元扩内需、促调整、保增长计划作为主要驱动力,带动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以及下游各行业的协同发展,挖掘机销量逐年增长;2011.04-2016.06:由于受国家货币政策以及房地产和基建调控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国内需求下降,部分项目缓建、停建进一步加剧了工程机械市场走势的下跌;同时行业受前期市场大起大落的影响,产需矛盾凸显,存在结构性周期性产能过剩,市场、资金和库存都需要进行消化,叠加到非理性的价格战和零首付等极端信用销售模式的负面影响,行业陷入为期近五年的发展低潮;2016.06-2021.04:经历上一轮周期性深幅下滑后,终于在2016年触底回升,自此进入第二轮上升周期,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结构转变为以市场存量调整和更新需求为主,受益于主机换新、二手机出清、库存周期、“基建补短板”政策利好驱动、房地产投资稳健、终端价格降低、“三去一降一补”贯彻落实、环保政策、市场信心恢复等因素叠加影响,行业复苏显著,龙头企业市占率持续提升;2021.04至今:受房地产行业下行及国内疫情和经济影响,行业景气度下降,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底部位置基本明确。挖机销量降幅收窄,行业底部位置基本明确。2023年5月挖掘机销量1.68万台,同比下降18.50%,降幅环比收窄(4月同比下降23.50%),其中国内市场销量0.66万台,同比下降45.90%,出口数量1.02万台,同比增长21.00%,内销降幅环比小幅扩大,但较2022年底相比有所收窄。除了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外,市场在前几个月超预期下滑主要系“国四”标准如期切换,刺激了部分提前购买“国三”机型进而透支了2023年常规的需求,预计随着国标切换扰动消除,市场的需求有望再次反弹。工程机械开工率以及开工小时数稳步提升。根据“央视财经挖掘机指数”发布的相关数据,2023年5月工程机械平均开工率超六成,共有19省份开工率超过70%,挖掘机延续了今年高开工的态势,5月单月平均开工率为65.96%,说明基建项目持续高热。与此同时,2023年5月中国地区小松挖掘机开工小时数为100.6小时,同比下降1.70%,环比增长0.40%;日本、北美和印尼地区同比均实现正增长,日本和北美分别为14个月和6个月以来首次增长。2、政策+投资多因素齐头并进,行业景气度有望修复工程机械与地产基建关联度较高。工程机械种类繁多,主要大类包括:挖掘机械、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其中挖掘机械用途最为广泛,下游需求主要来自房地产、基建(水利水电、铁路和公路)、建筑和采矿等行业,其中房地产和基建需求占比分别为30%和35%,两者的投资增速与行业景气度波动高度相关,是工程机械的核心驱动力,在以往的行业下行周期中,往往与房地产政策以及基建投资力度收紧息息相关。政策稳健宽松,房贷利率持续下降需求边际有望改善。自2021年4月以来,“因城施策”的房地产政策持续深化,北京房山区更是开始试点“一区一策”。2023年4月中央政治局进一步强调“因城施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动建立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截至2023年3月底,符合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条件的96个城市中,已有83个城市下调首套房贷利率下限,12个城市取消了首套房贷利率下限;2023年6月,央行先后下调逆回购中标利率、MLF中标利率和LPR报价,有助于进一步刺激房市。2023年1-5月商品房销售额增速回正,同比增加8.4%,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较2022年相比也有所收窄,房地产需求边际有望改善。专项债发行力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稳增长,基建和房市回暖在即。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累计发行5.13万亿元,同比增长4.24%;2023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8万亿元,2023年1-4月已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1.92万亿元,同比增长16.55%,4月单月发行4070亿元,同比增长155.09%,专项债发行力度进一步扩大,且受疫情影响2022年部分耽误的工期预计2023年也能顺利开工。2023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长4.00%,其中基础建设投资额同比增长10.05%,建筑业投资额同比增长27.90%,采矿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50%,社融增量达17.31万亿元,同比增长9.43%,其中人民币贷款为12.36万亿元,同比增长17.51%,随着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社融的扩大,基建项目开工和房地产供需端有望逐步复苏。钢材价格大幅回落,成本端压力得到缓解。钢材是工程机械行业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以挖掘机为例,钢材在挖掘机生产成本中占比约17%,且我国铁矿石对外依存度较高,74.1%依靠进口1。受疫情影响,2020-2021年中国钢材价格持续上涨,工程机械行业成本压力不断攀升,受此影响,业内上市公司毛利率承压,三一重工2022年毛利率为24.02%,同比下降1.83pct,相比于2020年下降5.8pct。2022年5月以来,受原材料价格回落的影响,钢材价格开始下降,2023年4月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0.61%,较今年3月环比下降6.23%,叠加目前钢材库存2130万吨,处于历史较高位置,钢材价格或将下行,进而减轻成本端压力,工程机械整机厂盈利能力有望修复。3、国内新一轮更新需求渐近,行业有望扭转颓势国内新一轮挖掘机更新需求即将启动。上一轮上行周期始于2016年,挖掘机寿命以8年进行测算,2024~2025年内销更新将占据市场主导,助力行业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我们以6~10年逐步更新进行测算,假定更新比例依次为10%、20%、40%、20%和10%,则每年更新需求量为6~10年前国内销量与更新比例相乘之和,由此测算得到2023~2025年国内更新需求分别为7.30、8.60和12.43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15.39%、17.73%和44.49%,占国内厂商总需求量31.05%、31.77%和37.50%。(三)聚焦海外市场,打开未来增长空间1、海外布局成效显著,出口销量亮眼海外市场逆势增长成为这一轮下行周期对冲风险的关键之一。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出口规模保持良好态势,2022年出口金额再创新高,为44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2023年1~5月出口保持高增长,总计出口金额207.51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挖掘机作为工程机械行业的风向标,2022年挖掘机出口占比41.88%,同比增长21.92pct,出口金额达443.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20%。在2023年挖掘机销量仍持续下降的市场环境下,出口数量逆势增长,2023年1~5月挖掘机出口数量4.81万台,同比增长13.94%,5月单月出口数量1.02万台,同比增长21.00%,涨幅环比也进一步扩大,平滑了国内市场需求疲弱的影响,成为行业下行周期中对冲风险的关键一环,驱动板块复苏。龙头公司海外业绩高涨,国际化进程提速。疫情以来,国内龙头公司加速国际化战略布局,海外营收和占比持续增长,徐工机械和三一重工2022年海外营收占比分别高达29.67%和45.70%,徐工机械2021年和2022年海外营收迎来爆发性增长,同比涨幅分别为111.82%和115.13%,海外营收创新高达到278.38亿元;三一重工2022年海外营收为365.71亿元,同比增长47.19%,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亚太地区稳步提升,欧美渗透提速。2022年,徐工机械出口国家及地区拓展至191个,同时实现亚太区、中亚区、非洲区、美洲区、欧洲区、西亚北非区、大洋洲区、南美八国八个大区全面增长,其中美洲区和欧洲区增速迅猛,分别为217.94%和195.11%。三一重工2022年海外产品销售已覆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澳地区的销售收入最高为148.50亿元,而欧美地区则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2、海外市场需求景气,市场份额提升空间较大受疫情影响2022年市占率略有下降。近年来,海外工程器械市场热度不减,根据YellowTable数据,2022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的总销售额达到2306亿美元,我国2022年受疫情以及房地产需求不振的影响,工程机械销售同比大幅下滑,中国公司营收合计占比为18.2%,同比下降6.8pct,美国公司营收合计占为26.8%,同比增长4.9pct,跃居第一位,日本公司合计占比为20.9%位居第二位。海外市场空间广阔,助力未来行业高增。2022年我国龙头企业徐工机械、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分列全球前50强的第3、5和12位,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5.8%、5.2%和2.7%,较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下滑。相比之下,全球龙头企业卡特彼勒和小松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16.3%、10.7%,仍有一定差距。此外,2022年卡特比勒和小松的海外营收占比分别为57%、86%,我国龙头企业的海外收入占比虽保持稳定增长,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徐工机械2022年营收占比位居全球第三,高达938.17亿元,国内营收占比达70.33%,国际化布局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六、激光设备:助力制造业迈向更高端,把握高景气度细分赛道激光具有“高精度、无接触、节成本”等优点,被广泛地运用于工业制造、信息通讯、生物医疗、科研军事等诸多领域,并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激光也因此与计算机、原子能和半导体并称二十世纪的新四大发明。激光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激光行业发展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等。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元器件及控制系统厂商,中游主要为不同类型激光器厂商,下游主要为激光设备厂商。(一)上游聚焦元器件及控制系统,中游激光器聚焦高功率及精细微加工赛道产业链上游:蓝海市场,玩家少,聚焦激光芯片、激光系统及激光晶体。激光产业上游较多细分领域,比如:激光芯片、高端运控、高端晶体等,而且上游环节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中下游设备的可靠性,在产业链中具有十分关键的地位。上游厂商掌握核心技术,客户粘性相对较强,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对现有厂商形成挑战,因此,竞争格局相对稳定。产业链中游:激光器是产生激光的核心部件,输出的激光功率大小、稳定性、光束质量等直接影响下游加工设备的品质,整个产业链也是围绕激光器的生产及应用展开的。高功率激光器依然是国产替代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宏加工领域,光纤激光器应用十分广泛,因而国内激光器厂商以生产光纤激光器为主,中低功率激光器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近些年竞争也较为激烈,而高功率激光器国产化相对不高,叠加客户对激光器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因而对价格敏感性相对更低。我国已经完成了大部分中低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国产化替代,但12kW以上市场技术壁垒较高,国外厂商因起步时间早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未来随着核心元器件以及材料的自制率和国产化率不断提升,12kW以上光纤激光器国产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成为国产厂商争夺市场份额的主要市场之一。精密微加工应用场景需求较大,催化纳秒及超快激光器市场需求。超快激光器是指输出激光的脉冲宽度在皮秒级别、或小于皮秒级别的脉冲激光器。根据输出激光的脉宽不同,超快激光器又可分为皮秒激光器、飞秒激光器等。在微加工领域,超快激光器的技术壁垒较高、制作成本较高、准入门槛较高,国内超快激光器厂商起步较晚,大部分市场份额仍被国外厂商占有,随着我国制造业升级,在泛半导体、医疗、显示器制造和玻璃加工需求的推动下,对高精密微加工需求日益加大,纳秒及超快激光器市场正在快速增长。(二)下游激光设备竞争分化较大,聚焦高景气度细分赛道下游各细分领域竞争分化较大,聚焦高景气度细分赛道。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激光的三大特征:激光能量、激光信息、激光显示,其中激光焊接、激光切割、激光打标等应用激光能量特征,激光测量(比如:引力波测量)、激光雷达等应用激光信息特征,激光投影、激光电视等应用激光显示特征。尽管下游激光设备厂商竞争较为激烈,但激光可与众多行业深度融合,因而不断有高景气度细分赛道涌现,比如:3D打印、光伏、锂电、激光雷达、光学检测等。3D打印乃传统技术的革新,激光应用的重要场景。3D打印是指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3D打印改变了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尤其是在复杂构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诸多科技创新领域被视为“加速器”,将对传统机械制造业起到重要影响,将助力航空航天、军工、汽车、医疗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我国3D打印设备安装量提升空间大,预计2023年我国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约406亿元。根据WohlersAssociates,2020年我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占比10.80%,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国外知名企业有3DSystems、Stratasys、EOS、SLM等,目前这些企业占据了全球市场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尤其在高端市场。根据WohlersAssociates,2021年全球3D打印产值为152亿美元。我国3D打印行业发展迅速,未来增长空间较大,根据研究,预计2020-2023年我国市场规模将从208亿元增长到406亿元。目前我国3D打印仍处于产业化早期阶段,未来有望逐渐成为千亿元级别产业。七、工业气体:下游偏弱气价承压,国产替代加速龙头持续发力(一)需求偏弱氧氮价格平稳,下游边际改善静待气价反弹下游亏损气体需求偏弱,旺季不旺液氧价格承压。工业气体中以氧气、氮气和氩气为代表的大宗气体通常应用于钢铁、冶金、化工等传统行业,行业景气度同时受各气体运营商的供给和下游客户的需求影响。根据隆众化工统计的山东杭氧的液氧出厂价2019~2021年数据,受春节、下游行业排产计划等的影响,每年年末和年初是零售氧气价格的低点,4~5月随着下游开工率提升需求增加以及部分空分设备进入检修供给减少,液氧价格开始大幅提升,6~7月回调后再次提升,直至9~10月进入行业淡季价格恢复至稳定水平。而2022年受疫情影响,下游需求较弱,全年氧气价格走势平稳,并未出现明显的淡旺季区分。2023年我国经济处于稳步复苏,受宏观经济的影响,下游仍处于修复阶段。钢价持续下行钢厂效益较差导致整体需求偏弱,进入5月以来,随着气温升高生产成本有所提升,部分空分开工率下滑。据隆众资讯统计数据,2023年5月全国液氧平均售价为463元/吨,3~5月液氧平均价格同比均低于2022年同期,尽管钢厂利润有所恢复,但仍多处于亏损状态,高炉复工积极性不大,对液氧需求支撑不足。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若国家针对基建利好政策在下半年适时提出,或对氧气价格有较好的提振作用。地产新开工面积持续低迷,钢厂盈利不断修复。钢材主要应用于地产、基建等领域,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初以来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持续大幅降低,2023年前5月累计数据降幅有扩大趋势,地产开工意愿较低传导钢材市场需求较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保持了稳步增长,4、5月份以来累计增速小幅放缓,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钢材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我国钢铁行业产能充沛可完全实现自给自足,下游的需求强弱直接影响着钢厂的产销量和利润情况。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钢材综合价格指数自2021年5月14日达到高点后不断振荡下行,2023年6月16日时已较高点下降37.35%。钢材价格走弱也使得钢厂盈利状况不容乐观,据Wind根据新闻整理数据显示,钢厂盈利率近年来快速下降并大幅振荡,其中2022年7月22日和2022年11月4日数据显示处于亏损状态的钢厂超统计样本的90%。2023年5月以来,钢厂盈利率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6月16日,已有51.95%的钢厂可以盈利,钢厂盈利能力修复有助于提升开工意愿,进而提升工业气体的需求。高炉开工率稳步提升,螺纹钢去库存速度加快。全国高炉开工率自2021年末以来振荡上行,据Wind数据,2023年5月起稳步提升,保持在80%以上。从主要钢材社会库存数据可以看出,螺纹钢、线材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性,即年初为库存高点、年末为低点,2023年螺纹钢去库存速度有加快的趋势,库存下降或将进一步稳定价格进而刺激钢厂提升出货。高温天气提升食品行业液氮需求,5月价格实现同比增长。从山东杭氧液氮出厂价可以看出,液氮价格走势与氧气相似,呈现出年初年末低中间高的趋势,但其弹性小于液氧。液氮是一种安全的深度制冷剂,主要应用于食品行业、医疗、科学实验等领域,因此其需求波动较小。通常随着夏季高温到来,食品行业对液氮的需求提升,进而提升了液氮的价格。据隆众资讯数据,2023年前5月液氮均价稳步提升,尽管1~4月同比低于去年,但5月份已实现同比增速转正,预计全年将维持小幅增长趋势。氩气价格波动较大,下游复苏推动价格提升。氩气下游应用较为广泛,传统应用例如焊接保护气、贵金属加工保护气,新兴行业如光伏硅片制备过程中的保护气等,山东杭氧数据显示,液氩在2019年和2021年分别有两次大规模的提价,主要是因为光伏行业产能快速提升致使液氩供需失衡。2022年起市场新增需求逐步稳定,价格也逐步回落,自2022年10月起价格持续保持地位,进入2023年3月以来,价格有所反弹。根据隆众资讯数据显示,2023年前两个月价格同比下降较多,随后价格大幅修复。预计随着下游开工率逐步提升,液氩市场需求有望恢复,推动液氩价格提升。(二)市场空间大行业集中度有待提升,龙头出海加速规模壮大指日可待我国工业气体市场规模增速高于全球,外包占比逐步提升,专业的气体供应商有望获益。受益于国民经济和工业化程度高速发展,我国工业气体行业发展较为迅猛,2020年超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课件
- 《微观经济学》考试试卷试题及参考答案
- 《专业英语(计算机英语)》复习题
- 八下期末考拔高测试卷(5)(原卷版)
- 《诚邀创业伙伴》课件
-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解析卷)
- 父母课堂与教育理念分享计划
- 购物中心导购员服务总结
- 水产养殖行业销售工作总结
- 娱乐场馆卫生要素
- 潜水泵安装方案73853
- 安全操作规程(供参考)(公示牌)
- 2022年公司出纳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 蓄电池检查和维护
- 口袋妖怪白金二周目图文攻略(精编版)
- 安全风险研判与承诺公告制度管理办法(最新)
- 体育与健康课一年级(水平一)课时教案全册
- SAP-ABAP-实用培训教程
- 配电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土建部分)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英语教学法》2023-2024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代号:2145)
- 管桩水平承载力计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