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米氏山林的绘画思想_第1页
论米氏山林的绘画思想_第2页
论米氏山林的绘画思想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米氏山林的绘画思想

一、“形”的表现手法中国绘画从顾恺之开始就注重传达。唐代张彦远则有:“或能遗其形似而尚其骨气,以形似之外求其画……”北宋沈括有:“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葛立方《韵语阳秋》记:“欧阳文忠公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写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绘画已经超越了形体方面的束缚,而直接体现画家高超的心灵境界了。文人画区别于画工画之处,在于作品内在的“意气”或“思致”。在《东坡题跋·跋汉杰画山》中苏轼说道:“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所以,对于那些有相当艺术修养而又没有经过严格的造型训练的士大夫来说,“崇意抑形”的画论思想正可谓投其所好。所以那些无视于“形筌”拘囿的表现手法,可能更适于意象的自由生发,获得不期而遇的奇妙效果。诚然,这种不拘形式的墨戏手法十分投合以二米和苏轼为代表的“文人业余画家”的口味。纵观小米的《潇湘奇观图》,整个画面不拘形似,放浪于规矩法度之外,表现出江南迷蒙云山的意境。二、美国学校的艺术渊源1.景身的感悟—师造化我国江南地区湿润多雨,春夏季节的雨后,云气在冈岭间弥漫,时时露出几座山头,虚实隐现,另有林泉点缀,在水气、光影等情景交汇下形成了特殊朦胧的奇幻诱人景象。米家父子正是对此景身临其境且如醉如痴,才真真切切地把自己的观察、感受表现了出来。他们利用水墨渗化多变的功能和墨色湿润的变化表现出如梦如雾的感觉。正如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所说:“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米家父子所创的“云山”题材,充分展示了作者“师造化”的创造成果,所作是对自然感受的艺术深化。师造化是二米艺术创造的基点。他们坚持到自然中感受与体验,坚持在自然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因此,他们的山水画就是与自然的交流和对话。所以,他们对自然有着自己独到的领悟和表现,而显示出一种具有活力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表现的方式、手法。2.米氏落茄画作烟景之渊源米芾十分欣赏董源“平淡天真”“意趣高古”“率多真意”的画格,在审美理想追求发展自我的艺术个性方面,找到了艺术上溯的源头。对于董源的画,米芾给予很高的评价,称其画“唐无此品”。董其昌曾一语道破:“董北苑画树……又作小树,但只远望之似树,其实凭点缀以成形者,余谓此即米氏落茄之原委”。董其昌又说:“云山不始于米元章,盖自唐时王洽泼墨,便已有意,董北苑好作烟景,烟云变没,即米画。”由此观米芾、米友仁的艺术渊源于王洽、董源。此外,米氏云山对前贤各家如郭熙等也有取鉴之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对“阴阳”“风雨”“云气”“烟岚”不同气象都有总结,在二米的作品中也有表现“烟云变没,晻霭之间,千态万状”的突出创造。由此可以看出,米家父子师古而不拟古,在前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境界。三、“率意为之”反巧为“归真”近代山水画家黄宾虹指出:“宋之画家俱于实取气,惟米元章于虚中取气;染虚中之实,节节有呼吸,有照应……云山画者,世称米氏父子,故曰二米,其水墨皆要数十百次积墨而成。每自题其画曰‘墨戏’,盖欲淘洗宋时院体,而以造物为师,可称北苑嫡家。”二米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墨戏”的美学思想,这种抒情写意的画格从院体画重“格法”“形似”审美观念中解放出来,寓物寄兴,强调作画“率意为之”,反巧为拙,返璞归真。米芾首创“落茄点”,其作画先用清水润泽,淡水墨渍染,没有轮廓线,再用落茄点以横点排列以至层层叠加,适当地、不经心地留出空白,笔笔可见。云气用细笔勾勒,并以淡墨渲染。把江南云雾朦胧的湿润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即使不画云雾,也有云雾变没之像,以及雨后山川的气氛。故人又称之为“米氏云山”。米氏父子反对“富艳”“金碧晃耀、格法森严”的院体画派。对那些仕女翎毛画,认为只可供“贵游戏阅,不入清玩”。他们强调“率意为之”,反巧为拙,返璞归真,以简率自然的风格来对抗院体画浓艳华丽、汲汲于形似的画格。绘画上提倡由重再现转向重表现,把绘画作为抒写心绪寄乐的方式,通过水墨写意的手法来宣泄情感,直抒情怀,更多地体现画中的自我。笔墨中的山水意象,已不再是物质世界的自然主义的再现,而是心灵、情怀的“迹化”,它们承载着画家的思维、情感与理想,显现为一种以技达境、由此及彼的审美特点与精神。二米在江南秀美风光的熏陶下,寄情于山水,把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情诉诸于纸墨,创造出“云山”题材。观赏米友仁的《云山得意图》,整幅画“不以纤小,随意点虱”,恣肆放纵,充分体现出画家洒脱、豁达的情怀。四、“米点”的艺术观念米芾父子以其独创的“米氏云山”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明董其昌《容台别集》云:“唐人绘画,至宋乃畅,至米又一变耳”,“诗至少陵,书至鲁公,画至二米,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在两宋江南山水画尚未受到重视的时候,二米异军突起,成为这一时期江南山水画系统的中兴者。米氏云山这一派别出现后从来没有被人遗忘过,从来就没有在画坛的席位上退下来过,甚至时时冲击正统绘画。后世“山川出云为天下雨”之类题材,离不开取鉴米法。元代首推高克恭得米家神韵,他的《云横秀岭图》最为出色,还有方从义、沈周、陈淳、董其昌等都不同角度、程度上取法米家的画法。这种强调笔墨自娱价值——“墨戏”的艺术观念对元、明、清文人水墨写意画的发展影响很大。此外,米氏云山也有很多局限性:其题材仅限于“云山”范围,构图简单,变化有限;“米点”的手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