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长沙市人民政府二OO八年三月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说明#表2-32005年长沙市土地利用更新数据与变更数据比较单位:公顷地类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数据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数据一变更数据农用地耕地284503.29289115.43+4612.14园地30474.1921224.13-9250.06林地591577.72587750.50-3827.22牧草地13.2514.68+1.43其它农用地94993.0198291.04+3298.03合计1001561.46996395.78-5165.68建设用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城镇用地23615.832707.57+9091.77农村居民点用地80222.2779328.06-894.21独立工矿用地12485.8111632.50-853.31特殊用地1485.072076.25+591.18小计117808.96125744.38+7935.42交通用地7883.8810947.91+3064.03水利设施用地8564.268374.50-189.76合计134257.09145066.79+10809.70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15366.9514068.14+-1298.81其它土地30760.826432.00-4328.80合计46127.7540500.14-5627.61土地总面积1181946.291181962.71+16.42第三节土地利用基础数据的使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使用了2005年长沙市土地利用更新数据和1996-2005年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两组数据。由于这两组数据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长沙市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趋势,在规划修编中缺一不可。为合理地使用好这两组数据,规划修编工作对这两组数据提出了使用要求。为真实反映土地利用现状,在对各类土地利用现状面积、分布、内部结构进行分析以及进行规划期末各类用地预测时采用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数据作为规划基期数据。鉴于2005年长沙市土地利用更新数据仅反映了本年度的现状,不能用于对历年土地利用状况对比分析,因此在进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分析时,主要采用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第三章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第一节经济发展目标长沙市经济发展目标,是在对长沙市主要经济指标过去发展轨迹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建立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和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规划目标年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工业总产值等指标进行预测而获得的。(1)GDP预测分析1978-2005年各年份与长沙市GDP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有斜率逐渐放缓的曲线趋势,因此选择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数曲线模型预测目标年长沙市GDP。根据长沙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后,增长速度将放慢,进入次高增长阶段),三次曲线回归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显示长沙市GDP的变化趋势。因此采用三次曲线回归模型(丫=方0+方/丫+方2乂丫2+方3乂丫3)预测2010年和2020年长沙市GDP。模型中Y为目标年的GDP,t为年份减去1977,b0为常数项,巧、b2、b3为回归系数。根据1978-2005年长沙市GDP数据(附表1),通过拟合分析得出b0、巧、b2、b3,建立以下三次曲线回归模型(拟合度为96.30%):Y=414.673-117.66xt+0.583xt2+0.168xt3根据三次曲线回归模型得到:2010年长沙市GDP为3204.20亿元,2020年长沙市GDP为9790.44亿元。(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测分析1996-2005年各年份与长沙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同样有斜率逐渐放缓的曲线趋势,因此选择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数曲线模型预测目标年长沙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但是,三次曲线回归模型最能显示长沙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变化趋势。因此采用三次曲线回归模型(Y=b0+b]Xt+b2xt2+b3xt3)预测2010年和2020年长沙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模型中Y为目标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t为年份减去1995,b0为常数项,b]、b2、b3为回归系数。根据1996-2005年长沙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附表2),通过拟合分析得出b0、b1、b2、b3,建立以下三次曲线回归模型(拟合度为99.90%):Y=156.466-73.756xt-0.053xt2+11.493xts根据三次曲线回归模型得到:2010年长沙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906.00亿元,2020年长沙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412.00亿元。(3)工业总产值分析1996-2005年各年份与长沙市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之间同样有斜率逐渐放缓的曲线趋势,因此选择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三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对数曲线模型预测目标年长沙市工业总产值。随着长沙市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长沙市工业将获得长足的发展,工业总产值将不断增长,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将最能反映长沙市工业总产值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采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Y=b0+b1Xt+b2Xt2)预测2010年和2020年长沙市工业总产值。模型中Y为目标年的工业总产值,t为年份减去1995,b0为常数项,切、b2为回归系数。根据1996-2005年长沙市工业总产值数据(附表3),通过拟合分析得出b0、巧、b2,建立以下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拟合度为97.50%):Y=731.55-178.55xt+23.89xt2根据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得出:2010年长沙市工业总产值为3428.55亿元,2020年长沙市工业总产值为11199.05亿元(表3-1)。1990-2005年15年间,长沙市GDP年均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全省的增长速度。规划期内,长沙市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部崛起”的支撑点和湖南省“3+5”城市群的“极核”,其发展速度将更快。表3-1长沙市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单位:亿元年份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总产值2005年1519.90881.421300.622010年3204.201906.003428.552020年9790.445412.0011199.05第二节人口和城镇化率(1)人口预测根据长沙市人口统计资料,通过分析全市户籍人口及暂住人口历年变化特征以及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规划期内人口规模进行预测。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长沙市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按照我国深圳、上海浦东、天津滨海的发展经历,加之户籍管理制度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口从其它区域迁入长沙,长沙市将有一个较长时期的人口增长高峰。户籍人口预测。对户籍人口采取Growth模型(Y=eb+b®)进行预测。模型中Y为目标年的户籍人口数,t为年份减去1995,b0为常数项,b1为回归系数。根据1996-2005年长沙市户籍人口数据(附表4),通过拟合分析得出b0、b,建立以下Growth模型(拟合度为98.40%):Y=e(6.314+0.012xt)根据Growth模型得到:2010年长沙市户籍人口为661.16万人,2020年长沙市户籍人口为745.46万人;2006-2020年长沙市户籍人口年平均增长8.30万人。暂住人口预测。对暂住人口分别采用Logistic模型(Y=1/(〃u+b0Xb/))和综合增长模型(Pn=P0X(1+P)n)进行预测。Logistic模型(Y=1/(1/u+b0Xb]t)),模型中Y为目标年的暂住人口数,t为年份减去1995,u为常数项,b0、b1为回归系数。根据1996-2005年长沙市暂住人口数据,通过拟合分析得出b0、b],建立以下Logistic模型(拟合度为98.60%):Y=l/(1/380+0.054X0.826t)根据Logistic模型得出:2010年长沙市暂住人口为175.40万人,2020年长沙市暂住人口为324.11万人。综合增长模型(Pn=P0x(1+P)n),模型中Pn为目标年的暂住人口,P0为基期年的暂住人口,P为暂住人口综合增长率,n为目标年年份减去基期年年份。根据1996-2005年长沙市暂住人口数据得到长沙市暂住人口综合增长率约为12.60%。随着长沙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2010年暂住人口仍将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综合增长率仍保持较高水平,预计在12.50%以上;2010年以后经济社会发展渐趋于平稳,增长基数逐年加大,暂住人口综合增长率也将有所下降。按照上述分析结果,通过综合增长模型预测,2010年长沙市暂住人口为182.78万人;2020年长沙市暂住人口为339.90万人。Logistic模型和综合增长模型根据历年长沙市暂住人口数据变化情况以及综合增长率两个方面预测了长沙市目标年的暂住人口,预测结果均能反映长沙市暂住人口的发展趋势,因此将以上两种模型预测的暂住人口数据取平均值最为目标年长沙市暂住人口规模,得到:2010年长沙市暂住人口约179.09万人,2020年长沙市暂住人口约332.01万人,2006-2020年长沙市暂住人口共增长230.58万人。长沙市总人口为户籍人口和暂住人口之和,因此,根据2010年和2020年长沙市户籍人口与暂住人口数据,得到2010年和2020年长沙市总人口分别为840.25万人和1077.47万人(表3-2)。(2)城镇化率预测对长沙市城镇化率分别采用年平均增长模型、综合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预测。①年平均增长模型(P”=P0+nxP),模型中Pn为规划目标年的城镇化率,P0为基期年的城镇化率,P为城镇化率年平均增长值,n为时间间隔。2005年长沙市城镇化率为53.87%,通过分析2001-2005年长沙市城镇化率数据(附表5),发现长沙市近几年的城镇化率增长速度基本稳定,维持在1.50%以上,2002年以后更是以年均2.00%的速度上升,现阶段长沙市经济仍然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预计2006-2010年城镇化率增长速度仍保持稳定,按照2.00%的增长速度预测201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则得到201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达到53.87%+2.00%x5=63.87%;而2011-2020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减缓,城镇化率年均增长速度也将逐步趋缓,预计平均每年增长约1.20%,到202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达到63.12%+1.20%xl0=75.87%。综合增长模型(Pn=P0X(1+p)n),模型中Pn为规划目标年的城镇化率,P0为基期年的城镇化率,P为城镇化率综合增长率,n为时间间隔。2001-2005年长沙市城镇化率综合增长率4.78%。随着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开展,估计2006-201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综合增长率为3.50%;2011-202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综合增长率为1.50%。依据综合增长模型,201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为63.98%;202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为74.25%。Logistic模型(U=1/(1/u+b0Xb/)),模型中U为目标年的城镇化率,t为年份减去2000,u为常数项,b0、b1为回归系数。根据2001-2005年长沙市城镇化率数据拟合分析得出b0、b1,建立以下Logistic模型(拟合度为97.20%):Y=l/(1/79.5+0.0116X0.8767t)根据Logistic模型得到:201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为63.76%,202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为74.56%。年平均增长模型、综合增长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别从历年城镇化率的年均增长率、综合增长率以及变化特征三个角度,预测了目标年长沙市城镇化率,三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均能反映各阶段长沙市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因此将以上三种模型预测得到的城镇化率取平均值作为目标年长沙市城镇化率,结果为:201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为63.87%,2020年长沙市城镇化率为74.90%(表3-2)。(3)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根据上文预测的2010年和2020年长沙市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和城镇化率数据,测算出2010年和2020年长沙市城镇人口分别为536.67万人和807.03万人;2010年和2020年长沙市农村人口分别为303.58万人和270.44万人(表3-2)。表3-22005、2010、2020年长沙市人口与城镇化率指标年份人口(万人)城镇化率(%)户籍人口暂住人口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2005年620.92101.43722.35389.13333.2253.872010年661.16179.09840.25536.67303.5863.872020年745.46332.011077.47807.03270.4474.90(4)用地人口长沙市暂住人口主要包括外来务工人员、未迁移户口的学生以及经商、投资、创业等高收入人群。长沙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外来务工人员和未迁移户口的学生约占暂住人口的86%,而人均用地量约为户籍人口的60%,经商、投资、创业等收入比较高的人群占暂住人口的14%,但人均用地量约为户籍人口的130%。综合以上分析,长沙市暂住人口应按70%折算成用地人口。2005年长沙市城镇人口389.13万人,经折算后城镇用地人口为372.74万人,长沙市总用地人口约为705.96万人。2020年长沙市城镇人口807.03万人,则城镇用地人口为732.42万人,长沙市总用地人口约1002.86万人。第四章关于建设用地规模第一节建设用地规模2005年长沙市土地利用更新数据仅反映了土地利用现状,不能反映历年用地变化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指标和土地利用规模之间的关系,因此在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时,采用历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通过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趋势,预测2006-2020年长沙市各用途建设用地的变化量。由于本轮规划以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数据为建设用地基期数据,规划目标年各用途建设用地规模为基期数据加上建设用地变化量得到,即2020年各用途建设用地规模二2006-2020年各用途建设用地增量+2005年各用途建设用地规模。采用数学模型法、相关分析法、综合分析法三种方法分别预测2010年、2020年各用途建设用地规模。通过对比分析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发现综合分析法最符合长沙市的实际情况。利用综合分析法预测建设用地规模过程如下:(1)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法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是根据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交通、水利等部门相关规划的用地需求和预测结果,综合考虑人口规模预测结论,对各用途建设用地分别进行预测,得出规划期末各用途建设用地规模及其增量(表4-1、4-2)。城镇用地。长沙市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城镇人口将剧增,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的要求,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应不断减少,但是考虑到长沙市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人均城镇居住面积不能太少。至2010年,长沙市城镇用地32522.06公顷;2020年,长沙市城镇用地48421.80公顷。2006-2020年长沙市新增城镇用地24806.00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期间随着村庄整理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的实施和农村村民住宅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的稳步推进,农村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至2010年,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用地72643.82公顷;2020年,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用地64689.76公顷。2006-2020年,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15532.51公顷。独立工矿用地。通过对1997-2005年长沙市独立工矿用地规模与工业总产值进行分析(附表3),发现随着长沙市工业总产值不断增加,独立工矿用地面积也逐年增长,同时独立工矿用地在长沙市各类土地面积中所占的比重也随之增加。通过皮尔逊(Pearson)相关矩阵分析,两者的相关程度在0.01置信水平上达到95.90%。鉴于目前长沙市各工业产业功能划分尚不够完善,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独立工矿用地产生的工业产值仅仅是工业总产值的一部分,故此在对工业总产值与独立工矿用地规模相关分析时,需要针对工业总产值设定一个比例系数a由于长沙市工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该系数值也将随之改变,从历史数据分析,1996年该系数值约60%,到2005年达到近70%,预计随着长沙市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到2020年a将达到80%。因此独立工矿用地规模和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描述:A=6226.632X加(a1)-28916.451式中:A为目标年独立工矿用地规模,I为目标年工业总产值,a为工业总产值相关比例系数,拟合度为99.70%,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独立工矿用地规模与工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工业总产值预测结果,2010年长沙市工业总产值为3428.55亿元,2020年长沙市工业总产值为11199.05亿元。据此推算,至2010年,长沙市独立工矿用地19743.72公顷;2020年,长沙市独立工矿用地27801.70公顷。2006-2020年长沙市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5315.89公顷。交通用地。长沙市将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步伐,构建全方位、立体式、网络化的综合交通体系。综合各类交通用地需求,至2010年,长沙市交通用地11262.03公顷;2020年,长沙市交通用地18350.31公顷。2006-2020年,长沙市新增交通用地10466.43公顷。水利设施用地。长沙市山水洲城的城市特色决定了防洪排涝也是城市建设的重点。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原有的防洪排涝标准需要进一步提高。至2010年,长沙市水利设施用地9341.15公顷;2020年,长沙市水利设施用地11371.47公顷。2006-2020年,长沙市新增水利设施用地2807.21公顷。特殊用地。2010年,长沙市特殊用地495.07公顷;2020年,长沙市特殊用地1515.07公顷。2006-2020年,长沙市新增特殊用地30.00公顷。综上,采用分类预测法对各用途建设用地规模及其增加面积的预测结果如表4-1、表4-2所示。表4-1建设用地分类预测—各用途建设用地规模单位:公顷年份农居点用地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合计2005年80222.2723615.8012485.817883.888564.261485.07134257.092010年72643.8232522.0619743.7211262.039341.151495.07147007.852020年64689.7648421.8027801.7018350.3111371.471515.07172150.12表4-2建设用地分类预测—各用途建设用地(不含农居民点)增加面积单位:公顷年份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合计2006-2010年8906.267257.913378.15776.8910.0020329.212011-2020年15899.748057.987088.282030.3220.0033096.322006-2020年24806.0015315.8910466.432807.2130.0053425.53(2)GDP相关分析法长沙市GDP与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为定量判断GDP与建设用地(不含农村居民点)规模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分析加以验证,即根据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判断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到两者的相关程度在0.01置信水平上达到97.80%,对1996-2005年长沙市建设用地(不含农村居民点)规模与GDP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以下拟合模型:Y=28803.823Xln(G)-14435&402式中,Y为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G为GDP。模型拟合度为96.70%,说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与GDP的相关关系。根据此模型预测,至2010年,长沙市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为88152.33公顷;2020年,长沙市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为120324.59公顷(表4-3)。表4-3长沙市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预测结果一GDP相关分析法单位:公顷总规模2005年2010年2020年54034.8288152.33120324.59增加规模2006-2010年2011-2020年2006-2020年34117.5132172.2666289.7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关分析法建设用地扩展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有密切联系。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相关分析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者的相关程度在0.01置信水平上达到97.90%。根据长沙市1996-2005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以下拟合模型:Y=7602.761Xl0.314式中,Y为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I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模型拟合度为94.4%,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此模型预测,至2010年,长沙市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为81457.28公顷;2020年,长沙市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为113043.52公顷(表4-4)。表4-4长沙市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规模预测结果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关分析法单位:公顷总规模2005年2010年2020年54034.8281457.28113043.52增加规模2006-2010年2011-2020年2006-2020年27422.4631586.2459008.70(4)建设用地规模确定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法综合考虑长沙市规划期末人口规模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用地需求,预测规划期末各用途建设用地增量,预测结果既考虑了长沙市重点产业项目、区域重大基础设施的用地需求,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镇村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GDP相关分析法和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总额相关分析法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预测建设用地增量,但是没有考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限制。经充分论证和协调,广泛征求长沙市国土局、规划局等相关部门意见,最后取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法、GDP相关分析法、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关分析法三者预测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规划期间长沙市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增加规模(表4-5)。表4-5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增加规模预测结果汇总单位:公顷年份方法2006-2010年2011-2020年2006-2020年建设用地分类预测20329.4333095.5953425.02GDP相关分析法34117.5132172.2666289.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相关分析法27422.4631586.2459008.70平均值27289.8032284.6959574.50以建设用地分类预测法为基准,参考各用途建设用地历年变化情况,将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增加规模分解到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别中,2006-2010年、2011-2020年、2006-2020年长沙市各用途建设用地变化量(表4-6)。表4-6各用途建设用地变化量单位:公顷年份农居点用地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合计2006-2010年-7578.4512741.410383.273378.15776.8910.0019711.282011-2020年-7954.0515361.27785.087088.282030.3220.0024330.882006-2020年-15532.5128102.618168.3510466.432807.2130.0044042.168本轮规划以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数据为基期数据,因此根据上文预测得到的规划期间长沙市各用途建设用地增量,再加上2005年长沙市土地利用更新数据,即为2010年、2020年长沙市各用途建设用地最终预测结果(表4-7)。表4-7建设用地规模最终预测结果单位:公顷年份农居点用地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地合计2005年79328.0632707.5711632.5010947.918374.502076.25145066.792010年71749.6145448.9922015.7714326.069151.392086.25164778.072020年63795.5560810.2529800.8521414.3411181.712106.25189108.95以上建设用地规模预测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市域人均建设用地不增加。2005年长沙市用地人口约为705.96万人,建设用地145066.79公顷,人均建设用地205.49平方米;至2020年,全市建设用地189108.95公顷,用地人口1002.86万人,因此人均建设用地188.57平方米,人均建设用地水平略有下降。城镇建设用地水平符合国家标准。2005年长沙市城镇用地人口为372.74万人。2005年长沙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32707.57公顷,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建设用地87.75平方米,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相关规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在城市规划范畴属于II,允许采用的规划人均城镇用地指标在75.1~90.0平方米之间。规划至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60810.25公顷,城镇用地人口732.42万人,则2020年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建设用地83.03平方米,符合国家标准。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有所下降。2005年长沙市农村居民点用地79328.06公顷,对应农业人口333.22万,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238.07平方米。规划至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63795.55公顷,农业人口270.44万,人均农村居民点
用地235.90平方米,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高(表4-8)。表4-8长沙市人均建设用地水平预测表用途2005年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公顷)用地人口(万人)人均用地(平方米)建设用地面积(公顷)用地人口(万人)人均用地(平方米)建设用地145066.79705.96205.49189108.951002.86188.57城镇用地32707.57372.7487.7560810.25732.4283.03农村居民点用地79328.06333.22238.0763795.55270.44235.90独立工矿用地11632.50372.7431.2129800.85732.4240.69特殊用地2076.25705.962.942106.251002.862.10交通用地10947.91705.9615.5121414.341002.8621.35水利设施用地8374.50705.9611.8611181.711002.8611.15第二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长沙市将严格控制新建农村居民点,鼓励农村居住用地的改建或向城镇和中心村集中,预计规划期内长沙市将新建农村居民点298.00公顷。根据综合分析法预测结果,规划期内长沙市共新增建设用地(不含农居点)59574.67公顷。因此,2006-2020年长沙市共新增建设用地59872.67公顷。根据长沙市土地利用变更数据,1997-2005年间长沙市共新增建设用地22190.51公顷,其中占用耕地7807.59公顷,占用耕地量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35.18%。各用途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情况如表4-9所示。表4-91997-2005年长沙市各用途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用途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公顷)占用耕地面积(公顷)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城镇用地12112.814239.4735.00农村居民点用地1734.42705.0640.65独立工矿用地3979.12963.8624.22特殊用地46.168.7518.96交通用地3778.331759.0446.56水利设施用地539.67131.4124.35小计22190.517807.59规划期间,随着长沙市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建设用地不断向城镇外围扩张,而城镇周边集中分布大量耕地,因此,规划期内城镇用地扩张区占用耕地比例将增大,预计提高到40%以上。长沙市新增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中心村,而中心村主要分布于地形较开阔的平原、微丘地区,规划期间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占用耕地比例控制在40%以内。长沙市城市防洪排涝设施标准的提高以及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都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因此,规划期间新增水利设施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也将有所增加。纵上,确定2006-2010年长沙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9930.28公顷(表4-10),2006-2020年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22522.58公顷(表4-11)。表4-102006-2010年长沙市各用途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用途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公顷)占用耕地面积(公顷)城镇用地42.2712741.425385.80农村居民点用地39.70118.0046.85独立工矿用地25.4010383.272637.35特殊用地18.9610.001.90交通用地46.563378.151572.87水利设施用地36.75776.89285.51小计—27407.739930.28表4-112006-2020年长沙市各用途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用途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比例(%)新增建设用地面积(公顷)占用耕地面积(公顷)城镇用地42.2728102.6811879.00农村居民点用地39.7298.00118.31独立工矿用地25.418168.354614.76特殊用地18.9630.005.69交通用地46.5610466.434873.17水利设施用地36.752807.211031.65小计—59872.6722522.58第五章关于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第一节耕地保有量以实现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和保障一定的粮食安全为前提,全面分析耕地生产潜力、农业生产发展趋势、粮食市场情况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建设占用耕地、生态退耕要求和灾毁等因素,确定规划期末长沙市耕地保有量目标。长沙市耕地保有量主要采用综合平衡法、粮食需求法和灰色系统法三种方法分别进行预测。(1)综合平衡法综合平衡法是指按照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对用地的需求,确定规划期末新增建设用地量及其占用耕地量,分析农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自然灾害损毁对耕地面积减少的影响;根据规划期间经济发展投入水平和规划区域后备土地资源状况,测算规划区域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所能增加的耕地面积;将耕地面积减少因素与耕地面积增加因素进行综合,确定规划期末耕地保有量的方法。耕地补充。在调查评价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潜力的基础上,综合分析长沙市历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完成情况和资金保障程度等因素,确定2006-2020年长沙市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面积达到113697.54公顷,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面积约7814.70公顷,年均520.98公顷。规划期间只对集中连片,且有一定规模的可开垦荒草地进行开发,至2020年土地开发面积290.16公顷,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205.96公顷,其中至2010年通过土地开发补充耕地82.38公顷。按照“先易后难,逐步实施”的原则对土地复垦项目进行筛选,至2020年土地复垦面积109.29公顷,通过土地复垦共补充耕地84.54公顷,其中至2010年通过土地复垦补充耕地33.82公顷,主要为工矿建设废弃地、公路建设取土废弃地等。通过对长沙市规划期间农田整理投资额的估算,预计至2020年农田整理面积为107142.86公顷,通过农田整理可补充耕地4285.71公顷,其中至2010年通过农田整理可补充耕地1714.28公顷,整理区域主要分布在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河(溪)谷平原区域。至2020年村庄整理面积达到6155.23公顷,通过村庄整理补充耕地3238.49公顷,其中至2010年通过村庄整理补充耕地1295.40公顷。耕地减少。规划期内长沙市耕地共减少22597.58公顷,主要是非农建设占用和灾毁。2006-2020年全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22522.58公顷。自然灾害毁坏耕地是不可避免的,其发生的可能性不可预见。综合考虑1997-2005年间长沙市历年灾毁耕地统计数据,以及规划期间耕地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预测规划期内长沙市灾毁减少耕地面积在75.00公顷以内。从保证生态安全的角度考虑,由于农用地覆盖了长沙市绝大部分地域,只要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规划期内耕地数量的减少将不会影响长沙市的生态安全。根据2005年土地利用更新数据,2005年长沙市耕地总面积289115.43公顷。通过对耕地增加和耕地减少情况的分析,预测至2020年,长沙市耕地保有量274332.55公顷,比2005年减少14782.88公顷(表5-1)。表5-12006-2020年长沙市耕地增减预测表-综合平衡法单位:公顷2005年耕地面积增加耕地量减少耕地量2020年耕地保有量途径面积减少去向面积289115.43土地开发205.96非农建设占用22522.58274332.55土地复垦84.54灾毁75.00农田整理4285.71村庄整理3238.49小计7814.70小计22597.58(2)粮食需求法粮食需求法是指通过计算满足长沙市居民一定自给程度的粮食需求来测算耕地保有量。根据长沙市粮食局提供的数据资料,2005年长沙市粮食自给率为85.23%。为保证规划期间长沙市粮食安全,确定2020年长沙市粮食自给率为70.00%。根据以下公式预测2020年长沙市耕地面积,其中2020年长沙市总人口为1077.47万人,人均粮食消费水平按照小康型450千克来考虑,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按照1997-2005年最高值6752千克/公顷的标准计算,粮食作物平均复种指数为190%。粮食作物播种面积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X粮食作物平均复种指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人均粮食消费水平X人口X粮食自给率
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从粮食需求的角度出发,预测2020年长沙市粮食总需求量为4848615吨耕地需求量为426715.11公顷。灰色系统法选用灰色预测法中的GM(1,1)灰色系统模型预测2020年长沙市耕地面积,即以长沙市1997-2005年耕地面积序列作为预测的原始数据序列,经过平滑处理后,由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得GM(1,1)模型的时间响应式,然后得到1997-2005年耕地面积的拟合序列。模型拟合序列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28%,故可选择GM(1,1)模型对2020年长沙市耕地面积进行预测。由GM(1,1)模型预测得到2020年长沙市耕地保有量266913.66公顷。耕地保有量确定粮食安全法预测的耕地保有量虽然保证了耕地的数量,但是却没有充分考虑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耕地后备资源的现实情况。规划期间长沙市人口高峰、城镇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的叠加,将使长沙市的耕地保有量有所下降。同时,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潜力的有限也制约了耕地补充目标的实现。灰色系统法处理原始信息时能够弱化不确定性、强化规律性,但是该方法预测时间较长、模型偏差较大,致使预测结果偏小。综合平衡法从用地供需综合平衡出发,客观分析了规划期间长沙市耕地减少的去向及原因,预测结果既反映了耕地变化的趋势,又综合考虑了各行业建设对耕地的需求和新增耕地的现实潜力,相对于粮食需求法和灰色系统法有其优越性。因此,本轮规划耕地保有量采用综合平衡法结论,确定2020年长沙市耕地保有量为274332.55公顷。第二节基本农田保护2005年长沙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48000.00公顷,主要分布在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市区基本农田面积为6650.00公顷,占2.68%;其余四县(市)分布241350.00公顷,占97.32%。随着长沙市经济建设发展,城镇建设区域内已不具备基本农田的保护条件,基本农田应该调整至保护条件较好的区域。市区是增强长沙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核心区域,是提升长沙市集聚辐射作用的重点区域,规划期内城市各业建设用地需求将对土地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且,市区内多数耕地分布零散且受到严重的污染,已不再适合作为基本农田保护。因此,市区内6650.00公顷的基本农田应全部调出城市合理扩张区域。为积极探索“两型社会”建设的新路子,长沙市拟设立大河西先导区。目前正在积极编制大河西先导区规划。为保障大河西先导区发展用地,将先导区内基本农田调出12150.00公顷。结合长沙市经济发展需要以及耕地资源数量、质量和空间分布特点,确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29200.00公顷,重点安排在中心城市以外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和浏阳市的耕地集中连片区域。由于长沙市中心城市以外的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本身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已经很重,在上述四县(市)中补划市区调出的基本农田存在极大的困难乃至几乎没有可能。因此,为稳定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和质量,长沙市还需采取其它手段补划基本农田19000.00公顷。上一轮规划期内,长沙市通过“异地代保”在常德市补充耕地667.59公顷、在郴州市补充耕地489.47公顷、在怀化市补充耕地283.48公顷、在娄底市补充耕地43.51公顷、在湘西自治州补充耕地1007.21公顷、在益阳市补充耕地491.30公顷、在永州市补充耕地314.24公顷、在岳阳市补充耕地1036.68公顷、在张家界市补充耕地217.04公顷、在邵阳市补充耕地126.76公顷等共4677.27公顷。本轮规划实施期间,长沙市还需通过类似手段在耕地后备资源丰富的其它地市补充一定数量的耕地。通过与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及有关地市国土部门协商,长沙市拟加大经济投入,加强异地代保耕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提高补充耕地的质量,使之达到基本农田的质量要求。将这部分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外,在本轮规划期间还需在其它地市补划14122.73公顷的基本农田。第六章关于中心城市土地利用第一节中心城市发展规模中心城市现有发展规模已经突破了市辖区行政区划的界线,因此以行政单元为统计口径的人口数据不能直接反映中心城市的人口,而只能通过技术手段间接估测。根据2005年长沙市市区、长沙县县城及市区周边乡镇的人口统计数据,采用基于属性面积内插的方法,估算中心城市人口,即假设人口在一定区域内均匀分布,按照现有中心城市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分配区域人口。通过分析,确定2005年中心城市总人口约315.20万人,占全市城镇人口的81.00%,其中户籍人口334.49万人、暂住人口54.64万人。在2005年长沙市Quickbird遥感影像中(空间分辨率为0.63米),勾勒出长沙市中心城市的范围线(根据城市规划标准,中心城市建设用地指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建成的用地,判定标准以地面建筑开工一层以上为尺度;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中,中心城市由内向外建筑密度逐渐降低,故以建设用地大块连片建成区为判据,不包含周边零散的建设用地区域)。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可知,2005年长沙市中心城市主要由河东主城、河西新城、星马新城和捞霞组团组成。中心城市规模为40700.00公顷,中心城市范围线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1810.00公顷。以下将分别通过年平均增长模型、人均用地预测法、地均GDP产出预测法和地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测法推算规划期末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年平均增长模型(S二S+nXS)n0模型中S为规划目标年的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S为基期年的中心城市n0建设用地规模,S为建设用地年平均增长量,n为时间间隔。据《长沙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1996年长沙市主城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3600公顷,长沙县县城建设用地规模为950公顷,1996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由主城区和长沙县县城组成,建设用地规模为14550公顷。2005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1810.00公顷,则1997-2005年平均每年增长建设用地1917.78公顷。尽管规划期内中心城市建设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国家对节约和集约用地要求的提高以及土地资源紧缺的限制,中心城市在适度外延扩张的同时,更注重内涵挖潜。确定2006-201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年平均增加1250公顷;2011-2020年城市建设速度将有所减缓,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年平均增加1100公顷。因此,根据年平均增长模型,201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8060.00公顷;202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9060.00公顷。(2)人均用地预测法随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设立,长沙市中心城市范围将逐渐扩大,其人口集聚能力也会进一步提升,则规划近期中心城市人口增速较快,规划远期增长速度会逐渐放慢。同时,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加快,以及城镇人口郊区化进程的不断展开,中心城市总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比重将有所下降,预计2010年长沙市中心城市总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比例约76.00%,2020年中心城市总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比例约67.00%。2010年长沙市城镇人口为536.67万人、2020年长沙市城镇人口为807.03万人,则长沙市2010年中心城市总人口约407.8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22.28万人、暂住人口114.38万人;2020年中心城市总人口约540.7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74.09万人、暂住人口166.61万人。2005年,长沙市中心城市用地人口约301.92万人,2010年中心城市用地人口约381.78万人,2020年用地人口约490.72万人。2005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1810.0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5.36平方米。根据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长沙市城市人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应为90.1-120.0平方米。按照国家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要求,确定2010年,中心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2.80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因此,201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81.78x102.80=39246.98公顷,202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90.72x100.0=49072.00公顷。(3)地均GDP产出预测法2005年长沙市建设用地面积145066.79公顷,GDP1519.90亿元,每公顷建设用地创造104.77万元的GDP。根据规划期间GDP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结果,2010年长沙市每公顷建设用地将创造194.45万元的GDP,2020年每公顷建设用地将创造517.71万元的GDP。通过统计长沙市市区、长沙县县城及其周边乡镇的GDP,综合分析估算2005年长沙市中心城市GDP约985.35亿元,每公顷建设用地创造309.76万元的GDP。中心城市是长沙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规划期内每公顷建设用地创造的GDP不仅会逐年增长,而且将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预测至2010年中心城市每公顷建设用地将创造GDP540.00万元,2020年中心城市每公顷建设用地将创造GDP1335.00万元。根据规划期间GDP预测结果,2006-2010年长沙市GDP年均增长16.09%,2011-2020年长沙市GDP年均增长11.82%。规划期内,作为“长株潭”城市群“极核”的长沙市中心城市,其发展速度将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预测2006-2010年中心城市GDP将以大于16.00%的速度增长,2010-2020年以近12.00%的速度增长,则2010年中心城市GDP达到2078.51亿元,2020年中心城市GDP达到6455.53亿元。因此,2010年长沙市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8490.88公顷,202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8356.02公顷。(4)地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测法2005年长沙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881.42亿元,每公顷建设用地投资固定资产总额60.76万元。根据规划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结果,得到2010年长沙市每公顷建设用地投资固定资产总额115.67万元,2020年每公顷建设用地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6.18万元。通过统计长沙市市区、长沙县县城及其周边乡镇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估算2005年长沙市中心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600.89亿元,每公顷建设用地投资固定资产总额188.90万元。规划期内,随着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迅速增长,预测至2010年中心城市每公顷建设用地投资固定资产总额将达到335.00万元,2020年中心城市每公顷建设用地投资固定资产总额将达到745.00万元。根据规划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测结果,2006-201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16.68%,2011-2020年年均增长11.00%,则2010年中心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299.50亿元,2010年达到3689.83亿元。因此,2010年长沙市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38791.12公顷,202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49527.98公顷。将以上四种方法预测的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取平均值,得到:2010年长沙市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8647.25公顷,202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9004.00公顷,则2006-201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加6837.25公顷,2006-2020年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加17194.00公顷。由于中心城市中除建设用地外,需保留一定的生态用地和水体,按照确定的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生态用地的比例,并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量测,确定2010年中心城市发展规模为51564.22公顷,2020年中心城市发展规模为69060.54公顷(表6-1)。因此,为了满足中心城市发展和建设生态城市的需求,应该保留河流、库塘、山丘等生态保护用地约20059.64公顷。表6-1规划期内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预测年份2005年2010年2020年2006-2020年中心城市范围大小(公顷)41500.0051564.2269060.54+27560.54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公顷)31810.0038647.2549004.00+17194.00用地人口(万人)301.92381.78490.72+188.80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105.36101.2399.86-5.50第二节中心城市主要扩展方向长沙市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的扩展主要受地形、湘江和浏阳河防洪、现有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其它空间规划、大托铺军用机场和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等条件的限制和影响。利用长沙市数字高程模型(DEM),并根据湘江历年最高洪水位39.18米(湘江长沙水文站),采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洪水淹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如遭遇特大洪水,市区内的浏阳河和捞刀河河口、浏阳河沿岸、大托镇等区域是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因此,这些区域在土地利用开发过程中需注重防洪设施的配套建设。长沙市市区内除岳麓区西北部、开福区北部地形变化较大外,其它区域地形起伏较小,适合城市扩展。受大托铺军用机场、岳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及其控制区的限制,城市扩展在这些区域受到制约。随着武广客运专线、沪昆高速铁路等交通主干线的相继开工建设,长沙市东部以黎托镇为核心,将逐步成为长沙市乃至湖南省的交通中心,城市扩展强度将进一步扩大。此外,依托长沙市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望城县的黄金乡、雷锋镇将成为中心城市工业向外扩展的重要基地。第三节中心城市发展边界2005年长沙市中心城市包括河东主城、河西新城、星马新城、捞霞组团,基本上包括市区内及长沙县县城的全部建设用地。根据2005年长沙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实际量测,长沙市中心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31810.00公顷。在中心城市现状范围确定的基础上,研究规划期末中心城市发展边界,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Q规划期末中心城市组成部分。市区内供给城市未来发展的土地资源已不足,2005年中心城市范围线已经突破市区行政区划的限制,合并了长沙县县城。未来中心城市发展必将进一步打破行政界线,合并中心城市周围一些发展层次高、与中心城市合作分工密切的城镇及组团。依据目前中心城市扩展速度,规划期内,高星组团及望城县县城必将与中心城市合并。规划期末中心城市组成部分至少应包括河东主城、河西新城、星马新城、捞霞组团、高星组团及望城县县城。Q中心城市主要扩展方向。根据中心城市主要扩展方向分析结果,向西方向的高星组团及望城县县城、向西南方向的含浦组团以及向东方向的黎托镇及黄兴镇周边区域,由于受开发区、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扩展的速度将比较快;而处于正南方向的暮云组团及正北方向的开福区,由于受地形、洪水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制约,中心城市扩展的速度将相对缓慢。因此,至2020年中心城市向西、向西南、向东三个方向扩展的强度较大。©《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及各相关空间发展规划。参考已经批准的《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划定的城市规划范围,按照中心城市的发展速度,至2020年中心城市发展边界必然突破其划定的城市规划范围。同时,中心城市发展边界的确定还应充分考虑已有的各类空间发展规划。为保证黎托新城、黄花航空城以及金州大道产业带等规划区的用地需求,中心城市发展边界严格参考其规划区界线,从而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各空间规划的衔接。Q中心城市扩展范围占用耕地。为充分体现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原则,中心城市扩展范围内应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根据中心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地貌特征,以及规划期末的主要扩展方向,研究认为分析中心城市现状建成区边界外5000米范围内可占用耕地的比例,最能反映2020年中心城市扩展范围内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比例。经量测,缓冲区面积72710公顷,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5640公顷、水体面积11340公顷。因此,缓冲区范围内可被建设用地占用的土地面积为45730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6370公顷,占剩余面积的57.70%。经多方论证,选择占用耕地比例较小的方案作为中心城区扩展方案。⑨中心城市扩展范围建设用地适宜性。综合考虑地形、洪水灾害及特殊用地需求等因素,分析中心城市及周边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周边区域部分土地不适宜开发为建设用地,应该将地势相对较高、坡度较大的地区,地势相对较低、易受洪涝灾害威胁的地区以及生态公园、军事基地等特殊用途的区域划出中心城市发展边界之外。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定长沙市2020年中心城市的发展边界。中心城市的发展将突破现有市区(雨花区、天心区、芙蓉区、开福区、岳麓区)的行政边界,合并捞霞、高星两个组团,扩展河西、星马两翼,将长沙市市区、长沙县县城、望城县县城连成一体。第七章关于土地利用空间布局第一节城镇发展格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全市域土地,合理安排各用途用地,不仅包含城市规划中的城镇用地,而且包含城镇以外的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需对不同区域赋予不同的功能定位。《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分别从城市定位、空间布局、交通等方面对长沙市城镇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提出了相应的城镇体系布局方案。《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从城镇协调发展出发,按照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要求,特别是在紧密对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都市区、卫星城、中心镇为骨架的市域城镇体系。《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充分考虑市域各城镇的区域地位,以建成城乡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体系网络为目标,建立以中心城市、一般城市、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为四个职能等级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职能,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将一般城市发展成综合型的县级市,宁乡县规划上升为市;力争建立29个中心镇和54个建制镇。规划形成一个特大城市(长沙市)、两个中等城市(浏阳、宁乡)和若干个建制镇构成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参考《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等对城市发展模式和空间发展方向的基本判断,重点考虑不同区域的城镇用地规模、人口规模、城镇化水平、职能分工和土地利用功能定位,对全市域土地以行政区划为基本单元,提出了五个等级结构的现代新长沙城镇格局,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和城镇发展提供指导意见。五个等级结构是指:中心城市长沙市发展成为市域政治中心和经济扩散中心;市域次中心城市宁乡县县城和浏阳市市区将成为西部、东部的增长中心;14个中心镇镇区、11个次中心镇镇区和24个一般建制镇和乡集镇镇区将按照各自的特色,发展成为综合型、工贸型、集贸型、旅游型、商贸型、边贸型和工矿型城镇。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为了实现长沙市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进行空间开发与保护的引导是必须的,同时也是必要的。长沙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从人地协调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确定空间开发保护的内涵,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实现。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不仅可以优化配置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而且可以针对各区域的特色提出不同的土地利用调控目标。长沙市土地利用功能区的划分主要以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土地利用现有功能和发展方向为主要参考依据,不同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强度各不相同,在整个区域中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需要依据区域自身特点,结合长沙市在湖南省乃至我国中部地区的功能定位和“‘3+5'城市群协同发展、内融翼优、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战略,对各区域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从而指导今后区域土地资源的统筹协调利用,避免大规模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1)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进行土地开发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开发区域的生态环境带来影响,由于土地资源的差异性,开发活动对土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因此,需要对土地资源的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对生态环境脆弱,敏感性极高的地方需要重点保护,对生态敏感性较弱、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的地方可以优先开发。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即是对一定评价范围内的土地资源需要保护的等级进行评价,为土地保护提供决策依据。长沙属于长江中上游的洞庭湖流域,影响土地资源生态敏感性的因素因子很多。由于本次评价的评价目的只是对长沙市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保护度进行相对比较,因此只选取在长沙市市域范围内有显著差异且对保护度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因子。通过对影响长沙市生态建设、城市景观、水土保持的各类因素(地形、土壤、植被、水环境等)因子进行相关性、显著性分析,筛选出地形土壤、植被、水环境、生态景观价值、地质与气象灾害和其它因素等7类影响因素12个影响因子。研究采用群体层次分析法(AHP)确定长沙市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影响因子的权重(表7-1)。评价单元是分值计算和分区评价的基本空间单位,考虑到研究所收集的资料情况和长沙市评价因素的特性,以及计算机操作和空间叠置分析的有效性,研究采用100米X100米的栅格单元(即1公顷)进行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在对除建成区以外的区域进行影响因素因子作用分值计算基础上,采用加权叠加方法分别求取各单元的综合作用分值,作综合作用分值的频率直方图,依据分界点确定生态保护度评价等级的分值区间,将长沙市生态保护度划分为四个等级:严格保护、中度保护、适度保护和轻度保护。通过分析评价结果可知,长沙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地形破碎区、特殊生态景观区的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较高。总体而言,浏阳市和宁乡县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度高于长沙中部区域。表7-1长沙市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影响因素因子权重表因素权重(%)因子权重(%)地形30高程5坡度15地形破碎度10土壤10土壤侵蚀度10植被10植被类型10水环境10水环境功能10气象灾害15旱灾5洪灾10地质灾害10地质灾害发生等级5地质灾害发生频度5其它因素15生物多样性10生物景观价值5(2)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是指对一定评价范围内土地资源适宜进行开发的程度进行评价,从而为土地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资源开发受市场作用推动,土地开发活动的收益是土地开发的主要推动因素。此外,政府需要从宏观、长远角度考虑土地资源的有序利用和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通过法律、政策、规划等途径对土地开发活动进行引导。而且,土地开发活动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受到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作用。因此,对土地开发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预评估,可以促使土地开发活动更加理性,从而达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根据各因素因子对开发度的影响程度进行综合作用分值计算,从而确定区域不同单元的土地适宜开发度等级。长沙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影响其土地资源开发度的因素因子有很多,既有土地内部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本次评价的目的只是对长沙市市域范围内不同区域的土地资源开发度进行相对比较,因此评价时只选取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长沙市市域范围内具有显著差异且对适宜开发度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因子。经筛选,确定影响长沙市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质、区位、土地利用现状、水系和政策等6类影响因素12个影响因子。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影响因素因子权重的确定、评价单元的划分以及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等级的划分均采用与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相同的方法。据分析结果,长沙市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可以分为优先开发、适度开发、控制开发和不宜开发四个等级。长沙中心城市周边,除岳麓山外,总体适宜开发程度较高。在其它区域,适宜开发程度主要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沿交通线两侧的区域适宜开发程度较高。宁乡县沩山、浏阳市大围山及周边区域总体不适宜开发。表7-2长沙市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影响因素因子权重表因素权重(%)因子权重(%)地形15坡度15地质10地基条件7地质灾害3区位30交通区位15城镇影响度15土地利用现状5土地利用类型5历史文化2文物保护2水系5防洪要求5政策33城市规划10其它空间规划5基本农田保护10自然保护区5风景名胜区33)土地利用开发度-保护度关联分析土地利用活动同时受到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程度和土地利用适宜开发程度的影响。在决定土地资源进行何种程度的开发前需要对土地利用开发度一保护度关联分析,其分析原则是:优先开发土地利用开发度评价级别高、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级别低的区域。以生态保护为优先,对于生态保护度最高的区域,不管土地开发度评价级别处于何种级别,都不进行高强度开发利用。01020■10卫&57510(:4开发度(分值)轻哦探护中度缺护*不宜控住I适度优先探护度GH厂开发厂发「:发川发严格保护评价级别严格保护中度保护适度保护轻度保护分值区间100-4140-2120-1110-1评价级别优先开发适度开发控制开发不宜开发分值区间100-7675-6665-5352-1图7.1长沙市土地利用开发度一保护度关联分析图表7-3长沙市土地利用开发度一保护度评价分值与评价级别对照表(4)土地利用功能区划分在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评价、适宜开发度评价和土地利用开发度一保护度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借鉴《湖南省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等相关规划的成果,按照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性、土地利用主导功能一致的原则,将长沙市分为中心城区、城镇居住区、工业发展区、农业生产区、旅游发展区、生态保育区、湘江综合经济区七大功能区(表7-4)。中心城区是规划期内长沙市服务城市品质提升的重点区域,应逐步完善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核心”的职能。城镇居住区是规划期内长沙市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区域,区内应实现城镇产业与城镇建设有序、持续、健康发展的局面。工业发展区是长沙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区域,该区域内应不断提高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同时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农业发展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是规划期内基本农田分布的主要区域。旅游发展区以发展旅游业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主,是长沙市建设现代化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的重点区域。生态保育区以生态保护为主,区域内应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障规划期内长沙市的生态安全。湘江综合经济区既要加强生态保护和维持原有人文景观的完整性,又应该把其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综合体。表7-4长沙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土地利用功能区保护度开发度其匕参考因素总体开发等级中心城区不评价区不评价区基本建成、综合功能优化开发生态保育区严格不宜〜优先生态规划、林地、水源禁止开发中度不宜〜控制文化旅游区中度〜严格不宜〜优先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限制开发农业牛产区适度〜严格不宜〜控制农业规划、耕地资源限制开发工业发展区轻度〜适度适度〜优先工业基础重点开发城镇居住区轻度〜适度适度〜优先城市规划、综合功能重点开发湘江综合经济区中度〜严格适度〜优先防洪、湘江综合功能限制开发第三节规划指标分解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指导,衔接其它部门相关空间规划,综合分析长沙市各县(区、市)自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及上一轮规划实施期间建设用地指标执行情况,确定各县(区、市)建设用地指标、建设占用农用地及占用耕地指标、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指标、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等指标。(1)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中分解的建设用地指标主要有建设用地总规模、城乡用地规模以及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建设用地总规模。市辖区内的人口、产业对用地的需求远远超过其它区域,其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也处于全市最高水平,而土地面积狭小。因此,市辖区内的土地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中心城市的发展需求,规划期内,除全部利用完适宜建设的土地资源外,还需向邻近的长沙县、望城县转移部分用地压力。根据市辖区土地利用生态保护度和土地利用适宜开发度评价结果,市辖区内共有17042.16公顷的土地可转化为建设用地,规划期内,17042.16公顷的土地将全部完成开发建设。因此,2006-2020年市辖区共增加建设用地规模17042.16公顷,至2020年市辖区建设用地总规模达到47050.98公顷。通过分析1997-2005年县(市)人口、GDP与建设用地面积之间的关系,发现人口、GDP对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为鼓励节约集约用地,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过程中综合考虑县(市)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为满足中心城市人口与产业向外转移的需求,分配建设用地指标时考虑中心城市发展需求。经专家分析与回归分析,确定各因素对应的权重(表7-5)。表7-5各县(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影响因素及权重因素因素权重(%)人口7.00GDP52.00节约集约用地水平16.00中心城市发展需求25.00根据2005年各县(市)人口占各县(市)总人口的比例确定人口因素的作用分值,根据2005年各县(市)GDP占各县(市)GDP总量的比例确定GDP因素的作用分值(表7-6)。表7-6人口规模与GDP因素作用分值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合计人口(万人)77.4368.23123.03131.29399.98人口比例(%)19.3617.0630.7632.82100.00人口因素作用分值0.190.170.310.331.00GDP(亿元)190.57100.02143.79176.01610.39GDP比例(%)31.2216.3923.5628.84100.00GDP因素作用分值0.310.160.240.291.00集约用地水平因素作用分值的量化参考各县(市)实际用地状况:长沙县人均建设用地350平方米,远高于长沙市其它地区,集约利用水平较低;宁乡县人
均建设用地237平方米,集约利用水平在各县(市)中最高。为鼓励集约节约用地,确定集约用地水平因素作用分值(表7-7)。规划期内,长沙县与望城县部分区域将融入中心城市,长沙县与望城县需要提供一定的建设用地承载中心城市人口与产业的迁移。考虑中心城市发展的需求,确定中心城区发展需求因素作用分值(表7-7)。表7-7集约节约用地水平与中心城市发展需求因素作用分值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合计集约节约用地水平0.000.300.400.301.00中心城市发展需求0.500.500.000.001.00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因素作用分值及权重计算综合作用分值(表7-8)。表7-8各县(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综合作用分值因素作用分值因素因素权重(%)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人口7.000.190.170.310.33GDP52.000.310.160.240.29节约集约用地水平16.000.000.300.400.30中心城市发展需求25.000.500.500.000.00综合作用分值0.300.270.210.22根据各县(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解综合作用分值,确定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分配新增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占四县(市)总规模的比重分别为30%、27%、21%、22%(精确至10公顷)。因此,规划期末长沙市各县(区、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七年级英语下册 Unit 10 I'd like some noodles说课稿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消防控制室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物理八年级上册配人教版专项训练含答案
- 法国课件湘教版
- 简讯格式与范文
- 西京学院《机械工程测试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统计计算与软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财务报表分析培训讲义
- 金融学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产品销售经理培训课件
- 变革管理手册
- 蔬菜栽培生理学课件
- 大型商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 【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案例分析5900字(论文)】
- 长津湖影评及观后感
- 关注护士职业心理健康
- 2024年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普速铁路接触网运行维修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