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晨昏线、内流区、外流区、人口迁移)考点详解_第1页
高中地理(晨昏线、内流区、外流区、人口迁移)考点详解_第2页
高中地理(晨昏线、内流区、外流区、人口迁移)考点详解_第3页
高中地理(晨昏线、内流区、外流区、人口迁移)考点详解_第4页
高中地理(晨昏线、内流区、外流区、人口迁移)考点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晨昏线、内流区、外流区、人口迁移)考点详解1、晨昏线地球上白天与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地球的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顺着自转的方向,由黑夜进入白天的分界线,叫做晨线;由白天进入黑夜的分界线,叫做昏线。根据晨昏线,可以判断时间、季节、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和日出时间:①判断时间。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早上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晚上18:00;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12:00;②判断季节。a)晨昏线与北极圈相交,且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白天,则为夏至;若北极圈以北一直处于黑夜,则为冬至;b)晨昏线与北极点相交,则为春分或者秋分;③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a)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的经度;b)太阳直射点的纬度=90°-晨昏圈最北端的纬度,例如晨昏圈最北端为66°34′N(北极圈),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或23°26′S,然后根据北极点的极昼极夜情况,进一步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④日出时间。晨线上的地点,同时日出。在夏季,北半球晨昏线向西倾斜,晨昏线上同时日出,因此同一经线上,纬度越高,日出越早;在冬季,北半球晨昏想向东倾斜,因此同一条经线上,纬度越高,日出越晚。图1晨昏线示意图2、内流区、外流区我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如下所示,其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有:①四大淡水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②两个名字的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③内流河、外流河:不注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黄河、长江等)。另外,新疆的额尔齐斯河也是外流河,它发源于阿尔泰山,向北流动,最终注入北冰洋。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部——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图2内流区与外流区例题图3例题答案:D、A、D精讲精析:(1)分析晨昏线、日出时间与极昼。①季节不同,晨昏线的方向不同,即日出日落时间不同;②春分/秋分时,晨昏线垂直于赤道,全球6点日出18点日落;③夏季北半球的晨昏线向西倾斜,即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早;④冬季北半球的晨昏线向东倾斜,即北半球纬度越高,日出越晚;⑤因此在冬至日时,晨昏线向东倾斜最厉害,即甲地有可能不是最早看到日出的地点;⑥漠河纬度为53°N左右,位于北极圈(66°34′N以南),因此不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2)分析内外流区与凌汛。①我国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大致为大兴安岭西麓——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其中黑龙江上游位于大兴安岭西侧,属于外流河,因此“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的说法不准确;②松花江干流流向为西南——东北(低纬——高纬),为温带季风气候,有结冰期,因此在春季有凌汛现象。(3)分析东北平原的地势、气候与农业。①从图中水系分布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的水系北部向北流,南部向南流,因此地势中间高、南北低;②东北平原冬冷夏热,但伏旱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③东北平原农场规模较大,机械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我国的商品棉基地主要是南疆、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4)分析人口迁移的原因。①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受到政策的影响,为了开发北大荒,国家有计划地向东北地区迁入大批知识青年;②该段时间内,东北地区工业化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劳动力,吸引了人口的迁入。总结人口迁移本节例题的难度较大,解题思路为:①根据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分析晨昏线与极昼极夜;②分析内流区、外流区的分界线,分析凌汛的发生条件;③根据河流流向与气候,分析东北平原的地势和农业;③分析20世纪中叶人口迁移的原因。我国的人口迁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历史上的人口迁移①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在秦汉时,由于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人口逐渐从黄河流域迁往长江流域、珠江流域;②在西汉时,我国北方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但经过了多次政局动荡后(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安史之乱、北宋靖康之乱),人口南迁,南方人口占据了总人口的2/3;③清朝末年-民国中期,迫于生计,山东人口被迫“闯关东”迁往东北,而河南人口则被迫“走西口”前往新疆和甘肃。(2)新中国成立~20世纪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自发性的人口迁移规模较小,以行政调动为主。例如60年代的“移民支疆”,70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80年代的知识青年大量返城等。(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人口流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