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课件(105张)新教材新高考版_第1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课件(105张)新教材新高考版_第2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课件(105张)新教材新高考版_第3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课件(105张)新教材新高考版_第4页
高考二轮复习生物变异与进化课件(105张)新教材新高考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讲生物变异与进化基础自查·明晰考位考点梳理·整合突破(聚焦新课标:概念3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并代代相传;由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概念4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地球上的现存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祖先;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替换、增添或缺失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DNA复制时期新基因减数分裂Ⅰ后期四分体时期转基因新基因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个别染色体增减单倍体化石适应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0

“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及育种命题分析[考点突破固考基]一、变异类型的判别1.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方法(1)两类变异的本质区别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遗传物质改变产生的变异可以遗传,但是否遗传给后代,关键要看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否发生在________细胞中。由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由于遗传物质并未改变,故不能遗传。(2)将变异个体置于与原来类型相同的环境下种植或培育,观察变异性状是否消失。若不消失,则是可遗传变异;反之,则为不遗传变异。生殖2.“三看法”判断可遗传变异的类型(1)染色体内的变异(2)染色体间的变异二、可遗传变异的“四大”易混点可遗传变异的辨析四分体质量质量

(②③④⑤空中选填“质”或“量”)分子细胞[提醒]

(1)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改变)和不可遗传变异(遗传物质未改变)。(2)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①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②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③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其变异类型主要来自基因重组。三、几类可遗传变异个体的判别1.“二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2.界定“三倍体”与“三体”四、澄清有关可遗传变异的五个易错点1.体细胞中发生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但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递给后代。2.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间,且至少是两对基因,如果是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后代出现新类型可能来源于性状分离或基因突变,而不可能是基因重组。3.自然条件下,细菌等原核生物和病毒的可遗传变异只有基因突变;真核生物无性繁殖时的可遗传变异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4.单倍体并非都不育,其体细胞中并非都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也并非都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如由多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若含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形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且可育。5.变异的利与害是相对的,其利害取决于所处生存的环境条件。1.澄清“可遗传”与“可育”(1)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其遗传物质已发生变化,若将其体细胞培养为个体,则可保持其变异性状——这与仅由环境引起的不可遗传变异有着本质区别。(2)无子番茄“无子”的原因是植株未受粉,生长素促进了果实的发育,这种“无子”性状是不可保留到子代的,将无子番茄进行组织培养时,若能正常受粉,则可结“有子果实”。五.生物育种中应注意的问题2.有关育种方式的四点提醒(1)单倍体育种:操作对象是单倍体幼苗。(2)多倍体育种:操作对象是萌发的种子或幼苗。(3)诱变育种:多用于植物和微生物,一般不用于动物育种。(4)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题组集训提考能]题组一

高考分类练明考向类型1等级考真题体验1.[2021·浙江6月]α­-珠蛋白与α­-珠蛋白突变体分别由141个和14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第1-138个氨基酸完全相同,其余氨基酸不同。该变异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该实例不能说明(

)A.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C.DNA片段的缺失导致变异D.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答案:C解析:α­珠蛋白突变体是由基因上编码第139个氨基酸的一个碱基对缺失引起的,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基因上碱基对缺失引起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改变,故可以说明基因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而不是DNA片段的缺失导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该变异导致由141个氨基酸组成的正常α­珠蛋白转变成为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α­珠蛋白突变体,即突变导致氨基酸数目增多,故推测该变异导致终止密码子后移,D正确。2.[2021·浙江1月]野生果蝇的复眼由正常眼变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个染色体中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a、b、c表示该染色体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畸变中的(

)A.缺失B.重复C.易位D.倒位解析:分析图示可知,与正常眼相比,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一次,超棒眼的该染色体上b片段重复了两次,因此棒眼和超棒眼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即染色体上增加了某个相同片段。因此B正确,ACD错误。答案:B3.[2021·湖南卷]血浆中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B-100结合形成低密度脂蛋白(LDL),LDL通过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将胆固醇运输到细胞内,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含量。PCSK9基因可以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当突变使PCSK9蛋白活性增强时,会增加LDL受体在溶酶体中的降解,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减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引起LDL受体缺失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B.PCSK9基因的有些突变可能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C.引起PCSK9蛋白活性降低的基因突变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D.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会导致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升高答案:C解析:LDL受体缺失,则LDL不能将胆固醇运进细胞,导致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A正确;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PCSK9基因的某些突变不一定会导致PCSK9蛋白活性发生改变,则不影响血浆中LDL的正常水平,B正确;引起PCSK9蛋白活性增强的基因突变会导致细胞表面LDL受体数量减少,使血浆中胆固醇的含量增加,C错误;编码apoB-100的基因失活,则apoB-100蛋白减少,与血浆中胆固醇结合形成LDL减少,进而被运进细胞的胆固醇减少,使血浆中的胆固醇含量升高,D正确。4.[2021·河北卷]图中①、②和③为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B.②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C.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D.①和②的变异类型理论上均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答案:C解析:①细胞中有四条染色体,为两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A正确;②细胞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最终产生的配子为1/12AR、1/12Ar、1/12aar、1/12aaR、1/6AaR、1/6Aar、1/6ar、1/6aR,其中正常配子为1/12AR、1/12Ar、1/6ar、1/6aR,占一半,B正确;③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个配子,2种基因型,为AR、AR、ar、ar或Ar、Ar、aR、aR,C错误;①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理论上通过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可以观察到,D正确。5.[2020·山东卷,6]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所示。若某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关于该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B.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不会发生改变C.其子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上连接了非同源染色体片段D.若该细胞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答案:C解析: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因此可在分裂后期观察到“染色体桥”结构,A正确;进行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桥”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会改变其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B正确;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因此其子细胞中染色体上不会连接非同源染色体片段,C错误;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染色体桥”结构在分裂时,会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一条子染色体可能携带有两个相同基因,产生含有两个相同基因的子细胞,若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可能会产生基因型为Aaa的子细胞,D正确。6.[2020·北京卷]为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无籽柑橘,研究者设计如下流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使用胰蛋白酶处理B.实现过程②依赖膜的流动性C.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培技术D.三倍体植株可产生无籽柑橘答案:A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所以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A错误;②过程为细胞融合过程,该过程依赖膜的流动性,B正确;过程③需应用植物组培技术将杂种细胞培养形成个体,C正确;三倍体植株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可产生无籽柑橘,D正确。7.[2020·江苏卷,9]某膜蛋白基因在其编码区的5′端含有重复序列CTCTT

CTCTT

CTCTT,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TCTT重复次数改变不会引起基因突变B.CTCTT重复次数增加提高了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C.若CTCTT重复6次,则重复序列之后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D.CTCTT重复次数越多,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解析:由题意可知该膜蛋白基因含有重复序列,若CTCTT重复次数改变,则由于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即会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CTCTT重复次数增加,该基因中嘧啶碱基的比例不变,B错误;CTCTT重复6次,碱基对增加数量是3的整数倍,重复序列之后的密码子没有变化,所以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变,C正确;CTCTT重复次数增多,可能会影响该基因的功能,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D错误。答案:C8.[2020·江苏卷,8]下列叙述中与染色体变异无关的是(

)A.通过孕妇产前筛查,可降低21三体综合征的发病率B.通过连续自交,可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C.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可获得白菜—甘蓝D.通过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了小黑麦解析:连续自交获得纯合基因品系玉米的过程中不涉及染色体变异,B符合题意;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变异遗传病,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白菜—甘蓝的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变异,普通小麦和黑麦杂交培育出小黑麦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C、D不符合题意。答案:B9.[2019·江苏卷]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突变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血红蛋白β链结构的改变C.在缺氧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易破裂D.该病不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答案:A解析:密码子由GAG变为GUG,则模板链对应的碱基由CTC变为CAC,并不影响DNA中A与T和C与G的对数,故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由于血红蛋白β链中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故血红蛋白β链的结构会发生改变,B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呈镰刀状,容易破裂,C正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单基因遗传病,D正确。10.[2019·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只是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不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B.基因突变使DNA序列发生的变化,都能引起生物性状变异C.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后可用于育种D.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数加倍,有利于育种答案:C解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能会导致生物性状变异,A错误;因为密码子具有简并性以及基因的显隐性等,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弱小且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经加倍处理后,其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成为可育的植株,可用于育种,C正确;多倍体植株染色体组数加倍,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数也加倍,但是配子数不变,D错误。11.[2018·江苏卷]下列过程不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经紫外线照射后,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B.运用CRISPR/Cas9技术替换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碱基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D.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替换,增加患癌风险答案:C解析:经紫外线照射后,酵母菌发生了基因突变,获得红色素产量更高的红酵母,A不符合题意;基因中的特定碱基被替换,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属于基因突变,B不符合题意;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基因结构没有发生改变,C符合题意;香烟中的苯并芘使抑癌基因中的碱基发生了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不符合题意。12.[江苏卷]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答案:B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不育的,故其无法产生后代,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可能异常,D错误。类型3原味品全国卷选择题13.[2020·全国卷Ⅱ,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答案:C解析:二倍体植物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其配子是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组数减半,A正确;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非同源染色体,B正确;高等植物中只有雌雄异体的植物细胞中才有性染色体,而雌雄同体的植物细胞中是没有性染色体的,故高等植物的染色体组中不一定有性染色体,C错误;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所含基因也不相同,故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也是不相同的,D正确。14.[全国卷Ⅱ]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造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答案:A解析: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类型4原味品全国卷非选择题15.[2020·全国卷Ⅲ,32]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2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秋水仙素处理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解析:(1)一粒小麦(AA)和斯氏麦草(BB)通过杂交得到了杂种一,杂种一含有A、B两个染色体组,而A、B两个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的物种,所以杂种一不含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不能联会,减数分裂异常,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所以杂种一高度不育。由图可知,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组成为AABBDD,因为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所以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2)常常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植物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3)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可以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获得。据此可以写出实验思路:让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杂交获得F1,F1再进行自交,从F2中选择抗病抗倒伏的小麦个体,让其自交,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的个体即为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16.[全国卷Ⅲ,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到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____。(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________为单位的变异。(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_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最早在子____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少染色体一二三二解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发生的碱基对替换、增添或缺失,而染色体变异往往会改变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所以与基因突变相比,后者所涉及的碱基对数目会更多。(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3)AA植株发生隐性突变后基因型变为Aa,而aa植株发生显性突变后基因型也可变为Aa,该种植物自花受粉,所以不论是显性突变还是隐性突变,子一代为Aa时在子二代中的基因型都有AA、Aa和aa三种,故最早可在子一代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A_);最早在子二代中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aa);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均出现于子二代,且隐性纯合子一旦出现,即可确认为纯合,从而可直接分离出来,而显性纯合子的分离,却需再令其自交一代至子三代,若不发生性状分离方可认定为纯合子,进而分离出来。题组二

模考预测练强能力预测一生物变异类型的理解1.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猫叫综合征、杂交育种和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具体变异类型相同B.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若基因甲是由基因乙突变而来,则基因甲和基因乙表达的产物可能相同D.培育无子果实均要用到秋水仙素,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的数目变异答案:C解析:猫叫综合征的变异类型为染色体结构变异,杂交育种和培育转基因植物的变异类型为基因重组,A错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可遗传的变异,B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乙与由基因乙突变而来的基因甲表达的产物可能相同,C正确;培育无子番茄时,利用的原理是生长素可促进果实的发育,D错误。2.[2021·广东中山市高三模拟]交叉互换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常出现的现象,A、B两基因交换的3种模式图如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交叉互换一定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B.甲、乙和丙的交换都会产生新的重组类型配子aBC.甲、乙和丙的交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甲、乙和丙的交换都能导致新物种的产生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乙图中A和B基因间发生了两次交换,不会产生Ab配子和aB配子,A、B错误;甲、乙和丙属于交叉互换,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C正确;甲、乙和丙发生的交叉互换,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会导致新物种的产生,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D错误。3.[2021·辽宁高三模拟](不定项选择)某生物的a基因突变为A,其转录的mRNA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基因的形成是a基因的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造成的B.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完整地体现了中心法则的信息传递过程C.基因的复制、转录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翻译不遵循D.若将A基因通过质粒导入细菌并表达,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答案:ABC解析:A和a基因互为等位基因,据图可知,a基因的碱基序列为AATCAATGCTGC,而A基因的碱基序列为AATCCATGCTGC,故A基因的形成是a基因的碱基对的替换造成的,A错误;中心法则包括DNA的复制、转录、翻译以及RNA的复制和逆转录等过程,故基因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不能完整体现中心法则的信息传递过程,B错误;DNA复制、转录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翻译过程中mRNA和tRNA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错误;若将A基因通过质粒导入细菌并表达,可以实现A基因与细菌DNA的重组,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预测二聚焦变异探究,强力扫清难点4.[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三模]金鱼和锦鲤两种观赏鱼类都源自我国,其观赏价值体现在体形、体色及斑纹的艳丽程度上,雌性鱼类更具有性状优势。科学家用人工诱导雌核发育技术来提高鱼的观赏价值,人工诱导雌核发育的方法有第一次卵裂阻止法(方法一)和第二极体放出阻止法(方法二)。下图所示精子需要用紫外线或X光照射进行灭活处理,使其失去遗传能力(破坏染色体),但保留受精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精子失去遗传能力是因为紫外线或X光照射使其发生了基因突变B.方法一通过低温抑制有丝分裂后期纺锤体形成使染色体加倍C.若方法二得到的是杂合子二倍体,一定是交叉互换导致的D.若方法一对卵子的低温处理不完全,则可能形成单倍体答案:D解析:结合题意可知,精子失去遗传能力是因为紫外线或X光照射使其灭活,而非发生了基因突变,A错误;方法一为卵裂阻止法,可以通过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实现,但纺锤体的形成时期是前期而非后期,B错误;据图可知,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而导致同一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可能会含有等位基因;或在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则方法二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均可能会获得杂合二倍体,C错误;若方法一对卵子的低温处理不完全,不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能正常卵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则可能形成单倍体,D正确。5.[2021·山东滨州市高三二模]如图表示人类的22号染色体和9号染色体形成费城染色体的过程,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ABL和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重新组合成融合基因(BCR-ABL),BCR-ABL蛋白能增强酪氨酸激酶的活性,使细胞恶性增殖,这是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发病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费城染色体可作为诊断CML的重要依据B.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染色体缺失的结果C.该种变异没有导致细胞中基因数目的变化D.原癌基因ABL能够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答案:A解析: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是由融合基因(BCR-ABL)表达产生的BCR-ABL蛋白诱导的,而融合基因(BCR-ABL)在费城染色体上,因此费城染色体可作为诊断CML的重要依据,A正确;费城染色体的形成是染色体易位的结果,B错误;该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变异后两条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形成了一个融合基因,说明细胞中基因数目减少了,C错误;阻止细胞的不正常增殖的是抑癌基因,D错误。6.[2021·河北邯郸市高三三模](不定项选择)无融合生殖是指不发生雌、雄配子结合而产生种子的一种无性繁殖过程。下图为我国科研人员对杂交水稻无融合结籽品系的研究:含基因A的植株形成雌配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所有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导致雌配子染色体数目加倍;含基因B的植株产生的雌配子不经受精作用,直接发育成个体。雄配子的发育不受基因A、B的影响。研究人员采用如图所示的杂交方案,获得了无融合结籽个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子代Ⅰ自交后代全部是无融合结籽个体B.子代Ⅱ自交后代会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C.子代Ⅲ自交可得到3种基因型的植株D.无融合生殖可使水稻的杂种优势稳定遗传答案:ABD解析:子代Ⅰ的基因型为AaBb,其基因型中含有A和B基因,其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该雌配子不经过受精即可产生后代,且后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无融合结籽),即自交后代全部是无融合结籽个体,A正确;子代Ⅱ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的雌配子的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为Ab和ab,经过雌雄配子的结合后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为AAabbb和Aaabbb,显然自交后代产生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子代Ⅲ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题意可知,该个体产生的雌配子可直接发育成新个体,即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aB、ab两种基因型,C错误;无融合生殖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产生后代的基因型不变,显然无融合生殖可使水稻的杂种优势稳定遗传,D正确。预测三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长句应答类专训7.[2021·山东青岛市高三三模]某多年生植物的花瓣有紫色和白色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该植物花蕊的性别分化受另外两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B和D共同存在时,植株开两性花,表现为单雌蕊;仅有显性基因D存在时,植株的雄蕊会转化成雌蕊,表现为双雌蕊且可育;不存在显性基因D时,植株表现为败育。研究小组选择多对白花双雌蕊个体与紫花单雌蕊个体杂交,获得的F1性状表现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杂交组合亲代(P)子一代(F1)Ⅰ白花双雌蕊×紫花单雌蕊紫花单雌蕊Ⅱ白花双雌蕊×紫花单雌蕊紫花单雌蕊,紫花败育Ⅲ白花双雌蕊×紫花单雌蕊紫花单雌蕊,紫花双雌蕊,紫花败育,白花单雌蕊,白花双雌蕊,白花败育(1)亲代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根据杂交组合_____的结果,可分析上述三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研究小组最终确定,三对基因均独立遗传,则杂交组合Ⅲ的F1中紫花单雌蕊个体占________。(2)杂交组合Ⅰ的F1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杂交组合Ⅱ的F1个体随机杂交,理论上F2中紫花败育个体占______。白花双雌蕊Ⅲ3/16AaBbDD或AaBbDd1/12解析:(1)由题可知,双亲为白花双雌蕊和紫花单雌蕊,白花双雌蕊均为雄蕊转变为雌蕊,因此其只能作为母本。由组合Ⅲ亲本产生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可判断三对等位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其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由组合Ⅰ可知,紫花为显性,因此组合Ⅲ其亲本的基因型为白花双雌蕊aabbDd和紫花单雌蕊AaBbDd,因此F1中紫花单雌蕊(A_B_D_)所占比例为1/2×1/2×3/4=3/16。(2)杂交组合Ⅰ亲本的基因型可为白花双雌蕊(aabbDD或者aabbDd)和紫花单雌蕊(AABBDD或者AABBDd),产生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DD或者AaBbDd。由题可知杂交组合Ⅱ产生的后代为紫花单雌蕊和紫花败育,其双亲的基因型为白花双雌蕊(aabbDd)和紫花单雌蕊(AABBDd),产生的后代为3/4紫花单雌蕊AaBbD_和1/4紫花败育AaBbdd,F1个体随机杂交,由于1/4紫花败育AaBbdd,其实就是2/3的AaBbDd和1/3的AaBbDD的随机杂交,产生理论上F2中紫花败育(A___dd)个体占的比例3/4A_×1__×4/9×1/4dd=1/12。(3)要鉴定杂交组合Ⅰ中白花双雌蕊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请写出利用表中个体进行杂交实验的思路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小组尝试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纯合的白花单雌蕊个体。在上表F1中,可以提供所需花药的个体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获得纯合二倍体,需要用________(试剂)处理单倍体幼苗,最后进行筛选。让杂交组合Ⅰ中的白花双雌蕊与杂交组合Ⅱ或Ⅲ亲代中的紫花单雌蕊个体杂交,若后代有败育个体出现,则要鉴定的个体是杂合子;若后代无败育个体出现,则要鉴定的个体是纯合子紫花单雌蕊和白花单雌蕊秋水仙素解析:(3)让杂交组合Ⅰ中的白花双雌蕊与杂交组合Ⅱ或Ⅲ亲代中的紫花单雌蕊个体杂交,若后代有败育个体出现,则要鉴定的个体是杂合子;若后代无败育个体出现,则要鉴定的个体是纯合子。(4)通过单倍体育种的方法获得纯合的白花单雌蕊(aaBBDD)个体。其亲本中可以产生aBD的花粉,因此可以提供所需花药的个体要可育,因此表现型为紫花单雌蕊和白花单雌蕊,要获得纯合二倍体,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最后进行筛选。整合考点11

“拨开迷雾”的进化理论[考点突破固考基]1.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主要由两大学说组成:共同由来学说和自然选择学说。(1)共同由来学说指出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原始的共同祖先进化来的。(2)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制,解释了适应的形成和物种形成的原因。2.认清化石的种类(1)________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2)现存生物不但在结构上具有相似性,而且在新陈代谢方面具有共同特征,这进一步说明现存生物由____________进化而来。化石共同祖先3.其他进化证据的比较项目证据结论比较解剖学证据蝙蝠的翼、鲸的鳍、猫的前肢、人的上肢所在部位和结构组成相似它们的起源相同,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胚胎学证据脊椎动物和鱼在发育早期都有鳃裂和尾,随着发育的进行,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消失了脊椎动物和人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原始祖先生活在水中细胞水平的证据生物都有能进行生长、增殖的细胞,细胞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支持生物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分子水平的证据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生物不同种类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不同4.理清生物进化脉络种群地理基因频率物种5.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变化不同(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________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自交过程_______(填“改变”或“不改变”)基因频率。(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______(填“不变”或“改变”)。纯合子不改变不变6.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物种形成生物进化标志生殖隔离出现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变化后的生物与原生物的关系新物种形成,出现生殖隔离,质变生物进化,基因频率改变,量变二者联系①只有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产生了明显差异,出现生殖隔离才形成新物种;②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产生过程一定发生了进化7.把握基因频率的三类计算方法纯合子杂合子显性纯合子显性杂合子足够大自由突变不变[题组集训提考能]题组一

高考分类练明考向类型1等级考真题体验1.[2021·浙江1月]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答案:C解析: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类型、新的物种,B错误;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最后选育出新品种,C正确;由于同一物种不同种群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能不同,故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D错误。2.[2021·广东卷]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答案:C解析:缺少天敌的环境中,孔雀鱼的斑点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由于孔雀鱼群体中斑点数多的雄性个体体色艳丽易吸引雌性个体,从而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增多,A正确;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数量减少,反而斑点数量少的雄鱼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故天敌存在与否不能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C错误;由题干信息可知,“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则斑点少的雄鱼繁殖后代的机会少,但不易被天敌捕食,可知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D正确。3.[2021·广东卷]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15%、85%B.25%、75%C.35%、65%D.45%、55%解析:由题意可知,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兔种群中的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的基因型为FF,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的基因型为ff,故该种群中F和f的总数为(1500+500)×2=4000,其中F的总数为500×2=1000,f的总数为1500×2=3000,所以F的基因频率为1000/4000×100%=25%,f的基因频率为1-25%=75%,故选B。答案:B4.[2021·河北卷]雄性缝蝇的求偶方式有:①向雌蝇提供食物;②用丝缕简单缠绕食物后送给雌蝇;③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以上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有利于其繁殖,是一种适应性行为B.④是一种仪式化行为,对缝蝇繁殖失去进化意义C.③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D.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答案:B解析:求偶时提供食物给雌蝇,一方面为了获得交配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雌性获得更多营养物质繁殖后代,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适应性行为,A正确;根据题意,四种方式都能求偶成功,④虽然是一种仪式化行为,但对缝蝇繁殖也具有进化意义,B错误;在求偶过程中,把食物裹成丝球送给雌蝇,更受雌蝇的青睐,容易获得交配机会,留下后代的机会多,这是雌蝇对雄蝇长期选择的结果,C正确;④仅送一个空丝球给雌蝇,不需要食物也能求偶成功,④与③在外观上具有相似性,可推测④可能由③进化而来,D正确。5.[2020·浙江7月,13]下列关于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漂变在大种群中更易发生B.遗传漂变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C.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不都是进化的因素D.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均可打破遗传平衡解析:遗传漂变在小种群中更易发生,A错误;遗传漂变是因为偶然事件导致基因频率发生较大变化,并不能产生新的可遗传变异,B错误;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都是进化的重要因素,C错误;能够打破平衡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动的因素有:突变、(基因)迁移、遗传漂变、非随机交配、自然选择,D正确。答案:D类型2小高考共性借鉴6.[2019·天津卷]囊鼠的体毛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若毛色与环境差异大则易被天敌捕食。调查不同区域囊鼠深色表现型频率,检测并计算基因频率,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受自然选择影响B.与浅色岩P区相比,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低C.浅色岩Q区的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D.与浅色岩Q区相比,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频率高答案:B解析:图中深色囊鼠与浅色囊鼠在不同区域的分布现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A正确;d的基因频率=1/2×Dd的基因型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因此,Dd的基因型频率=2×(d的基因频率-dd的基因型频率),深色熔岩床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1-0.95)]×2=,浅色岩P区囊鼠的杂合体频率为-(1-0.18)]×2=,B错误;囊鼠的深色(D)对浅色(d)为显性,浅色岩Q区囊鼠种群中D、d基因同时存在,故深色囊鼠的基因型为DD、Dd,C正确;浅色岩P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浅色岩Q区囊鼠的隐性纯合体基因型频率为1-=,D正确。7.[2018·江苏卷]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A解析:群体中的近亲携带相同基因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近亲繁殖可以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A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大多数是有害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大量的选择材料,B错误;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后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说明生物进化了,而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错误;虽然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群体数量较少,因此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可能会发生改变,D错误。8.[2018·江苏卷]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类型3原味品全国卷非选择题9.[2018·全国卷Ⅰ,29节选]回答下列问题:(1)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速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协同进化(或共同进化)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解析:(1)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也是共同进化。(2)“收割理论”是指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10.[全国卷Ⅰ]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A基因频率为________。(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1∶11∶2∶1A基因纯合致死1∶1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只有Aa个体”可知: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不考虑变异情况,种群中只有Aa个体,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假设雌雄个体各50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A基因的个数/(A基因的个数+a基因的个数)=100/(100+100)=1/2,a的基因频率=1-A的基因频率=1/2,故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1∶1;随机交配后,子一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1/2)2=1/4,Aa基因型频率为2×1/2×1/2=1/2,aa基因型频率为(1/2)2=1/4,故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1∶2∶1,第一代中A基因频率=AA基因型频率+1/2×Aa基因型频率=1/4+1/2×1/2=1/2。(2)若第一代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2∶1,可知应该是A基因纯合致死;在AA致死情况下,第一代中Aa基因型频率为2/3,aa基因型频率为1/3,则a基因频率=1/3+1/2×2/3=2/3,A基因频率=1/3,该群体随机交配,则后代aa频率=2/3×2/3=4/9,Aa频率=2×2/3×1/3=4/9,故第二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1∶1。题组二

模考预测练强能力预测一生物进化的相关判断1.[2021·广东珠海市高三二模]袁隆平团队试种的高寒耐盐碱水稻(又称海水稻),去年首次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里扎根,该海水稻由湛江市海边芦苇荡中发现的一株野生水稻培育而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选择使得水稻耐盐碱基因频率不断提高B.不同品种的水稻在进化过程中其基因库会出现差异C.利用野生水稻培育海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野生水稻能适应海边盐碱地环境是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人工选择使得水稻耐盐碱基因频率不断提高,A正确;不同品种的水稻在不同环境或相同环境条件下,被选择出的适应环境的性状是有差异的,故不同品种的水稻在进化过程中其基因库会出现差异,B正确;利用野生水稻培育海水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错误;协同进化是物种与物种,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变化的,故野生水稻能适应海边盐碱地环境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2.[2021·河北省秦皇岛市高三考试](不定项选择)细胞色素c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的一种蛋白质,位于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链中,若缺乏细胞色素c,耗氧量降低,生物出现呼吸作用障碍。若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后,会激活凋亡程序。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表现为高度的保守性,下表是多种生物与人类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色素c可以作为分子指标来判断不同种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B.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的高度保守性说明生物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C.细胞色素c可能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D.细胞色素c直接控制细胞凋亡生物黑猩猩恒河猴兔牛、羊、猪果蝇小麦酵母差异01910273545答案:ABC解析:分析题表可知,不同生物的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有差异,故可以作为分子指标来判断不同种生物亲缘关系的远近,A正确;已知细胞色素c氨基酸序列表现为高度的保守性,说明生物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B正确;位于线粒体内的电子传递链(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中,细胞色素c可能位于线粒体的内膜上,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C正确;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后,会激活凋亡程序,间接控制细胞凋亡,D错误。3.[2021·石家庄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不定项选择)森林砍伐、修路和农业活动导致大熊猫栖息地被分割,使野生大熊猫面临着栖息地碎片化的局面。现有大熊猫被分割为33个孤立种群,其中24个种群具有较高的生存风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栖息地碎片化,造成33个孤立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B.对于小种群区域,可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和改善基因多样性C.可修建栖息地走廊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从而改善基因多样性D.恢复竹林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答案:BCD解析:人类活动导致野生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形成大小不等的区域,即野生大熊猫之间因地理隔离导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但未必产生生殖隔离,A错误;对于小种群区域,可通过引入新个体增加种群数量并通过与原来种群个体之间的基因交流改善基因多样性,B正确;可修建栖息地走廊缓解地理隔离,从而加强种群间的基因交流,进而改善种群的基因多样性,C正确;恢复竹林并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增加其食物资源,减少天敌,进一步改善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增加环境容纳量,是提高大熊猫种群密度的最有效措施,D正确。预测二区分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4.[2021·山东潍坊市高三三模]黄刺尾守宫是主要分布在非洲西北部的一种蜥蜴,其黄刺颜色鲜艳,当遇到敌害时尾部还能够喷射出难闻的黏液,吓退敌害,这些特征都利于它们很好地适应当地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说明它和普通蜥蜴属于同一物种B.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不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C.黄刺尾守宫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就意味着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若黄刺尾守宫能与普通蜥蜴交配且产生后代,但后代不一定可育,故不一定属于同一物种,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黄刺尾守宫独特的形态特征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不同蜥蜴种群间基因库的差异越来越大,最终会导致生殖隔离,D正确。5.[经典模拟]右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