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

0中国粮食及粮食展望食物安全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全面重点。随着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不断改善,中国食物需求呈刚性增长。200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5016亿kg,人均占有量380kg,人均消费量388kg。据预测,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kg,需求总量5725亿kg。快速的城镇化、工业化及水土资源、气候资源等因素的制约使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据调查,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22亿hm2,比1996年减少833万hm2,年均减少73万hm2。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0.092hm2,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为2200m3,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8%,每年农业生产缺水200多亿m3,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土资源很不匹配。随着中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北移,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更加突出。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中国旱涝灾害特别是干旱缺水状况将日趋严重,农业生产将承受更严重的风险。生物燃料的发展,全球粮食需求增加,国际市场粮源偏紧,粮价波动加剧,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空间越来越小。中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食物安全面临严峻挑战。2003年卢良恕院士提出“食物安全”应当包括3个大的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物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概略地说就是食物安全是一个由食物数量安全、食物质量安全与食物可持续性供给安全组成的综合体。2008年丁声俊提出,中国应该创新国家食物安全战略,适时把“单一化粮食安全”观念拓展为“以粮食为重点的综合化食物安全”新战略。应当树立综合食物安全的全新观念,综合考虑食物数量安全、食物质量安全、食物可持续供给安全,树立“以粮为主、食物多样化”的现代食物观念,有利于多途径开辟食物来源,减少粮食的供给压力。国内许多学者对国家宏观粮食安全和区域粮食安全的预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4,5,6,7,8,9,10,11,12,13,14],但从综合食物安全角度对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预警研究极少。区域食物安全是国家宏观食物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构建了区域综合食物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预警指标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并以我国粮食主产区湖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期为区域综合食物安全风险的有效防范提供理论依据。1食物供给状况根据对综合食物安全内涵的分析,区域综合食物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设置,应当涵盖反映食物供需状况、食物及膳食能量供求平衡状况、食物的持续供给能力状况等方面。在综合食物安全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各类数据纷繁复杂,在选取预警系统的指标时应遵循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有代表性、全面性和动态性等原则。1.1区域综合食物安全风险预警指标预警本身是一个明确警情、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和排警的过程,选择和确定预警指标是预警系统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警情产生于警源,同时在爆发之前又必然会产生警兆。寻找警源是分析警兆的基础,同时也是排除警情的前提。因此,预警要以警情指标为对象,以警源为依据,以警兆指标为主体。影响区域综合食物安全的因素十分复杂,对于食物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采取警情指标,对于食物可持续安全采用警兆指标,前两者主要研究食物中短期的安全,后者主要研究食物的长期安全。警情指标的确定:食物安全的警情是对食物安全状态的客观描述,是食物安全的基本指标。要确定警情,就必须借助于一些统计指标来描述。就区域综合食物安全风险预警来说,警情指标是反映食物安全与否的指标,警情指标体系是由数量方面的粮食供求平衡状况和质量方面的膳食能量供求平衡2个方面的平衡状况指标构成。警兆指标的确定:对于区域综合食物安全来说,警兆指标是与食物安全相关的先兆性指标,它预示着食物安全警情指标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食物安全与否的警兆指标并非独立于警源和警情指标之外,它是警源和警情指标中更具有敏感性,能够预示食物安全走势和导致食物安全状况发生明显变化的指标。综上所述,将食物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划分为:食物数量安全指标体系、食物质量安全指标体系、食物可持续供给安全指标体系,3个指标体系共同构成区域综合食物安全风险预警指数体系。1.2计算食物安全风险指标的重要性和计算方法1.2.1食物能量供给决定食物数量安全是从食物供需平衡性指标和食物供需稳定性指标来反映的。食物供需平衡是食物安全研究的基本目标,具体指标包括:食物膳食能量供求差率、食物自给率和粮食储备率。食物供需稳定性是食物安全的重要标志,具体指标包括:食物产量波动率、食物需求量波动率和食物价格波动率。食物膳食能量供求差率反映区域内食物能量供给满足食物能量需求的程度。式中:ΔD——食物膳食能量供求差率,%;DES——人均膳食能量供给;DER——人均膳食能量需求。食物自给率反映区域内食物需求的自我保障能力和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大小。式中:Z——食物自给率,%;S——区域食物总生产量;W——食物总的消费量。粮食储备率是调节粮食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式中:K——粮食储备率,%;R——当年粮食储备量;D——当年粮食消费量。食物产量波动率反映区域食物供给的稳定性。式中:Vy——食物产量波动率,%;Yt——本年度食物产量;Yt-1——上一年度食物产量。食物需求量波动率反映区域食物需求的稳定性。式中:Vd——食物需求量波动率,%;Dt——本年食物需求量;Dt-1——上年食物需求量。食物价格波动率反映食物市场供需的稳定性。式中:Vp——食物价格波动率,%;Pt——本年食物价格;Pt-1——上年食物价格。1.2.2蛋白质的测定食物质量安全指标从食物营养安全和食品质量安全两方面来构建。食物营养安全指标反映食物的膳食营养平衡状况,具体包括:优质蛋白所占比例,脂肪占总热量比例和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比例。食品质量安全指标反映食物中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状况,具体包括: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和食物重金属残留量。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是反映植物性食物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是衡量动物性食物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中国近年来环境问题日趋凸现,来自农药、农膜、固体废弃物、污水灌溉、大气污染等的重金属有害元素通过粮食、蔬菜、水果、食用动物等生物累积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食物中重金属残留量是衡量食品质量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优质蛋白是指动物性食物和豆类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优质蛋白所占比例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u——优质蛋白所占比例,%;Hu——优质蛋白质量;Tu——总蛋白质量。脂肪是提供人体所必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脂肪摄入量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把脂肪占总热量比例作为食物营养安全的指标之一。脂肪占总热量比例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f——脂肪占总热量比例,%;Fh——食物中脂肪产热量;Tf——食物中总热量。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比例是反映食物结构合理性和人民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r——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比例,%;Cr——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Tr——食物中总热量。1.2.3食物获取能力食物可持续供给安全是指以保护农业自然资源为基础,保持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食物安全的需要,又能继续满足后代人对食物安全的需要。社会经济类指标具体具体包括:农业投入增长率、恩格尔系数和贫困区农民收入比率。资源环境类指标包括: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比率、自然灾害成灾率和三废净污染量。食物的可持续供给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是其前提,因此,将农业投入增长率作为一个衡量食物可持续供给安全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Vi——农业投入增长率,%;It——本年度农业投入额;It-1——上年度农业投入额。恩格尔系数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指标,恩格尔系数越高,说明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越强。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Eg——恩格尔系数,%;Fe——食物消费支出;Te——总消费支出。贫困区农民收入比率指一个区域内所有的国家级贫困区和省级贫困区农民人均收入占研究区人均收入的比率,它是反映贫困人口食物获取能力的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式中:Rp——贫困区农民收入比率,%;Pc——贫困区农民人均收入;Ti——区域人均收入。耕地是食物生产的基本物质基础,要保证中国的食物安全,尤其是保证食物的可持续供给安全,必须保证中国在人口高峰时保持一定数量的人均耕地面积。水资源是区域食物生产能力的重要制约因素,对于食物的可持续供给能力来说,必须将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率作为一个衡量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s——有效灌溉面积比率,%;Si——有效灌溉面积;St——耕地总面积。自然灾害成灾率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区域内自然灾害成灾面积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n——自然灾害成灾率,%;Sn——自然灾害成灾面积;Tn——总播种面积。人类对农业生产环境的破坏主要来自工业三废污染,三废净污染量是衡量食物可持续供给安全的重要环境类指标。计算公式如下式中:Pw——三废净污染量,t;Wt——三废总污染量;Wh——三废治理量。2案例应用2.1综合指数的计算湖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本文应用上述指标体系对1992-2005年湖南省综合食物安全态势进行了分析。以湖南省统计年鉴和湖南省农村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城市调查队和农村调查队调查数据,计算各指标的实际值。在计算综合指数时,由于这些指标性质不同,其取值的范围相差很大,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分析。因此,需要将所有指标实际值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其转换成可以统一的数值。对实际值运用下列公式进行标准化处理式中:Zij——标准化值;Xij——实际值;Xmin——最小实际值;Xmax——最大实际值。经过标准化变换,消除了实际值的计量单位,指标值与食物安全呈负相关的标准化值为(1-Zij),变换后的指标Zij值都在0~1之间,1表示安全性最高,0表示安全性最低。计算综合指数时,各指标根据综合指数的警限区间分别构建隶属函数,利用德尔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式中:——第i年的综合指数;Wj——第j个指标的权重值。2.2警察限制和级别的确定2.2.1营养标准的确定湖南省作为食物主产区,其区域内的食物供求一般都能够满足自给,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因此,人均膳食能量供求差率、食物产量波动率、食物需求波动率、食物价格波动率、农业投入增长率、贫困区域农民收入水平、人均耕地面积、自然灾害成灾率、三废净污染量警限的确定采用多数原则,即以时间数据的统计为基础,将食物安全预警各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选择占总数2/3的数据区间作为无警区域,然后将剩下的1/3的区域按等距划分为无警、轻警、中警、重警、巨警区域。1)优质蛋白所占比例警限的确定。中国2000年的营养目标中将动物性蛋白和豆类蛋白占总蛋白比例的标准定为40%。而湖南省优质蛋白质所占比例多数年份小于40%,因此,采用少数原则及悲观法则来确定警限,即假设1/3年份是正常,那么根据2000年38.23%为无警的最低警限来划分警限区间。2)食物自给率警限的确定。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区域的食物自给率应该达到85%,而《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将中国的食物自给率定为95%以上,中国很多学者提出95%才是安全水平,而90%是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70%是最低安全水平,以此作为湖南省食物自给率警限划分依据。3)粮食储备率警限的确定。国内学者朱泽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实证研究与政策选择》中,提出中国从1960-1996年间平均粮食储备率为24.65%。湖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以全国平均水平24.56%为安全线,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8%为有警警限确定湖南省粮食储备率警限。4)恩格尔系数警限的确定。中国已基本实现小康,因此以小康和富裕的分界线40%作为安全线来划分警限。5)脂肪占总热量比例警限的确定。中国的营养专家提出,中国居民热能摄入量应控制在9623~10878kJ,其脂肪提供热量的比例应在20%~30%,因此以20%~30%作为安全线来划分警限。6)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比例警限的确定。中国营养学会对2030年中国动物性食物值比例的预测为24%~26%,结合东方饮食习惯植物性食物偏重的特点来划分警限。7)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食物中重金属残留量的警限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861-2004中对粮食及其制品中各种有害物质含量的标准来确定。各预警指标警限、警级如表1所示。2.2.2过阳时加权平均所得的预警分别针对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可持续安全构建的综合预警指数为各指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进行加权平均所得,如果各指标的实际值都达到了无警时的警限,则预警综合指数为1,如果各项指标的实际值都达到了巨警时的警限,则预警综合指数为0。综合食物安全预警警限区间及警级的确定如表2所示。2.3湖南食物质量安全现状通过计算,得出湖南省1992-2005年14a间的综合食物安全预警值及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可持续安全预警值,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湖南省综合食物安全处于轻警状况,造成警情的原因为食物质量安全出现中警乃至重警,而食物数量安全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阶段,食物可持续安全发展势态良好,偶尔出现警情,但是并不严重。从食物数量安全角度看,湖南省作为粮食主产区,其食物数量安全基本处于稳定安全阶段,从1992-2005年14a中,食物数量安全状况全部是无警,分指标研究,食物的膳食能量供求差率、食物自给率、粮食储备率在研究期间稳定保持在安全线之上,而食物产量、需求量、价格的波动范围偶尔超出安全界限,对区域内食物供给量产生一定影响,但从总体来看,影响不大,在警情可接受的范围内。从食物质量安全角度看,湖南省食物质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从1992-2005年14a中,其中有9a警级为中警,5a警级为重警。分指标研究,优质蛋白所占比例和动物性食物提供热量比例在研究的14a间都处于无警状态;食物脂肪提供热量所占比例虽然也出现了中警,但是其发展趋势在不断趋向于安全;而造成食物质量不安全警情的主要指标是农药残留量、兽药残留量、重金属残留量,多数年份在中警以下,有些年份达到重警、巨警水平,导致食物质量安全的警级达到重警。从食物可持续供给安全角度看,湖南省食物可持续供给安全状况处于基本安全状态。从1992-2005年14a中,其中5a为轻警,1a为中警,其余年份均为无警。分指标研究,占权重比例较大的农业投入增长率、人均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比率在研究期间内多数年份处于无警状态,少数年份处于轻警或者中警,恩格尔系数的变动呈现良性趋势,2005年已经趋近安全线;而贫困区农民收入比率和三废净污染量是造成警情最主要的原因,14a中其发展趋势也是单一指标警情逐渐增加;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呈现随机性,但是1998年的自然灾害导致警情值大幅下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