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辛亥革命_第1页
一轮复习辛亥革命_第2页
一轮复习辛亥革命_第3页
一轮复习辛亥革命_第4页
一轮复习辛亥革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与考纲】: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考纲:辛亥革命【近5年全国卷考点分布】:年份地区﹒题号﹒分值考点20152015·海南单科·15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014无2013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维新思想、辛亥革命2013·海南单科·14辛亥革命2012无20112011·海南单科·17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2011·海南单科·16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列强侵略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地主阶级开明人士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一轮复习辛亥革命狭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发生于旧历辛亥年1911年)的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广义: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北京★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君主立宪保留清政府改良革命民主共和暴力推翻清政府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1民生艰难2民心思变3民主坎坷4王朝愚蠢革命一定优于改良吗?从中外历史实践来看,未必尽然。革命如暴风骤雨,难免流血牺牲;改良则温和渐进,和平过渡。作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两种方式,20世纪初的中国时代帮中国做了选择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孙中山:“革命之目的不达,无和议之可言也”列强:“中国目前的战争如果继续进行,不仅使该国本身,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遭到严重的危险”,因此“吁请双方代表团注意,必须尽快达成一项协议,以便停止目前的冲突。”——《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袁世凯:“务宜设法和平了解,早息一日兵争,地方百姓,早安静一日。否则,势必兵连祸结,不但荼毒生灵,糜费巨款,迨至日久息事,则我国已成不可收拾之国矣。”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3清帝退位: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於前,北方各将亦主张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归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清帝退位诏书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3清帝退位:1912年2月16日,《伦敦泰晤士报》评论说:“天子已退位,清朝统治不复存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已经正式成为一个共和国。历史上很少见到如此惊人的革命,或许可以说,从来没有过一次规模相等的、在各个阶段中流血这样少的革命,革命的最后阶段是否已经达到目的,这是未来的秘密。……我们衷心希望,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它所切望的进步的稳定的政府。”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3清帝退位:4袁氏当国:1912年3月10日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依国民之愿望,祈达国家于安全强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乐利。——袁世凯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3清帝退位:4袁氏当国:1912年3月10日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妥协,中国避免了一场持久的内战、一次下层阶级的起义和一场外国的干涉。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3清帝退位:4袁氏当国:1912年3月10日孙中山:襟怀坦荡、大公无私、光明磊落袁世凯:勇于担当、顺势而为、郑重承诺清政府:主动退让、理性抉择、顾全大局妥协是一种化解历史困境的有效机制之一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3清帝退位:4袁氏当国:1912年3月10日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1民国建立:1912年1月1日2南北议和:3清帝退位:4袁氏当国:1912年3月10日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四、民主化进程中的丰碑(革命的功过)“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马勇《1911年中国大革命》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四、民主化进程中的丰碑(革命的功过)1政治民主化: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四、民主化进程中的丰碑(革命的功过)1政治民主化:2经济工业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四、民主化进程中的丰碑(革命的功过)1政治民主化:2经济工业化:3思想理性化: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一、碾碎帝国的火车(革命的爆发)二、革命与改良的博弈(革命的原因)三、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革命的高潮)四、民主化进程中的丰碑(革命的功过)1政治民主化:2经济工业化:3思想理性化:4生活社会化:推动了服饰和生活习俗的变化。2根本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3直接目的——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权。胜利失败领导我们苏醒了领导我们站起来了领导我们富起来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2015·海南单科·1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B.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答案】A(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解析】一般而言,现代化包括了学术知识上的科学化,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等。中国的洋务运动兴办近代工业,迈出了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步;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变革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治上民主化的趋向。这三者最能体现现代化这一趋向。选择B项。【答案】B(2013·海南单科·14)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答案】B(2011·海南单科·1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解析】判断革命的性质主要看革命的任务,辛亥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A项体现了反封建任务的成果。所以A符合题意。【答案】A(2011·海南单科·16)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B.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C.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D.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解析】注意“公派”两个字,公派生按正常是应该支持政府的,毕竟是政府出钱给他们出国深造的。这与私人留学是有区别的。除非政府出了问题,才会转向反对的。从1872年到1875年,洋务运动时期留学生回来时,清朝正实行洋务运动,国力相对强盛相比,公派留学生自然拥护国家政权,为国效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1905年前后”,这个时期清廷准备实行立宪,但“皇族内阁”的设立,被证明清廷的革新只是个骗局,使公派生对清廷失望,转向同情、支持革命。故选B。【答案】B全国饥民,数逾千万,迫饥寒而死者,道路相望……乃反观清政府,从未闻有一粟一粒之施。——武昌革命军布告民生艰难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说:“当初次之失败也(1895年兴中会领导的广州起义),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失败(指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民心思变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思想解放工业发展阶级壮大2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五大臣出国考察各国宪政。1906年,清政府下诏“仿行宪政”。1907年,清政府下令成立资政院。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全国22个省纷纷建立了资议局。1910年,清政府缩短预备立宪期为五年。成立皇族内阁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族);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寿耆(皇族)民主坎坷1905年,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1906年,同盟会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同盟会先后发动了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等。1908年,同盟会策划了钦州起义、河口起义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爆发。铁路国有政策:与民争利王朝愚蠢

三权分立第一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三、四、六章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第五章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责任内阁第二章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