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第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第2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第3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第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谢咏梅哈尔滨工业大学哲学系主要内容

1.问题的提出——文化为何?3.文化及其历史性与实践性——何谓文化?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

2.中特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一个历史案例1.问题的提出(1)文化认同感的缺失你是中国人吗?

凭什么?

1.问题的提出(2)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和平演变,改革开放以来文化的流向是由外向内。国外以学术的名义向中国输出价值。一些社会思潮值得警惕!可疑讲座:《生态危机:中国能否拯救文明》《后现代科学,后现代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生态文明:如何避免西方现代性的错误》1.问题的提出(2)中国的文化安全问题:撒切尔夫人曾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你们根本不用担心中国,因为中国在未来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内,无法给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记者问一法国要人:“你觉得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吗?”答:“不是”,

“因为他们没有价值观可以输出。”——此中意蕴应该深思!1.问题的提出美国对孔子学院的警觉!1.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不少西方观察家也注意到,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诸如语言、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等“软实力”要素的挖掘和培育。“中国模式”、“北京共识”、“和平崛起”等概念的提出,既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一种总结,也是中国“软实力”在政治价值观方面的某种体现。1.问题的提出(3)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文化在推动全民族文明素质提高中的作用亟待加强;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更为紧迫,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任务繁重;舆论引导能力需要提高,网络建设和管理亟待加强和改进;有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多,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引导力度需要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规模不大、结构不合理,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根本解决;文化走出去较为薄弱,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急需加强。问题的提出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建设作为国家战略1.名人名言(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概述(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问题的提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提炼价值观、建立文化强国的焦灼与迫切之情,见诸字里行间。作为大国的中国,倘若无法孕育出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国族能否根基稳固?2011年11月2日,北京发布城市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八字得来不易:专家7次研讨会,292万余人票选,征询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意见。1.问题的提出文化建设:围绕一定价值取向的文化发展活动。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其目的是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制度和体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是思想理论:(1)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思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承和创新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思想理论:(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3)文化建设根本目的的思想: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出发点。(4)促进文化发展的思想: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正确把握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性和商品属性之间的关系。(5)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思想:(6)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文化软实力作用渗透于各个方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文化走出去。不断扩大国际影响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包括:指导思想(马恩列斯毛邓三科);主题与根本任务(核心价值体系);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需要);三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目标。2020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丰富,精品涌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支柱产业等。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三是文化制度和体制:文化制度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规范文化生活,调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各种文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的总和。文化体制:是制度的具体体现:机构设置、隶属关系、管理权线和工作规则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方法形式等。体制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加强道德建设、繁荣和发展教育事业和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科学文化体育卫生事业,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创造产品、载体手段、评价体系规划管理。3.何谓文化词源“文化”一词在西方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原义是指农耕及对植物的培育。自15世纪以后,逐渐引申使用,把对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也称之为文化。文化的古典概念

文化一词的古典概念把某些作品的价值观凌驾于与其他之上,把这些作品和价值观作为人们培养及提升心灵的手段。18世纪与19世纪期间在德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中间进行讨论。一般指智力或精神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在某些方面区别于“文明”。

3.何谓文化文化的古典概念19世纪早期“文化”一词用来做为“文明”的同义词或者某些情况下的对照。“文明”拉丁语civilis,指公民或属于公民的意思,最初在18世纪末被用于法语和英语中描述人类发展的进程,一种走向精致和秩序、脱离野蛮和蛮荒的活动。(在这一新兴意义背后,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及其对现代进步性的确信。在英语和法语中,文化与文明使用是交叉重叠的:两者都以用于描述人类发展的一般进程,描述变得“有教养”、或“文明化”的状况。)3.何谓文化

但是在德语中这两个词常常是对照的:文明带有贬义,文化带有褒义。文明之有关温文尔雅和文质彬彬,而文化则更多用于表述人们个性和创造性的智能、意识和精神产品。(针对法国人的优越感)康德:“我们通过艺术和科学而变得有教养,我们通过各种典雅社交与精致行为而变得文明化。”——德国知识分子用“文化”一词表达其特殊立场并使自己和自己的成就有别于在这方面毫无建树的上等阶级。德国知识分子因其在学术、科学、哲学、艺术的领域即文化领域,寻求其实现与自豪。3.何谓文化(2)19世纪后期出现了人类学学科,古典概念让位于各种人类学概念。在此区分:“描述性概念”:

文化的描述性概念指一个特定社会或历史时期所特有的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常规、习惯和做法。“象征性概念”:

“文化是体现于象征形式(包括行动、语言、和各种有意义的物品)中的意义形式,人们依靠他们相互交流并共同具有一些经验、概念与信仰。”3.何谓文化(3)汉语“文化”的本义是“以文教化”:“人文”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西汉后,“文”与“化”合成一词,如“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说苑·指武》)“文化内辑,武功外悠”(《文选·补之诗》)。“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3.何谓文化新儒家梁漱溟:“文化就是吾人生活之所依靠”:经济、生产;社会秩序:法律、政治、道德、宗教等;学术与教育“总体来说,文化应当包括:1.经济2.政治3.教育”。

(《中国文化的命运》P156)梁漱溟

3.何谓文化文化的三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和组织层面观念层面:科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构成文化的核心。

价值观念是一个社会的成员评价行为和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合意目标的标准。这个标准存在于人的内心,并通过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它决定人们赞赏什么,追求什么.选择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同时价值观念还体现在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产品之中,以及制度设计之中。

3.何谓文化

文化建设需关注文化的两个特点:文化的历史性文化的实践性3.何谓文化文化的历史性:

文化是人的创造,是在历史中养成的。文化的路径依赖性历史传承表现为话语、话题的连续性

目前的问题不在于被西化,而在于中国人不清楚自己的文化一种说法:复兴黄帝道术,复兴原始自然科学精神如何“建设”文化?期望在多长时间建设成什么样子?3.何谓文化文化的实践性:如何判断一种文化的样态和含义,尤其是价值观?器物、制度,器物和制度设计背后的理念也许更为根本。在行动中体现、在情境中习得

理论主张与行动之间是否一致的?

判定一种价值不是看其说了什么,而是看做了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

文化作为价值观、价值偏好、“国民性”(一民族区别于另一民族的特征)是否存在先进与落后,优与劣?好与坏?这种区分将导致什么?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

文化进步的理念

文化多样性的潮流

多元文化中的中西文化——梁漱溟之见

可选择性与文化多样性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先进文化”的历史:西方社会15世纪启蒙以来的进步理念。中国的“先进文化”概念:改革开放前:

认为文化是随着社会的演变而演变的,如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制度的优越感导致文化的优越感。改革开放后:

西方虽然富有但没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西方民主虚伪)——民主的历史短因而不健全——中国特色的文化,西方价值观强加于我们是不能接受的。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文化多元化成为今天世界的潮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多样性宣言》(188个会员国,31届,2001)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多样性是发展的动力之一,它不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而且还是个人和群体享有更加令人满意的智力、情感和道德精神生活的手段。目前世界上文化物品的流通和交换所存在的失衡现象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威胁,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和国际团结,使发展中国家和转型期国家能够开办一些有活力、在本国和国际上都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保护文化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性国际公约》

旨在通过弘扬民族传统和语言来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这项由法国和加拿大倡议的文化多样性公约包括35项条款,被不少国家认为是可以对抗美国“文化霸权”的一个堡垒。在154个参与投票的国家和地区中,有148票赞成,4票弃权,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投票反对。

“应该把文化视为显示某个社会或某个社会群体精神与物质,智力与感情的不同特点的总和;除了文学和艺术外,文化还应包括生活方式、共处的方式、价值观体系、传统和信仰”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2005年9月28孔子诞辰2556年联合国家科委呢组织,国际儒联,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委员会举办“全球联合祭孔”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批判思潮(左派):从光明的乌托邦,转向多样性的诉求,赞同文化多样性。多样性成为发展中国家抵御外来侵略的武器。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理解中国文化:梁漱溟提出的问题:早在西洋人在森林中度其野蛮生活之时,中国已有高度的学术和美盛的文化开出千余年了。四千年前,中国已有文化,与其同时开放文化之花的民族,无不凋零消亡;只有他一条老命生活到今日,文化未曾中断,民族未曾灭亡,他在这三四千年中,不但活着而已,中间且不断有文化的盛彩。历史上只见他一次再次同化了外族,而没有被谁从文化上能征服他的事。中国的特点:“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止不前的文化;那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

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梁漱溟:中国——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

“自西洋文化之东以来,欲以西洋政治代替过中国政治,以西洋经济代替中国经济,以西洋文学代替中国文学,------都曾盛起而未有已;独少欲以西洋宗教代替中国无宗教之盛大运动。此因中国有智慧的人无此兴趣;且以在西洋已过时之故。”宗教以超绝人类知识之处寻找安心之理由。世界各州均以宗教为文化的开端,文化以宗教为中心,民族、国家以宗教力量来维系。近代四个原因导致宗教式微:理智的批评精神;科学;征服自然力量增强;生活竞争激烈,疲于对外。而这些因素在中国并没有出现,但是中国几乎没有宗教为何?进而,又维持了庞大的帝国?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

中国文化的两大长处:伦理情谊:人对人人生向上:以是非观念代利害观念,即讲理。一切以是非义理为准。“所谓中国文化的复兴者非他,意指以伦理本位代自我中心。”梁漱溟

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罗素:中国文化有三个特点:第一,文字以符号构成,不用字母拼音第二,以孔子伦理为标准而无宗教。第三,治国者为由考试而起之士人,非世袭之贵族;其中最可异的是“无宗教”。罗素

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梁漱溟:中国——几乎无宗教之人生:“替代一个大宗教,而为中国社会文化中心的,是孔子之教化。”孔子之教化并非宗教(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并未从超绝知识处立足,也没有决断,迷信及出世倾向。孔子教化更强调“义理”:“礼文仪式的形式,只是诗是艺术而非宗教。一面既妙能慰安情感,极其曲尽深到;一面复极见所为开明通达,不被理性。”——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文化是理性的。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日本学者五来欣造说:

在儒家,我们看见理性的胜利。儒家所尊崇的不是天、不是神、不是君主、不是国家的权力,并且也不是多数的人民。只有将这一些当做理性之一个代名词用时,儒家才尊崇它。——理性至上。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两种理和两种错误:人较动物高明之处在于“心思作用”——“理”区别:“理性”与“理智”中国人偏长于理性而短于理智:“读书明理”非物理化学之理,而是世间“情理”:父慈、子孝、知耻、爱人、公平、信实等。指示人的行为动向。西方人长于理智而短于理性:科学之理,静的知识——“物理”,没有直接发动行动的力量,行动无方向。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梁漱溟:“在儒家的领导之下,中国的社会风尚或民族精神,除最近几十年浸浸澌灭,今已不易见得外,过去中国人的生存及民族生命之开拓,胥赖于此:一为向上心强,一为相与之情厚。”

向上心:不干于错误的心,即是非之心,好善服善之心,要求公平合理之心,拥护正义的心,知耻要强的心等。相与之情:一个人天然地与他前后左右的人,与他的世界不可分离”。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理存在于我与人世相关系之上;“看到”既看到我在此应如何;“向上实践”即看到而力行之。而“我与世人的关系”即要求“相与之情厚”:“伦理关系始于家庭,而不止于家庭”。由近及远,整个社会关系家庭化。“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与西方的差别:在利益中只能看到我而不顾对方,而在感情中往往只看到对方忘掉自己。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自觉地向上实践他所看到的理”,此理不外乎“情谊关系”,伦理关系。不断地看到,认识到此情谊,不断实践,才会逐渐成为圣贤。

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西方文化:民主、自由、科学民主:承认旁人(但是被迫的)自由:经过中世纪之后的诉求;科学:向外用力就西方文明而言,成也文化,败也文化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

如何确定个人或民族的偏好客观的生理差异——人种?人的主观偏好——价值的主观性物质层面的:器物、饮食的喜好政治层面的:民主、集权。“中国之所尚,在圣贤;西洋之所尚,在伟人;印度之所尚,在仙佛”。价值偏好:重道德,重功利。形而上学层面:理性或逻辑偏好;经验的或综合的偏好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如何确定个人偏好?是否中国喜欢米饭?西方人喜欢面包?

在可选择的情况下的偏好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如何确定民族的偏好?东方人——西方人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以色列人社会学民族学统计的方法如何能够根据多少个别人确定某个民族的价值偏好?问卷调查?但是问卷本身就包含价值!考察文本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怎样能保证各种人在同等程度上表达自己的偏好?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的犹太人

与曼哈顿的犹太人生存情境的差异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怎能保证各种人在同等程度上表达自己的偏好?

“五四运动”的放足与清朝的放足“五四运动”究竟是文化的革命还是制度的革命?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是否偏好宗教,要看是否有信仰自由(塔利班的神权统治,异端审判)是否尚贤,还是集权、自由?要看统治者的权利是否是被统治者授予的。是否崇孝,要看是否是有严厉的父权。(陈独秀对父权的反对)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真正的集体主义不是通过禁止私有制而培养的,不是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真正的信仰不是通过对其他信仰的禁止建立的。(日本锁国时代杀害天主教徒)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注意两点:价值偏好是人脑的主观问题,只能说,一个民族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价值偏好。但是之所以存在,历史环境的某些原因所致。种族的偏好是在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表达其偏好的的情况下,每个成员的个人偏好的最大公约数。如果每个人的偏好都无法充分表达,就无法统计偏好。——多元文化建设的前提是有选择的自由。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

如果在多元文化和价值中,人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我们相信核心价值被最终确立起来。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文化多元与社会文化冲突:文化很可能发生冲突,共同体越小产生冲突是最多的(为爱而牺牲价值偏好)。在个人价值无法排他的情况下,如果范围大些,个人的选择性稍多些,两个社区、国家就没什么问题。文化差异在自由的条件下,差异不会被消灭。文化差异在大范围内不应该引起冲突。实际上社会冲突更多的利益冲突(以“主义”的冲突掩盖利益冲突)4.文化的多元性抑或文化的先进性?文化多元与社会文化冲突:文化建设一方面是对外强调文化多元(美国人与瑞典人)另一方面,也是很重要的是要强调对内的文化多元。

孔子的“和而不同”是在华夏之内强调,个人之间的关系。“向内”,即强调“以文化人”,“文化天下”反对两种倾向:强制同化和强制反同化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梁漱溟之问:四千年前,中国已有文化,与其同时开放文化之花的民族,无不凋零消亡;只有他一条老命生活到今日,文化未曾中断,民族未曾灭亡,他在这三四千年中,不但活着而已,中间且不断有文化的盛彩。历史上只见他一次再次同化了外族,而没有被谁从文化上能征服他的事。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文化与制度的关系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与制度安排如何解释中国的文化与制度的相互支援?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道格拉斯·C·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新经济史》《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的变化的原由》

鉴于他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道格拉斯·C·诺斯

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制度是什么?游戏规则——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设定的制约。正式规则:宪法、法律、公司法、书面合同等。非正式规则:价值观、准则、习俗、传统、伦理观念和意识形态等。

——制度概念内含着文化结构模式,人们对不同制度结构的选择往往是基于文化进化形成的规则。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制度的功能:——效率、节约、激励、资源配置制度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内生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引入的)不同类型的制度变迁过程中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之间存在不同的相互影响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

正规制约可能在一夜间发生变化。但是,作为习俗、传统和行为准则的非正规制约可能更多地不受影响。这些文化制约不仅将过去与现在和未来连接起来,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历史变迁路径的线索。新制度的发明取决于制度发明者的经验和社会科学知识。5.意识形态与制度安排制度结构中央集权的官僚帝国——“官—民”二重结构政治规则规范着一切经济规则,其它制度安排实际上是官僚政治的衍生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