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玉龙玉龙6号墓出土简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撰写了《云龙6号秦墓及出土要领》(以下简称“龙江”),1989年在湖北云龙6号墓中挖掘的秦国文献信息。这批简牍的主要内容是《梦苑律》、《田律》等秦代律令,这是继发现云梦睡虎地竹简和青川郝家坪木牍后,秦律的又一次重大发现。拜读了新发表的全部材料后,感到发掘者对该墓墓主的认识还有些问题,今特加考证,希望能对龙岗简牍的研究有所裨益。讨论6号墓的墓主,最重要的材料是随葬的木牍,《龙岗》一文正是因为误释了木牍文字,理解上也有一些偏差,所以导致认识的问题。下面是我们所作的释文,加注了标点(图一):●鞠之:辟死,论不当为城旦。吏论:失者,已坐以论。九月丙申,沙羡丞甲、史丙,免辟死为庶人。令(正面)自尚也。(背面,原文图版贰肆)该牍端首“鞫”字前有一墨色的圆点,表示起始,《龙岗》没有指出。牍文关键的字是“辟”,这是墓主的名字,《龙岗》却错释为“辞”,并且与“之”前的“鞫”字连续,理解为“鞫辞”。关于牍文内容,《龙岗》说“性质属冥判”,这也是不对的。至于把第二行“九月丙申”以下,说成是所谓的“免辞”,是“刑徒服刑未满时因某种原因而获释免除刑罚的判辞”,是“沙羡丞甲签署的关于吏丙的名辞”云云,以及将蔡邕的《独断》所述策书的制度搬来解释木牍,尤为不妥。本牍正面两行,第一行是“鞫辞”。牍文的“辟”字,之所以释为“辟”,有三条理由。第一,从字形看,此字左侧偏旁上部与睡虎地简的“辟”字虽略有区别,但只是写法上小有变异,并非结构不同,而左旁下部的口,紧靠右旁的“辛”,很清楚。它与“辞”字的写法迥然有别,释为“辟”是没有疑义的。第二,从文例看。《龙岗》之所以将“辟”释为“辞”,主要是以为辞例适用于睡虎地秦简《封诊式·有鞠》的程式。《龙岗》引《有鞠》曰:“敢告某县主:男子某有鞫,辞曰:‘士五(伍),居某里。’可(何)定名事里,所坐论云可(何),可(何)罪赦,或覆问毋(无)有,遣识者以律封守,当腾,腾皆为报,敢告主。”但龙岗木牍的“鞠”能否套用这一“有鞫”的程式呢?让我们看看《封诊式》文书中实际的例子,比如《告臣》:爰书:某里士五(伍)甲缚诣男子丙,告曰……讯丙,辞曰:……丞某告某乡主:男子丙有鞫,辞曰:“某里士五(伍)甲丞臣。”其定名事里,所坐论云可(何),可(何)罪赦,或覆问毋(无)有,甲赏(尝)身免丙复臣之不也?以律封之,到有书言。整理小组已在注文中指出,上面的“爰书”与下面的“有鞫”是两件文书。“有鞠”这一节说,县丞某告某乡的负责人,男子某被审讯,供辞说:“是某里士伍甲的奴隶。”请核查其姓名、身份、籍贯、曾犯何罪、被判何刑、或被赦,再查问有无其他问题,甲是否曾免除他的奴隶身份而又把他作为奴隶?请依法查核守密,接到本文书后书面回报。看过“有鞫”的活用形式,我们认为,《龙岗》木牍的“鞫辞”根本不能套用这一“程式”。从内容看它与后来的“乞鞫”相近,《史记·夏侯婴传》之集解云:“邓展曰:‘律有故乞鞫。高祖自告不伤人。’”《索隐》:“案《晋令》云,狱结竟,呼囚鞫语罪状,囚若称枉欲乞鞫者,许之也。”沈家本曰:“按,《唐律》,诸狱结竟,徒以上,各呼囚及其家属具告,仍取囚服辩,若不服者,听其自理,更为详审。此即乞鞫之法。索隐引《晋令》,汉法当亦如是。”从形式看,同张家山247号汉墓竹简《奏谳书》比较接近。可以参照对比一下。《奏谳书》的案例中以“鞫之”或“鞫”起头,写“鞫辞”;以“吏(史)当”或“吏议”起头,写审案官吏比照法律提出的量刑意见,然后再上报。试看摘选的以下诸例。例一:鞫之:毋忧变(蛮)夷。大男子,岁出钱,以当徭赋,窑遣为屯,去亡,得,皆审。………史当:毋忧当要(腰)斩,或曰不当论。例二:鞫之:媚故点婢,楚时亡,降为汉,不书名数,点得占数……吏当:黥媚颜,畀禄,或曰当为庶人。例三:鞠(鞫):阑送南,取(娶)以为妻,与谐归临淄,未出关,得,审。……吏议:阑与清同类,当以从诸侯来诱论。……在这些案例中,不论以“鞫之”起头还是以“鞫”起头,都没有出现“辞”字的。根据这些文例,牍文也应在“鞫之”下读断,下接当事人的名字。这是不应将“辟”字释为“辞”的理由之二。辟死之后,不甘以刑徒身份到阴间继续服刑受苦,因此重新议刑。这一点与“乞鞫”和《奏谳书》相似。第三,重要的是“辟”字的含义,我们认为,墓主叫“辟”,应得名于他有不良于行的腿的残疾。《荀子·正论》:“王梁、造父者,天下之善驭者也,不能以辟马、毁舆致远。”《汉书·贾谊传》:“非但倒悬而已,又类辟且病痱;夫辟者一面病,痱者一方痛。”颜注:“服虔曰:‘病辟,不能行也。’师古曰:‘辟,足病。痱,风。’”此“辟”通“蹵”、“躃”。《说文》:“躄,人不能行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曰:“两足废。”《史记·平原君传》:“民家有躄者,盘散行汲。”《正义》曰:“躄,跛也。”龙岗6号墓《发掘简报》和《龙岗》一文都说到,在清理墓葬时,“棺内唯见墓主上半身骸痕,不见其下肢骨痕”,“墓主尸骨已腐朽,然未见有腿骨痕迹”,因而推测墓主受过刖刑。现在从木牍所记墓主之名叫做“辟”,可以说找到了一条线索。虽然牍文没有材料可以说明辟的腿究竟是由于受刑抑或是战争、生病致残的,但从辟的刑徒身份推想,当然是受刑致残的可能性比较大。古人以受刑致残而得名的例子有孙膑。司马迁《报任安书》说“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就是因为受刖刑,从膑骨以下被砍掉双足,所以叫做“膑”,其本名反淹晦不明。6号墓墓主正相似,因为残掉双腿而名之曰“辟”,这当然不会是他的本名,但是大家都这样称呼他,“辟”也就成了他的名字。“鞠之:辟死,论不当为城旦”,这是说,现在辟已死亡,依辟的情形,不应再做城旦。这样写“鞫辞”,并不合乎前举法律文书的格式,因为它并不是真的法律文书,而只是用以敷衍阴间的小官僚,帮助死者求得解脱罢了,所以也是可以理解的。从“不当为城旦”一句,可以知道辟生前判的刑是“城旦”。如果他真是因刖刑失去双腿,则是“刑为城旦”。睡虎地简《秦律十八种·游士律》:“有为故秦人出,削籍,……公士以下刑为城旦。”《法律问答》:“求盗盗,当刑为城旦。”又,“葆子□□未断而诬告人,其罪当刑城旦,耐以为鬼薪鋈足。”秦律规定,偷盗之罪即可判“刑为城旦”,其严苛由此可见一斑。“城旦”一刑,《史记·始皇本纪》之集解引如淳曰:“《律说》:‘论决为髡钳,输边筑长城,昼日伺寇虏,夜暮筑长城。’”从辟的经历看,服“城旦”之刑的犯人,也被用于看守禁苑,修筑禁苑的墙垣。“吏论:失者,已坐以论。”“吏论”,应相当于上举《奏谳书》案例的“吏议”、“史当”,是审案官吏的意见。“失者”的意义不是很清楚,似乎是指辟以前的过失。说“失”而不说“罪”,可能辟是过失犯罪,如为吏失职,断案失误等。“已坐以论”,是已经论罪判刑,意思是应当就此了结,在阴间不要再追究了。这显然都是安慰死者的话。辟作为一名刑徒,他的墓葬有棺有椁,随葬品有简牍、漆器、博棋、竹笥等等,他的身份颇令人瞩目。《龙岗》说他“曾是习法律辟禁的士”,“因犯罪而遭刖刑,受刑后担任囿人之类职守,为禁苑守卫者”。似乎将他的地位定得太低,与墓葬规格不符。这一点,只要同已经发掘的秦始皇陵周围的刑徒墓作一比较就非常清楚,无须赘言。由于秦代法网严密,即使是官吏、富家也一样动辄得罪。我们推测,辟原本可能就是一名下级官吏。居延汉简中常见在西北长城烽燧守边的燧长们履历上写着“能书会计治官民,颇知律令,文”等,辟大概就是此类小吏,他在基层有一定的地位和财产;从他的墓葬规格看,从墓中的随葬品看,比起一般做苦役的其他刑徒来要“阔”得多。墓中的竹简,当是墓主日常使用的法律资料,据此判断,他大概是当地禁苑的主管门卫的吏。因为随葬的竹简中,关于进入禁苑的手续和保卫禁苑的内容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任用刖者或刑徒担任门吏或其他职务,史书不乏其例。《说苑·至公篇》说,孔子的学生子羔在卫国做狱吏,刖人之足,后来卫国内乱,子羔出逃,守门的正是那位刖者,他设法救了子羔。这则故事也见于《韩非子》和《孔子家语》。《春秋·襄公二十九年》记载:“阍弑吴子馀祭。”《公羊传》:“阍者何,门人也,刑人也,刑人则曷为谓之阍。”这位阍者是越国的战俘,受刑后充当守门人,为报仇杀了吴王。木牍正面第二行及背面是墓主生前所在县——沙羡县丞、史给阴间“地下丞”的通令。这种地上的丞给地下丞的书信在江陵凤凰山168号墓和高台18号墓等处都出土过。其文曰:十三年五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阳五大夫隧自言,与大奴良等廿八人、大婢益等十八人、轺车二乘、牛车一两、驺马四匹、骈马二匹、骑马四匹,可令吏以从事,敢告主。(168墓木牍)七年十月丙子朔,庚[子],中乡起敢言之,新安大女燕自言与大奴甲、乙,[大]婢妨徙安都,谒告安都受□数书到为报,敢言之。十月庚子,江陵龙氏丞敬移安都丞。亭手。(18号墓木牍丙)人死了,从地上来到地下,从阳世来到阴间,隶属关系发生了变化,所以需要由地上丞向地下丞作一交代,不论贫富贵贱,都要履行这一手续。其中有请求地下丞给予关照的意思,也包含着让鬼魂有所管辖,不得危害生人的意思。辟是一名刑徒,他的告书与上列二书格式和内容都不同,但其所包含的从阳世到阴间的交割的意义是相同的。地上沙羡的丞、史已免除了死去的辟的刑罚,辟以庶人的身份到阴间报到,令是从地上发出的。受书方自然就是沙羡的地下丞。“令自尚(上)也”,说得很不客气,可见写牍文的人并不很熟悉此类公文的格式。地名“沙羡”需要作进一步的讨论。仍以上引二例对照。168号墓木牍,是江陵[地上]丞致[江陵]地下丞,阳世与阴间为同地,看来死者本是江陵人住在江陵又死于江陵;18号墓木牍,是江陵龙氏丞移书安都[地下]丞,阳世与阴间为异地,死者是新安人住在江陵死于江陵,但希望魂归故里,所以要徙往安都。我们认为,新安就是安都,可能安都是旧名,新安是新名。龙岗6号墓木牍则没有写移书的对象,是“沙羡丞甲史丙”径直“令自上”,实际上还是沙羡的地上丞致书沙羡地下丞。这说明,死者住在沙羡死于沙羡。由于死者是刑徒,沙羡很可能并不是他的原籍。《龙岗》一文引用了不少文献资料对沙羡的地望作了讨论,可惜误将沙羡当作了墓主的故乡,结果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木牍的性质决定本墓葬的所在地就在沙羡县境内,而这恰是龙岗木牍所出现的“沙羡”这个地名最重要之处,是比任何历史文献更有说服力的材料。基于这一点,《辞海》说沙羡“治所在今湖北武汉西金口”大概是不对的。两《汉志》都指出沙羡属江夏郡。郦道元《水经注》卷三五:“沔左有郤月城,然亦曰偃月垒,戴监军筑,故曲陵县也,后乃沙羡县治。昔魏将黄祖所守。”杨守敬曰:“曲陵县治石潼城,见‘涢水注’,在今应城县东南,皆非此地。而郦言曲陵后为沙羡县治,必有所据。盖安、顺后置曲陵县于沔口,黄祖以为沙羡治,至吴改置石阳县,晋又改置曲陵县,仍取旧名乎!”《龙岗》一文虽然也注意到这些材料,却惑于《汉志》江夏郡无云梦,无法把沙羡与云梦统一起来,结果竟说龙岗6号墓墓主是南郡沙羡县人,把沙羡划给了南郡。其实,两《汉志》所说沙羡属江夏郡及杨守敬指出曲陵与沙羡的沿革,都是正确的。今云梦县正在应城县东,木牍证明此地那时属于沙羡县境;而且江夏郡也确有“云梦”。6号墓竹简第278号云:“诸假两云梦节印(?)及有到云梦禁中者得取(获)……”其中的“两云梦”,《龙岗》一文没有作出解释。而在《汉志》中,确有“两云梦”:“南郡”下属有编县,班注云:“有云梦官”;“江夏郡”下属有西陵县,班注云:“有云梦官”。此所谓“云梦官”,应当是与管理禁苑有关的机构。《水经·江水》在“又东北至江夏沙羡县西北,沔水从北来注之”下记江水蜿蜒东去,其后曰:“江水又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昌航空大学《旋律写作基础(1)》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市华二附中2025年高三年级下学期十月份月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上海海洋大学《普通动物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南通如皋市2025届高三二模(4月)英语试题含解析
- 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医用材料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丽水学院《ACCASBR战略商务报告》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共享员工协议书合同书协议书
- 二零二五集体林地承包租赁合同
- 抵押借款合同范例范例
- 二零二五版餐饮出租简单合同范例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501-1000题)
- 黄冈市2025年春季九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卷
- 国开电大软件工程形考作业3参考答案 (一)
- 2025-2030中国汽车轮毂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
- 浙江省台州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 地理 含解析
- 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任务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铁路物资应急管理制度
- 育儿真经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浙江中医药大学
- 创三甲病区护理亮点汇报
- 建筑行业劳动保护制度与措施
- (高清版)DB12 445-2011 天津市城市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