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9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9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9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9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9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山东省济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学情检测(9月份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B.光合作用C.冰块融化D.钢铁生锈A.A B.B C.C D.D2.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利用风力发电,减少煤的燃烧C.乘坐公共交通,绿色低碳出行 D.垃圾随意丢弃,直接排放污水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做法中,不利于身体健康的是A.发霉的大米蒸煮后食用 B.用木炭烤火取暖时开窗通风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防腐 D.用适量小苏打烘焙糕点食用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A.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B.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测定某溶液的pH时,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进行测定D.做CO还原Fe2O3实验时,先向盛Fe2O3的玻璃管中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5.如图为甲、乙两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粒子是阳离子,乙粒子是原子B.甲、乙两种粒子可结合形成化合物C.甲、乙两种粒子都属于金属元素D.甲粒子没有达到稳定结构,乙粒子已达到稳定结构6.分类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科学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中,不合理的是A.氧化物:水、二氧化碳、氧化镁 B.有机物:葡萄糖、乙醇、甲醛C.盐:硫酸钠、氯化银、碳酸钙 D.氮肥:氯化铵、硝酸钾、硫酸钾7.通过微观分析来解释宏观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氧气可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氧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体积增大,是因为水分子体积变大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D.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10%的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和水的质量之比是1:9B.饱和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溶液中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D.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溶液的pH值会减小9.汉黄芩素(分子式为C16H12O5)是传统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之一,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有独特作用。下列有关汉黄芩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汉黄芩素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3B.汉黄芩素中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16C.汉黄芩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D.一个汉黄芩素分子中共有33个原子10.氢氧化钠俗称烧碱,是化学实验室中必备的化学品,用途极广。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石灰石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以下相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步骤①发生的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B.步骤②发生的化学反应会放出热量C.步骤③形成的石灰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D.步骤④中的化学反应实质为Na+和OH—结合生成NaOH11.已知某无色溶液X是Na2CO3溶液和稀硫酸两者之一,又知甲、乙、丙三种试剂分别是稀盐酸、Ba(OH)2溶液、KNO3溶液中的各一种。取三等份无色溶液X,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甲、乙、丙三种试剂,产生的现象如表所示。则依据实验现象做出的下列推断中,不合理的是加入试剂甲乙丙实验现象产生沉淀无明显现象有气泡冒出A.溶液X一定是Na2CO3溶液 B.实验中产生的沉淀是BaSO4C.甲一定是Ba(OH)2溶液 D.丙一定是稀盐酸12.为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采用的相应除杂质方案中,不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质方案AH2HCl通过盛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干燥BCuCuO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NaOH固体Na2CO3加入适量B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干燥DCaCO3固体CaCl2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A.A B.B C.C D.D13.现有CaCO3和CaO的混合物样品,其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将该样品高温煅烧,完全反应后得到16.8g固体。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所取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为12gB.高温煅烧后生成CO2的质量为4.4gC.所取样品中CaO的质量为5.6gD.所取样品中CaCO3和CaO的质量比为25:28二、多选题14.如图是工业上氨的催化氧化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丙、丁均为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各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发生了改变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515.向某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ag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M和滤液N。向滤液N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判断中,不合理的是A.滤液N中一定含有NO和Zn2+ B.滤渣M的质量一定小于agC.滤液N中一定含有Mg2+和Ag+ D.滤渣M中一定有单质锌和单质银三、填空题16.回答下列问题:(1)2022年3月13日,永恒的“微火”在万众瞩目中缓缓熄灭,为北京冬奥画上圆满的句号。北京作为双奥之城为世界奉献了一届简约、精彩、卓越的冬奥盛会。①“微火”不微,照亮世界。奥运火炬“飞扬”的外壳是由聚硅氮烷树脂和碳纤维材料制成,能经受住1200℃的高温。“飞扬”火炬外壳属于____(填“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之一)。②科技“战衣”,助力中国速度。短道速滑“战衣”所用面料能承受碰撞中冰刀的切割,它由聚乙烯(化学式为)、聚氨基甲酸酯等化学纤维复合而成。在聚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③“氢”车上阵,助力绿色冬奥。氢氧燃料电池就像冬奥大巴车的“心脏”,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____(填选项序号之一)。A.H2和O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该种电池的应用有利于环保C.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NaCl+NH3+CO2+H2O=NaHCO3+NH4C12NaHCO3Na2CO3+CO2↑+H2O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将t1℃时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此时所得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较是____。(选填“前者大”“后者大”“相等”之一)。②t3℃时,将5gNa2CO3放入试管中,加入10g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g;然后将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所示),再取适量硝酸铵固体放入烧杯内的水中,用玻璃棒搅拌溶解,此时可观察到试管底部固体____(填“增加”“减少”“无变化”之一)。③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④生活在盐碱湖附近的人们有一句谚语“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请结合溶解度曲线,从化学角度说明这句谚语的原理:____。17.回答下列问题:(1)2022年2月27日11时06分,我国在文昌卫星发射场用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分别送入预定轨道、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①“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子级所用燃料是以煤炭为原料制得的煤基航天煤油,其化学式可用CH3(CH2)nCH3来表示(式中n=8~16),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填选项序号A、B、C、D之一)。a.航天煤油属于无机物b.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属于化学变化c.航天煤油中含多种分子d.CH3(CH2)8CH3和CH3(CH2)16CH3的性质有差异A.只有ab

B.只有abd

C.只有bcd

D.只有cd②该发动机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CH3(CH2)nCH3+O2(n+2)CO2+(n+3)H2O,则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复分解”“氧化”“置换”之一)。③2022年6月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CZ-2F)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该运载火箭是以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氢(N2O4)作推动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X+CO2+H2O,请在方框内填写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完成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写出X单质的化学式:____。(2)2021年2月10日19时52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进入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试回答下列问题:①“天问一号”已着陆火星并成功释放火星车。火星车主要采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电池中的半导体材料高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②“天问一号”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工业上制取碳化硅,是用二氧化硅和碳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化硅(SiC)和一氧化碳。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③“天问一号”使用工程塑料、玻璃钢等作为隔热材料,用二硫化铝(MoS2)固体润滑剂等作为运动部件的润滑材料。已知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其中银元素(Mo)的化合价为____价。18.回答下列问题:(1)“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面具亮相央视2022年春晚舞台,向世人展示了三星堆青铜文明的独特魅力和古老中华文明的绚丽多彩。试回答下列问题:①青铜属于____(选填“合金”“氧化物”“复合材料”之一)。②铜质的器皿长期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长出一层绿色的铜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结合铁生锈的条件,从元素守恒的角度分析,你认为铜的锈蚀主要是单质铜与空气中____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2)某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对金属铜及其化合物进行了系列研究,设计方案如图:①过程II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②过程III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填“化合”“置换”“复分解”之一)反应类型。(3)室温下,向盛有71.8gCuSO4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①滴入上述NaOH溶液120g时(即图中B点),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填化学式)。②当滴入10%的NaOH溶液80g时(即图中A点),试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四、实验题19.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化学实验。(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开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①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②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按气流从左至右方向填写装置序号)。③下列有关氧气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填下列选项序号)。A.实验室制氧气时,应先加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红褐色固体C.在此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2)用干燥纯净的氧气对纤维素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装置按“氧气→D→A→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装置D的玻璃管中放入纤维素试样的质量为wg,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A的质量增加ag,装置C的质量增加bg,则该纤维素试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g(计算结果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3)某同学用一氧化碳气体(含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杂质)测定某铁的氧化物(FexOy)试样的元素组成比例,所选装置按“一氧化碳气体(含杂质)→A1→D→C→A2”的顺序连接(A1、A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A1中浓硫酸D中玻璃管内固体C中溶液反应前质量200g14.4g200g反应后质量202.7g11.2g213.2g①请选择合理数据计算FexOy中x:y=____(填写最简整数比)。②仅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给出的具体改进方案是____。五、元素或物质推断题20.实验室中有一瓶无色溶液A,已知其中的溶质可能是KOH和BaCl2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混合物B,其中可能含有Mg(NO3)2、NH4Cl、(NH4)2SO4、CuO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上述提供的信息及实验过程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并填写以下空白:(1)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2)上述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无色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种。(3)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在固体混合物B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____(填写化学式)。(4)无色溶液F中大量存在的阳离子是____(填写离子符号)。(5)在固体混合物B里,所述四种物质中,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物质是____,请用固体混合物B样品,设计实验证明该物质是否存在,简要说明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C【详解】A.木炭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B.植物发生光合作用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C.冰块融化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D.钢铁生锈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D【详解】A.使用可降解塑料可降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减少白色污染的发生,故A不符合题意;B.利用风力发电,减少煤的燃烧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能有效防止酸雨的发生,故B不符合题意;C.乘坐公共交通,绿色低碳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碳中和的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D.垃圾随意丢弃,直接排放污水会污染土壤和水体,造成环境污染,故D符合题意;故选D。3.A【详解】A.发霉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物质,例如霉菌毒素就是其中的一种,发霉的大米蒸煮后食用不利于身体健康,故A符合;B.木炭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故用木炭烤火取暖时开窗通风利于身体健康,故B不符合;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防腐,利于身体健康,故C不符合;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用适量小苏打烘焙糕点食用,不会影响身体健康,故D不符合;故选A。4.C【详解】A.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读数时,为了能够准确量取液体体积,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A正确;B.由于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量,为防止混合时酸滴飞溅,因此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迅速扩散,B正确;C.测定某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湿润,否则会对溶液起稀释作用,C错误;D.做CO还原Fe2O3实验时,为防止装置中的空气与CO混合加热发生爆炸,要先向盛Fe2O3的玻璃管中通入CO一段时间,待空气排尽后再加热,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5.B【分析】由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甲为镁离子、乙为氯离子。【详解】A.由分析可知,乙为氯离子,故A错误;B.镁离子和氯离子可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镁,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乙为氯离子,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甲为已达到稳定结构的镁离子,故D错误;故选B。6.D【详解】A.水、二氧化碳、氧化镁都是氧化物,故A不符合题意;B.葡萄糖、乙醇、甲醛都是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C.硫酸钠、氯化银、碳酸钙都是盐类,故C不符合题意;D.硫酸钾属于钾肥,不属于氮肥,故D符合题意;故选D。7.B【详解】A.由于氧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氧气可压缩使分子间的间隔减小而储存在钢瓶中,故A正确;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由于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所以体积增大,故B错误;C.由结构决定性质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结构不同导致化学性质不同,故C正确;D.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蔗糖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更快,故D正确;故选B。8.A【详解】A.“10%的氯化钠溶液”为100g,其中氯化钠为10g,水为90g,则氯化钠和水的质量之比是1:9,故A正确;B.当某物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蒸发一部分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因为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就不变,溶液中有晶体,剩下的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C.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C错误;D.向pH=2的盐酸溶液中加水稀释后,酸性减弱,溶液的pH值会增大,故D错误;故选A。9.B【详解】A.由分子式可知,汉黄芩素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6:12=4:3,故A正确;B.由分子式可知,汉黄芩素中氧元素与碳元素的质量之比为5×16:4×12=5:3,故B错误;C.由分子式可知,汉黄芩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00%≈67.6%、×100%≈4.2%、×100%≈28.2%,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C正确;D.由分子式可知,一个汉黄芩素分子中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和为16+12+5=33,故D正确;故选B。10.D【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石灰石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溶于水得到石灰水,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详解】A.由分析可知,步骤①发生的反应为石灰石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步骤②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中会放出热量,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步骤③为氢氧化钙溶于水得到石灰水,石灰水呈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步骤④发生的反应为石灰水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氢氧化钠,反应实质为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D错误;故选D。11.B【分析】稀硫酸与盐酸、硝酸钾溶液均不反应,由实验现象可知,X不可能为稀硫酸,一定为碳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则甲为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丙为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不反应,则乙为硝酸钾溶液。【详解】A.由分析可知,溶液X一定为碳酸钠溶液,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实验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故B错误;C.由分析可知,甲为氢氧化钡溶液,故C正确;D.由分析可知,丙为稀盐酸,故D正确;故选B。12.C【详解】A.氢气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将气体通过盛有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干燥能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故A不符合题意;B.铜与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则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铜中混有的氧化铜,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向固体中加入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结晶、干燥得到含有氯化钠的氢氧化钠固体,不能达到除杂提纯的目的,故C符合题意;D.碳酸钙不溶于水,氯化钙难溶于水,则向固体中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碳酸钙中混有的氯化钙,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C【分析】设混合物样品中碳酸钙、氧化钙的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由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可得:(a+b):(3a+b)=:=3:5,碳酸钙高温煅烧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由完全反应后得到16.8g固体可得:a+b==0.3,解得a=0.1、b=0.2。【详解】A.由分析可知,高温煅烧后氧化钙的物质的量为0.3mol,由钙原子原子个数守恒可知,所取样品中钙元素的质量为0.3mol×40g/mol=12g,故A正确;B.由分析可知,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0.1mol,由碳原子原子个数守恒可知,高温煅烧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0.1mol×44g/mol=4.4g,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样品中氧化钙的质量为0.2mol×56g/mol=11.2g,故C错误;D.由分析可知,样品中碳酸钙和氧化钙的质量比为0.1mol×100g/mol:0.2mol×56g/mol=25:28,故D正确;故选C。14.AD【分析】根据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4NH3+5O24NO+6H2O,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甲是NH3,乙是O2,丙是NO,丁是H2O。A.丙是NO,丁是H2O,二者都是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O元素,因此二者都是氧化物,A正确;B.该反应中生成物有两种化合物,没有单质,因此不属于置换反应,B错误;C.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C错误;D.甲是NH3,乙是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5,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4:5,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D。15.BD【分析】镁、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锌>银,向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镁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若镁有剩余,再与硝酸锌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锌,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银有剩余,镁反应完全,硝酸锌未反应。【详解】A.硝酸锌未反应,滤液N中一定含有NO和Zn2+,故A合理;B.由分析知,镁只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且硝酸银有剩余,镁全部参与反应,二者的关系式为Mg~2Ag,滤渣M为银单质,其质量一定大于ag,故B不合理;C.镁优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银有剩余,滤液N中一定含有Mg2+和Ag+,故C合理;D.硝酸锌不参与反应,滤渣M中一定没有单质锌,故D不合理;故选BD。16.(1)

复合材料

6:1

C(2)

后者大

14.9

增加

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酸性气体二氧化碳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夏天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所以碳酸钠不易析出而氯化钠容易析出;冬天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溶液中析出【解析】(1)一奥运火炬“飞扬”的外壳是由聚硅氮烷树脂和碳纤维材料制成,聚硅氮烷树脂是有机合成材料,碳纤维材料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因此该材料属于复合材料;②科技“战衣”,助力中国速度。短道速滑“战衣”所用面料能承受碰撞中冰刀的切割,它由聚乙烯(化学式为)、聚氨基甲酸酯等化学纤维复合而成。在聚乙烯中,C、H原子个数比=2:4=1:2,则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m(C):m(H)=12:2=6:1;③A.H2和O2发生反应产生H2O,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了变化,因此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该种电池由于反应产物是H2O,无污染,H2O又是制取燃料H2的原料,因此该电池的反应的应用有利于环保,B正确;C.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2)①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因此饱和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钠,将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升温至t2℃,都变成不饱和溶液,但是质量分数都不变,此时,Na2C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质量分数后者大;②根据图示可知在t3℃时,Na2CO3的溶解度为49g,因此将5gNa2CO3加入10g水中,能溶解的Na2CO3的质量为4.9g,因此形成的溶液的质量为14.9g;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碳酸钠的溶解度减小,因此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观察到试管底部固体增加;③氨盐水比食盐水更容易吸收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氨盐水显碱性,更容易吸收酸性气体二氧化碳;④“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这句谚语的原理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夏天温度升高,水分蒸发,所以碳酸钠不易析出,而氯化钠容易析出;冬天温度降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所以从溶液中析出。17.(1)

c

氧化

N2(2)

SiO2+2CSi+2CO↑

SiO2+3CSiC+2CO↑

+4【解析】(1)①a.煤油是石油分馏的产物,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b.由煤炭制取航天煤油,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煤油分子中的n值不同,故煤油中含多种分子,故c正确;d.CH3(CH2)8CH3和CH3(CH2)16CH3的分子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故选C。②该发动机工作时发生的反应为:CH3(CH2)nCH3+O2(n+2)CO2+(n+3)H2O,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③根据元素守恒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N2+2CO2+4H2O,故X单质的化学式N2。(2)①在高温下,SiO2和碳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硅和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CSi+2CO↑。②“天问一号”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高性能碳化硅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工业上制取碳化硅,是用二氧化硅和碳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碳化硅(SiC)和一氧化碳。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O2+3CSiC+2CO↑。③已知MoS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其中银元素(Mo)的化合价为+4价。18.(1)

合金

O2、CO2、H2O(2)

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复分解(3)

NaOH、Na2SO4

10%【解析】(1)①青铜是铜、锡、铅形成的合金,故答案为:合金;②由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知,铜的锈蚀主要是单质铜与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O2、CO2、H2O;(2)①由图可知,过程II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实验现象为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故答案为: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②由图可知,过程III发生的反应为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该反应是盐和碱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复分解;(3)①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图可知,A点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则B点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故答案为:NaOH、Na2SO4;②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由图可知,A点时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为××98g/mol=9.8g、硫酸钠的质量为××142g/mol=14.2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为71.8g+80g—9.8g=142g,则硫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故答案为:10%。19.(1)

2H2O22H2O+O2↑

B→A→F

C(2)(w--)g(3)

1:1

在A2装置后加尾气处理装置【分析】制取氧气应该选择B装置,干燥氧气应该选择浓硫酸,所得氧气通过加热时与样品反应探究样品中成分。(1)①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产生水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2H2O22H2O+O2↑;②制取氧气应该选择B装置,干燥氧气应该选择浓硫酸,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