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艺术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究_第1页
关于艺术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究_第2页
关于艺术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究_第3页
关于艺术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究_第4页
关于艺术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艺术概论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探究摘要:艺术概论作为代表人文通识课程,具有先天的思想教育特性,可与课程思政无缝衔接,艺术概论课程所涉及所有的艺术门类和相关基础知识讲授,而课堂讲授是以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为支撑的,这些艺术作品本身就富有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涵将这些内涵深入浅出的剖析出来,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这些内涵,实质上就是很好的课程思政,因此,艺术概论应当摒弃通识为主的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融入教学环节中,以通识加思政作为新时代艺术概论教学的定位。关键词:课程思政;融入;案例;改革一、艺术概论教学新定位在艺术概论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材为引领,做艺术基础知识讲解,偶尔扩充人文知识,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水平。这种教学让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内容,但是,也只是学会了书本上的内容,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无论是课堂讲授还是艺术鉴赏分析,都止于表象,未能将其放置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系中进行对照,自然也不能突破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困境。艺术概论具有先天的思想教育特性,可与课程思政相衔接,艺术概论课程涉及所有的艺术门类和相关基础,课堂讲授的内容是以具体的艺术作品,艺术现象为主,这些内容本身就富有丰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涵。将这些内涵深入浅出的剖析出来,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学生辩证地理解这些内涵,实质上就是很好的思想教育。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在艺术概论的教学中调整教学设计,改变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课程教学中,以通识加思政作为我的艺术概论教学新定位。二、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我们的教学案例不能止于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而需要将上述对象放置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系中进行对照。例如艺术概论的开篇第一章是艺术总论的艺术本质与特征,那么它讲述了艺术具有极其漫长的历史,在这个阶段,我们会讲西班牙发现的距今两万年前的阿尔塔米拉洞窟的野牛画,也会讲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系统的艺术专著,在此同时,我们也会注意更多的讲述中国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中关于诗、音乐、舞蹈的思想,战国时期《乐记》则是系统的音乐专著,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在漫长的艺术长河中,中国领先的,让学生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艺术概论的中篇需要学生们掌握的重点内容有各个艺术门类及其审美特征。尤其需要注重理论与作品的相互联系,在大量的艺术作品中,也是我们融入课程思政的一个很好的通道。我们通过不同的艺术作品、作者以及流派和思潮,能够更好的为同学们打开艺术世界的大门,同时树立同学们积极向上的三观。第十章第四节讲到,艺术风格的时代性,这里也是课程思政的好案例,可以求建筑来看,故宫与人民大会堂就着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故宫作为封建时代的建筑,处处体现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度特点,成为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象征,故宫整个建筑的中心是太和殿,它高大森严,殿前有广阔的空间,大殿两侧的朝房却又十分低矮,这种强烈的对比充分体现了“天子至尊”,“皇权至上”的封建宗法礼制。人民大会堂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建筑,显得崇高壮丽,同时就十分亲切开朗,尤其是大会堂前的巨大石柱犹如一根根擎天柱,给人一种雄伟坚、实挺拔有力的感觉,并且使整个建筑显得格外广阔开朗。我们会发现,一个是代表着封建帝王主义的特征,另外一个能够更好地展现民主的特征,让同学们认识到艺术的创造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我们的民族特有的新风格,这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具备这样的新风格的作品,能够更好地反映我们伟大的新时代。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艺术形象到艺术作品也有很好的思政内容,例如第九章语言艺术中,谈到中国文学,就不能不谈到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一代又一代的学者都在研究《红楼梦》,最早从脂砚斋评八十回本亦称脂评《红楼梦》开始,直到今天的红学研究中的各种不同流派和不同观点,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从来就没有间断过,从红学变成了宏学。《红楼梦》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那么这些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艺术概论素材,在课程思政方面,我们不得不提出红楼梦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建筑园林到饮食文化,从诗词歌赋到器皿酒具,从穿着衣服到医药知识,简直可以说是中国封建会晚清的一部大百科全书,充分的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这是培养同学们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素材,让同学们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何尝不是一种思政内容呢?中国戏剧有着独特的魅力,无论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秦香莲》、感天动地的《窦娥冤》、最终化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还是在神话中完成美好故事的《牡丹亭》,这都展示了中方戏剧的独特魅力,这是中华文化的一种伦理性的文化范式,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的方方面面。如果说西方文化是“智性文化”,那么中方文化就可以称之为“德性文化”,在这种求善的德性文化下,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仁”与“人”。以此为切入点,可以向学生传播中国传统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中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注重艺术的伦理价值,与西方强调的美学是不相同的,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树立更好的,更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三、艺术概论课程思政元素应用与突破针对艺术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我们应当从教师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三方面进行突破。首先,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发挥课程思政教学主体引领示范作用。我们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有深入的研究,并能够将专业知识和政治知识融合到一起。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从专业知识中发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题。在艺术概论课堂中,不仅停留在对艺术知识的把握,而应该全面掌握艺术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将艺术问题与政治、文化、经济问题相衔接才能发现艺术问题隐藏在背后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善于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艺术学概论应突破经典艺术局限,不断将流行文学纳入课堂之中,以流行文学为切入点,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效度,引领其真正的认识文化艺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认同,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最后,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可以把线下课程变成线上线下兼具的课程,我们应当重视等新媒体进入课堂。目前,在网络中,知识的传播获取变得无比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弊端,上课玩手机的行为也普遍出现,课堂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积极性大幅下降,对课堂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压力。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艺术概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优越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来认识艺术知识,如果想让艺术概论思政教育占有优势,也必须主动的将新媒体引入课程教学,将教学资源融入新媒体之中,将富有思想政治内涵的知识同步的更新的媒体平台之中,让学生得到吸引,保证课堂知识传授的有效性。四、结语通过多次的挖掘教材和培训,我了解到真正的课程思政是应当像艺术审美教育一样,在寓教于乐的教学中,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让学生们能够认识到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最后,就像课程思政培训中,李向东老师的那句话:“课程思政一直在路上,始终在路上”,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较好的领路人,引导同学们在这条路上走向更好的未来。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