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单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1.gif)
![必修3第1单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2.gif)
![必修3第1单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3.gif)
![必修3第1单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4.gif)
![必修3第1单元一轮复习课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8e0589da2d6545df14ec64758409f85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儒学简史考纲专题解读:《一本》203专题线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孟子、荀子)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董仲舒)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独尊地位出现危机宋代: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三教合一,理学创立(二程、朱熹)明朝时期:理学发展为心学(王阳明)明末清初:传统儒学思想被批判继承(李、顾、黄、王)19世纪末:儒学成为宣传维新思想的外衣新文化运动: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考点梳理:考点1百家争鸣:一、儒家思想:1、孔子(春秋)—儒学的创始人:①“仁”、“礼”(含义、表现)②“德治”:“为政以德”;A、政治思想:(1)主观目的:◆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礼”?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2)具有进步性:①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位,促进生产的发展。②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稳定。(3)不被统治者接受的原因: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孔子恢复周礼的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B、教育思想: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打破了教育被奴隶主贵族垄断的局面)C、文化贡献:其言论《论语》。整理和编订“六经”。2、孟子、荀子(战国)—对儒学的发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A、孟子(1)政治思想:①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②提出“民贵君轻”的学说(民本思想);(2)伦理观:B、荀子(1)政治思想:①主张“仁义”;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2)伦理观:(3)哲学思想:②提出“君舟民水”的学说(民本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主张“性本善”主张“性本恶”爱人以德治民性相近仁政仁义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春秋战国中期战国末期认识: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考点梳理:考点1百家争鸣:1.(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真题导入:(1)百家争鸣:C2、(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C考点梳理:考点1百家争鸣:(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1、道家---老庄的思想(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阶层):老子:①哲学思想——“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思想)②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①“齐物”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庄子:3、墨家---墨子的思想(代表小生产者阶层):伦理观:“兼相爱,交相利”(核心),非攻,尚贤,节俭墨子的“爱”:没有等级差别;孔子的“爱”:有等级差别。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平等、厌恶战争、提高政治地位、自食其力的要求和愿望。2、法家---韩非的思想(代表新兴的地主阶级):A集权观:加强君主集权;B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法治);C改革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结合韩非思想分析为什么说法家思想是战国时期最“有用”的思想?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适应了社会大变革的需要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深化总结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儒家推崇“人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教化,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2)法家主张“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4)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实际上是把三者加以融合互补,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法家思想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考点梳理:考点1百家争鸣:1.(2015•海南单科•1)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2.(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A.克已复礼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D.选贤举能3.(2014•海南单科•1)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真题导入:(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BBD材料一: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大地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士的崛起,意味着一个以“劳心”为务、从事精神性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形成,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注定要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一一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
材料所反映的信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的解体;各国诸侯对人才的渴求;
所学知识需要补充: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封建经济发展);私学的兴起和发展。考点梳理:考点1百家争鸣:(3)百家争鸣的原因铁犁牛耕,生产力,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A、经济:B、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D、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考点梳理:考点1百家争鸣:真题导入:(2)道家、法家、墨家的思想主张:A(2015•安徽文综•1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归纳整理孔子春秋核心是“仁”和“礼”;政治上恢复周礼,提出“德治”;教育(有教无类等)孟子战国提出“仁政”;主张“民贵君轻”性善荀子战国提出王道和仁义、主张“君舟民水”性恶;朴素唯物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老子春秋道是核心和根本;主张顺应自然;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朴素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韩非子战国以法治国,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变革创新墨子战国“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大流派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考点梳理:考点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材料二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材料三“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思想主张2、“儒学独尊”“大一统”1、“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主专制制度天=君特点:外儒内法,糅合阴阳五行道家的思想。启示:与时俱进,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既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统治者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考点梳理:1(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2.(安徽文综高考)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3.(高考海南单科)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A.《春秋》B.《论语》C.《孟子》D.《易经》
考点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DCA考点梳理:4(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3.
考点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新儒学:BB考点梳理:考点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B、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C、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1、背景:2、主要表现:A、政治:B、思想:C、教育:3、评价:B、消极: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扼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A、积极: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②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③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起用儒学之士参与国家大政,确立察举制为最主要选官制度;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兴办太学和令各郡国建立学校,推动儒学的传播和发展;焚书坑儒(秦朝)背景秦朝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确立,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儒生引用儒学经典,批评时政,威胁秦朝统治步骤:焚书、坑儒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作用有利于国家统一,巩固秦朝统治极大地摧残了文化,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问题探究排斥、打击秦刚刚统一,需要巩固君主专制;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儒学发展进入低潮尊崇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治需要;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目的实质作用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文化专制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理学的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体系。道佛儒(根本)目的考点梳理:考点3宋明理学:(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1、什么是理学?因运而生蔚然大宗遭受重击正统思想佛道冲击官方哲学春秋战国秦朝汉武帝魏晋隋唐南宋后儒家思想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精神佛教的传入公元前六世纪,古印度摩揭陀国的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东汉前期传入中国。由于它的平和性(从未主动挑起宗教战争)、圆融性(鼓吹三教合一)及它的中观哲学与中庸之道极为相似,都摒斥走极端的思路,加之其因果轮回的理论对社会产生极大影响,尤其一些高僧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也阐发儒学经典,体现了佛教儒学化的倾向,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已为中国士大夫所广泛接受。禅宗就是中国化了的佛教。六祖慧能
(东汉)白马寺佛教盛行的缩影——杜牧的《江南春》
千里荤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北魏)龙门石窟(东汉)白马寺道教的产生与传播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他自称“太清玄元”,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因此在当时称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这是道教早期的两大派别。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困境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原因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广泛传播发展唐中后期,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北宋的儒学复兴运动为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考点梳理:考点3宋明理学:(1)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韩愈在《原道》和《论佛骨表》中,对佛教进行了尖锐的抨击。他指出佛教耗费大量财富,加重了百姓负担,使“民不穷且盗”。又指出“佛本夷狄之人”,佛徒“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让佛教凌驾于儒学之上,有被同化为夷狄的危险。他认为佛教自外与天下国家,灭弃封建伦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韩愈1.创立:“北宋五子”(1)周敦颐、邵雍:周敦颐结合《周易》解释《太极图》,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他们率先运用系统的思辩,自觉地将宇宙的自然结构与人的精神结构融合起来,以寻找其统一的本原,为理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考点梳理:考点3宋明理学:(2)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2)张载:对理学的贡献巨大。开创了理学中的_______一派,是理学中唯物主义的杰出的代表。理论上,他严格区分____
____、____、____等概念,准确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3)程颢、程颐他们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并认为其核心和修养的最高境界是____。提出孔颜之乐“气学”天道性心“天理”“仁”孔颜之乐,几百年的理学都在探讨。简单说,就是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说“饭疏食而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在当前历史文化背景下,也就是不要太看重物质享乐,而要追求精神上的快乐。注重道德修养,而不是拜金主义。程颐程颢考点梳理:考点3宋明理学:(2)朱熹理学—理学集大成者:2、朱熹的基本观点、主要贡献及其地位和影响:强调个人学习的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以达到“仁”的最高境界,所谓格物致知。提倡“存天理,灭人欲”。A、理气关系论:先有理后有气;“理”是世界的本源。(客观唯心主义)“理”指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道德。B、理学修养论:C、政治思想:“道统论”,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正君心”D、理学经典:将《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集为《四书》,并为之作注,使之成为理学的主要经典。(实质是维护封建等级秩序,要求人民安于现状,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考点梳理:考点3宋明理学:(3)陆王心学A、宇宙观:B、方法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主观唯心主义)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①陆九渊---心学开创者②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A、宇宙观:B、方法论: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都属于儒学范畴,并对儒学有所发展。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理是万物的起源;心是万物起源格物致知发明本心、致良知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比较:★宋明理学的影响:B、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束缚人们的思想。A、积极:①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②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材料1:朱熹:“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材料2:朱熹:“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材料3: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材料4: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断绝学,为万事开太平”;1.(2015•海南单科•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2.(2015•北京文综•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AC3.(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4.(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DC5.(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6.(2014•全国大纲卷•1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AC7.(2013•北京文综•1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8.(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9.(2012•全国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BCD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兴起(1)国际形势:(2)国内形势:⑴政治:⑵经济:⑶阶级:⑷思文:君主专制的强化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①宋明理学教条的束缚,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②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新兴市民阶层日益强大封建社会全面衰落时期考点梳理:考点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1、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背景:考点梳理:考点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2、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A批判封建礼教(理学权威),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B破除孔子的迷信,不以圣人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C提出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A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法治”B批判“君臣纲”的愚忠,主张君臣平等C“提出限制君权,设学校等机构D主张“工商皆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考核试卷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与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 2025-2030年城市热浪预警系统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商用快速面条机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壁挂式节省空间书柜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啤酒瓶贴标与包装自动化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坚果早餐食品系列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超级计算居间合同
- 美容院装修施工合同
- 广告代理居间承诺合同
- 保洁班长演讲稿
- 劳务雇佣协议书范本
-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环境监测的基本知识
- 电动车棚施工方案
- 《中国十大书法家》课件
- 超实用可编辑版中国地图全图及分省地图
- 尿路结石腔内碎石患者围手术期并发尿脓毒症护理专家共识
- 交换机工作原理详解(附原理图)
- 小学总复习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课件
- 2023年考研考博考博英语福建师范大学考试高频考点参考题库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