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_第1页
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_第2页
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_第3页
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_第4页
第3节生物圈与植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定位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运用资料,描述植被的功能和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素养阐释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识别主要植被,培养地理实践力2.理解自然环境和植被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理解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培养人地协调观3.通过理解自然环境和植被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培养分析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自主预习·新知导学合作探究·释疑解惑地理实践课堂小结随堂训练自主预习·新知导学一、认识生物圈1.范围: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和整个水圈。2.作用和影响。(1)生物圈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思考感悟】

呼吸作用过程中,生物圈与其他圈层如何进行物质交换?提示:呼吸作用过程中,生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分解,生物从大气圈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排出生物体内的水分到水圈中。(2)生物圈具有调节和稳定地表环境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地球表层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这个自我调节功能来自地球生态系统——生物圈。二、识别植被类型1.植被作用:绿色植物对地球上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关键作用。2.类型和特征:覆盖地表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自然植被有很多类型,具体如下表所示。【思考感悟】

潮湿环境下的植物具有哪些特征?提示:在沼泽地、河湖、池塘等潮湿、水生环境下生长的植物,通常具有柔嫩、硕大而鲜绿的叶子,但是根部系统并不发达。视野拓展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区的山地、高原和丘陵等山区。我国现有三大林区,分别是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东南林区。其中,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树种主要以松树、杉树等针叶林和桦树等落叶林为主。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和西藏东南部等地区,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且高差大,地形崎岖。树种以亚热带树种为主,且垂直变化显著,树种繁多。我国东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武夷山一带,其人工林的面积居三大林区之首。三、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对植被的影响。(1)具体表现。(2)指示作用:植物的生长状况及分布可以反过来指示环境。2.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思考感悟】

森林在不同区域对环境的影响一样吗?提示:不一样。在山区,森林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在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在城市,主要是净化空气、吸烟滞尘、美化环境;在沿海,主要是保护海岸线,减轻海水对陆地的侵蚀,维护沿海生物多样性等。总之,不同区域,森林对环境的影响不同。合作探究·释疑解惑探究一

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问题引领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合材料探究:你能说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描述的是物质循环还是能量流动吗?请说明理由。提示:物质循环。“落红”是生物遗体,“化作春泥”是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质,归还到环境中去。这属于物质循环。归纳提升1.生物循环的概念、环节和意义。2.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3.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能量来源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传递方式通过一个个营养级依次传递,即沿着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微生物逐级流动传递特点①单向流动:有去无回②逐级递减:只有10%~20%流到下一个营养级,其余被呼吸所消耗③呈金字塔形营养级关系,越向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少应用在生产上要尽量缩短食物链,减少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损耗,对发展饲养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重要的意义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典型例题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概括地说,生物出现后,使自然界中

原有的迁移方式发生了变化,同时改变了

圈、

圈和岩石圈。

(2)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周围环境中的

合成

,同时把

能转化成

贮藏在有机体中。绿色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从空气中吸收

,从土壤中吸收

,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

答案:(1)化学元素大气水(2)无机物有机物太阳化学能二氧化碳水、氮、磷和其他元素氧气解析: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体中。光合作用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发生迁移,并改变它们原来存在的形式,改变了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规律总结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是双向的,能量传递也是双向的吗?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是双向的,但是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能循环利用。探究二

植被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引领猴面包树又叫波巴布树,属于大型落叶乔木,分布于非洲的国家,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被稀疏的星状柔毛,长9~16厘米,宽4~6厘米;叶柄长10~201厘米。在湿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下图为不同季节猴面包树的生长状况。(1)猴面包树生长地区的气候具有什么样的特点?(2)猴面包树生长在热带,但其属于落叶乔木,分析其原因。提示:(1)干季干旱,蒸发旺盛;湿季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差异很大。(2)干季时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和蒸腾作用,故落叶。归纳提升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植被类型:不同气候条件下分布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降低气温日较差和气温年较差;增加降水量要素自然地理要素对植被的影响植被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水文①根据水源条件分析植被状况:水源条件好的地区,植被生长好②水文特征直接影响水生生物③洋流影响气候,进而影响植被特征判定河流含沙量: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判断河流径流量变化: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径流量相对稳定,季节变化小二、气候要素对植物的具体影响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始终和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环境影响着植物的分布。影响植物分布最重要的条件是气候,因为气候条件决定了植物所得的热量、光照和水分。1.热量。从赤道到两极,热量分布是不均匀的,这就为形成各种不同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同样道理,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分布也不均匀,所以也为高山地区形成垂直分布的植物带奠定了基础。2.光照。光照是绿色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只有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有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才能生长得好,这叫作喜光植物,例如马尾松。有些植物只需要少量的阳光就能生长得好,这叫作喜阴植物,例如冷杉。热带雨林中的藤本植物尽量地向上生长,以争取太阳光,这是植物争取生存条件的一种表现。3.水分。在植物的生长中,水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从土壤中吸取了水分,水分又从叶子上蒸腾掉。提供营养的无机盐类,只有溶解到水中才能从土壤中输入到植物体内。三、植被破坏带来的影响1.植被破坏给干旱、半干旱区带来的影响。植被减少→调节气候的功能减弱→气候变得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增大,降水变少,极端天气增多)→风化、风力作用增强→沙尘暴多发,加剧土地沙漠化→地表多沙质堆积物,土壤变得贫瘠甚至欠发育→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2.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影响关联示意图。若某地区的森林遭受严重破坏,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具体表现如下。①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易发生水旱灾害;含沙量增大。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③气候:降水减少,气候变干;昼夜温差和年温差增大;灾害性天气增多。④土壤:土壤侵蚀加剧,土壤肥力下降。⑤整个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受破坏。四、植被差异的原因植被的差异主要结合气候类型来识记,其形成原因与区域自然环境相关,分析如下。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地形起伏→水热差异→植被、土壤差异;②积温→温度带,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干湿状况。五、植被丰富的原因不同植被需要不同的水热条件,植被差异大,说明水热资源差异大,导致水热差异的原因分析如下。跨纬度广→热量差异大;跨海陆广→水分差异大;地形起伏大→垂直方向上水热差异大;生物生存空间广,森林、湿地面积广;受人类活动影响等。典型例题在干旱地区,人们常常借助植物寻找水源,是因为(

)A.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B.植物对环境有适应能力C.植物对环境有改造能力D.植物分布受环境因素的制约答案:A解析:植物的生长深受环境的影响,相应的植物对环境也具有指示作用,如干旱地区,人们常常借助植物寻找水源。规律总结地理实践【动动手,做调查】

调查身边的植被1.工具准备。测绳、游标卡尺、钢卷尺、皮卷尺(30米)、记录夹、铅笔、橡皮。2.调查内容与方法。(1)灌木调查。在标准地的四角及中心选取5个小样方进行测量,小样方5m×5m大小,并用皮卷尺标出界线。调查内容有灌木的种类、高度、地径、生长状况和分布状况等,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入下表(对于植物名称不确定的种类,应采集标本,贴上标签,写明样地号及标本编号)。用钢卷尺对高度进行测量,用游标卡尺对地径进行测量。生长状况分为良、中、差。分布状况分为均匀、随机(散生)、群团(丛生)。(2)草本调查。在标准地的四角及中心选取5个小样方进行测量,小样方1m×1m大小,用测绳标出界线。调查内容有草本的种类、高度、生长状况和分布状况等,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入下表(对于植物名称不确定的种类,应采集标本,贴上标签,写明样地号及标本编号)。用钢卷尺对地径进行测量。生长状况分为良、中、差。分布状况分为均匀、随机(散生)、群团(丛生)。标准地灌木、草本观察记录表年级:班级:调查日期:天气:调查人: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对身边植被的调查,理解植被的概念和含义,能够区分植物与植被的异同,同时识别当地植被类型,了解当地植被的基本分布情况。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下图是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主要循环示意图。读图可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B.燃烧化石燃料C.动植物的尸体分解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燃烧化石燃料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原因。2.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A.岩石圈物质循环 B.大气环流C.洋流流动

D.水循环答案:D解析:在水循环的过程中,通过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和植物蒸腾等各个环节,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右图是一张反映“滴水叶尖”现象的照片。读图,完成第3~4题。3.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热带疏林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雨林带4.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天山天池湖滨

B.西双版纳澜沧江畔C.桂林漓江沿岸

D.武夷山九曲溪边答案:3.D

4.B解析:第3题,根据题意,“滴水叶尖”现象常年出现的地区应是常年多雨区,热带雨林带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最易出现该现象。第4题,我国西双版纳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较长,“滴水叶尖”现象在此较为普遍。5.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当地的生态系统。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桉树生长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内及其附近草木大量枯死。桉树生长破坏了我国云贵高原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B.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的特征协调一致,破坏了整体性也就破坏了平衡D.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变化D解析: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因菊花经济效益高,黄山市某地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读图,完成第6~7题。6.该地植被遭到破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